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静脉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经小隐静脉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微泵推注尿激酶(168.45±82.34)万U溶栓。以术前、后的健、患肢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价疗效。结果置管溶栓治疗后,膝上周径减少[(4.9±0.8)cmvs(1.4±0.5)cm,P<0.01);膝下周径减少[(3.8±0.6)cmvs(1.0±0.4)cm,P<0.01]。术前、后静脉通畅度评分显著改善(7.6±1.5vs1.8±0.7,P<0.01)。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DVT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小隐静脉 置管溶栓 消肿百分比 溶栓百分比
  • 简介: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在急性下肢静脉形成(DVT)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72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然后以CDT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通过电话、血管彩超及血管造影的方法进行随访,观察下肢静脉通畅率,有无肺动脉栓塞(PE)发生,滤器内血流通畅情况及滤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8±0.4)个月,2例失访。下肢静脉通畅率为(60.03±13.48)%,治疗期间有2例发生轻度PE症状,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血管造影发现滤器内拦截血栓者12例,及时予以滤器内置管溶栓及导管吸栓后,血栓基本清除。随访发现滤器内血流通畅率为93.02%。结论对于急性下肢DVT行CDT治疗的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有效避免了PE的发生,降低溶栓治疗的风险。

  • 标签: 下腔静脉滤器 深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 简介:目的观察下肢静脉形成(DVT)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术后髂静脉支架治疗髂静脉病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155例下肢DVT患者经CDT治疗后,髂静脉远端主干静脉完全通畅,髂静脉残留狭窄大于50%者中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45例行髂静脉支架置入,对照组29例髂静脉未置入支架。观察指标:静脉通畅率,CEAP分类法中临床分级(C)变化,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计分(VCSS)变化及生活质量调查表(CIVIQ)评分。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行静脉造影或彩超检查,实验组40例,对照组27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终点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5%(35/40)vs29.6%(8/27),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1年累积通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86.0%vs54.8%,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的CEAP分类法中临床分级(C)术前术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1±0.21vs0.69±0.23,P<0.01)。随访终点实验组及对照组VCSS术后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7±0.27vs6.56±0.23,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CIVIQ调查表终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2.67±3.01vs39.34±6.66,P<0.01)。结论髂静脉支架对下肢DVT导管溶栓术后治疗髂静脉病变能够提高深静脉的通畅率,提高疗效,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性溶栓 支架
  • 简介:肺栓塞(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是指肺动脉血管被栓子栓塞导致的疾病,75%~90%的栓子来源于下肢静脉静脉尤其是下肢静脉(deepveinthrom-bosis,DVT)形成是腹腔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静脉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血流缓慢瘀滞,而腹腔镜术中气腹压力大于下肢静脉回流的压力,导致静脉流动力学改变,引起血栓形成。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腹腔镜检查 个性化护理
  • 简介:目的评估利伐沙班在预防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全膝关节置换(TKR)术后静脉(DVT)形成中的作用。方法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61例HAPC患者接受单侧TKR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依诺肝素组。其中利伐沙班组共31例,平均年龄(62.8±9.2)岁,男11例,女20例;依诺肝素组30例,平均年龄(63.4±10.5)岁,男9例,女21例。术后8h分别采用利伐沙班和依诺肝素进行预防血栓发生治疗,共10d。结果利伐沙班组31例中4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2.9%;依诺肝素组30例中7例发生DVT,发生率为23.3%,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x2=1.122,P=0.289〉0.05)。结论利伐沙班可有效预防HAPC患者TKR术后DVT形成,且安全、方便、作用持久。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红细胞增多症 关节成形术 置换
  • 简介:静脉栓塞症(VTE)是骨科大手术术后引起并发症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早期对患者危险因素进行积极评估及采取正确的预防策略可以明显降低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VTE发病率呈现了上升的趋势,提高对VTE致病因素与临床特点的认识,有利于及早诊治,对于临床工作实践意义重大。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骨科大手术 预防策略 高峰论坛 围手术期 伊犁
  • 简介:目的比较透光直视旋切术(TriVex)与腔镜筋膜下结扎交通支静脉(SEPS)治疗静脉溃疡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间收治的静脉溃疡患者根据住院单双号分为TriVex组和SEPS组。TriVex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和TriVex静脉旋切系统旋切术,对溃疡周围浅静脉予完全刨除;SEPS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和腔镜筋膜下结扎交通支静脉,对小腿曲张静脉及溃疡周围静脉行点状抽剥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溃疡愈合率、愈合时间及术后溃疡复发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率、愈合时间及溃疡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生静脉形成等严重并发症,但SEPS组术后皮下淤血或局部皮肤麻木感等轻微并发症高于TriVex组,而患者满意率低于TriVex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iVex和SEPS均可有效治疗静脉溃疡,但SEPS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皮下淤血或局部皮肤麻木感等轻微并发症,患者对TriVex的满意度更高。

