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医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ISIwebofknowledge、EMbase、CochraneLibrary、BIOSISPreviews等数据库,截止日期为2013年9月。参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1篇,共1241例孕妇,其中应用替比夫602例,对照组6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随访6~12月龄婴儿,替比夫组HBsAgHBV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5,95%CI(0.08,0.28),P<0.00001;RR=0.12,95%CI(0.05,0.32),P<0.0001];替比夫组孕妇分娩前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86,95%CI(-4.55,-3.16),P<0.00001];替比夫组肌酸激酶升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86,95%CI(-4.55,-3.16),P<0.00001],应用替比夫孕妇所产新生儿无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替比夫定能阻断HBV宫内感染,应用安全、有效。

  • 标签: 乙型肝炎 替比夫定 宫内感染 孕妇 META分析
  • 简介:比较经肝动脉途径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或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安全性,以及对患者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近期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5例,随机分为骨髓组33例脐血组32例;骨髓组患者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脐血组经同样途径注入脐带血干细胞治疗;治疗后8周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甲胎蛋白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3天两组患者乏力、纳差症状均有改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8w,骨髓组脐血组白蛋白水平分别由(31.0±4.6)g/L上升至(34.6±7.1)g/L由(34.6±7.1)g/L上升至(37.8±8.3)g/L,凝血酶原活动度上升由(48.8±13.4)%上升至(55.5±11.2)%由(47.5±12.5)上升至(58.9±14.0)%,但两组间改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治疗8w末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甲胎蛋白骨髓组分别为(45.6±12.3)IU/L、(28.1±13.5)μmol/L(11.3±4.1)μg/L,脐血组分别为(47.2±11.8)IU/L、(30.7±14.8)μmol/L(9.8±3.5)μg/L,两组间与基础水平相比改善程度差异也无显著性。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或脐带血干细胞经肝动脉途径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近期疗效及安全良好,但两种细胞治疗改善水平无显著差异。

  • 标签: 肝硬化 自体骨髓干细胞 脐带血干细胞 细胞移植 疗效
  • 简介:1背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是肝硬化重要原因。研究显示,有效抑制HBV复制可改善肝纤维化,延缓或阻止代偿期肝硬化向失代偿期进展,减少失代偿期患者病情进步恶化,减少门静脉高压及相关并发症发生,延长生存期。因此,有效抗病毒治疗对改善疾病临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目前HBV相关肝硬化整体治疗策略个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代偿期肝硬化 抗病毒治疗 临床诊断 HBV复制 管理
  • 简介: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HBV基因型构成状况及HBVP区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对2010年8月~2011年10月送检740份HBV感染血清,采用ABI基因测序仪检测HBV耐药位点基因型,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740例HBV感染,检出HBVB基因型40例(5.41%),C基因型695例(93.92%),D基因型5例(0.68%);与拉米夫、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耐药明确相关位点突变377例(50.95%),其中195例(51.72%)患者既往有明确应用核苷(酸)类似物(NA)史,在这195例发生耐药患者,B基因型12例,C基因型183例,两基因型间耐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他们包括CHB患者118例,肝硬化患者77例,主要耐药变异模式为M204V+L180M、M204I、M204I+L180MA181V,两组间ALT、HBVDNA载量主要耐药变异模式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HBVDNA载量是影响NA耐药相关因素(x2=0.496,P〈0.001),但耐药与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CHB或肝硬化)ALT水平无显著性相关;此外,本文还检出多处未知变异位点,如rt64、rt126、rt178rt129等。结论核苷(酸)类似物使用将伴随病毒变异发生耐药基因变异位点具有特点及规律性,动态监测HBVDNA载量对早期发现耐药有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 突变 核苷(酸)类似物 耐药
  • 简介:应告知研究设计名称主要方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具体设计类型,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干扰影响。应注明所采用统计学处理方法,P值前标注统计量,如t值、F值、x2值等。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有关规定书写,律用斜体。

