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对其进行常规治疗及溶栓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呈显效的有79例(82.29%),呈有效的有10例(10.42%),呈好转的有5例(5.21%),死亡的有2例(2.08%);成功溶栓者共89例,成功率为92.7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做到及时送诊的同时,进行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可减少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40-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从过去两年间我院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其中的96名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名。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尿激酶冠脉内注入治疗,研究组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后血液各项指标的变化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经对比发现,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指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治疗方法,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更好的缓解患者各种症状。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治疗 临床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02-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病情凶险,但目前对超急性期的辅助诊断主要靠心电图,实验主要利用组织多普勒应变成像的优点,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应变成像技术观测犬急性心肌梗死前、后心内膜下层心肌、中层心肌、心外膜下层心肌径向峰值应变及应变达峰时间,分析其力学变化特征。方法:16只Beagle犬,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第一对角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同步记录心电图,在组织速度成像模式下,分别在急性心肌梗死前、后采集标准心尖短轴切面的连续5个完整心动周期内的二维动态组织多普勒速度图像,存于TDI-Q工作站。分别观测梗死区缺血前、后局部及心内膜下层心肌、中层心肌、心外膜下层心肌径向峰值应变及应变达峰时间。结果与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区局部以及心内膜下层心肌、中层心肌、心外膜下层心肌的峰值应变较梗死前明显降低(P〈0.05);梗死心肌各层次间峰值应变梯度消失;梗死区局部以及各层次心肌达峰时间均较缺血前延长(P〈0.05)。同时观察到梗死区基础状态心内膜下心肌及中层心肌分别与其局部心肌的峰值应变呈正相关(r=0.617,P〈0.01;r=0.556,P〈0.01),而与梗死区则无相关(r=0.338,P〉0.05;r=0.218,P〉0.05)。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区不同层次心肌间峰值应变梯度消失,局部及不同层次心肌峰值应变明显减低,而达峰时间明显延长,是梗死心肌结构异常、功能障碍的反映,从而导致心脏整体运动不协调,引起心脏整体的非同步化运动,是触发心力衰竭的重要力学机制之一。

  • 标签: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急性心肌梗死 应变成像 超声心动图 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急救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92例,对其进行心电等检查及监测,并采取电击除颤和心肺复苏治疗,然后对比治疗前后的心律结果及成功率。结果治疗后的心律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治疗时的心律,且治疗时的心律明显高于治疗前心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92例患者经及时治疗后,成功的有68例;死亡的有24例;总结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等。结论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电监护、按规定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电击除颤和心肺复苏等治疗,可提高其救治的成功率,而导致心律失常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冠心病,其次是急性心肌梗死等。

