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屈指肌腱断裂在手外伤中十分常见,而肌腱粘连是影响手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采取诸如缝合方法的改进、腱鞘代用品使用及几丁糖的应用[1],但它们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腱的愈合.术后适当进行保护性功能锻炼仍是预防肌腱粘连的有效措施,早期活动的时间为术后1~7天[2].1996年以来收治屈指肌腱断裂84例(175指),采用从术后第3天起从轻微被动活动屈曲、主动伸直,逐渐到大幅度主动屈伸这一循序渐进的康复方法,持续3个月,效果满意.

  • 标签: 屈指肌腱断裂 手外伤 肌腱粘连 腱鞘代用品 几丁糖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指屈肌腱Ⅱ区缝合后早期主动活动预防肌腱粘连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核心津下套圈缝合联合周边Halsted缝合法临床治疗71例98指,术后早期主动活动,定期随访,将随访结果与其他缝合方法进行对应分析比较。结果优良率达97.8%。在随访期各阶段本法均优于其他缝合方法。结论津下套圈核心缝合联合Halsted周边缝合术后可早期主动活动,粘连率低,疗效显著。

  • 标签: 早期主动活动 指屈肌腱 肌腱粘连 缝合方法 预防 联合
  • 简介:在外科手术病人中如何消除恐惧心理,接受手术治疗,缩短其手术后康复时间是护理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加强心理护理和术后早期活动对胆石症手术病人的影响进行讨论.

  • 标签: 心理护理 术后早期活动 胆石症手术病人 康复
  • 简介:背景:目前尚不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限制活动能否减少早期脱位的发生率=我们的假设是脱位更容易发生在没有这些限制的患者中:方法:我们进行了随机、前瞻性研究,对采用前外侧人路行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限制其活动,评估限制活动对脱位发生率的作用。在630例患者中,265例(303个髋)同意随机分人两组(“限制”组或“非限制”组)中的一组。两组患者均在术后6周内限制髋关节的活动,即屈曲<90°,内、外旋<45°、避免内收。限制组的患者接受指导,在术后的6周内还需遵守额外的髋关节限制措施,即从手术室搬运至病床时放置外展枕、在病床上持续使用外展枕、在住院期间、康复病房和家里使用高马桶和高椅子、避免侧睡、开车和乘车:所有的患者术后最短随访6个月。结果:本组有1例限制组患者发生脱位(发生率为0.33%),发生于患者从手术室搬运至病床的过程中,患者使用外展枕。我们发现非限制组的患者较快恢复侧睡(p<0.001),常乘车(p<0.026),常开车(p<0.001),更快恢复工作(p<0.001),对恢复速度的满意程度更高(p<0.001):限制组的患者每人约额外支出655美元。结论:采用前外侧人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似乎有较低的脱位发生率:在我们医院里,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减少一些活动限制并不增加脱位的发生率,但它可降低费用,且患者在术后早期能更快恢复日常活动,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Ⅰ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前瞻性研究 早期脱位 患者 随机 全髋关节置换术 发生率
  • 简介:外伤的早期处理张钦颜事训练中难免发生跌、打、摔、碰、扭伤,如果处理方法不当,不仅会增加伤者的痛苦,而且会延缓伤口的愈合,甚至造成畸形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处理上述损伤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早期应尽量避免伤肢活动,必要时采取简单的固定措施,并及时...

  • 标签: 外伤 受伤部位 早期处理 内脏损伤 软组织损伤 肌间隔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清创、修复手部热压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分析37例不同程度手部热压伤患者的病损特点并行临床分度,以便准确诊治、判断预后;全部病例采用早期手术治疗,轻度热压伤早期行切痂全厚或中厚皮片修复;中度和重度热压伤早期彻底清创,保留间生态组织,应用血循环丰富的组织瓣修复创面.结果36例创面一期愈合,手功能和外形恢复满意;1例创面二期愈合,手功能恢复差.结论手部热压伤应早期手术清创,据病损程度选择治疗方法及时修复组织缺损,可最大限度地恢复手功能和外形,减少致残率,缩短疗程,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手部 热压伤 早期修复 临床疗效
  • 简介:对我院自1980年~1990年间收治的早期胃癌19例进行回顾分析。发现手术切除标本癌灶大小的均值与纤维胃镜下所测得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5年以上生存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作者认为提高胃癌生存率的关键是:①早发现:加强卫生知识宣教及高危人群普查;②早诊断:提高纤维胃镜及病理诊断水平;③尽早行胃癌根治术。

  • 标签: 胃癌 诊断 根治术
  • 简介:目的了解我市早期梅毒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分析1998~2003年41例早期梅毒临床资料。结果发病已婚占75.6%多有不洁性生活史,文化程度低,中、小学占87.8%,易失访。结论提高人员素质及受教育程度,加强性病知识宣普,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是减少发病的关键。已婚者易造成家庭内传染应引起重视。

