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影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2月来本院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 125例,有 5例失访,最终纳入 120例。收集并整理其病历资料和术后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或定期复查的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生活方式、抑郁评价和生存资料。结果:有高血压病史、运动量 、有糖尿病史、抑郁程度较重的患者 1年复发率高( P<0.05);有高血压病史、运动 、有糖尿病史、重度抑郁是影响 PCI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其中有高血压病史的危险程度最大( OR=3.575, 95%CI=1.446~ 8.842),其他三个危险因素的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为运动 ( OR=3.347, 95%CI=1.424~ 7.866)、重度抑郁( OR=2.824, 95%CI=1.578~ 5.054)、有糖尿病史( OR=2.356, 95%CI=1.246~ 4.455)。结论:有高血压病史、运动 、有糖尿病史、重度抑郁是影响 PCI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复发; 危险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recurrenc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Methods: from May 2018 to February 2019, 125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ho had undergon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5 of them lost their visits, and 120 of them were finally included. To collect and sort out the medical records and the data of regular telephone follow-up or regular reexamination after discharge, including the basic data, life style, depression evaluation and survival data of patients. Results: Patients with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exercise < 30 min / D, history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severe depression had a high recurrence rate in one year (P < 0.05); patients with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exercise < 30 min / D, history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severe depression were the risk factors of recurrence after PCI, among which the risk of hypertension was the highest (or = 3.575, 95% CI = 1.446-8.842), and the other three risks were the highest (or = 3.575, 95% CI = 1.446-8.842) The risk factors were exercise < 30 min / D (or = 3.347, 95% CI = 1.424-7.866), severe depression (or = 2.824, 95% CI = 1.578-5.054), and diabetes history (or = 2.356, 95% CI = 1.246-4.455). Conclusion: hypertension, exercise < 30 min / D, diabetes and severe depression are the risk factors of recurrence after PCI.

    [Key words]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currence; risk factors   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一种由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常见心脏血管疾病,在发达国家其患病死亡率位于前列 [1]。冠心病是一种致残、致死率较高的慢性疾病,且在我国患病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2]。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逐渐年轻化 [3]。而随着我国医疗水平和人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逐渐普及,冠心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明显降低 [4]。但 PCI治疗后有较多的患者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对冠心病防治知识的缺乏而导致冠心病的复发 [5]。本研究,通过对患者的病历资料和随访后获得的患者生活方式等的资料,探究影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2月来本院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 125例,有 5例失访,最终纳入 120例。年龄 37~ 86岁,平均年龄( 71.3±16.8)岁,其中男 76例,女 44例。无吸烟患者 71例,有吸烟患者 49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 34例,无高血压病史患者 86例;有糖尿病史患者 26例,无糖尿病史患者 94例。 38例患者每天运动时间少于 30 min, 82例患者每天运动时间少于 30 min。纳入标准:( 1)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 2)于本院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 1)在随访期间转至其他科室或死亡的患者;    ( 2)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 3)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收集并整理 120例冠心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术后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或定期复查的资料。     1.3 评价指标 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家族史、既往史和生活习惯等);生活方式(运动情况、饮食习惯、饮酒、吸烟等),运动是指散步或慢跑;患者抑郁评价(患者采用抑郁自测量表进行自我评价,患者自行完成该量表的 20道题目,所得分数再乘以 1.25得最终分数,重度抑郁分数为≥ 70分;中度抑郁分数为 60~ 69分;轻度抑郁分数为 50~ 59分;正常分数为 <50分);生存资料(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治疗时间和随访复发时间等)。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组研究涉及数字录入 SPSS 13.0软件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行 字 2检验,计量资料行 t检验,复发率比较采用 Log-rank检验,复发危险因素采用多元逐步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赋值表。     2 结果     2.1 手术后不同影响因素与 1年复发率比较 125例患者随访过程中,有 5例失访,随访时间为 24个月。在所调查的 120例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后的患者中,在随访结束时出现冠状动脉狭窄(冠脉狭窄程度由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即复发的有 48例。把可能影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有高血压病史、运动量 、有糖尿病史、抑郁程度较重的患者 1年复发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影响 PCI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发现,有高血压病史、运动 、有糖尿病史、重度抑郁是影响 PCI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其中有高血压病史的危险程度最大( OR=3.575),其他三个危险指标的危险程度由低到高为运动 、重度抑郁、有糖尿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冠心病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在我国居民中快速上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复发率仍较高 [6]。本研究通过探究影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减少 PCI治疗后冠心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生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是 PCI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且其危险程度最高( P<0.05)。 Cottrell等 [7]研究发现, 60%以上的冠心病患者有高血压史,高血压与全身心血管的病变有紧密的联系,故能增大冠心病的病死率和复发率。而老年人常常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主要组成部分 [8],因老年人心功能较差,耐受力较弱,同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易受刺激而引起情绪波动 [9],故了解患者病因、病情、心理和用药情况等为防治冠心病患者的重要部分。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尽量稳定自己的情绪,向患者宣传预防高血压等的知识和提倡患者家庭定期自测血压和定期返院复查,并根据患者血压的变化改善防治方法,降低患者冠心病的复发率。