  • 标签: 静脉溃疡 透光直视旋切术 腔镜深筋膜下结扎交通支静脉
  • 简介:<正>下肢静脉疾病包括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venousinsufficiency,CVI)和静脉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CVI的人群总发病率为10.5%。据欧美国家报道,成年人中约有20%患浅静脉曲张。在美国,每年约有二百万人患CVI及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因CVI并不是一种威胁生命而需紧急处理的疾患,许多患者并不就此病而就医,因此,静脉疾病的实际发病率比预想的还要高得多。我国的静脉疾病发病率既往要比西方国家低,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寿命的延长,未来静脉

  • 标签: 下肢静脉疾病 浅静脉曲张 深静脉血栓形成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疾病发病率 下肢静脉曲张
  • 简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指仅涉及下肢浅静脉者,包括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分支。病变的浅静脉主要表现为伸长、扩张和蜿蜒屈曲,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和体力劳动的人群。近年来,随着彩超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对诊断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和鉴则是否同时存在静脉病变

  • 标签: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浅静脉 深静脉病变 诊疗 大隐静脉 小隐静脉
  • 简介:<正>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的一种常见病,有报道在18~64岁的人群中约有1/3的发病率。本病特点是有家族遗传倾向,单腿、双腿均可发病,且在女性患者往往在怀孕后常发生或加重,对于生产3个或以上孩子的妇女发病率增高。后天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站立、肥胖、怀孕、便秘及慢性咳嗽等。传统手术治疗静脉曲张主要包括高位结扎及大隐静脉剥脱,同时根据下肢静脉曲张程度处理或不处理曲张静脉团,是广为使用的经典手术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微创治疗静脉曲张的方法逐步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手术治疗 大隐静脉 硬化剂治疗 传统手术 高位结扎
  • 简介:<正>目的:虽然目前有很多文献报道了精索静脉曲张切除术对精液参数有改善,但术后精液质量改善需多长时间并未很好明确。本文旨在研究术后精液参数随时间变化情况。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精索静脉曲张切除术治疗低生育力的30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至少2次精液分析,并在术后第3、第6个月时复查精液情况。

  • 标签: 精液参数 精索静脉曲张切除术 术后 材料与方法 分析应用 长时间
  • 简介: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留置针的诸多优点已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许多医院都将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护理工作效率 临床应用 临床输液治疗 血管刺激性 危重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对本院2005年7月~2011年6月收治24例(31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复发的主要原因有大隐静脉残留18条患肢,小隐静脉曲张未处理5条患肢;激光闭合术后曲张静脉再通4条患肢;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6条患肢;静脉形成后综合征(PTS)4条患肢;血管再生与静脉交通1条患肢。21例患者(28条患肢)接受再手术治疗,25条反流性静脉曲张患肢外观曲张静脉消失,1例随访时死亡,死时患肢无复发。3例PTS患者治疗后,2例溃疡愈合,1例仍反复溃疡。结论再手术前常规的影像学检查以此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复发 再手术
  • 简介:下肢静脉曲张是外科常见病之一.10%~15%的成年男性和20%~25%的成年女性会出现有症状的大隐静脉曲张。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治疗
  • 简介:1病例资料例1、患者,女,48岁,因'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拟右侧股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治疗。以腹股沟韧带下2.0~3.0cm,股动脉搏动内侧0.5~1.0cm为穿刺点,穿刺2次穿刺成功,导管插入长度为20cm,置管后行血液透析治疗。置管透析当天晚上查房时见患者置管处敷料湿润,详细询问患者,诉可能与小便时污染有关,立即换药、更换无菌敷料,第2天血液透析前换药,患者置管处仍见敷料湿润,挤压置管处可见少许无色液体渗出,换药后行B超检查提示导管位于股静脉管腔内,

