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SBAR交接单构建神经外科手术SHARE交接模型,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4—6月187例神经外科的开颅、脊柱、内镜或介入手术为对照组,2018年7—9月175例神经外科的开颅、脊柱、内镜或介入手术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SBAR交接单进行病房/急诊室-手术室、手术室-复苏室/ICU、复苏室-病房/ICU之间的SHARE模式交接班;对照组使用旧版SBAR交接单顺序交接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交接班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三方之间电话回访率、交接班时间和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结果SBAR模型实施后,观察组的物品交接清点、手术部位标识、皮肤状态评估、管道以及术后仪器准备合格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体电话回访率从对照组的22.4%下降至观察组的4.3%(P<0.05);观察组的急诊室转入手术室以及手术室转入ICU交接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观察组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总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提高[(20.94±1.46)分比(17.65±1.1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BAR交接单进行SHARE交接降低了神经外科手术交接班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了各方电话回访率,缩短了交接班时间,提高了护士对交接班的满意度,提高了手术交接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手术患者 患者交接 交接单 SHARE交接班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便携式表格化床头交接班本在临床交接班中的应用。方法:抽取82例2016年3月~2017年5月于我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发将其分为表格组和口头组,每组各有患者41例,其中口头组采用床头传统的口头交接班,表格组采用便携式表格化床头交接班本进行交接班。比较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因交接班失误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情况,护理人员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口头组和表格组患者/家属满意度分别为72.5%、9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头组和表格组不良后果发生率分别为18.37%、2.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头组和表格组护理人员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分别为78.75%、90.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采用便携式表格化床头交接班本进行护理交接班相较于床头传统的口头交接班可明显提高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可显著减低因交接班失误导致的不良后果发生,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便携式表格化床头交接班本 临床交接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SBAR交接班模式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手术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组急诊抢救室严重创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24例和观察组1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交班表进行交接,而观察组采用改良SBAR交班模式表进行交接,卡方分析和t检验统计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合作情况、转运交接缺陷事件的发生率(交接缺陷事件包括遗漏病情、转运记录不完整、床旁交接不全面、药品和物品遗漏) 、患者平均转运交接时间及院内手术时间的差异。结果 采用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NASR)评价交接双方的护理人员合作情况。对照组护理人员交接合作平均得分(60.50±1.80)分,观察组护理人员交接合作平均得分(78.20±2.5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改良SBAR交接班 急诊 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士交接班评价量表(Handoff CEX)进行翻译,并检测其信度和效度。方法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价量表包括两部分,分别是对交班护士和接班护士的评价。采用便利抽样方法观察了80次护理交接班,进行信度和效度检测。在交接班过程中,观察者评估参与交接班的护士的交接班能力,同时,两位参与者互相评价对方。结果共获得320份对护理交接班的评价。交班者评价量表总的Cronbach α系数是0.85,接班者评价量表总的Cronbach α系数是0.80。对交班护士评价的评分者间信度系数加权Kappa值为0.31~0.52,对接班护士评价的评分者间信度系数加权Kappa值为0.35~0.55。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的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是0.23~0.62,各维度与总体交接班能力的相关系数是0.33~0.64,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组织效能和人文关怀维度外,工作经验相对丰富的护士(工作年限>5年)在护理交班环境、沟通技巧、内容、临床判断和总体交班能力方面显著高于工作经验相对不丰富的护士(工作年限≤5年)(P<0.05)。结论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价量表(Handoff CEX)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估护士交接班质量的一个有效工具,为临床护士、带教老师和管理者提供培训、持续评估交接班和给予反馈的工具,以改进交接班质量。

  • 标签: 交接班 信度 效度 护士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 细节化管理在手术患者安全交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以 手术患者74 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8 年 11 月 -2019 年 11 月,分为参照组 37 例与研究组 37 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细节化交接管理,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交接不良事件发生率优于参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交接时间低于参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手术患者在交接过程中采用 细节化管理, 有效预防交接不良事件,缩短交接时间,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细节化管理 手术 安全交接
