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胸膜间皮瘤的影像表现,提高胸膜间皮瘤的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分析经胸腔镜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胸膜间皮瘤62例影像资料,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其影像表现。结果:62例中,49例为局限型,13例为弥漫型,38例为良性肿瘤,24例为恶性,带蒂者15例,附于肋胸膜者4例,30例附于脏层胸膜。结论:影像检查能很好地显示胸膜间皮瘤的形态和范围,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胸膜间皮瘤 X线 CT MRI
  • 简介:目的比较和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和近红外线在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术前3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共计565例乳腺疾病患者接受检查,其中乳腺癌274例,良性疾病291例。3种方法对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在76%~93%范围,其中彩超和钼靶在诊断符合率等指标上优于近红外线,尤其是≤2cm的乳腺癌,近红外线对早期阶段乳腺癌有较高的假阴性率(48.8%)。对乳腺炎性病变和导管瘤,彩超有更好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无物理查体配合诊断的近红外线,其对乳腺癌的灵敏度和诊断符合率明显下降。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钼靶是有价值的乳腺影像诊断方法。

  • 标签: 乳腺 彩色多普勒超声 钼靶 近红外线
  • 简介: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类对早期癌症的诊断能力越来越强,所能发现的体内肿瘤越来越小。这种医学上的进步对早期癌症患者来说理应是件好事,然而最近美国一些医学专家对这种科学进步所带来的临床效益提出了质疑。

  • 标签: 早期癌症患者 医学科学 诊断能力 临床效益 科学进步 医学专家
  • 简介:<正>胎儿肿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发生于胎儿期的先天性肿瘤,据报道,胎儿肿瘤发生率为1.7/100000~13.5/100000例活产[1],但由于很多胎儿肿瘤患者胎死宫内或选择性终止妊娠,所以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胎儿肿瘤种类繁多,但对于胎儿肿瘤的定义还存在争议,有一种理论认为胎儿肿瘤并非来源于一个已经形成的正常的器官,而是由正在形成过程中的组织其细胞分化及成熟发生异常所致[2]。也正

  • 标签: 胎儿期 影像学诊断 实际发生率 胎死宫内 超声检查 细胞分化
  • 简介:<正>方法:在2002~2009年期间,计算每个孕期月份的经本院诊断的胎儿整倍体(包括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平均每月发生率。发现胎儿整倍体平均每月发生率与周围环境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变化有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周围环境污染物包

  • 标签: 非整倍体 胎儿 环境污染物 周围环境 发生率 三体
  • 简介:目的:探讨医学影像科急诊的处理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6月我院56例急诊病人医学影像科的处理实施方法为探对象,总结分析最佳措施。结果:56例急诊患者在影像科得到妥善处理,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影像报告出单时间快、准确、清晰。结论:建立科室风险防范条例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迅速有效的处理好各个环节,快速、合理、准确的出具影像报告,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查信息,利于患者急救临床治疗

  • 标签: 影像科 急诊处理 的床体会
  • 简介:目的:通过超声影像检查,对患有肝门胆管癌的患者进行观察和确诊,来验证超声影像学对肝门胆管癌的诊断率。方法:以1997年5月到2011年5月到我院进行救治的50例肝门胆管疾病患者为观察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样超声影像学的诊断分析。结果:50例患者经过超声影像学诊断病情准确,能够进行确诊,对进一步治疗提供了准确的检查依据。结论:在现今社会,超声影像学是治疗肝门胆管癌的最为有效的手段,诊断率非常高。

  • 标签: 肝门胆管癌 超声影像学 肿瘤 胆道系统
  • 简介:胎儿水肿是指胎儿软组织水肿及体腔积液,超声表现为2处及2处以上的胎儿体腔异常积液,包括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及皮肤水肿(皮肤厚度>5mm)[1],临床其他常用的辅助超声指标还有胎盘增厚(孕中期胎盘厚度>4cm[2'3])和羊水过多。胎儿水肿分为免疫性水肿和免疫性水肿(nonimmunehydropsfetalis,NIHF)2种,其中NI-HF占90%以上,发生率为(1-3)(1700-3000)[4-6]。由于早中孕期的很多水肿胎儿在得到诊断前已胎死宫内,因此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7]。

  • 标签: 非免疫性水肿 胎儿水肿 临床指南 体腔积液 组织水肿 超声表现
  • 简介:(中美合资)无锡贝尔森影像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历经十二年,目前已经具备年生产5000台以上中高档超声诊断仪、全程超导可视妇产科手术仪(超导可视人流)等产品的能力。

  • 标签: 影像技术 无锡 合资 全程超导可视 企业 良心
  • 简介:经过近200年的发展,产科从助产发展到传统的产科,慢慢形成现在新的专科-母胎医学,产前筛查也经历了一个从超声主导到超声联合NIPT对胎儿进行产前筛查的过程。在这个视频中,来自长庚基因医学中心的郑博仁教授通过4个案例的讲解,分析了超声和基因的4种关系:(1)超声是有效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疾病的筛检工具;

  • 标签: 胎儿医学 影像学 胎儿染色体异常 近代 NT 产前筛查
  • 简介:最近我因排尿不通畅就诊,经检查是前列腺增生症,采取药物治疗。所用药物中,有一种叫那雄胺,从药理上看好像与男性体内的雄激素相关,听说吝可能会影响正常的性功能。我有些顾虑,要用这个药吗?