  • 标签: 统计学方法 医学论文 横断面调查 设计类型 临床试验 统计学处理
  • 简介:背景:随着影像学技术进步,胰腺囊性病变检出率逐年升高,但鉴别不同类型胰腺囊性病变仍是临床棘手问题。目的:分析胰腺囊性病变临床特征诊治方法。方法:纳入2003年1月201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人民医院收治胰腺囊性病变患者,对入组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4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假性囊肿13例、潴留囊肿4例、先天性囊肿2例、浆液性囊性肿瘤(SCN)9例、黏液性囊性肿瘤(MCN)11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7例、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3例。49例患者16例患者无症状,其余33例患者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13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均有急、慢性胰腺炎或外伤病史,3例1PMN患者血清CAl9—9升高。B超、CT、MRI/MRCP、EUS诊断胰腺囊性病变准确率分别为24.5%、32.7%、61.1%、100%。49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分别行内引流术、囊肿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以及节段性胰腺切除术。结论:胰腺囊性病变无特异性临床表现。CT、MRI/MRCP作为无创检查手段,应广泛用于囊性病变诊断评估,EUS可作为进步检查手段。选择合理手术方案是治疗胰腺囊性病变关键。

  • 标签: 胰腺囊性病变 囊肿 胰腺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取乳头括约肌小切口联合球囊扩张治疗术(EPBD)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收治7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单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研究组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口联合EPB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及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取石成功率为97.2%,对照组为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头括约肌小切口联合EPBD术较EST术应用于胆总管结石患者,能够提高取石成功率,且安全性更佳,值得临床上进步推广。

  • 标签: 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血清HBsAg或HBeAg定量水平变化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应答中有重要预测价值,可以用于指导调整治疗方案。本文综述了CHB患者血清HBsAgHBeAg水平变化与HBV复制指标如血清HBVDNA肝内HBVcccDNA间关系,以阐明CHB患者血清HBsAg或HBeAg水平判定抗病毒疗效方面的新认识。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抗病毒治疗
  • 简介: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贲门癌发生有直接联系,尽管对个体期望寿命值无明显影响,癌变率相对较低,但却给患者心理经济造成很大负担。目前关于Barrett食管诊断治疗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美国、英国胃肠病学会和我国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分别于近期更新了Barrett食管诊治指南。本文根据美国、英国和我国Barrett食管最新指南,介绍Barrett食管诊断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比较各指南关于Barrett食管诊治异同点。