    运动 的患者 PCI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率明显高于运动≥ 30 min/d的患者( P<0.001),运动 为 PCI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率的危险因素之一。冠心病患者 PCI治疗后可通过适当的康复运动来恢复提高心功能、心储备能力,一定程度上抵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改善冠状动脉缺血情况,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增加心肌氧供,降低冠心病的复发率 [10]。应注意的是,患者的康复锻炼强度因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制定,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康复运动,可有效地预防 PCI治疗后患者冠状动脉再狭窄 [11]。    本研究结果表明,重度抑郁的患者是 PCI治疗后复发率的危险因素( P<0.001)。 Siket等 [12]的研究也表明,冠心病合并重度抑郁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再发可能明显增加。同时,近年来有数个研究发现较多冠状动脉患者合并多种心理障碍,且抑郁为冠心病形成的因素之一,并影响其治疗后复发 [13]。因此,在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同时,应仔细观察患者和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内心需要,通过安抚开导患者,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帮助和治疗,减低患者对疾病的恐惧,预防患者抑郁病的形成或加重,从而降低患者因重度抑郁而导致的冠心病复发。    糖类代谢异常为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14],其与脂质代谢异常、血管功能异常、血压异常和血液凝固异常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原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因果 [15]。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糖代谢异常,易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引发 PCI治疗后冠心病的复发。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行 PCI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加强糖尿病的治疗,特别是 2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抵抗可能为多种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原因的始动因素。    综上所述,有高血压病史、运动 、有糖尿病史、重度抑郁是影响 PCI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况对冠心病的复发紧密相关。因此,在手术和药物治疗患者冠心病的同时,因注意引导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与康复锻炼,改善饮食习惯,防止过量摄入脂类、糖类等;同时,应注意观察发现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心理上的治疗,减低患者的抑郁症,可有效地减少 PCI治疗后冠心病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Thompson P L, Nidorf S M, Eikelboom J. Targeting the unstable plaque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Clinical therapeutics, 2013, 35( 8): 1099-1107.     [2]彭描宇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J]. 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28): 32-33.     [3]谢睿彬, 张小新, 苏华, 等 . 不同类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J]. 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5): 158-160.     [4] Rizk S, Sorour K.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Kawasaki Disease[J]. HMJ, 2012, 6( 3) : 13-15.     [5] Misra S, Lookstein R, Rundback J, et al. Proceedings from the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Research Consensus Panel on Critical Limb Ischemia[J].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2013, 24( 4): 451-458.     [6] Conte M S. Critical appraisal of surgical revascularization for critical limb ischemia[J].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2013, 57( 2): 8S-13S.     [7] Cottrell N. Duration of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J]. heart disease, 2010, 159( 25): 561-569.     [8]黄强, 李艳萍, 王艳秋 . 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性治疗知识需求及健康教育 [J]. 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9): 116-116.     [9] Cohen R V, Pinheiro J C, Schiavon C A, et al. Effects of gastric bypass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only mild obesity[J]. Diabetes Care, 2012, 35( 7): 1420-1428.     [10] Higashimori A, Morioka N, Shiotani S, et al. Long‐term results of primary stenting for subclavian artery disease[J]. 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2013, 82( 5): 696-700.     [11]余庆耀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期发生再狭窄的干预研究 [J]. 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6): 27-28.     [12] Siket M S, Edlow J A.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n evidence-based update[J]. Emergency medicine practice, 2013, 15( 1): 1-26.     [13]宋玲花, 李保, 韩慧媛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心病患者复发风险的预测与评价 [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 13( 3): 311-313.     [14]黄宇, 张鑫, 刘姗姗, 等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非梗死相关动脉处理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2, 31( 3): 189-192.     [15] Vijayalakshmi I B. Rheumatic Fever,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Registry and Control Program[J]. Acute Rheumatic Fever and Chronic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2011, 8( 3): 22-24. 