  • 简介:【摘要】目的 在急诊 ICU患者转运交接中实行无缝隙护理管理,观察其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7年 12月至 2019年 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 60例 ICU患者,随机将 60例患者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的 30例患者在转运交接中全部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常规组的 30例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然后分析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转运交接中的基本情况、责任推脱的次数、护理满意度评分和危急值交接次数。 结果 对照组运转设备、电话咨询、生命体征、污染衣物、贵重物品、交接时间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 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 70.00%、 93.3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交班模式在眼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科室护士工作的影响。方法根据SBAR的交班模式,制定并建立眼科的交接班流程,规范护理交接班的内容及过程。结果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对比前后护士的工作实践情况,护理交接班的遗漏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用SBAR沟通模式规范护理交接班的内容和流程,有利于护士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患者的情况及护理重点,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眼科 SBAR沟通模式 交接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科患者搬运与 120交接中软担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的方式,抽选我院 2017年收治的 200例使用普通平车转运的急诊科室患者 (对照组 )及 2018年收治的使用交换软担架的 200例急诊科室患者 (观察组 )作为调查研究对象,从转运时间、转运主观疼痛感、不良事件发生率三个方面,探讨急诊科患者搬运与 120交接中软担架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急诊搬运与 120交接中应用交换软担架的观察组患者,运转时间短、运转前后主观疼痛感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结论:急诊科患者搬运与 120交接中交换软担架的应用可以缩短转运时间、避免患者运转疼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急诊科患者搬运 120交接 软担架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SBAR模式在肛肠外科低年资护士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我院 肛肠外科 15 名低年资护士进行 SBAR模式 交接班培训,并将培训前 3 个月( 2018 年 1-3 月)的 120 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 培训后 3 个月( 2018 年 4-6 月)的 120 例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 比较两组交接班效果评分及满意度。 结果: 对照组与 观察组交接班效果评分分别为( 17.2±1.4 )、( 21.4±1.1 )分, 比较 有 统计学差异( P < 0.05 );满意度分别为 84.2% 、 93.3% , 比较 有 统计学差异( P < 0.05 )。 结论: 肛肠外科低年资护士应用 SBAR模式进行 交接班, 有利于 提高护士 交接班工作水平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肛肠外科 低年资护士 交接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的过程中运用 SBAR沟通模式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所选择患者共计 100例,在我院神经外科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6月所接诊患者中选取,按照计算机随机抽选的方式,取组内 50例,交接班工作按照常规形式展开,即对照组,余下 50例患者在对其进行交接班过程中则需要将 SBAR沟通模式运用,即观察组。分析效果。结果 结合对比交接用时、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交接问题发生率,观察组均存在有明显优势, P<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的过程中将 SBAR沟通模式进行运用,可以有效保障交接工作的高效性,提升该环节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神经外科护理 交接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应用无缝缝隙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 用2019年5月-2020年5月院内收治的56例急诊-ICU病患,随机分两组,32例参照组(常规护理)、24例观察组(无缝隙护理管理),相关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要比较。结果 护理后,参照组的相关情况和护理满意度不及观察组,(P<0.05)有数据差异。结论 无缝隙护理管理能提高转运效率,更具应用效力。

  • 标签: 无缝隙护理管理 转运时间 意外事件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现状( S)、背景( B)、评估( A)、建议( R)”式 SBAR 沟通模式在骨科急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9月- 2019年 3月在医院 212例危重创伤骨科患者转运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06例。观察组采用 SBAR沟通模式交接,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交接方法,比较 2组患者转运交接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转运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1. 59%低于对照组的 1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05, P< 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和医生对交接班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运用 SBAR沟通模式规范骨科急危重患者的转运交接流程,促进患者的安全及医护协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护理品质,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 ] SBAR 急危重 创伤骨科 转运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 : 制作 交接班思维导图应用于胸部肿瘤科护理交接班,观察应用效果。 方法: 以我院胸部肿瘤科 36 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8 例,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采用传统的交接班方法。制作交接班思维导图应用于观察组按照图系统交接班。观察三个月统计交接班过程中的缺陷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交接班缺陷发生率为 8.3% ,显著低于对照组 22.2% ,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 P<0.05 。 