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我院中成药具体使用情况,并总结其合理使用策略。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自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本院所开具中成药的处方单共168份,出现不合理情况52份。在对所有中成药种类、使用数量以及频率等基本信息进行归总的情况下,观察其基本使用情况,并制定出合理使用计划。结果我院中成药在使用方面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同时还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具体因素包括虚假广告影响、管理工作不到位、患者因素以及医护人员疏忽等。通过规范中成药的基本使用程序之后,中成药物在使用合理性方面得到了有效提升。结论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对于患者、医院而言都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是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还是提升医院信誉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优化中成药的基本使用程序。

  • 标签: 中成药 问题 合理 使用
  • 简介:摘要Co-60γ射线应用于中药材、中成药的辐射灭菌,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有效的灭菌技术。这种灭菌技术与传统的热力灭菌和化学灭菌相比有许多独特的优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中不合理使用中成药的情况,提高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的水平。方法对照《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2012年以来处方点评过程中发现的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中出现的中成药不合理使用问题进行归类分析。结果中成药不合理用药问题主要表现在辨证选药、用法用量、使用疗程、联合用药、溶媒选择安全性等方面。中成药的合理使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 标签: 中成药 不合理用药
  • 简介: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遵循'君臣佐使'配伍原则,以中药材为原料,按照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生产的制剂,具有易于保存、服用方便及便于携带等特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中西医人员都在使用,且患者自己也可以在药店买药。在这种状况下,中成药的安全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存在药不对证、用药不规范、疗程不合理及服法不正确等诸多问题,如凡外感,无论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一概都用感冒冲剂;只要咽喉痛都用双黄连口服液;凡是冠心病、脑梗塞等

  • 标签: 中成药治疗 双黄连口服液 不良反应 感冒冲剂 配伍原则 风热感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用中成药标准中用法用量项目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药品产生的警示缺陷,并提出改正建议。方法以现行中成药标准收载可用于儿科或儿科专用药374个作为样本,统计其用法用量项的信息,分析其中存在问题。结果儿科用中成药存在用法用量标示不明128个,年龄段涵盖不全204个,有“遵医嘱”字样62个,有“酌减”字样98个,含毒性成分药物31种,仅20个疗程标示情况。结论儿科用中成药的用法用量项标示充分性低可能导致药品缺陷,需要进一步规范,以保证儿科中成药临床用药安全性。

  • 标签: 儿童用药 中成药标准 用量
  • 简介:摘要中成药制剂作为我国特有的药品,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结晶,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我院中成药制剂的使用量逐年增加,中成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也逐年增加的现状,通过对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药品成分本身、药品生产工艺、用药不规范、疗程不合理、配伍不合理等问题是造成中成药不良反应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在使用中成药的过程中应以辩证为依据,重视药品说明书,搞清楚药物成分,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控制好剂量和疗程,掌握配伍禁忌,与西药合理配伍使用,避免重复用药,保证中成药的安全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疗效。

  • 标签: 中成药 不良反应 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西药与中成药联合作用治疗各类疾病在国内医疗界已十分普遍,如应用得当,则能相得益彰,如应用不当,不仅会造成不良反应,而且对药品的疗效及稳定性都有影响,甚至产生毒副反应,应引起广大医药人员的重视。

  • 标签: 西药 中成药 联合应用 相互作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中成药不合理处方情况,提高处方合格率,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从我院2013年1-12月处方中每月随机抽取2天中成药处方,共9082张。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办法(试行)》、药品说明书等判断处方的合理性并对其不合理处方进行归类和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486张,占抽查处方的5.36%。结论我院中成药处方基本合理,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 标签: 中成药 不合理处方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成药对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94例小儿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取西药喜炎平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使用中成药双黄连粉针剂和藿香正气软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患者37例,占78.7%,对照组显效31例,占55.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有效率为7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小儿腹泻采取中成药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安全性较高,能显著改善患儿远期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中成药 小儿腹泻 临床疗效
  • 简介:慢性便秘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临床治疗以有效通便、合理用药并维持疗效为主要目的,目前西医治疗以泻剂使用为主。中成药作为中医药大家族中的一员,不仅具有对症治疗、寓泄于补、标本兼顾的特点,而且因其使用方便,副作用较少,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结合文献及临床体会,我们将老年人便秘患者分为大肠热结证、肠道气滞证、大肠湿热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及经亏血少证等证型,辨证施治,实行个体化治疗,达到疗效较好、副作用较少的目的。

  • 标签: 便秘 中成药 治疗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扬州市中医院所用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ADR监测提供参考,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为临床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从涉及患者、给药途径、给药剂型、损害系统、主要症状、危害程度等多个角度对扬州市中医院2009-2013年的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展开综合分析、统计。结果82份中成药ADR报告中,男25例(30.49%),女57例(69.51%),女性明显高于男性;高发年龄段15岁以上患者;引起不良反应中单独用药59(71.95%),合并给药23例(28.05%);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59例(67.05%);静脉滴注引起的不良反应74例(84.09%);不良反应的发生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其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5例(48.25%)。结论近5年来中成药ADR增多,临床应重视中成药ADR监测,尽量减少或避免其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身体健康的关注度也得到了提升。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有同时服用中药和西药的习惯,认为同时服用中药和西药不会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不会产生什么不良反应,有些人甚至认为同时服用中药和西药可以增强疗效。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在实际临床经验中,其实有不少中成药联用会引起严重不良后果,应避免中成药连用的情况发生。本文主要探讨临床常用中成药联用的配伍禁忌。

  • 标签: 中成药联用 配伍 禁忌
  • 简介:我国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中成药出口额为2.67亿美元,同比仅增长0.84%,中成药出口基本上与2012年持平.通过对2013年中成药出口情况分析,中成药出口贸易可以看作是中药国际化进程的风向标.

  • 标签: 中成药 出口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成药制剂说明书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我院经常使用的100份中成药制剂说明书,对其相关项目开展详细的分析。结果100份说明书中,药物名称、性状、适应症、规格和用法、用量的内容具备齐全,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结论中成药制剂说明书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值得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且采取相关的解决措施。

  • 标签: 中成药制剂说明书 分析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促进监测中成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方法通过检索近几年“中成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对国内中成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现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近年来中成药不良反应增多,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各级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应加强对中成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

  • 标签: 中成药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药品类别统计,化学药占81.6%、中药占17.1%、生物制品占1.3%。中药注射剂报告10.3万例次,同比增长58.2%;其中严重报告5,500余例次,同比增长37.2%。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占比中药不良反应已超过70%,相比2010年的50%提升十分明显。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的增长一方面由于相关单位对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更加重视,更多是产品使用更为广泛所致。因此,规范中成药应用对于防范药品不良反应意义重大。

  • 标签: 中成药 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 作者: 郭爱莲
  • 学科: 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14-09-19
  • 出处:《价值工程》 2014年第9期
  • 机构:OnthePositioningofthePackagingDesig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fromHuoxiangZhengqi郭爱莲GUOAi-lian(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杭州310018)(SchoolofArtandDesign,ZhejiangSci-TechUniversity,Hangzhou310018,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