  • 标签: BARRETT食管 诊断 治疗 指南
  • 简介: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早期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4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PBC组25例,AIH组17例,分别对两种疾病患者生化学、免疫学、组织学指标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特点。结果AIH患者总胆红素水平(53.4±28.5)μmol/L与PBC患者(62.0±34.2)μmol/L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IH患者ALT(268.0±149.1)U/L、AST(178.7±108.4)U/L、免疫球蛋白IgG(21.7±8.6)g/L显著高于PBC患者ALT为(57.3±36.5)U/L、AST为(107.7±76.1)U/L、IgG为(11.6±5.2)g/L,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BC患者γ-GT(398.8±158)U/L、ALP(456.4±175.2)U/L、免疫球蛋白IgM(5.4±1.7)g/L显著高于AIH患者(γ-GT为(107.5±68.4)U/L、ALP为(133.0±64.5)U/L、IgM为(2.2±0.8)g/L,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AIH患者抗核抗体阳性率为64.7%,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M2阳性率为96.0%;AIH主要表现为界面性炎症、浆细胞浸润,PBC主要表现为小胆管变性坏死。结论通过生化学、免疫学指标、自身抗体检查及肝活检可早期对两种疾病进行诊断及鉴别。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肝脏病理 自身抗体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胃癌组织GTP酶激活蛋白SH3功能区结合蛋白G3BP1G3BP2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早期胃癌组织89例正常对照组织3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G3BP1蛋白G3BP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早期胃癌组正常组G3BP1阳性率分别为87.64%60.00%,G3BP2阳性率分别为86.51%54.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早期胃癌G3BP1G3BP2表达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P=0.000);早期胃癌组织G3BP1与G3BP2表达呈正相关(rs=0.252,P=0.017)。结论早期胃癌组织G3BP1G3BP2呈高表达,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紧密相关,两指标异常表达可能在早期胃癌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 标签: 早期胃癌 G3BP1 G3BP2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种慢性肝病,胰岛素抵抗是其主要发病原因之,但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近年研究发现影响胆汁酸核受体措施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抗肝纤维化等作用。脂肪细胞分泌多种脂肪因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另外,研究还发现胆汁酸核受体变化可影响脂肪因子分泌。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肪因子 胆汁酸核受体
  • 简介: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180例研究对象,正常人30例、轻度肝炎30例、中度肝炎30例肝硬化患者90例,其中肝硬化患者Child-PughA级、B级C级各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GT、AngⅡACE水平;采用化学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HA、LN、PCⅢ、Ⅳ-C、AGT、AngⅡACE水平分别为(350.7±124.9)ng/L、(307.3±139.5)ng/L、(280.3±141.3)ng/L、(256.25±110.42)ng/L、(3.45±0.66)ng/mL、(120.58±26.69)ng/L(79.70±25.67)U/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8.8±20.7)ng/L、(58.6±20.9)ng/L、(53.0±21.1)ng/L、(47.0±21.1)ng/L、(3.0±0.4)ng/ml、(104.0±13.8)ng/L(61.6±12.6)U/L,P〈0.05];肝硬化Child-PughA级B级患者血清AGT水平分别为(3.4±0.4)ng/ml(3.3±0.6)ng/ml,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肝硬化Child-PughC级患者AngⅡACE水平分别为(125.4±19.1)ng/L(83.4±22.5)U/L,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AGT、AngⅡACE与肝纤维化指标间均无显著性相关。结论随着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病情进展,患者血浆AGT、AngⅡACE水平逐渐升高,其生理病理性作用还有待于进步研究。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肝纤维化
  • 简介:胰腺癌是种恶性程度极高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虽然近年来胰腺癌治疗上取得了进展,然而手术仍是惟可提供潜在治愈机会治疗手段.但大多数胰腺癌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机会,且对化放疗、靶向治疗效果有限,故生存率仍低.本文围绕胰腺癌与糖尿病、胃肠道微生态、microRNAs胰腺癌作用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寻找可能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方法,挖掘治疗胰腺癌潜在靶点.

  • 标签: 胰腺肿瘤 糖尿病 胃肠道 细菌 微RNAS
  • 简介:背景:内镜超声(EUS)已成为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首选检查方法,但对胃间质瘤胃平滑肌瘤鉴别十分困难,目前有学者尝试利用Photoshop软件鉴别容易误诊疾病。目的:探讨Photoshop软件对胃间质瘤与胃平滑肌瘤EUS图像鉴别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免疫组化确诊118例胃间质瘤42例胃平滑肌瘤EUS图像,利用Photoshop软件分别测定两组病灶灰度平均值(代表回声强度)灰度标准偏差平均值(代表回声均匀度),分析鉴别价值。结果:胃间质瘤组胃平滑肌瘤组EUS图像灰度平均值分别为71.944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EUS图像灰度标准偏差分别为16.63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US下,胃间质瘤回声强度高于胃平滑肌瘤,而胃平滑肌瘤回声更均匀,EUS联合Photoshop软件通过分析EUS图像灰度平均值灰度标准偏差有助于鉴别胃间质瘤胃平滑肌瘤。