  • 标签:
  • 简介:摘要 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指利用心导管技术快速疏通狭窄、闭塞甚至梗死的血管,改善心肌的灌流从而挽救濒危血管的治疗技术。目前PCI是治疗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首选方法,成功率超过95%[1]。治疗后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术后1年。因此PCI治疗后患者依然需要谨遵医嘱,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本文重在探讨PCI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康复的积极作用。

  • 标签: 护理,PCI,康复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式,PCI术前或术中的药物治疗重视度很高,而术后长期优化药物治疗(Optimal medical therapy,OMT)常常被忽略。OMT可以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将围绕冠心病患者PCI术后OMT的定义、对预后的影响及目前应用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药物疗法 预后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 。 方法:采用本院于 201 8 年 10 月 -201 9 年 11 月 这一时间段内接收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共计 70 例进行实验,按照机组随机化法将患者划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例数各为 35 ,对照组为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为患者使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 结论:为冠心病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式,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慢性充血性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后患者实施超声心动图评估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挑选 2016年 09月至 2019年 09月收治 90例需实施 PCI患者予以研究,同时均进行超声心动图评估,对比 90例患者术前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包括:舒张晚期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值 Ea/Aa、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EDW、峰值充盈率 PFR、左室短轴缩短率 FS、左室射血分数 EF)。 结果:术后 3个月冠心病患 EDW指标显著低于术前,而 Ea/Aa、 PFR、 FS、 EF指标均高于术前,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在冠心病 PCI后患者实施超声心动图评估,可对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支架再狭窄状况进行评判,为后期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超声心动图 评估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应用动脉进行介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接受介入治疗的94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平行组和介入组,每组47例。平行组患者接受动脉介入介入组患者接受动脉介入,对比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置管成功率、PCI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介入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置管成功率、PCI成功率、并发症情况分别为(5.9±1.8)min、(12.8±0.7)h、(6.3±0.6)d、97.9%、95.7%、4.3%,平行组置管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置管成功率、PCI成功率、并发症情况分别为(5.7±1.9)min、(18.4±1.4)h、(9.6±0.8)d、100.0%、97.9%、25.5%,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PCI成功率、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给予动脉进行介入,相较于股动脉路径能够缩短卧床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手术 冠心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现状,并分析影响患者出院准备度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7—12月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343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问卷、出院准备度量表、延续护理测评量表和冠心病自我效能问卷开展横断面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为(94.33 ± 8.67)分,延续护理质量总分为(47.59 ± 5.51)分,自我效能总分为(39.19 ± 8.0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住院天数、婚姻状况、居住地及冠心病家族史进入回归方程(P<0.01),共解释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变异的50.0%。结论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自我效能、住院天数、婚姻状况、居住地及冠心病家族史是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护理人员重视患者的自我效能,同时关注高危人群,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提前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期改善患者对出院准备度的感知。

  • 标签: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出院准备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结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6-2020.6,本院收治86例冠心病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组,试验组、对照组均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试验组术后联合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术后3月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前的血管内皮功能(NO、TXB2、ET-1、6-Keto-PGF-1α)比较,无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血管内皮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血府逐瘀汤 治疗有效率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联合心理治疗相对单纯运动康复对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150例,年龄均在65岁以上,采用随机方法分为A组(常规药物治疗)、B组(常规药物治疗+运动康复治疗)和C组(常规药物治疗+运动康复治疗+心理治疗),每组各50例,B、C组患者均于术后2周进行干预,每周1次,共12周。观察3组患者汉密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A)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试验、代谢当量治疗前后的改变及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B组代谢当量(3.58±0.14)均低于A组(3.69±0.18)和C组(3.68±0.15),A组和C组无差别。治疗12周后,HAMA评分A组干预前后(12.98±2.51)分和(12.16±2.91)分无差别(P>0.05),B组(12.90±2.12)分和(8.06±2.11)分、C组(13.03±2.52)分和(6.96±2.13)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HAMD评分各组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A组(22.38±2.52)分和(20.87±2.12)分,B组(22.58±2.57)分和(17.25±2.32)分,C组(22.23±2.35)分和(13.39±2.25分,且C组下降比B、A组均更为显著,B组下降显著于A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前后:A组(49.08±1.59)%和(52.15±1.91)%,B组(48.99±2.11)%和(57.56±2.13)%,C组(49.04±2.02)%和(59.92±1.93)%]、6 min步行试验(m)[治疗前后:A组(360.78±12.50)m和(370.16±12.41)m,B组(359.21±10.54)m和(394.19±15.56)m,C组(363.12±15.28)m和(413.29±18.15)m]、代谢当量(METs)[治疗前后:A组(3.69±0.18)和(3.91±0.21),B组(3.58±0.14)和(4.89±0.09),C组(3.68±0.15)和(5.77±0.13)],较治疗前比较各组均有提高,且C组均高于B、A组,B组高于A组(P<0.05)。结论运动康复联合心理治疗对冠心病PCI术后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改善有重要意义,且优于单纯常规运动康复。

