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感染心内的护理方法及临床特点,总结有效的临床护理经验和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选择手术治疗的42例感染心内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术前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术后做好病人的疼痛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康复锻炼,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结果]转内科治疗的有23例病人(痊愈16例,好转7例),行手术治疗的有10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病人自动出院9例。[结论]正确选择感染心内病人进行手术的时间对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很重要,积极有效的护理,可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88例急性感染心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舒适度评分与睡眠质量评分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满意度差异。结果:两组护理前各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舒适度评分与睡眠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舒适度与睡眠治疗,从而提高其满意度,可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总结4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心内患儿手术前后护理经验,其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术前以家庭为中心的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检查,控制感染,维持正常体温,预防栓塞以及心力衰竭的发生,术后维护心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儿免疫力,预防二次感染,加强血管的管理,保证抗生素的治疗,重视出院指导,遵医嘱按时服药,特别提醒家长感染心内复发多数发生于停用抗生素8周,应在该阶段复查血培养。由于术前术后严密观察监测,手术、药物治疗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4例患儿痊愈出院,尚无复发的病例。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感染心内是指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等经血流直接侵犯心内、心瓣膜或临近的大动脉内膜引起的感染炎性反应,常伴赘生物形成,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常见而又棘手的并发症之一。在感染心内未能控制时行瓣膜置换手术,尤其是3个瓣同时置换,具有独特的临床护理要求。我科于2007年3月30日成功地为1例感染心内患者实施了二尖瓣+主动瓣+三三尖瓣置换术,术后患者康复顺利,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三尖瓣置换术 临床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瓣膜置换手术 病原微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心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就诊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心内患儿共 60 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 例。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6.6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53.33 %,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 93.33 %;对照组总满意度为 76.67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心内患儿的护理中,开展集束化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帮助患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寿命长度以及患儿满意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护理效果 临床价值
  • 简介:加强术前、术后心理护理;术前预防重要脏器栓塞,做好双下肢血栓的护理;术后严密监测呼吸、循环系统,严格执行药物配制原则,保护血管做好预防静脉炎的护理,加强感染的观察和护理,做好皮肤护理,严密观察抗凝治疗效果;做好抗凝护理。患者住院67d痊愈出院。术后10个月随访至2008年12月患者无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曲霉菌感染 二尖瓣脱垂 二尖瓣闭锁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体化责任护理对感染膜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0月100例医院收治感染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整体化责任护理,共计50例)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共计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以及护理前后VA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化责任护理有助于减少感染膜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以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整体化责任护理 感染性角膜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腹膜透析患者感染膜炎预防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肾内科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并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感染膜炎的发生情况。     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患者感染膜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腹膜透析 感染性腹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腹泻患儿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此次研究后,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非细菌感染腹泻患儿展开研究,并将其分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参照组40例)以及综合护理(研究组40例),鉴于护理方式不同,统计两组患儿临床不适症状改善时间、患儿家长满意度情况,并将数据整合后录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此判定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包括止泻、大便性状恢复、食欲恢复、腹部不适消失在内的症状临床改善时间研究组综合用时较短,参照组用时较长;研究组家长满意率较高,参照组满意率较低;两组统计数据对比,结果P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行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本院接受的急性非细菌腹泻的小儿患者80例,依据患儿入院时间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常规、系统两种模式进行干预,对不同干预方式的效果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系统护理模式应用于该类患儿中后,乙组患儿护理效果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甲组患儿,两组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有急性非细菌感染腹泻患儿实施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 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 要:总结一例痛风石破溃致左上肢坏死性筋膜炎并发感染休克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感染休克后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密切监测血压、尿量、神志变化;做好足部痛风石破溃的观察和护理,预防感染;做好全身皮肤的管理,预防感染的发生;CRRT的管理;做好气道管理,降低再次插管风险;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于入院46天后出院。

  • 标签: 痛风石破溃 左上肢坏死性筋膜炎 感染性休克 护理
  • 简介:摘 要:总结一例痛风石破溃致左上肢坏死性筋膜炎并发感染休克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感染休克后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密切监测血压、尿量、神志变化;做好足部痛风石破溃的观察和护理,预防感染;做好全身皮肤的管理,预防感染的发生;CRRT的管理;做好气道管理,降低再次插管风险;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于入院46天后出院。

  • 标签: 痛风石破溃 左上肢坏死性筋膜炎 感染性休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离子抗菌敷料对压力损伤感染伤口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82例压力损伤感染伤口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41。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观察组给予银离子抗菌敷料换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换药临床效果和护理有效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换药间隔时间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银离子抗菌敷料 压力性损伤伤口 感染性伤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对门诊患者感染伤口换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感染伤口患者11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疼痛护理 感染性伤口 负性情绪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感染发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感染发热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27例。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患者发热次数、初次退热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热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初次退热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7%),(P<0.05)。结论:针对感染发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减少发热次数,缩短退热时间,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感染性发热 优质护理 退热时间 护理满意度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对门诊患者感染伤口换药的效果。方法:研究期2023年4月-2024年3月,筛取56例观察对象进入研究,均为门诊患者,利用随机数字法分组,观察组(n=28)实行常规护理+疼痛护理,对照组(n=28)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实践作用。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1.07±0.31分,对照组为1.62±0.38分,(t=5.9345,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7.26±2.12d,对照组为10.11±2.74d,(t=4.3530,P<0.05)。结论:将疼痛护理融入门诊患者感染伤口换药中,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度,促进伤口愈合,价值显著。

  • 标签: 疼痛护理 门诊 感染性伤口 换药
  • 简介:【摘要】总结了1例肺部感染合并感染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感染休克集束化护理,气道护理,早期营养支持,预防DVT。经过我科医生与护士的治疗与护理,患者病情逐渐稳定转出监护室。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病毒感染腹泻患儿的作用分析。方法:病例样本均为2022.1——2023.1期间,来我院就诊的病毒感染腹泻患儿,共计50例,规范性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组间纳入样本量均等,后予以不同临床护理,分别为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统计组间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腹泻、呕吐及高热症状消失时间均以观察组更快,且该组患者大便恢复正常时间更短,P<0.05。临床依从以观察组小儿评价值更高,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病毒感染腹泻患儿对促进其尽快康复具有显著价值。

  • 标签: 病毒感染性腹泻 综合性护理干预 康复进程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热与不明因素发热患者采取早期针对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纳入的感染发热及不明原因发热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据临床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针对护理)各有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感染性发热 不明原因发热 早期针对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