  • 标签: PHOTOSHOP软件 胃间质瘤 胃平滑肌瘤 超声检查 诊断 鉴别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2(TLR2)表达,以及鼠三型肝炎病毒(MHV-3)诱导暴发性肝炎小鼠肝脏TLR2表达变化。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HBV-ACLF患者外周血,分离PBMC,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PBMCTLR2mRNA;给Balb/cJ小鼠腹腔注射MHV-3(100pfu),建立小鼠暴发性肝炎模型,观察感染0、24、4872h后肝脏TLR2水平变化。结果BALB/cJ小鼠感染MHV-3后,与0h[(0.39±0.06)%]比,肝细胞TLR2mRNA水平感染4872h显著升高[分别为(9.06±1.60)%(6.42±2.42)%,P<0.05)],并于48h达最高水平,且两时间点细胞TLR2mRNA水平均与血清ALTAST水平呈正相关(r=0.804,P<0.01;r=0.797,P<0.01);HBV-ACLF患者PBMCTLR2mRNA水平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92±5.26)%对(1.15±1.59)%,P<0.05)]。结论TLR2参与了MHV-3诱导暴发性肝炎小鼠以及HBV-ACLF患者肝脏损伤发病过程。

  • 标签: 暴发性肝炎 慢加急性肝衰竭 鼠三型肝炎病毒 TOLL样受体2 小鼠
  • 简介:执行GB/T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规定》。公历世纪、年、月、日、时刻计数、计量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每3位数字1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对于恰好为小数点前后四位数数字,可以不分节。序数词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范围偏差及附带尺寸单位数值相乘,应写成5%-95%、(50.2±0.6)%及4cm×3cm×5cm。

  • 标签: 数字使用 医学论文 阿拉伯数字 数字用法 出版物 位数
  • 简介: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预测临床价值。方法使用64层螺旋CT对64例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组30例、非出血组34例)及36例正常对照人群门静脉主干(MPV)、脾静脉(SPV)、胃左静脉(LGV)、肝内门静脉左支(IHLPV)肝内门静脉右支(IHRPV)进行测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上述各指标预测EVB价值。结果肝硬化患者MPV、SPV、LGV、IHLPVIHRPV直径分别为(1.68±0.21)cm、(1.45±0.18)cm、(0.53±0.12)cm、(1.21±0.15)cm(1.26±0.22)cm,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8±0.14)cm、(0.80±0.09)cm、(0.42±0.07)cm、(0.95±0.07)cm(0.96±0.11)cm,P<0.05];Child-PughC级患者MPV、SPV、LGV、IHLPVIHRPV直径分别为(2.01±0.20)cm、(1.57±0.10)cm、(0.59±0.11)cm、(1.36±0.09)cm(1.45±0.12)cm,显著高于Child-PughA级患者[分别为(1.68±0.15)cm、(1.35±0.13)cm、(0.48±0.09)cm、(1.11±0.13)cm(1.15±0.21)cm,P<0.05];消化道出血患者MPV、SPV、LGVIHLPV直径分别为(1.78±0.16)cm、(1.54±0.20)cm、(0.62±0.10)cm(1.28±0.15)cm,显著高于非出血患者[分别为(1.60±0.21)cm、(1.36±0.13)cm、(0.45±0.06)cm(1.15±0.13)cm,P<0.05];出血患者IHRPV直径[(1.29±0.21)cm]与非出血患者[(1.25±0.2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GVAUC为0.906。当LGV>0.61cm时,预测EVB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58.8%。结论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情况,并对预测EVB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64层螺旋CT 门静脉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EV)经内镜下套扎序贯硬化(EVLS)根除治疗后影响复发因素。方法对61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EVLS治疗达到根除标准后随访2年,依据复发时间分为高危组(24月内复发)与低危组(24月内未复发),收集食管静脉曲张经内镜治疗达到根除标准时患者生化及随访期间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年内食管静脉曲张复发24例(39.3%),未复发37例(60.7%);高危组与低危组在出血、脾功能亢进、糖尿病/重度腹水发生率以及Child-Pugh评分、血清白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超声测量门静脉直径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步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史、/重度腹水糖尿病病史(OR值分别为9.7,6.510.8)是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出血、/重度腹水、糖尿病是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独立危险因素,对该类患者应积极随访再治疗。

  • 标签: 食管静脉曲张 内镜根除治疗 复发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