  • 标签: 恶性心律失常 急救 心肺复苏 电击除颤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病人,急性心肌梗死符合2004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收集时间为2012年7月至2014年10月,共计100例,按是否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分为死亡组30例,存活组7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检测结果。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6.9±0.94、5.2±0.41、1.8±0.12、2.7±0.81、157.8±12.71、93.4±14.2),(6.7±0.84、4.9±0.53、1.7±0.37、2.6±0.28、143.8±19.82、79.4±12.31),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脂代谢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可有效的提高抢救效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抢救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高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稳心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67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稳心颗粒治疗)和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偏高(P<0.05)。结论高血压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稳心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可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 稳心颗粒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过去两年间我院急诊科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名。其中对照组患者20例为家属或他人送至医院抢救,观察组患者22例为急诊医护人员出车抢救,入院前进行急救护理干预,以患者的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为考察指标,比较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死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院前护理不仅能缩短救治时间,还能降低死亡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作用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51-0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用于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率的效果。方法取我院行食管癌手术患者90例,对照组行常规食管癌护理;观察组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心律失常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术后心律失常率、焦虑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95.56%高于对照组71.11%,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食管癌患者提供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率,提升手术成功率及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食管癌 心律失常
  • 简介: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近年来完成的一些前瞻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大规模临床实验,为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的有效和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1],目前已证实胺碘酮可降低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老年危重 心律失常 静脉注射 胺碘酮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内直视下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术后预防心率失常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和总结80例行心内直视下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预防心律失常的护理经过。结果术后1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79例顺利出院。术后当天68例患者(86.07%)转为窦性心律。79例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以上,72例(91.13%)为窦性心律。结论术后严密监护和护理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赢得治疗时机,有效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 标签: 心房颤动 双极射频消融 瓣膜置换术 心律失常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19-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同时客观评价该类药物治疗的安全好坏。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对比方法进行,详细整理2012年4月至2014年7月我院门诊共收治的68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该68例患者均在我院接收住院治疗,其中有34例患者接受常规方法治疗,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的为观察组,该组患者全部在接受常规治疗同时加用比索洛尔。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总体效果。结果入院治疗一段时,根据观察结果可以发现对照组患者身体恢复状况明显劣于观察组的总体效果,同时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较少出现不良反应,其使用的治疗方法安全较高。结论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伴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可靠,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少,治疗可行度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对其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比索洛尔 慢性心功能不全 心肌梗死 疗效及安全性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降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观察、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140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有10例失访,故最终试验组70例、对照组60例纳入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χ2=8.320,P=0.004)和期前收缩的动态心电图改善情况(χ2=5.333,P=0.014)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和心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血压和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更优。治疗过程中,试验组有3例出现消化道症状,但其症状轻微,均能自行缓解。结论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卡维地洛 高血压 糖尿病 心律失常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背景:如何通过有效的干预手段,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已经成为一个日益迫切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的:探索腺病毒介导的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关键蛋白NSF-siRNA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36只成年SD大鼠,经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心电图确定模型成功后,分别给予大鼠心脏左梗死区周围局部注射NSF-siRNA腺病毒(实验组)、阴性腺病毒(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2周后通过无创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左射血分数(LVEF)值;并通过右颈外动脉置管,连接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及心室内压力变化率峰值(dp/dtmax)评价心功能;随后取材、连续切片,观察心肌梗死范围。结果与结论:2周时实验组左射血分数值与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实验组左舒张末压与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左最大压力上升速率与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心肌梗死面积各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果可见梗死局部周围注射腺病毒介导的NSF-siRNA表达载体,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心肌梗死后2周左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心室内压力变化率峰值3项心功能指标,但对心肌梗死面积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心肌梗死 心功能 RNA干扰 左室舒张末压
  • 简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balloon)pump,IABP)作为改善左心室功能的重要辅助方式,是目前最常见的临时心脏功能辅助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治疗。IABP可以减少左心室做功,增加心输出量,舒张期增加冠状动脉灌注等[1]。随着IABP技术的应用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日渐增加。球囊破裂作为IABP治疗非常罕见且危险的并发症,国外有报道其发生率不到0.5%[2]。本次研究总结使用IABP技术救治1例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致前降支破裂后行修补术的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第3天,出现了球囊破裂,现将救治过程及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 标签: 心肌梗死患者 IABP 球囊破裂 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均加强临床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和护理,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最终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护理满意度达98.0%。结论加强对AMI患者的心理护理、心电监护、病情观察、溶栓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康复指导等,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效果显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护理 效果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2-0051-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纳多治疗急性梗死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225例急性梗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113例给予金纳多治疗和对照组112例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症状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痊愈率45.1%,总有效率92.9%,对照组痊愈率28.6%,总有效率80.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无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金纳多是治疗急性梗死的有效药物,近期疗效显著,安全高,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金纳多 奥扎格雷钠 急性脑梗死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62-02
  • 简介:背景:目前认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是由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介导的,该过程有骨髓内皮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造血微环境及其分泌或表达的分子共同参与,黏附分子可能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目的:以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和迟发抗原4为指标探讨穴位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迁移、趋化的机制。方法: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第3代为种子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10^10L-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心肌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以下简称心肌组),穴位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以下简称穴位组),每组15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复制心肌梗死模型,穴位组造模成功72h后于心俞、至阳、膻中每穴位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0.3mL,心肌组造模成功72h后二次开胸,左前降支供血区域及周边心肌分6点均匀地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2mL,4周后颈动脉插管,多道生理记录仪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ELISA法检测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及迟发抗原4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心肌组、穴位组大鼠心功能得到改善,两组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及迟发抗原4较模型组升高,心肌组和穴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果说明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迟发抗原4轴可能是穴位注射干细胞趋化机制之一。

  • 标签: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穴位移植 心肌梗死 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 迟发抗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