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1年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术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成功行PCI治疗的青年女性(年龄〈45岁)患者31例(心绞痛18例,急性心肌梗死13例),选取同期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除外冠心病诊断的青年女性22例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住院诊断为冠心病的青年男性患者52例为性别对照组,选取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50例为年龄对照组。观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血脂、白细胞、血红蛋白、胆红素、尿酸等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观察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PCI治疗效果。结果①与青年女性对照组相比,女性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明显增高(P〈O.05),总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性别对照组相比,女性高血压比例高于男性患者(JP〈0.05),而吸烟比例低于男性患者(P〈O.05),两组间平均发病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女性患者甘油三酯水平高于男性患者(P〈0.05)。③女性患者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单支病变20例,双支病变9例,三支病变2例。所有患者定期随访,无严重出血、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支架内再狭窄及死亡。结论高血压、糖尿病是青年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多以单支病变为主,PCI治疗后预后良好。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青年女性 危险因素 预防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发生室颤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了5例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室颤的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手术前准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手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心电监护显示心电图及冠脉压力的变化。患者一旦出现室速、室颤,立即给予有效的电击除颤、心外按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及高流量氧气吸入,维持有效的循环、呼吸及水电解质平衡。结果5例室颤患者中有4例用200-360J心脏电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1例患者电除颤后没有恢复窦性心律,发生心脏、呼吸骤停,植入临时起搏器、上人工呼吸机及药物治疗后,心率、呼吸和血压趋平稳,继续完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转CCU进一步监护和治疗。结论术前做好抢救药品、器械的准备,术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提高室颤发生的预见性可迅速电除颤,尽快恢复窦性心律,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室颤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患者围手术期肌钙蛋白Ⅰ(TroponinⅠ,TnI)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共入选235例术前TnI正常的择期PCI患者,根据其术后第1天晨血TnI水平分为术后TnI值正常组、术后TnI超过正常值上限但小于5倍组和术后TnI超过正常值上限5倍组共3组。对各组的基线资料、冠脉病变特点等进行比较,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I手术期TnI升高的重要预测因素。结果:235例择期PCI患者中.术后TnI超过正常值上限5倍组患者占34.9%,TnI超过正常值上限但小于5倍组占31.1%,3组患者间的冠脉病变特点存在统计学差异(P〈O.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多枚支架植入和病变类型(B/C型)是PCI手术期相关心肌损伤的重要预测因素。结论:年龄、多枚支架植入和复杂病变类型是预测PCI手术期心肌损伤发生的因素。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肌钙蛋白 心肌损伤
  • 简介:目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高龄老人占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这类人群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又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PCI冠心病治疗的里程碑,行PCI的高龄老年人,其临床特点、疗效、安全性如何,值得探讨.国外已经开展相应的研究[1-3].本研究回顾分析本中心PCI的高龄老年人的临床资料,以便对PCI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高龄老年人 临床分析 病理生理特点 高危人群 老龄化社会
  • 简介:近来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发生、发展及其所致的并发症中均有重要作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已成为ACS的重要治疗方法,但PCI导管操作及球囊、支架置入过程中也可能会导致粥样斑块破裂,且球囊、支架等本身作为异物均可诱导并加重局部炎症,促进血栓形成。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治疗方法 围手术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他汀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102例进行分析讨论,在围手术期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术前给予心理护理以及存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给予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针对并发症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此组患者有效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后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8例,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针对冠心病介入的患者给予有效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冠心病 造影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61006摘要目的对治疗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患者采用冠心病介入治疗观察和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2例冠状动脉再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对照组1例患者发生再狭窄,占9.1%;试验组发生再狭窄患者5例,占45.5%,其中5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再狭窄的患者有3例,占60.0%,2例心绞痛患者中发生再狭窄的患者有1例,占50.0%,4例糖尿病患者中,1例患者发生再狭窄,占25.0%。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再狭窄率进行比较,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以及糖尿病症状的患者采用冠脉介入进行治疗易使患者发生再狭窄,因此要对患者做好相关的预防和治疗准备。

  • 标签: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 简介:摘要目前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已经成为治疗AMI的首选办法,但标准PCI术由于球囊在病变部位的反复扩张,致使病变处粥样斑块破裂、血栓破碎,形成微血栓,即不能完全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且有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引起远端栓塞和微循环功能不全,即所谓的“无复流现象”,影响心肌灌注和心功能的恢复。研究证实,无复流现象的发生与冠脉内介入治疗的方式有密切关系,是急诊PCI术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也是AMI远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