  • 标签: 运动康复 心理疗法 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的科学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 2020年 1月 -2020年 6月收治的 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6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取科学优质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会显著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 摘要】目的 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间接收的 92 例冠心病手术患者,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划分为 2 组,评价动脉动脉介入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 。 结论 冠心病患者给予 动脉介入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

  • 标签: 桡动脉 介入手术 冠心病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定性冠心病(CAD)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入院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2年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该相关性在不同患者亚组中是否一致。方法共纳入2013年全年于阜外医院行择期PCI治疗的4 293例稳定性CAD患者,按MPV值均分为两组:低MPV组(n=2 219,MPV≤10.5 fL)和高MPV组(n=2 074,MPV>10.5 fL)。使用Cox回归分析比较MPV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低MPV组患者相比,高MPV组患者合并糖尿病[30.4%(674/2 219)比34.5%(715/2 074)]、吸烟[53.3%(1 183/2 219)比57.0%(1 182/2 074)]、既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4.0%(88/2 219)比5.4%(112/2 074)]的比例更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64±7比63±7)、肾小球滤过率(eGFR)(92±14比91±15)更低(均P<0.05)。实验室检查方面,高MPV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更高,血小板计数更低(均P<0.05)。冠状动脉造影方面,两组术前SYNTAX积分、左主干/三支病变比例、置入支架类型、介入治疗成功率及支架总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方面,与低MPV组比较,高MPV组患者心源性死亡率更高[18(0.9%)比5(0.2%),P=0.004]。Kaplan-Meier分析表明,与低MPV组相比,高MPV组心源性死亡显著高于低MPV组(Log-rank P=0.004)。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表明,高MPV与稳定性CAD患者的2年心源性死亡独立相关(HR 4.127,95%CI 1.373~12.405,P=0.012)。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同样显示,MPV在预测2年心源性死亡方面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0.624,95%CI 0.511~0.738,P=0.04)。亚组分析发现,在糖尿病患者(HR 2.090,95%CI 1.217~3.589,P=0.008)及男性患者中(HR 1.561,95%CI 1.007~2.421,P=0.047),随MPV升高,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升高。结论接受择期PCI治疗的稳定性CAD患者中,高MPV与2年心源性死亡增加独立相关;该相关性在糖尿病及男性患者中更为显著。

