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分析肺部孤立空洞病变的螺旋CT表现,为临床诊断和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本院经病理或临床资料确诊的30例肺部孤立空洞病变患者,对其病变的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0例肺部孤立空洞病变中肺结核空洞15例,肺脓肿7例,肺癌5例,肺曲霉菌感染2例,韦格肉芽肿1例。CT诊断准确率86.67%(26/30),其中2例肺结核、1例肺癌、1例韦格肉芽肿未做出正确诊断。结论螺旋CT扫描对肺部孤立空洞病变多数可以作出正确诊断,对于不典型病变应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

  • 标签: 肺空洞 孤立性 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CT增强扫描对孤立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诊治的孤立肺结节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所有患者的动态CT增强扫描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病理检查的结果相比较,在对60例孤立肺结节患者动态CT增强扫描结果中,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增强扫描后同增强前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其CT值变化也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对孤立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以及诊疗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孤立肺结节诊断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螺旋CT 动态增强扫描
  • 简介:目的总结肝脏孤立髓外浆细胞瘤(SEP)的超声、CT及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MRI(Gd-EOB-DTPAMRI)影像学检查特征,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7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1例肝脏SEP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超声造影、CT平扫及增强扫描、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MRI检查。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行手术治疗,术后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术后患者门诊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1月12日。影像学检查记录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回声、密度或信号、强化特征、继发表现。记录手术治疗情况、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术后恢复情况,随访期间肿瘤复发情况。结果超声造影检查示右半肝s7段探及范围约24mm×19mm的低回声包块,边界清晰,内部可见点状血流信号;动脉相迅速增强。腹部CT检查:平扫期右半肝团块状稍低密度影,CT值为34-64HU,边界清楚,邻近肝脏包膜无明显外凸。CT增强检查动脉期示包块明显均匀强化,其内可见肝右动脉后上段分支走行;门静脉期包块持续强化,强化程度稍低于正常肝实质,CT值为77-102HU;平衡期包块强化程度减低,cT值为41-98HU。动脉期最大密度投影图像示包块内可见增粗血管影走行;门静脉期最大密度投影图像示包块与肝右静脉、下腔静脉毗邻,邻近肝右静脉受压移位改变。Gd-EOB-DTPAMRI检查:右半肝稍长T。、稍长T2信号影,边界清楚,信号均匀,其内未见明显脂质成分及出血、钙化。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均匀强化,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肝实质;平衡期强化减低;肝胆期呈低信号,包块与下腔静脉、肝右静脉毗邻,肝右静脉呈受压移位表现,肝脏未见明显肝硬化结节表现。完善检查后,患者行腹腔镜右半肝占位性病变切除术,�

  • 标签: 肝脏肿瘤 髓外浆细胞瘤 断层成像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治策略。方法选择2013年5月31日于我院就诊的孤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敖某某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主诉腹胀、腹痛三天,休息不能缓解,活动后加重伴胸闷、胸痛、乏力、纳差一天,分析孤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并总结治疗策略及预后结局。结果患者以腹痛待查收治入院,初步诊断为腹痛原因(主动脉夹层瘤、肝胆病变、阑尾炎、急性冠脉综合症)待查,并行螺旋CT及彩色超声鉴别诊断;给予扩冠、营养心肌,抗炎支持对症常规治疗,后因患者因素及设备限制,要求患者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明确诊断为孤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经严格控制血压,合理饮食,随访两年,未再发相关症状。结论孤立肠系膜上动脉临床较为罕见,临床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应重点分析与临床不符合的辅检报告结果,力求正确地诊断结果,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