  • 标签: 股静脉置管 血液透析 无菌敷料 穿刺点 尿毒症期 腹股沟韧带
  • 简介:丙泊酚作为一种新型的静脉麻醉药,以其起效苏醒迅速完全、持续输注后无蓄积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然而,丙泊酚在静脉注射过程中常使患者感到明显疼痛,其发生率为28%~90%[1].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传统方法是在注射丙泊酚前静脉推注小剂量利多卡因,但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研究采用局部静脉麻醉的方法,即推注利多卡因前加用压脉带来延长利多卡因在小静脉的停留时间,缓解丙泊酚注射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利多卡因 预防 丙泊酚注射痛
  • 简介:美国肠外与肠内营养协会把机体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水等七大营养素按比例混合在一个输液袋中,称为全营养混合液(TNA)。外周静脉已越来越成为输注全营养混合液的重要途径。近2a来我们对46例危重患者和围手术期患者通过外周静脉进行营养代谢支持,取得满意效果。我们认为短期输注全营养混合液时可优先选用外周静脉

  • 标签: 外周静脉 全营养混合液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合并小腿溃疡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2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合并溃疡的患者施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抽剥术,并从腹股沟切口处取中厚皮瓣移植于溃疡面。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拆除缝线后曲张静脉均消失。32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28例植皮皮瓣I期愈合,4例植皮皮瓣Ⅱ期愈合。28例获得3个月~1年随访,下肢静脉曲张和溃疡未再复发。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抽剥术,并从腹股沟切口取中厚皮片移植于溃疡面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合并溃疡,手术方法简单、有效。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溃疡 皮肤移植
  • 简介:<正>1临床现象让我们来看看临床上的现象,先看下肢静脉曲张的病患肢体的分布情况(见表1)。这只是有关下肢静脉曲张文献的一小部分,遗憾的是,大多数相关文章只提单侧肢体和双侧肢体的数量,而不提左右侧肢体的分布,这说明大多数作者认为下肢静脉曲张与哪一侧肢体并无关联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髂总静脉 治疗 双侧肢体
  • 简介: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导丝环甲膜下气管穿刺逆行导引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逆行气管插管患者60例,ASAⅡ一Ⅲ,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A组予一次性中心静脉包中中心静脉导丝逆行导引,B组予一次性硬膜外穿刺包中硬膜外导管逆行导引。观察逆行导引插管一次性成功率,插管时间,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并发症的发生。检测麻醉诱导前(TO)、诱导后置入导引导丝后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退出导引导丝即刻(T3)的收缩压(systolicpres-sure,SP),舒张压(diastolicpressure,DP)及HR。结果插管成功率100%。A组从诱导开始到退出导引导丝时间为(220.5.4土25.6)S,快于B组从诱导开始到退出导引导丝时间(430.7土24.3)s,P〈0.05。两组间TO、耶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B组中T1、他的SP、DP和HR较A组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与哟比较,A组的sP和HR在,12明显升高(P〈0.05),而DP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P〉0.05);B组的SP、DP和HR均在T1、T2明显升高(P〈0.05)。插管时患者SPO:均在98%以上。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导丝环甲膜下气管穿刺逆行导引气管插管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逆行引导气管插管。

  • 标签: 插管法 气管内 导管 中心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