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病患者住院应激因素及护理措施,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 50例高血压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有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应激评分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应激评分及满意度方面相较对照组均占据极大的优势。结论:通过分析总结高血压住院患者应激因素,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值得应用于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病人 住院应激源 护理干预 总结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护士主要的工作应激应激反应特点,为减轻社区护士应激反应、维护社区护士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用社区护士工作应激量袁,对济宁市中区160名社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按不同社区护龄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社区护龄护士工作应激应激反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士工作应激有其自身的特点,应激反应随社区护龄增加而减小,社区护龄1~2年社区护士应激反应最大。

  • 标签: 社区护士 应激 社区护龄 社区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士在夜间工作期间,影响工作及身心状况的应激现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减少护士的负性情绪,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采用夜班护士应激调查表对江西省某三甲医院100名夜班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夜班护士对来自病人方面应激反应最突出,来自工作环境方面次之,其他方面应激也很大程度的影响护士的身心状态。结论夜班护士的应激普遍存在,护士应加强心理调适能力,医院管理者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夜班护士心理应激,维护夜班护士的身心健康。

  • 标签: 夜班护士 应激源 现状 对策
  • 简介: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从大学生心理应激的类别与频度、大学生心理应激的各类群体差异、大学生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三个角度对近几年国内外相关的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认为现有研究有四点不足之处:应激来源的研究不够全面、测量工具适用性不强、缺乏纵向研究、对于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不够全面深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 标签: 心理应激源 大学生 述评 心理健康 文献综述 群体差异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职业应激及其应激心理反应作用于原发性高血压(EH)的过程,并初步构建应激性高血压职业应激作用的模式。方法选择某铁路分局工龄≥3年的在职男性,包括全部乘警和2个列车组的全部列车员,共403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式(SEM)分析职业应激应激心理反应、焦虑、A型行为及高血压的常见危险因素对EH作用的路径。结果①职业应激是各种心理生理等应激反应和焦虑等情绪障碍发生的诱因,通过引起心理应激反应和心理应激反应下的特质焦虑,间接对EH产生影响。②A型行为对EH影响最大,总效应为0.398,紧张反应和职业任务次之,总效应分别为0.336、0.271,焦虑影响最小,总效应为0.160。③A型行为对紧张反应的影响主要为直接效应,而对焦虑的影响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效应;对EH的作用,一方面表现独立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通过紧张反应和焦虑的调节间接对EH产生影响;而紧张反应、特质焦虑对EH主要表现为直接影响。结论本研究表明,职业应激应激反应、中介因素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构建了慢性职业应激诱发原发性高血压可能的机制模型。

  • 标签: 职业应激 心理应激反应 A型行为 原发性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初一和初三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应激。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随机抽取大连市某中学初一(2)班47人和初三(2)班41人进行应激调查。结果(1)初一和初三学生的主要应激是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尤其在学习问题方面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2)初一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结论初一和初三学生十分需要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 标签: 应用心理学 应激源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初一和初三学生
  • 简介:目的:了解沧州市中学生的压力状况及压力的主要来源。为当前的素质教育改革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量化的依据和参考。方法:本研究使用浙江大学心理系郑全全教授修订的《中学生应激量表》,对沧州市不同层次的6所中学的近1000名中学生进行了测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不同性别学生的压力存在显著差异;(2)城乡学生压力状况差异显著;(3)不同层次学校学生的压力存在显著差异;(4)不同年级学生的压力状况存在极显著的差异;(5)父母文化程度对学生的压力有显著影响。结论:不同性别、不同层次学校、不同年级、市区和城乡的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是不同的;学校、教师在教学和管理中应了解学生的压力来源,有的放矢、区别对待。

  • 标签: 中学生 应激源状况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有效的给予心理干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法对20名ICU护士进行评测,并对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入选护士的多项指标均高于正常。结论ICU护士面对压力均产生应激,加强心理干预、正确认识心理压力产生的影响,及时调整心态,对于增强ICU护士的身心健康,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ICU 心理应激源 对策
  • 简介:从生活及职业等方面探讨当前高校图书馆馆员出现过度心理应激,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高校图书馆应重视馆员的心理应激问题,在管理上应以人为本。

  • 标签: 高等学校 图书馆员 心理应激源
  • 简介:本文以自编“初一学生应激与应付方式调查问卷”为工具.通过对300名初一学生调查研究发现:1.应激具有广泛性、普遍性和影响强度的差异性等特点,影响最普遍、最严重的应激来自学习方面;2.应付方式的特点是面对多数应激时会采用主动认知和主动行为,较少采用回避方式。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讨论分析,提出了一些减轻应激对学生影响及提高应付水平的建议。