  • 标签: 平均血小板体积 冠状动脉心脏病 心源性死亡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连续入选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在太原市中心医院、解放军第九八五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合并冠心病患者109例,所有患者均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根据术后睡眠状态有无改善分为观察组(睡眠状态改善)和对照组(睡眠状态无改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显示,PCI术后109例患者有35例(32.1%)睡眠状态发生改善。一般资料比较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男性比例更高[59.5%(44/74)比80.0%(28/35),χ2=4.471,P=0.035]、吸烟史比例更高[63.5%(47/74)比85.7%(30/35),χ2=5.647,P=0.018],BMI更低[(27.4±3.2)kg/m2比(25.8±3.1)kg/m2,t=2.461,P=0.033];冠状动脉病变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更低[(38.7±6.5)分比(35.4±5.7)分,t=2.571,P=0.011]、支架数更少[(1.6±0.4)个比(1.4±0.4)个,t=2.427,P=0.016],且病变部位多分布在右冠状动脉(61.9%,26/35)(χ2=11.759,P=0.003)。提示冠心病合并OSA的患者行PCI治疗后,术后部分患者睡眠状态改善,且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睡眠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董凡 果迪 张婷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15期
  • 机构: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全科医学科 100730 ,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心内科 100730 ,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门诊治疗室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PCI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lsevie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有关PCI术后早期和晚期下床活动的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11月,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合计1 49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下床活动和晚期下床活动在出血[OR=1.19,95%CI(0.59,2.41),P=0.63]、血肿[OR=0.87,95%CI(0.48,1.56),P=0.63]、假性动脉瘤[OR=1.48,95%CI(0.27,8.13),P=0.65]、排尿困难或尿潴留[OR=0.68,95%CI(0.15,3.09),P=0.62]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早期下床活动和晚期下床活动在背痛[OR=0.35,95%CI(0.24,0.5),P<0.000 01]、膀胱导尿[OR=0.18,95%CI(0.05,0.65),P=0.009]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I术后早期下床不会增加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的风险,但可增进患者舒适度,促进术后排尿,降低背痛的发生。

  • 标签: Meta分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早期下床活动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时心血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7年在北京安贞医院完成首次(T1)PCI,并随访复查(T2)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169例。依据患者随访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其中ISR为66例,对照组为非再狭窄者(NISR)103例。将患者再分为老年再狭窄组(E-ISR,17例)和对照组(E-NISR,19例)以及中青年再狭窄组(Y-ISR,49例)和对照组(Y-NISR,84例)。收集患者在两次住院期间的病史、化验检查、造影报告等临床资料,分析组间或不同年龄间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SR组患者T2时期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合并糖尿病比例、既往心梗病史、Gensini评分及3支病变比例较高[(128.6±16.4)mmHg与(123.4±10.7)mmHg(1 mmHg=0.133 kPa),P=0.023;(7.0±1.6)%与(6.2±0.9)%,P<0.001;6.6 mmol/L与5.7 mmol/L,P<0.001;53.0%与31.1%,P=0.004;36.4%与20.4%,P=0.022;40与29分,P=0.010;57.6%与40.8%,P=0.033]。老年患者收缩压高、肾小球滤过率低[(135.9±27.)mmHg与(124.1±10.8)mmHg,P=0.013;(77.5±14)ml·min-1·1.73 m-2与(84.8±9.4)ml·min-1·1.73 m-2,P=0.033],而中青年则高血压病程长以及低密度脂蛋白、HbA1c、Gensini评分高[129.7个月与83.1个月,P=0.008;(2.78±1.08)mmol/L与(2.31±0.65)mmol/L,P=0.002;(7.2±1.7)%与(6.1±0.9)%,P<0.001;41分与29分,P=0.009)]。结论老年与中青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临床特征不同,应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代谢危险因素。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再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替格瑞洛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7年 10月至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18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试验组 92例与对照组 9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氯吡格雷,试验组给予替格瑞洛,对比两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2.17 %,对照组为 15.22 %,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05;试验组用药后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替格瑞洛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可提高血小板抑制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高。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替格瑞洛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7年 10月至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18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试验组 92例与对照组 9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氯吡格雷,试验组给予替格瑞洛,对比两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2.17 %,对照组为 15.22 %,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05;试验组用药后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替格瑞洛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可提高血小板抑制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高。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 92例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按数字随机抽取分成观察组( n=46)和对照组( n=4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积极心理学理论,观察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及不良反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 SAS、 SD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积极心理学理论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具有明显缓解作用,可预防不良反应,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积极心理学理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心病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CS)对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1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首次进行PCI治疗,术前均接受冠状动脉CT检查并计算CCS,根据CCS水平分为A组(CCS≤100,n=37)、B组(100<CCS≤400,n=45)和C组(CCS>400,n=39)。比较三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以及PCI治疗后完全血运重建率的差异,随访12个月,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绘制三组患者PCI治疗后累积无MACE发生的生存曲线图,比较无MACE累积生存率的差异性。结果C组患者多支血管病变率高于A组和B组(χ2=15.253、11.895,P<0.05),A组和B组多支血管病变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比较,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完全血运重建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三组患者无MACE累积生存率比较,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后,CCS>400是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PCI治疗后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CCS水平越高则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PCI治疗后MACE发生率也就越高,CCS是预后不良的强有力的预测因子。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完全血运重建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