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者感染心内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海洛因依赖者6例,年龄32-46岁,均为男性,均有静注海洛因史,吸毒年限2~10年。行尿吗啡定性、尿蛋白定量、肝功能、肾功能、免疫功能、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血培养、心脏彩超及肾活检检查,予抗感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6例患者均表现为血象升高、贫血、血尿、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肌酐升高、低补体血症、C-反应蛋白升高。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5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2例,血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6例患者心脏彩超均示三尖瓣前瓣赘生物形成。肾脏病理表现为中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炎各2例,IgA肾病、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各1例。经治疗后病情均好转,血象、尿蛋白、尿素氮、肌酐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明显上升,贫血、肝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滥用海洛因可导致感染心内并发肾小球肾炎,常合并肾病综合征、急性肾损伤,病理类型多样。经抗感染治疗后尿蛋白、肾功能明显好转。

  • 标签: 海洛因 心内膜炎 预后
  • 简介:男性不育症是指处在生育年龄的夫妇,结婚同居2年以上,性生活正常,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而且女方已被确认有健全的性器官和正常的性功能,具备生育能力,而是因男方生殖机能障碍致使女方不能受孕的一种病症。男性不育症是临床常见的病症,据有关资料统计,已婚的育龄夫妇中,不能生育者约15%以上,而其中不育的原因是男性者约占40%-50%。在21世纪,男性不育将和肿瘤、心血管疾病一起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生活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

  • 标签: 男性不育症 感染性 益精汤 心血管疾病 治疗 消炎
  • 简介:膜炎是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居家进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最终可导致患者退出CAPD。我们通过对本腹透中心近5年来所发生的腹膜透析相关膜炎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腹膜透析相关膜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为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临床指导。

  • 标签: CAPD 终末期肾衰竭 腹膜透析液 腹透中心 腹透液 临床指导
  • 简介:目的:研究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发生急性腹透相关膜炎时腹膜超滤功能、腹膜对小分子物质转运的变化,以及急性腹膜炎对患者血清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3月期间因腹透相关膜炎住院的22例CAPD患者(男12例,女10例)进行研究,收集腹膜炎发生后第1、3、6、9、12天的血和腹透液标本,分别检测血和腹透液常规及肌酐、糖、白蛋白、Na^+、K^+。同时记录每天腹透超滤量,并查看患者腹膜炎发生前最后一次的腹膜平衡试验(PET)结果和腹膜炎发生前2周每日超滤量并计算其均值,分别作为腹膜炎发生后腹膜对肌酐转运及腹膜超滤情况的基线对照组。腹膜溶质转运的计算通过同一时间点该溶质腹透液与血浆的比值(D/P)测得。结果:与腹膜炎发生前腹透超滤量相比,腹膜炎发生后第1、3天超滤量明显减少,呈负超滤(P〈0.01);腹膜炎发生后各时间点肌酐D/P值均较腹膜炎发生前肌酐D/P值明显升高(P〈0.05);腹膜炎发生后第3、6、9、12天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腹膜炎发生第1天(P〈0.05)。结论:CAPD合并急性腹膜炎时腹膜超滤功能降低,尤以腹膜炎早期更明显;急性腹膜炎导致腹膜对肌酐的转运增加及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

