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布鲁菌心内是布鲁菌病少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不足2%,但却为导致布鲁菌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报道2例布鲁菌心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以望增加对这一少见病的认识。

  • 标签: 布鲁菌病 心内膜炎 马耳他布鲁菌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感染心内(IE)的病原学分布及其耐药状况,为指导临床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199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3例IE患者进行血培养,分析病原学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术前血培养及术中赘生物细菌培养总阳性率23.3%(17/73)。感染细菌以草绿色链球菌为主,其次为金葡菌、肠球菌和口腔链球菌。结论CHD合并IE病原菌菌种呈现多样化趋势,积极加强对IE患者的血培养检查和药敏试验极为重要。传统的经验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的观念需要改变。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原学 抗生素
  • 简介:目的分析感染膜炎的病原菌谱特征,提供感染膜炎早期诊断及治疗的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确诊为感染膜炎患者的角膜溃疡刮片或术中切除的角膜溃疡组织标本资料,对普通细菌及真菌培养的结果进行回顾分析,评价感染病原菌谱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1046例(只眼)的角膜溃疡标本培养阳性率为35.3%。分离的病原菌以真菌为主(53.1%),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31.2%)、革兰阴性杆菌(11.1%)及革兰阳性杆菌(4.6%);而真菌中以镰刀霉属构成比最高,为69.4%,其次是曲霉属(21.9%);革兰阳性球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50.4%)。结论该院感染膜炎以真菌膜炎多见,主要病原菌是丝状真菌,以镰刀霉属的感染为主。

  • 标签: 感染性角膜炎 病原菌 丝状真菌 分布特征
  • 简介:皮质激素用于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败血症越来越常见。然而最近有关败血症的治疗指南中,激素冲击疗法仅推荐用于经补充血容量和血管收缩剂治疗反应差的感染休克。Sprung等重新复习了已发表的有关文章,499例感染休克成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50mg激素或安慰剂,每6小时1次,共5d,在以后的6d中逐渐减量。患者在休克的初始72h内必须有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定义为经足量补液后,收缩压仍低于90mmHg,并需用升压药维持血压超过1h),并伴有败血症所致的器官低灌注和功能障碍。在研究的初始终点,激素冲击治疗不敏感的患者(占总人群的46.7%)来说在激素组与安慰剂组并没有显著的差异,28d的病死率分别为39.2%和36.1%,P=0.69,激素冲击治疗敏感者,两组病死率分别为28.8%和28.7%。激素组中激素敏感的患者,其休克状态更快好转。但这个益处被该组患者更易双重感染、败血症、感染休克而抵消。这个试验并未提供微生物信息和抗菌药物疗效的充分评价。但它提示广泛使用激素辅助治疗感染休克患者并无益处。研究者认为,激素治疗可能对部分患者有益,例如在休克早期使用或者用于对升压药无反应的患者。皮质激素对感染...

  • 标签: 休克无效 感染性休克 皮质激素感染性
  • 简介:布鲁菌病是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全世界每年约有500000余人患病,但布鲁菌脓毒血症引起的感染腹主动脉瘤临床非常少见。我院在2014年8月、2015年1月分别经血培养及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血培养及腹主动脉增强CT确诊2例布鲁菌致感染腹主动脉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布鲁菌 布鲁菌病 感染性动脉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结核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以提高埘该病的正确诊治率。方法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6年7月-2009年10月收治的65例结核膜炎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65例结核膜炎多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仍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脑脊液改变以压力高、白细胞高、蛋白升高、低葡萄糖、低氯为主。49%合并颅外结核。头颅CT或MRI检查异常11例,表现为脑积水、结核瘤、脑室扩张、多发病灶等。经正规抗结核治疗,52例患者治疗后好转,10例未见好转,自动出院或转院治疗,3例死亡。结论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检查、是否合并颅外结核感染以及正规抗结核治疗是否有效,是诊断结核膜炎的重要依据。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分析 脑脊液 诊断 预后
  • 简介:李斯特菌脑膜炎是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感染引起的细菌膜炎,通常发生于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多通过污染的食物传播。而李斯特菌脑膜炎并发急性脑梗死更是少见于文献报道。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社区获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报道如下。

  • 标签: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脑膜炎 脑梗死
  • 简介:第十六期“感染疾病病原学诊断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学习班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与上海《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社共同主办。前者负责学术安排,后者负责会务等,现报名已经开始。学习班将邀请国内知名教授讲授感染疾病病原学诊断的新进展;中国细菌耐药现状及其临床重要耐药的实验室检测;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中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医师的沟通要求;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和CLSI规范化的操作标准及药敏试验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病原学诊断 感染性疾病 学习班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药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不明原因的,以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靶器官损害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新型隐球菌膜炎则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疾病,好发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如SLE、AIDS、糖尿病、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及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其临床表现与脑脓肿、脑肿瘤或结核膜炎相似,但该病的治疗周期长,病死率高,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而耽误病情.为了让临床医师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SLE合并隐球菌膜炎病例报道如下.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新型隐球菌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 简介:细菌膜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它分为社区和医院获得细菌膜炎(nosocomialbacterialmeningitis,NBM),在发达国家成人中发病率为4/10万-6/10万。常见的感染原因是婴幼儿感染、局部流行和继发于中耳炎、肺炎、外伤、腰椎穿刺、脑脊液引流、神经外科手术。其中NBM是严重的医院感染

