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1998年3月至2016年8月经我院拍摄X线片确诊的6例肱骨病例,其中在外伤后摄取X线片无意中发现1例,肱骨骨折手术后复查发现1例,因患者触痛就诊4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38~64岁,平均年龄60.5岁。发生部位,左侧2例,右侧4例。结果4例门诊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不等,未见上突增大。2例手术证实。结论肱骨临床罕见,双侧均可出现,而以右侧居多。诊断需依据临床、X线摄片确诊。治疗方面无症状者,无需处理;疼痛明显者,需手术治疗,切除、Struthers韧带及其周围骨膜,以防日后复发。

  • 标签: 肱骨 髁上突 X线摄影术
  • 简介:摘要溶症又称Gorham综合征,临床罕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以自发性进行性溶解吸收为主要临床表现。溶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特别好发于5~25岁,无明显性别差异。可发生于单一骨骼,也可侵犯多个骨骼。目前认为,早期彻底切除可有效阻止病变进展。回顾1例下颌症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对该疾病相关文献的复习,进而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溶骨症 下颌骨 Gorham 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颌骨折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72例下颌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综合护理方式,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所有患者的咬合关系与长闭口功能均恢复,面部恢复良好。结论在下颌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全方位的临床护理对改善治疗效果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下颌骨骨折 口腔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与周围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为避免在颞下颌关节手术中损伤周围重要结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颞下颌关节完整的颅骨标本43副,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颞下颌关节与其周围重要性标志的距离与角度。结果:鼓鳞裂最外侧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的最短距离分别是(22.69±2.02)mm、(27.23±2.07)mm、(17.67±1.76)mm,岩鳞裂最内侧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的最短距离分别是(6.55±1.56)mm、(11.64±1.73)mm、(17.53±1.75)mm,蝶棘根部到卵圆孔、茎乳孔的最短距离分别是(9.53±1.39)mm、(20.08±2.14)mm,关节结节最低点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的最短距离分别是(27.33±2.14)mm、(30.33±2.29)mm、(32.23±1.78)mm,关节结节最低点、棘孔、茎乳孔形成的三角形的三个夹角分别是(73.72±7.24)°、(55.58±6.49)°、(50.70±7.56)°,关节结节最低点、卵圆孔、茎乳孔形成的三角形的三个夹角分别是(62.41±6.88)°、(61.19±5.61)°、(56.40±7.60)°。结论:颞下颌关节周边的解剖位置测量数据可以为颞下颌关节手术提供参考标准,减少或避免手术并发症。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鼓鳞裂 岩鳞裂 关节结节 测量
  • 简介:下颌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ORN)是头颈部大剂量放疗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以慢性坏死及感染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吞咽困难、开口受限、咀嚼及语言障碍、面部软组织瘘管经久不愈、死暴露,严重者甚至造成病理性骨折,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痛苦,已成为口腔颌面外科及头颈外科领域棘手的临床难题。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下颌ORN缺乏统一的分类、分期及相关治疗共识或指南,不同单位对于下颌ORN的诊治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科学的诊疗标准与规范,对该疾病的处理仍以个人或单位经验作为治疗依据,同时也缺乏客观有效的下颌ORN治疗后评价体系。为进一步统一和规范下颌ORN的诊疗标准,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治疗效果,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召集国内颌放射性骨坏死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反复讨论,汇集全国17家著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专家的诊治意见,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来对下颌ORN的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最终制订“下颌放射性骨坏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供临床医师参考。

  • 标签: 下颌骨 放射性骨坏死 专家共识
  • 简介:目的总结重症监护室2例Pierre-Robin序列征患儿行下颌牵引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在下颌体部近角处设计斜行截线,予以截断前后皮质,置入延长器,在截线两侧固定延长器,延长柄自耳垂下方引出,每天以0.8~1.0mm的牵张速率直至达到满意的牵引效果。术前护理重点为病情监测、体位及营养护理。术后护理主要侧重于延长器的护理、气管护理及营养护理。结果本组2例患儿舌后坠及呼吸困难得到明显的改善,牵引期间延长器柄固定妥当,未发生回旋,术后2周复查喉部CT提示内部牵引效果满意,咽腔开放,气道通畅。延长器置入口处伤口无感染。结论下颌牵引术能有效缓解呼吸困难,改善气道梗阻。

