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水平和自我意识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关注。牙齿虽然是我们身上很细小的器官,但是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人们对口腔门诊也越来越关注,这就对口腔专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有较高的护理知识、良好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高超的服务品质。这样为了保证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避免医患纠纷,研究口腔专科护士所面临的风险和准备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口腔专科护士 职业风险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笔者分析造成口腔专科护士职业风险的各类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安全管理对策,强调提高口腔专科护士的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制定防范措施。方法 结合口腔护理工作特点,分析护士存在的职业风险,提高口腔护士职业风险的认知,并制定防范措施。结论 针对口腔护士职业风险因素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是保障护士职业安全的关键。

  • 标签: [] 口腔护士 职业风险 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职业安全及风险管理口腔专科护士中的应用。方法从口腔门诊诊治的患者中选取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沿用该科室常规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职业安全及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消毒质量、诊疗管理、基础护理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5.00%、92.50%,均优于对照组的22.50%、75.00%(P<0.05)。结论职业安全及风险管理口腔专科护士中应用,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口腔 专科护士 职业安全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门诊护士在护理活动中存在或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详细综述了口腔门诊护理活动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心理性等因素,针对存在和潜在的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从以下方面着手防止针刺伤、降低口腔科诊室治疗期间气溶胶水平、个人防护措施到位、做好噪音刺激与辐射防护、避免化学消毒剂与化学药物的不良刺激、做好汞防护以及加强相关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结论口腔门诊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存在着很多的职业隐患。在实际工作中应从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护理操作行为着手,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不但有益于保证护理人员的健康,而且对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口腔门诊护士 职业危害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口腔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的论述,阐明口腔科院内感染可防控。

  • 标签: 口腔科护士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与管理。方法:将我院口腔科护理人员工作期间存在的损伤危险因素展开防护管理,采用问卷调查抽取80例口腔护士展开研究,就实施口腔职业防护管理前后进行对比,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40例口腔护士作为对照组,该组未实行职业防护规范管理,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40例口腔护士为观察组,实行口腔职业防护规范管理,比较实施管理前后两组护理人员出现职业暴露几率,及防护改善效果。结果:实施口腔职业防护规范管理后,护理人员出现锐器刺伤、紫外线损伤、射线臭氧侵害、传染性疾病几率较对照组呈更低水平,差异显著(P

  • 标签:
  • 简介:摘要:口腔护士在工作中面临着多种职业危险因素,包括感染风险、化学品暴露、肌肉骨骼疾病等。为了保障口腔护士的健康与安全,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管理策略。本文将探讨口腔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的种类和影响,分析现有的防护措施和管理策略,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口腔护士职业危险防护水平。

  • 标签: 口腔科 职业损伤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口腔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各种病人口腔分泌物、血液等体液,存在感染风险;同时,口腔科使用的化学药剂和设备可能导致化学品暴露;此外,口腔科设备中的X射线等辐射也会对护士的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口腔护士职业危险因素防护及管理至关重要。

  • 标签: 口腔科 护士职业 危险因素 防护及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对怀孕的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发现发生临床护士妊娠意外风险率,与其他岗位同年度怀孕的女职工相比明显偏高。为了降低临床妊娠护士孕期风险,本文提出一些相应的干预措施。

  • 标签: 临床 妊娠护士? 职业 风险 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血护士职业风险及防护措施。方法本文随机抽取63名采血护士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护士的防护方法将其划分成观察组(33名)和对照组(30名)两个组别,分别为其提供常规防护和职业风险防护方法。观察职业风险发生率和感染率。结果观察组黏膜、破损皮肤暴露风险发生率3.03%、针尖刺伤风险0,均少于对照组黏膜、破损皮肤暴露风险发生率20.00%、针尖刺伤风险发生率23.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感染发生,对照组1例感染HCV。结论职业风险防护措施的应用可有效降低采血护士职业风险发生率和感染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采血护士 职业风险 防护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次研究将围绕血液透析护士护理职业风险实施探究。方法 :我院于 2019年 6月 -2019年 12月以调查问卷方式来开展本次研究,调查对象为云南省三级甲等医院 65例血液透析护士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来统计与分析护理风险指数。结果:血液透析护士护理平均风险指数较高的是下肢静脉曲张、骨骼肌肉不适、重复性劳损等。结论 :血液透析护士存在有一定的护理职业风险,相关部门需要重视血液透析护理职业风险的改善。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士 护理职业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口腔护士职业伤害防护的有效方法。方法 针对儿童口腔科门诊的特点 , 制定一系列职业伤害防护措施 , 并严格实施。结果 通过对儿童口腔门诊护士实施严格防护措施,增强护士工作主动性,及对工作的热忱。结论 加强护士自我防护意识 , 切实履行各项防护制措施是控制儿童口腔门诊职业伤害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儿童 口腔科 护士 职业 伤害 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