  • 标签: 应激源 应付方式 初一学生
  • 简介:摘要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理念的进步,护士心理研究也被逐渐重视,目的是减少或避免应激反应。护士的应激行为在职业行为中是比较危险的。应激因素以及应激越来越多,容易导致护士身心平衡发生紊乱,产生应激反应。本文探究护士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激,并提出相应对策,来实现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工作 应激源 护理质量
  • 简介:探讨不同干预方式、不同应激对血压、心率影响的差异。被试为本科生48人,采取干预方式、应激、实验间期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干预方式为放松训练和预知,应激为心算和恐怖影片。实验间期包括基线期、干预期、应激期、恢复期。实验的因变量为每个实验间期的血压和心率。结果显示,心算应激引起的血压和心率升高显著高于恐怖影片应激引起的血压和心率的升高:放松训练组和预知组其干预期的血压和心率值都低于基线期:干预方式和应激在血压和心率两个指标上交互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与恐怖情绪引起的紧张相比较,智力操作紧张更容易影响血压和心率;放松训练和预知对于对抗应激时血压和心率升高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同干预方式对于不同性质的应激作用没有差别。

  • 标签: 应激源 应激干预 血压 心率
  • 简介:摘要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常见应激的识别与干预可以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加强大学生学习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完善大学生心理应激预警与支持系统、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等途径来进行。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危机 应激源 识别 干预
  • 简介:组织性应激是指与个体工作所在的组织直接并且主要相关的环境需要同个体之间的一个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由于运动员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因此提出组织性应激的概念可以更加有效地理解运动员应激。运动员组织应激主要包括5个类别:体育本身固有因素,运动员在体育组织机构中的角色,体育运动项目中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交流的需要,运动员竞技生涯和成绩发展问题,体育运动项目的组织结构和氛围。未来的研究应该注意进入组织内部测量,完善相关的研究方法,以及建立一体化的理论模型等方面。

  • 标签: 组织性应激 应激源 运动员
  • 简介:依据Smith认知—情感理论模型及Silva消极训练应激反应模型,采用《运动员应激量表》、《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对132名一级以上11个项目的在训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优秀运动员应激水平属于中等偏低,“运动受伤”和“环境因素”得分较高;不同训练年限、经济条件的优秀运动员应激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人际关系因子方面呈现出随人队年限递增而分值递减的趋势,在日常生活遭受方面经济条件差的得分最高;应激各因子与运动心理疲劳总分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高应激组与低应激组的运动心理疲劳存在显著性差异;比赛失利因子进入对运动心理疲劳总分的回归方程。

  • 标签: 优秀运动员 运动心理疲劳 应激 应激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北京友谊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患者预防应激性溃疡(SU)使用抑酸药的现况,评价抑酸药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合理性。方法信息系统提取2017年7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我院所有使用抑酸药预防SU的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预防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200份预防用药病例以外科系统为主(占69.5%);用药品种PPIs占绝对优势(占99.1%),以静脉给药为主(占84.4%);静脉PPIs用药的疗程平均为(8.1±4.8)d,长于平均用药疗程(7.3±5.0)d;在人均花费和日均花费方面,PPIs静脉给药>PPIs口服给药>H2RA口服给药。83.7%的手术患者在手术当天及术后1~2d内用药;187例病例(占98.4%)未见消化道出血或溃疡征象,未见明确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北京友谊医院抑酸药预防SU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但预防用药的给药方式与剂量、用药疗程等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特别是过度使用静脉PPIs。

  • 标签: 应激性溃疡 预防用药 抑酸药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急诊科是医院全天24小时接收病人的门户,具有工作量大,人员流动大,病情急危重,病种复杂等工作特点,这些给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多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从现代医学模式入手,将急诊护士看做生物,心理,社会的有机统一体,分析急诊护士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应激,并探讨相应的防护措施。

  • 标签: 急诊 护士 应激 应激源 医学模式
  • 简介:业已证明,飞行是应激强度最高的职业之一。传统的应激处理理论认为,培养家庭和谐环境是一项关键的应激处理要素。缺乏家庭温暖的飞行人员需要有适当的任务使之融于群体当中,以防止家庭失和。飞行人员中较高的离婚率表明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实际上蒙受离婚,

  • 标签: 飞行人员 应激源 飞行员 处理 严重程度 家庭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住院高危妊娠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503例高危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普通版(PCL-C)、社会支持量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住院高危妊娠患者PTSD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503份,回收503份,剔除无效问卷32份,有效问卷471份。471例高危妊娠患者PCL-C得分为(30.52±10.29)分;孕期PTSD阳性患者87例。高危妊娠患者的社会支持得分、CD-RISC得分与PCL-C总分和3个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妊娠风险级别是住院高危妊娠患者PTSD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妊娠风险级别、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是高危妊娠患者发生PTSD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妊娠,高危 应激障碍,创伤后 弹性,心理 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