  • 标签: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病历报告 诊治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孤立脑梗死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2012年1月至12月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分布区域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根据大脑中动脉(MCA)是否存在病变分为2组,分别进行梗死灶大小、形态、卒中危险因素、脑小血管病变指标(脑白质疏松和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入院即刻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伴有MCA狭窄组梗死灶体积、动脉粥样硬化比例、入院即刻NIHSS评分均高于MCA非狭窄组,病灶在DWI冠状位上多呈线性病灶,且易出现进展,进展程度较重。而MCA非狭窄组患者,梗死病灶在DWI冠状位上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动脉粥样硬化比例偏低,LA评分及EPVS评分偏高。结论根据MCA病变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脑小血管病变指标及梗死形态的不同提示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孤立脑梗死发病机制的不同,且伴有MCA狭窄的患者易发生进展,病变程度较重。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深穿支梗死 发病机制 小血管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颅底巨大侵袭纤维结构不良(FDB)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颅底侵袭FDB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和随访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男.29岁,CT和MRI检查发现前中颅底巨大(9.7cm×8.8cm×7.9cm)沟通性肿瘤,于2013年8月28日经上颌骨掀翻入路切除肿瘤;因肿瘤复发、症状加重,于2014年9月3日二次行经右侧中颅底硬膜外入路肿瘤切除术。结果首次手术后鼻塞和视力减退明显缓解、嗅觉消失,病理诊断为颅底侵袭FDB;术后3个月MRI检查示肿瘤复发。二次术后病理诊断:颅底FDB,随访至今14个月,未见病情明显进展及肿瘤复发。结论颅底侵袭FDB的病程进展迅速,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病理学提示生物学行为不良,术后很快复发,主张根治的手术治疗,不建议行放疗、化疗,同时注意密切随访、警惕恶变。

  • 标签: 骨肿瘤 骨纤维结构不良 颅底 侵袭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诊治孤立肺结节(SP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患者,先行胸腔镜下探查、定位结节,然后行肺楔形切除术切除结节,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若为原发性恶性或疑为恶性,直接行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报告恶性肿瘤38例,予以肺叶切除32例,22例良性病变行VAST楔形切除术,转移瘤均行仅行VAST楔形切除术。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期死亡。结论VATS在SPN的诊治过程中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孤立性肺结节 肺楔形切除术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上颌窦炎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特征与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6例上颌窦IM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学习,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6例均行鼻窦CT检查,其中1例行鼻窦MRI检查;影像学检查发现病灶中心均位于上颌窦,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38~81岁,中位年龄58.5岁;均表现为鼻塞、头痛、鼻出血等非特异性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式为局部扩大切除。结果6例患者术后随访8~47个月。其中1例术后18个月复发,并恶变为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目前带瘤生存;余5例随期间行常规体格检查及内镜检查,未见复发。本组病例CT及MRI检查均显示肿瘤为软组织来源,其中5例伴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3例伴周围肌组织受侵。术后病理显示瘤细胞主要由梭形纤维细胞及炎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肌源蛋白阳性表达。结论上颌窦IMT较罕见,并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能提供肿瘤的范围信息,在定性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价值,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其治疗以手术切除病灶为主,避免大范围损伤手术;术后据个体情况可选择包括激素治疗或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整体预后较好。

  • 标签: 上颌窦肿瘤 诊断 鉴别 鼻外科手术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SCT的增强扫描、多平面重建及二者联合应用对鉴别孤立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跟踪随访经病理证实的直径≤3cm的35例肺孤立结节,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并MPR图像重建,测得增强扫描的净增值,通过MPR图像显示血管集束征、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截断征、棘突征、空泡征、卫星灶、钙化、脂肪。结果MSCT薄层并MPR重建能发现细微的征象,如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充气征、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钙化及脂肪等征象有利于肺内孤立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恶性结节增强的净增值多大于20Hu,炎及良性结节多强化不明显,净增值多小于20Hu,结核多为周围轻度强化或不强化。结论MSCT的多期增强及MPR后处理征象可以初步对肺孤立结节的良恶性做出鉴别诊断。

  • 标签: 肺孤立性结节,多平面重建 增强扫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散结消瘿汤治疗结节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120例结节甲状腺肿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散结消瘿汤加优甲乐治疗,对照组60例予优甲乐治疗。均以1个月为一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观察组内治疗前后及组间治疗后甲状腺肿物最大直径,甲状腺肿症候评分,FT3、FT4、TSH的变化及组间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甲状腺肿症状评分均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甲状腺肿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结消瘿汤缩小结节甲状腺肿作用明显。

  • 标签: 结节性甲状腺肿 散结消瘿汤 优甲乐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中以孤立眩晕为首发症状的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与单纯药物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间共31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狭窄率〉50%)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以孤立眩晕为首发症状,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观察组)15例和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16例进行近期疗效观察。结果31例患者至少随访3个月发现观察组眩晕再发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无缺血性事件发生。对照组有6例眩晕再发,其中2例小脑梗死,1例脑桥梗死,1例右侧枕叶梗死,2例复查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提示一侧椎动脉闭塞。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以进一步降低孤立眩晕合并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眩晕再发,能较好地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

  • 标签: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药物疗法 支架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