  • 标签: 脑膜炎 病原体 危险因素
  • 简介:1例71岁男性患者发热3周及夜间盗汗,伴背部疼痛1周,体重下降7蚝。磁共振显示胸椎和腰椎多处病变。髂嵴前部活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发现非坏死性肉芽肿,培养获非结核分枝杆菌,经测序证明为嗜血分枝杆菌。给予环丙沙星、克拉霉素、利福平,得以治愈。

  • 标签: 分枝杆菌感染 自身抗体 播散性 非结核分枝杆菌 坏死性肉芽肿
  • 简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MMP家族中的一员,因其能降解细胞外基质和上皮细胞基底膜而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血脑屏障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与外周血液之间的重要屏障。在生理情况下,它能阻止血液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从而保持了脑组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脑屏障 结核性脑膜炎 单核-星形胶质细胞网络
  • 简介:目的探讨结核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药敏情况及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对无锡市传染病医院肺科病区2007年1月-2009年1月资料较完整的结核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住院患者547例的临床表现、痰细菌学检查、药敏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47例痰普通培养阳性率27.0%,真菌培养阳性率10.3%,结核菌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率6.8%。结论结核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在抗菌药物应用时应选择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药物,一般应联合用药。

  • 标签: 肺结核 支气管扩张 感染 病原菌
  • 简介:球孢子菌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很难培养到病原菌,因此该疾病的诊断困难。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是检测脑脊液中球孢子菌抗体,但在部分患者,特别是免疫缺陷的患者,常常检测不到抗体。球孢子菌抗原(CAg)的检测是真菌膜炎检测的另一手段,其诊断的可靠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检测CAg的试剂盒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研究者曾在尿液中使用这种检测方法,

  • 标签: 球孢子菌 抗原检测 脑膜炎患者 酶联免疫吸附法 真菌性脑膜炎 试剂盒
  • 简介: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和上海《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21期"感染疾病病原学诊断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学习班开始报名。学习班时间:2017年4月;学习班地点:上海。学习班将邀请多名国内著名的感染病诊治学、临床药理学和临床微生物学专家进行授课,有朱德妹、张秀珍、倪语星、俞云松、徐英春、李光辉、卓超教授等讲授最新版的CLSI手册(2017年),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医生的沟通要求。

  • 标签: 病原学诊断 感染性疾病 医学教育 张秀珍 临床药理学 临床微生物学
  • 简介: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与上海《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社共同主办的2015年度《感染疾病诊治新理论、新进展》学习班将于2015年4月15—19日在浙江新昌举行,学习班将全部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的临床微生物学、药理学和抗感染治疗专家授课。完成课程并经考核合格者将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Ⅰ类学分10分。

  • 标签: 医学教育 考核合格者 感染性疾病 Ⅰ类学分 治疗专家 临床微生物学
  • 简介:头孢比普作为广谱头孢菌素,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所致复杂皮肤软组织感染(cSSSI)的疗效不逊于万古霉素和头孢他啶的联合用药方案。该临床试验分析了头孢比普治疗cSSSI的疗效与T〉MIC的百分比(游离血药浓度超过MIC持续的时间占给药间隔时间百分比)的关系。该项研究中309例革兰阳性菌和(或)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复杂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接受头孢比普治疗,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感染 广谱头孢菌素 复杂性 药效学模型 治疗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 简介:由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举办、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协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感染疾病病原学诊断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即将在2008年3月24日—28日在广州举行(具体地点见录取通行书)。授课内容紧密结合目前临床微生物学诊断必需,介绍最新版的CLSI/NCCLS手册更新内容及细菌耐药性机制研究的热点。包括涂片镜检的临床意义:如何区分定植菌和感染菌;如何提高呼吸常见病原菌的检出率;CLSI/NCCLS规范化的操作标准和药敏试验的临床意义;临床真菌感染实验室检查进展和真菌药敏试验;细菌耐药性现状及其临床重要耐药菌的耐药研究;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关系(PK/PD)

  • 标签: 医学教育基地 基地项目 学习班招生
  • 简介:霉素B去氧胆酸盐抗真菌谱广,抗真菌作用强,但全身应用不良反应大,因此局部应用成为一种颇具吸引力的选择。理论上药物局部浓度高,全身暴露量小,可减少或避免全身应用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但实际上局部用药难以在感染部位达到有效浓度,且易导致局部刺激、过敏反应及耐药性的产生,因此仅在少数情况可考虑局部用药,如全身给药后局部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裹厚壁脓肿、眼科感染等。本文引用文献大多为动物实验资料或个案报道,其疗效和安全均无充足可靠的临床资料,尚不宜推广使用。目前有循证医学依据者仅限于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肺移植患者局部应用两霉素B预防真菌感染。根据临床试验评价两霉素B各种制剂的结果相互不一致,近期荟萃分析研究结果亦不支持两霉素B局部应用治疗鼻窦炎。目前尚不宜推荐常规采用抗真菌药局部用药,尚需进行良好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价抗真菌药物局部应用的有效和安全

  • 标签: 两性霉素B 局部应用 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