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心内的术后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2018年4月,7例感染心内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重点加强对呼吸道、循环系统、血清钾、中枢神经系统、疼痛、药物治疗的管理;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前关注,并预见性地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7例经手术和抗生素治疗后均获临床治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术后管理和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是巩固手术疗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IE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术后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膜炎的抗病原微生物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感染心内患者24例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4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疗效满意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感染心内患者的护理,做好日常护理工作,注意病情观察及对症护理,注意心理护理,注意有无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38例右心感染心内(RSIE)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及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38例右心感染心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38例RSIE,占同期住院感染心内总数的13.3%,有基础心脏病史9例(23.68%),先天性心脏病5例,有心脏手术史8例,有静脉吸毒史4例(10.5%)最常见临床表现是发热(86.84%),肺损害表现占84.2%。超声心动图右心赘生物阳性率为100%,三尖瓣35例(92.11%)比例最高。血培养阳性率偏低(47.37%,18/38),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致病菌(9/18)。平均住院天数20.72±15.45天,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好转29例(76.32%),自动出院6例(15.79%),死亡3例。结论本组患者基础病因以先天性心脏病占很大比例,临床表现以发热及肺损害症状突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RSIE最常见的致病菌,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病预后良好。

  • 标签: 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 肺损害 金黄色葡萄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心内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选取30例感染心内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抗菌治疗后好转康复出院22例,转手术治疗7例,死亡1例。结论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选择针对的抗生素,有条件时应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判定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临床治疗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感染心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感染心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急性感染心内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综合护理干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感染心内指由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导致的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症。近几十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心血管手术和有创检查技术的广泛开展,感染心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变化。感染心内病死率高,治疗难度较大,正确把握感染心内现阶段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孢替唑钠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感染心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5例急性感染心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2例患者,治疗组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头孢替唑钠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头孢替唑钠联合炎琥宁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的显效人数38例,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中显效人数28例,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感染心内患者采用头孢替唑钠联合炎琥宁注射液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头孢替唑钠 炎琥宁注射液 感染性心内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替唑钠联合炎琥宁治疗急性感染心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感染心内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头孢替唑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替唑钠联合炎琥宁治疗急性感染心内,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等,临床效果颇佳。

  • 标签: 心内膜炎 头孢菌素类 炎琥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头孢曲松钠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感染心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到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感染心内患者则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为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曲松钠进行治疗,而研究组采用头孢曲松钠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达到了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相比差异不显著,治疗后显著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感染内膜患者采用头孢曲松钠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显著改善临临床指标,提升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头孢曲松钠 炎琥宁注射液 急性感染性内膜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风湿科医生对感染心内的认识,提高心内科医生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报告一例多发性大动脉炎合并败血症误诊为感染心内的诊断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当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瓣受累的时候大动脉炎容易和感染心内混淆;在疾病的活动期可表现为与感染心内相似的症状;28~42%的细菌心内病人会有一些风湿病的表现;大动脉炎累及主动脉时不仔细查体易误诊为感染心内,尤其是在心超阴性的年轻人,大动脉炎是广泛胸部收缩期杂音的一个重要病因。结论多发性大动脉炎常常因为疾病活动期的杂音和发热而被误诊为感染心内心内科医生与风湿科医生应该引起重视。

  • 标签: 多发性大动脉炎 误诊 感染性心内膜炎 文献复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自体瓣膜心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230例自体瓣膜心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1%(108/11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26%(90/1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抗菌药物在自体瓣膜心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行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左卡尼汀 抗菌药物 自体瓣膜心内膜炎
  • 简介:摘要现我国感染膜炎的致盲率很高,环境空气的污染、激素的广泛应用以及生活工作压力增大,很大的提高了感染膜炎的发病率。又因大多数人都不重视感染膜炎所带来的后果,不懂得正确合理的预防、治疗以及护理,导致病情恶化发生角膜溃疡、穿孔,甚至眼内感染,最终眼球萎缩,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所以感染膜炎的预防以及临床实践中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感染性角膜炎 预防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态增强MR数字减影技术应用于感染膜炎临床诊断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本院70例感染膜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开展回顾分析,分析动态增强MR数字减影检查结果。结果本研究54例研究对象存在脑膜强化现象,实施减影处理后,其敏感性达到77.1%,明显高于减影处理前的51.4%(P<0.05)。结论针对感染膜炎患者,选择动态增强MR数字减影技术进行检查和诊断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动态增强MR数字减影 感染性脑膜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腹泻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对30例感染腹泻患者针对的进行心理、饮食、健康教育、药物治疗、肛周皮肤等综合护理治疗措施。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治愈28例,显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预防能有效降低感染腹泻的发生;科学有效的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早日脱离病症,值得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感染性腹泻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膀胱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之间收治的31例患有感染膀胱炎的患者,对其护理措施观察分析。结果本组感染膀胱炎患者经有效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感染膀胱炎患者行合理严格的护理措施,可使其感染得到控制并快速康复。

  • 标签: 感染性膀胱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腹泻病原菌分离培养技术与药物敏感试验技术。方法选取2015年3月~12月收治的感染腹泻住院患者43例便分离培养技术与药物敏感试验技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急性感染腹泻粪便,检出致病菌18株,其中贺氏菌属16株,肠炎沙门氏菌1株,绿脓杆菌1例。结论腹泻病原菌种类繁多,实验室不可能对所有可能引起腹泻的病原菌都进行培养。为保证获得较高的检出率,可以对患者进行腹泻病原菌常规培养。

  • 标签: 感染性腹泻 分离培养技术 药物感试验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被动抬腿试验评估感染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效果。方法2012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选择本院接收的感染休克患者94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被动抬腿试验和容量负荷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分为有容量反应患者和无容量反应患者,并记录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每搏量均增长明显,P<0.05;其中容量反应患者△每搏量除基线外,均显著高于无容量反应患者,P<0.05。结论被动抬腿试验评估感染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具有明显的效果,评估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被动抬腿试验 感染性休克 容量反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年轻子宫内膜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年轻子宫内膜患者80例,按照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两组患者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分别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经过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年轻子宫内膜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年轻子宫内膜炎 临床护理 措施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结肠炎与溃疡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15例患者均运用中药及常规补液支持治疗.未使用水杨酸类或激素类药物,其中1例因粪便培养阳性合并口服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疗程1周)。结果15例患者分别在住院后3-6d内便血停止,粪便性状恢复正常。在临床症状消失1-8周后复查肠镜,未见溃疡、糜烂、出血、水肿。15例患者随访6-12个月.未见症状复发,复查肠镜也未见异常。根据诊断治疗的疗效,结合随访结果,确诊为Ic。结论对于急性起病的便血患者,肠镜医帅应仔细观察并分析肠镜下表现,临床医师应从饮食史、伴随症状、相关病理表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 标签: 感染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分析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感染疾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相关及其意义。方法以我院经微生物培养或临床确诊细菌感染80例、病毒感染80例、细菌合并病毒80例及同时段血培养阴性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定为A、B、C、D组,分析比较4组患者血培养采血当日PCT、CRP及WBC计数差异。结果相对于血培养阴性患者,细菌感染患者PCT、CRP及WBC计数均明显增高;病毒感染患者CRP较之均明显增高,PCT、WBC计数较之无差异;细菌感染合并病毒感染者PCT、CRP较之明显增高,但WBC计数较之无差异,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可早期、准确诊断感染疾病,尤其细菌感染疾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