结论 :在胸部肿瘤科护理交接班的过程中制定交接班思维导图并实施可以有效的降低交接班的缺陷发生率,提高交接班质量,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胸部肿瘤,护理,交接班,思维导图,缺陷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交接单在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的应用效果,以提高心外科患者交接班质量,保证患者安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心脏外科接诊并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41例作为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71例及观察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床旁交班,观察组应用自行设计的围手术期交接班核查单进行交接班,比较两组各项措施的执行情况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身份识别、诊断手术、监护仪、评估、血栓预防、其他不合格率分别为0.24%、0.12%、0.00%、0.11%、0.24%、0.4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病历书写质量、消毒隔离处理、患者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1.51±7.85)分、(90.13±6.88)分、(91.63±6.52)分、(91.52±3.49)分、(93.8±4.0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交接单应用于心外科ICU患者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措施的执行率,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脏外科 重症监护 围手术期 护理交接单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 对重症监护室心脏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积极作用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取 2017 年 8 月 -2018 年 10 月收治的 90 例重症监护室( ICU )心脏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 45 例。对照组实施 ICU 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比不同护理干预模式下两组 ICU 入住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ICU 监护过程中视觉模拟评分( VAS )及护理干预前后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评分。结果:研究组 ICU 入住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护理干预后两组 SCL-90 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睡眠和饮食、恐怖、焦虑、抑郁和躯体化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心脏手术患者 ICU 监护期间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患者的身心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有助于缓解疼痛并缩短患者的监护和住院时间,使生存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心脏外科 重症监护患者 围手术期 护理 交接单的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问题导向"的交接班模式在急诊科床旁交接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以2019年6月至11月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急诊科进行的304例次床旁交接班事件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其中男性155例,女性149例;年龄20~84岁,平均(50.13±5.12)岁。神经系统77例,消化系统58例,呼吸系统55例,心血管系统78例,外伤例36例。对比普通床旁交接班模式和"问题导向"的床旁交接班模式中,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患者/家属满意度、接班护士满意度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采用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床旁交接班模式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度[(50.46±6.99)分比(38.98±4.76)分]、患者/家属满意度[(52.64±2.13)分比(40.77±3.26)分]、接班护士的满意度[(54.16±2.35)分比(44.22±2.12)分]均有所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降低[0.16%(3/1 800)比2.66%(36/1 3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问题导向"的床旁交接班模式对比普通床旁交接班,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度、患者/家属满意度、接班护士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降低。

  • 标签: 问题导向 护理 床旁交接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护理交接班质量现状,探讨组织支持感、自我效能与护理交接班质量的关系,为提高护理交接班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护理交接班评价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186名临床一线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护理交接班质量总均分为(5.85 ± 1.14)分,组织支持、自我效能与护理交接班质量两两变量间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在组织支持感与护理交接班质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3.4%。结论组织支持既可以直接作用于护理交接班质量,又可以通过自我效能间接作用于护理交接班质量。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组织支持感 自我效能 交接班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危重患者床头交接班缺陷率中的运用及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设立活动主题,通过现状把握、目标设定、问题分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等步骤进行改进。结果:运用品管圈活动后危重患者的床头交接班缺陷率较运用品管圈活动前明显下降。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危重患者床头交接班的缺陷率,增强科室团队的凝聚力,提高圈员的责任心,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品管圈 危重患者 床头交接班 缺陷率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重度颅脑损伤(简称SHI)患者接受SBAR沟通模式在护理床边交接班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本研究主体为69例SHI患者,以床边交接班的沟通模式为标准,A组行SBAR沟通模式,B组行常规沟通模式。对比沟通效果。结果:A组的交接班质量评分高于B组,A组的护理认可度高于B组(P<0.05)。结论:为SHI患者行SBAR沟通模式可保证护理床边交接班的交接质量,且能获得较高的护理认可度。

  • 标签: 重度颅脑损伤 SBAR沟通模式 护理床边交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