  • 标签: 腹膜炎 超滤 溶质转运 肌肝 白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膜炎的致病菌和耐药性,及其与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69例次腹膜透析相关膜炎的临床资料、致病菌与耐药性,探讨其与转归的联系。结果116例次培养阳性,培养总阳性率达68.6%,近5年高达87.7%。致病菌中G^+球菌占58例次(50%),G^-杆菌45例次(38.8%),真菌6例次(5.2%),G^+杆菌、G^-球菌及混合感染7例(6%)。G^+球菌中最常见为葡萄球菌(56.8%);G^-杆菌中大肠杆菌阳性率最高(62.2%)。从耐药性看,G^-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76.7%),对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2.9%、3.4%)。G^+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利福平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2.1%、7.9%)。腹膜炎致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退出率为10.1%(17/169),以真菌腹膜炎为主。结论近5年本中心培养阳性率较高,及时采用血培养瓶留取标本很关键。G^-杆菌对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而万古霉素、利福平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宜作为抗G^+球菌的经验用药。真菌膜炎是导致腹膜透析退出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细菌感染 抗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腹膜透析(PD)患者腹膜炎的病原学特点、耐药情况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9月四川省人民医院PD中心发生的318例次PD相关膜炎,对病原学种类、耐药性情况及腹膜炎结局进行分析。结果(1)腹膜炎细菌的分布情况:腹透液培养阳性185例次,培养阳性率58.1%。共培养得细菌19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1株(67.5%),革兰阳性杆菌49株(25.2%),真菌14株(7.2%)。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25.9%和10.6%。革兰阴性菌以大肠杆菌为主(占40.8%)。(2)腹膜炎致病菌的耐药性分析: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真菌呈现出较低耐药性。(3)腹膜炎结局分析:共治愈腹膜炎267例次(83.9%),退出51例次,退出率16.0%,其中拔管转血液透析31例次(9.7%),死亡13例(4.0%),失访7例。(4)腹膜炎复发、再发和重现致病菌分析:腹膜炎复发感染有3例次(0.94%),其中2例次为路邓葡萄球菌感染,1例次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再发感染有1例次(0.31%)。重现感染有2例次(0.62%)。结论本PD中心导致PD相关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和革兰阳性菌都对非加酶抗生素具有较高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是治愈PD相关膜炎的关键。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病原菌 耐药 转归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变及人口流动的增加,HIV感染者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包括疾病的多样和隐蔽,以及医生对疾病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导致对该疾病的漏诊和误诊。现报告1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 标签: HIV感染者 文献复习 狼疮性肾炎 人口流动 重视程度 认识水平
  • 简介:目的本研究探讨桡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内膜厚度(IT)、中膜厚度(MT)以及中膜内膜厚度比值(MITR)与慢性肾脏病5期(CKD5期)患者桡动脉钙化的关系。方法40例CKD5期患者为试验组,于行首次动静脉内瘘术时取桡动脉的修剪为试验组标本;38例单纯外伤脾破裂患者为对照组,取其脾小梁动脉为对照组标本。用钙盐特异性染色法(vonKossa法)对动脉进行钙化染色;应用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IPP6.0)对组织切片进行半定量化图像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试验组40例患者有12例(30%)有明显钙盐染色阳性,位于中膜的平滑肌细胞层,而对照组无明显钙盐染色。试验组MITR与钙盐染色程度呈正相关,试验组IT与钙盐染色程度呈负相关。试验组MT、IMT与钙盐染色程度无统计学相关。结论MITR可以作为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型动脉钙化的早期标志,而IMT不能准确反应动脉的钙化程度。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血管钙化 中膜 内膜
  • 简介:本文应用交沙霉素治疗60例精液解脲支原体培养阳性患者,服药8日,转阴率为80%;服药12日,转阴率为83%。与以往应用四环素、红霉素等药物的疗效相比,明显缩短了疗程,提高了转阴率。

  • 标签: 交沙霉素 治疗 解脲文原体感染 疗效观察
  • 简介: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免疫肾脏疾病(包括原发性及继发性)常用治疗药物,在肾脏病临床治疗中发挥巨大作用。随着激素的应用,其各类不良反应己被临床医生所认识,但激素所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由于发生率低,症状非特异性和临床表现的多变性,临床漏诊、误诊情况较严重,而且一旦出现往往进展迅速,病情恶化快,尽管进行抗真菌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病死率仍居高不下,

  • 标签: 糖皮质激素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 临床治疗 免疫抑制剂 抗真菌治疗 治疗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女性绝经后反复下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6例绝经后反复下尿路感染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有效率79.36%。结论对绝经后反复下尿路感染患者采取长期服用小剂量抗生素、坦索罗率缓释胶囊、雌激素及尿道外口外用雌激素软膏等综合措施治疗有效。

  • 标签: 尿路感染 治疗 绝经 雌激素
  • 简介: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肾脏病(CKD),临床以持续蛋白尿和(或)血尿、水肿、高血压、进行肾功能损害为主要病理表现。其中,感染不仅是本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引起病变急性发作的常见诱因,以及导致肾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虽然,几十年来各种针对的抗菌药物已普遍应用,但患者感染的发生率、复发率和再感染率并未显著降低。尤其是一些特殊人群的感染为临床治疗的难点,如:病人免疫功能低下,肾脏代谢障碍及内环境紊乱,机体对感染的应答反应异常,病原体分布改变和产生耐药菌株,病情迁延反复,不能长程抗菌治疗等等。抗生素选择因而受到种种限制,经典的治疗往往难以控制病情。

  • 标签: 系膜增生性肾炎 感染并发症 中医防治 进行性肾功能损害 慢性肾脏病 持续性蛋白尿
  • 简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和贫血,而炎症反应是重要影响因素。C-反应蛋白(CRP)则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可作为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反应的标志物。本文讨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CRP与感染、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的关系。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C-反应蛋白 营养指标 感染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低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