  • 标签: 早期梅毒 已婚 发病因素 性生活 性病知识 流行病学特点
  • 简介:<正>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据报道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已上升到首位。因些,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肿瘤,而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是决定乳腺癌预后的关键。本文重点讨论早期乳腺癌的诊断。诊断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意义乳腺癌具有好发血行转移的生物学特性,其发生率之高和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已经引起人们普遍重视。临床实践表明,初诊乳腺癌患者中约半数以上已经发生血行转移,而这些微小的转移癌灶,虽然潜在于体内,但用目前的检查方法尚难查出。李树玲报道Ⅰ期乳腺癌虽经根治性手术切除,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乳腺癌预后 乳腺肿块 远处转移 B型超声 乳腺癌诊断
  • 简介:热轧伤最常累及手部,兼有挤压伤、撕脱伤、热损伤的特点,伤情重而复杂,大部分合并深部组织损伤,单纯清创植皮难以工期愈合,需反复手术封闭创面,若待坏死组织自溶脱落后延期手术,则创面愈合后外观差,功能障碍明显。笔者单位近10年来在伤后早期手术修复手部热轧伤2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热轧伤 皮瓣修复 手部损伤 手术治疗
  • 简介:近30年来,治疗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合并室间隔缺损(室缺)与肺动脉狭窄(肺窄)多采用室缺修补和解剖左室到肺动脉的心外管道吻合(即Rastelli手术),但该种手术的晚期效果差。1990年,Ilbawi等报道应用双调转术(doubleswitch手术)治疗该畸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双调转术是心房内调转术和大动脉调转术或Rastel1i术相结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双调转术 治疗 术后早期 Rastelli手术 肺动脉狭窄 吻合
  • 简介:本文综述了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及侵入性检查的应用。

  • 标签: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诊断
  • 简介:由于肘关节的解剖特点,肘关节内的骨折很容易造成关节的僵直,恢复过程漫长,预后不良,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为了预防骨折后并发的功能障碍,我院康复科采取术后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肘关节 骨折 康复医学 功能障碍 腕关节
  • 简介:急性排斥反应是。肾移植术后的重要并发症,也是导致移植物失功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本文就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现室检查和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诊断
  • 简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临床上并不少见,对该病认识不足,治疗上存在分歧,治疗不当,可引起肠瘘、短肠综合征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1].现将我院1992~2002年间收治的49例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肠梗阻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各种检查方法对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比较23例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患者的各种影像学表现。结果CR、CT对早期诊断敏感性低,ECT虽然对早期的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对骨髓敏感性高,在对ANFH的诊断方面显示极大优势。结论MRI对早期ANFH的诊断最敏感、最特异。

  • 标签: 股骨头缺血坏死 CR CT ECT MRI
  • 简介:目的总结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外伤的经验。方法将发病后12h内接受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48例),前者采用亚低温治疗,后者采用常规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患者随访3个月,按GOS标准评定,亚低温组死亡10例(20.00%),对照组死亡20例(41.67%),两组病死率的差别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存活患者,亚低温组恢复良好者25例(50.00%),对照组恢复良好者15例(31.25%),其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可以改善预后。

  • 标签: 亚低温 颅脑损伤 治疗
  • 简介:脓毒症(Sepsis)是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休克、重度感染等临床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脓毒症具有综合征的特点,其发生、发展,与感染、炎症、免疫和凝血系统功能改变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具有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并易引起SIRS、MODS等严重并发症,且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在美国,脓毒症的发病率为300例/10万/年,每年约有75万人患脓毒症,22.5万人死亡。治疗费用惊人,每年达167亿美元之巨。在德国脓毒症的发病率约为116例/10万/年。在巴西的ICU,脓毒症、重症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的发病率分别为61.4例/1000人/日、35.6例/1000人/日和30.0例/1000人/日,死亡率分别为34.7%、47.3%和52.2%。脓毒症的临床救治工作极为困难,而早期识别、及时诊断、早期综合干预治疗是有效防治脓毒症发生、发展及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脓毒症 早期诊断 临床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晚期手术疗效,提出早期行肌肉神经松解减压术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随访、分析1988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42倒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晚期手术远期效果、观察手内在肌挛缩程度、手部感觉功能恢复与手术距受伤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获随访26例,随访时间半年~10年。早期(6个月内)手术19倒,优良率84.2%。晚期(6个月以上)手术7倒.优良率28.6%。结论肌肉神经松解减压术宜早期施行。手术时间在损伤后3个月内最佳。晚期手术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神经长时间卡压致手内在肌挛缩、感觉丧失。

  • 标签: 挛缩 缺血性 前臂 晚期 手术 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