  • 标签: Pierre-Robin序列征 下颌骨截骨-延长器置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下颌由于生理结构特殊性,是颌面部骨折的好发区。当下颌骨折发生时,其临床表现与全身其他部位骨折相比有很多不同,其中咬合紊乱、颌面部畸形是最大的不同。如果下颌骨折后治疗不当,不仅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还会影响颜面部外形和心理创伤。随着医学的发展,下颌骨折术后功能恢复也越来越被国内外护理届关注。

  • 标签:
  • 简介:本文主要从数字化技术在性Ⅲ类错颌畸形测量数据研究的角度来证明相关数据的联系,探究其意义.利用数字化技术测量下颌体的长度、下颌的角度,通过数据分析的方法进行对比,探究两者在性Ⅲ类错颌畸形中的意义.并且对数字化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做出阐述.

  • 标签: 数字化技术 骨性类Ⅲ错颌畸形 数据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下颌骨折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的护理。方法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患者均为我院在2014年10月到2016年10月收治的下颌骨折患者,符合本研究研究标准,并且纳入本研究文献患者共计104例,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2例,为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指导,对照组患者选择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镇痛情况等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明显,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和治疗费用,两组患者也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下颌骨折患者,选择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患者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指导能有效保证患者的恢复,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下颌骨骨折 微型钛板 坚固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手舟骨骨折应用桡骨茎切除栓植内固定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手舟骨骨折患者2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电脑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桡骨茎切除栓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侧手握力、愈合时间以及治疗优良率等,均显著好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舟骨骨折应用桡骨茎切除栓植内固定术治疗的疗效非常显著,既能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又能提高患侧手握力,从而促使其病情快速恢复,因此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手舟骨骨折 桡骨茎突切除术 骨栓植骨内固定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横间植融合与椎间植融合对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腰椎滑脱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横间植融合手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椎间植融合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植融合情况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的优良率为89.66%,明显高于A组的68.96%(P<0.05);两组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B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与A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椎间植融合对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横间植融合。

  • 标签: 横突间植骨融合 椎间植骨融合 腰椎滑脱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接受牙槽术治疗的唇腭裂患者当中,接受口腔正畸矫治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当中收治的18例唇腭裂患者为相关对象,所有患者都接受牙槽术治疗,根据患者矫治方式的不同将其均匀分成常规组及改良组,常规组患者接受直丝弓固定矫治,而改良组患者则需要接受系统的口腔正畸矫治,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相关指标。结果改良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相关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数据在对比之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唇腭裂患者的临床治疗而言,口腔正畸矫治的应用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唇腭裂 口腔 矫治 正畸 植骨术 牙槽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下颌角肥大患者中对于磨术整形方法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磨术整形的44例下颌角肥大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一般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整形效果分析,采用口腔内入口对其进行磨术治疗,分析患者的下颌角肥大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的手术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接受下颌角肥大整形手术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采取该手术可以取得预期的整形效果。

  • 标签: 下颌角肥大 磨骨术 整形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下颌阻生齿拔除过程涡轮钻法与凿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114名下颌阻生齿患者为本次调研的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涡轮钻组和凿组,观察两组术后张口受阻、疼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涡轮钻组的患者术后张口受阻程度大多为轻度(61.40%),术后疼痛程度也集中为轻度,人数占比为61.40%。凿组的患者术后受阻程度集中在中度(41.03%)术后疼痛程度大多为中度,人数占比为47.37%;涡轮钻组患者术后重度疼痛人数占比为1.75%,凿组术后重度疼痛患者占总比的12.28%。涡轮钻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7.02%,凿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28.07%。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比法,涡轮钻法更有助于患者下颌阻生齿的拔除,可以减少患者疼痛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涡轮钻法 骨凿法 下颌阻生齿拔除 对比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骨折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接收的110例下颌骨折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55例。执行临床护理路径的组列为研究组,执行常规护理的组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时间指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病人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时间指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病人满意度,研究组各指标都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下颌骨折病人,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住院时间与费用。

  • 标签: 下颌骨骨折 临床护理路径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