  • 标签: 非那雄胺 前列腺增生症 药物治疗 用药物 雄激素
  • 简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aesareanscarpregnancy,CSP)简称切口妊娠,是指孕囊、绒毛或胎盘组织着床于原剖宫产子宫切口处的一种特殊的异位妊娠[1]。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据WHO对亚洲国家部分医疗机构中的产妇分娩方式抽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中国以46.2%的剖宫产率位居第1位[2],JurkoviehD等[3]。报告称CSP在有剖宫产史的产妇中发生率可高达0.15%。

  • 标签: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 影像学 诊治 进展
  • 简介:目的分析胎儿右位主动脉弓产前超声的相关异常、遗传物质改变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在本院产前超声诊断的右位主动脉弓并采用AffymetrixCytoScanHD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microarrayanalysis,CMA)病例。结果研究期间产前超声共诊断右位主动脉弓病例92例,6例失访,26例未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最常合并的产前超声异常是法洛四联症。60例染色体核型已知病例中,1例46,X,Yqh+,der(13)t(8;13)(q22.3;q33.2),1例47,XYY,余58例染色体核型正常。本研究中,临床意义未明拷贝数变异和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在胎儿右位主动脉弓的检出率分别是5.2%和5.2%。所有的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均是22q11.2微缺失。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异常组和单纯性右位主动脉弓组其合并染色体异常、分娩孕周和出生后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例合并左锁骨下动脉迷走因出现呼吸系统症状需行手术治疗。结论胎儿右位主动脉弓合并22q11.2微缺失风险约是5%,产前超声检测发现右位主动脉弓,建议CMA检测排除染色体异常。

  • 标签: 右位主动脉弓 22Q11.2微缺失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拷贝数变异 超声
  • 简介:乳腺导管内癌(ductalcarcinomainsitu,IX;IS)是一种肿瘤性导管内病变,特征为上皮增生明显,伴有轻度至重度的细胞异型,具有可能发展成为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其临床、组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基因学等方面的研究,认识到DCIS并非孤立性病变,而是由一组异质性疾病构成,在临床特征、组织学类型、生物学特征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 标签: 乳腺 导管内癌 影像学 病理学
  • 简介:无论是对米司酮(Mifepristone)药理学机制或是其他实验研究,其目的均是旨在和临床密切结合,提供临床解决疾病与治疗干预的关键问题。基础研究的深入为临床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如抗粘附、抗侵袭、抗血管形成以及芳香化酶抑制剂,环氧化酶抑制剂,抗孕激素,抗糖皮质激素作用等都为“靶向治疗”带来了生机。

  • 标签: 临床应用 米非司酮 芳香化酶抑制剂 环氧化酶抑制剂 抗糖皮质激素 药理学机制
  • 简介:近年来,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部分病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反复发作,可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管,治疗困难,如治疗不当,此病长期不愈,进而出现乳房变形或手术后因手术瘢痕导致乳房毁形,甚至无法避免乳房切除。本院自2006年至2010年治疗了34例哺乳期乳腺炎,收到良好的效果。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自2006年至2010年治疗了34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47岁,平均年龄35.3岁。未婚者3例,已婚未育者2例,

  • 标签: 乳腺炎 治疗
  • 简介:<正>文章发表在2013年6月的《Gynecoloncol》杂志上。作者通过5个案例报道临床上利用全基因组测序对常见胎儿整倍性进行侵入性产前检查(NIPT)的次要发现。这5个案例分别为:案例1,NIPT发现染色体18p的巨大的复制,这一结果被羊水细胞CGH芯片分析结果所支持,最终核型分析证实为18p四体镶嵌性;案例2,NIPT怀疑母源性的18q近端缺失,被CGH芯片检测母亲白细胞DNA证实;案例3,NIPT筛查结果显示21和18三

  • 标签: 产前检查 非侵入性 基因组测序 非整倍性 胎儿 核型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抗酸染色对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12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经临床确诊的54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收集患者的乳腺组织标本,包括33例导管周围乳腺炎(PDM)和21例肉芽肿性乳腺炎(GM)。对所有组织标本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和抗酸染色,以便查找结核性分支杆菌。PDM与GM抗酸染色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54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迁延不愈的脓肿、窦道以及乳房红肿。镜下病理表现:在33例PDM组织标本中,28例(84.8%)可见扩张导管,24例(72.7%)可见脓肿形成,11例(33.3%)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24例(72.7%)可见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并有24例抗酸染色阳性,阳性率约为72.7%;而在21例GM组织标本中,18例(85.7%)可见肉芽肿结构,12例(57.1%)可见微脓肿结构,全部GM组织标本均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细胞浸润,并有2例抗酸染色阳性,阳性率约为9.5%。PDM患者抗酸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GM患者(χ^2=20.534,P〈0.001)。结论抗酸染色可作为鉴别PDM与GM的一种手段,并可为临床上运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联"药物治疗PDM提供病理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乳房 乳腺炎 肉芽肿 染色与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