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支架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0年11月至2012年3月行PTCA和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110例。结果110例冠心病患者120支冠状动脉血管PTCA并支架置入130枚。置入成功率100%,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其中单支病变者占58.38%,双支病变者占30.00%,3支病变者占10.63%;A型病变者占38.48%,B型病变者占22.71%,C型病变者占38.81%,不稳定心绞痛者占56.43%,既往有心肌梗死史者占43.57%。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平均直径为(2.45±0.41)mm,平均长度为(18.50±2.45)mm,压力平均(6.22±1.78)atm;置入支架130枚,平均直径为(31.01±0.38)mm,平均长度为(21.30±6.30)mm,释放支架时球囊所加压力平均为(9.45±3.12)atm。结论PTCA和支架置入术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标签: 冠状动脉 血管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I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行PCI术的360例患者中,术后35例出现并发症的资料。结果共发生并发症35例,其中穿刺部位出血11例,皮下血肿4例,假性动脉瘤2例,迷走神经反射6例,心包填塞1例,尿潴留11例。结论应针对PCI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加强PCI术后护理,严密观察病情,提高护理质量,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术后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介入术后1天、1个月桡动脉结构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接受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1天及1个月应用12MHz高频超声观察桡动脉。采用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1天及1个月的内-中膜厚度(IMT)。结果术后1天桡动脉前后壁IMT较术前均增厚(P均〈0.001),而术后1个月IMT值有所下降(P均〈0.001),但仍大于术前。术后1天及术后1个月IMT增厚者分别为44例(86.62%)、30例(57.69%);术后1天、1个月桡动脉局部管腔狭窄率〉15%者分别为8例(15.38%)、5例(9.62%);术后1天、1个月出现管腔闭塞者分别为5例(9.62%)、3例(5.78%);术后1例形成桡动脉假性动脉瘤,48h后闭合,形成前臂血肿。结论动脉介入术对桡动脉有一定损伤,损伤反应及并发症于术后1天最为明显,于术后1个月有所恢复,此时桡动脉内-中膜仍较术前增厚。高频超声对显示桡动脉术后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冠状血管 超声检查 介入性 桡动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s,PCI)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合并心力衰竭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PCI不同分为A组(31例,动脉介入治疗)和B组(37例,动脉介入治疗),对比手术成功率、术前术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LVEF)变化情况、穿刺并发症发生情况、院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种PCI介入途径治疗A型、B型、C型病变的介入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LVFE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两组治疗后LVEF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穿刺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院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心力衰竭 经桡动脉途径 经股动脉途径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intervention,PCI)直接解除冠脉狭窄,它的应用给冠心病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目的通过分析对围手术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便可以及时恰当的实施干预,使患者顺利接受手术治疗,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掌握围手术期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对其原因进行正确有效分析。结论对围手术期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正确分析,实施良好而有效的干预,减轻了病人痛苦,减少了各种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期疗效,促进身体全面康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围手术期 并发症 原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途径进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34例入住本院的患者,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结果126例桡动脉穿刺成功,成功率94.03%,10例发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为8.13%。结论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患者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术后活动不受限,住院时间短,节约住院费用,适合推广应用。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体会。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例,观察其治疗前后心功能(LVEF、LVESD、LVEDD)、心肌标志物cTnⅠ、CK-MB和血浆BNP水平,探讨PCI治疗效果。结果21例患者介入均成功,LEVDD,LVEF,LVESD均有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标志物cTnⅠ、CK-MB和血浆BN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死亡1例,死亡率4.8%。结论AMI患者行PCI术可有效缓解心肌坏死,保护左心室功能。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例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腔内冠状动脉支架安置术后患者的护理观察,探讨PTCA+支架安置术后有效的护理方案,以提高成功率。方法对行PTCA+支架安置术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指导体位、活动和饮食,加强基础护理,强调并发症的观察,重视心理护理和康复期的护理。结果精心护理后康复出院。结论通过各种有效护理措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避免了不良并发症,减轻术后不适,增强患者信心,减轻了恐惧,对促进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PTCA+支架安置术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4例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高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结果84例患者均顺利的完成了手术治疗,无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加强对行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高龄患者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痛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选择68例在我院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女性冠心病病人为研究组,及同期在我院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72例男性冠心病病人为对照组。结果与男性相比女性年龄≥55岁者多,住院天数长,典型心绞痛及缺血心电图较男性少,糖尿病、心力衰竭明显高于男性,而家族史及血脂紊乱两组无差异。女性病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明显低于男性,多支病变高于男性组,受累血管以左前降支最为多见。女性女性病人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高于男性。结论女性病人发病年龄晚,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冠状动脉病变重。

  • 标签: 女性 冠心病 临床特点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延迟动脉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102例AMI患者被分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PCI组)和非PCI组,各51例PCI组于发病后平均13d行PCI术。随访两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期间,与非PCI组相比,PCI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80%比27.3%,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42±6.9)%比(57.4±3.5)%,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后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减少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远期疗效显。

  • 标签: 心肌梗塞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使得人们患肥胖症几率逐年增加,同时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呈上升趋势。在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上升得尤其快,因为对此疾病认知程度的不同和治疗得不及时,使得多种糖尿病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人群致死、致盲、致残的重要原因。其中,心血管并发症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而在死亡患者中,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及高。

  • 标签: 糖尿病 心肌梗死 动脉介入术
  • 简介: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Hybrid技术)与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靶血管及旁路通畅率.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实施"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104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7165例.研究病例分为两组,Hybrid组和PCI组.入选标准:①合并前降支(LAD)病变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②随访期间无胸痛等不适主诉、无心血管不良事件、无住院治疗、症状药物控制良好的患者;③外科术者和介入术者均为经验丰富的医生.按照上述标准,电话随访同意接受造影复查的患者Hybrid组102例,PCI组157例.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50例Hybrid患者完成造影复查;采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的统计方法抽取PCI组患者50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研究终点是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靶血管通畅率及二次血运重建率.结果Hybrid组和PCI组各50例,随访时间分别为(18.0±8.0)个月和(19.3±9.1)个月.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ybrid组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高于PCI组LAD靶血管通畅率(98%比80%,P=0.004);Hybrid组的LIMA旁路二次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PCI组LAD靶血管二次血运重建率(2%比20%,P=0.008).结论"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使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能获得良好的中期靶血管通畅率,其LIMA-LAD旁路通畅率显著优于PCI技术前降支药物洗脱支架通畅率.

  • 标签: "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通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