  • 标签: 急性 心肌梗死 无复流现象
  • 简介:摘要设计制作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分层级护理表格,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病人分为四个层级,对需采取的护理措施采用执行后打钩签名的形式,规范护士行为,指导护士工作,加强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及了解,从而更好的促进疾病的康复,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结论该方法简单,具有实效性,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 分层级护理表
  • 简介:目的探讨64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omputerizedtomography,CT)指导下不同性质冠状动脉斑块应用旋磨加药物支架植入术近期预后情况。方法将40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及64排螺旋CT指导组。CT指导组在斑块CT值大于200HU时的钙化病变行旋磨加药物支架植入,常规治疗组根据临床经验选择药物支架植入术或补救性旋磨术.观察两组患者12个月后的临床预后。结果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VS.9.2%,P=0.739;1.5%vs0,P=0.249;3.9%VS.2.0%,P=0.382;7.3%vs5.6%,P=0.547)。两组支架内血栓总的发生率及早、晚期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个月造影随访提示支架内及血管段再狭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支架内最小直径及血管段最小直径常规治疗组均较CT指导组有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3±0.56)mmvs.(2.67±0.62)mm,P=0.032;(2.49±0.50)mmvs(2.57±0.57)mm,P=0.021)];而支架内管腔晚期丢失及血管段管腔晚期丢失cT指导组均比常规治疗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9±0.07)mmvs.(0.22±0.06)mm,P〈0.001;(0.22±0.09)mmvs(0.25±0.07)mm,P=0.003)]。结论通过无创64排螺旋CT了解钙化病变性质,提前合理分类,术中有效结合旋磨术及药物支架植入术,将有效提高即时手术成功率,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出现,是处理重度钙化病变的较佳办法。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旋磨术 药物支架 冠状动脉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102例进行分析讨论,在围手术期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术前给予心理护理以及存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给予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针对并发症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此组患者有效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后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8例,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针对冠心病介入的患者给予有效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冠心病 造影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临床护理路径在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100例冠状动脉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方式进行治疗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满意率显著性增加。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健康服务模式。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9~2011年收治的1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循证护理组各65例。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常规护理组发生并发症34例,发生率52%;循证护理组发生并发症17例,发生率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循证护理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并发症
  • 简介:作者简介张萍(1979-),女,汉,天津市,本科,硕士,主治医师,从事心血管临床工作。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接受PCI的600例患者,比较CIN组48例(8%)和非CIN组552例的资料,分析CIN的危险因素。结果600例患者中,有48例(8%)发生CIN。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发生CIN相关的危险因素是年龄、糖尿病、肾功能不全、LVEF<40%、3支以上冠状动脉病变、对比剂剂量、服用二甲双胍(P<005)。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CI术后发生CIN的发生率比较高,对具备CIN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应在术前积极做好评估和预防工作。

  • 标签: 造影剂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危险因素Analysis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risk factors of 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 简介:目的探讨Alien试验阴性患者动脉径路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方法选择106例动脉径路行PCI的患者,术前严格行Allen试验,并根据Allen试验结果分为阴性组(57例)和阳性组(49例),所有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均动脉径路行尺动脉、掌深弓、掌浅弓造影。对两组掌深弓、掌浅弓、尺动脉内径、显影帧数(从尺动脉显影到手部末梢血管显影)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Allen试验阴性患者术后有无手部缺血并发症。结果阴性组与阳性组尺动脉内径[(2.02±0.18)mm比(2.07±O.17)mm]及掌深弓、掌浅弓比例[85.96%(49/57)比87.76%(43/49),75.44%(43/57)比81.63%(40/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手部缺血并发症。阴性组与阳性组显影帧数[(218.6±63.6)帧比(180.8±44.1)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影帧数I〉380帧比例[14.04%(8,57)比2.04%(1/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Allen试验阴性患者动脉径路行PCI基本是安全的,并非经桡动脉径路行PCI的绝对禁忌证。

  • 标签: 桡动脉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ALLEN试验
  • 简介:目的观察唑吡坦片对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将246例拟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而择期行首次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分为安慰剂组(122例)或唑吡坦片治疗组(124例)。所有患者均于入组当晚开始每晚睡前服用唑吡坦片5mg或外形、性状类似于治疗药的安慰剂,三天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术前24小时内行中国版90项症状清单(SCL-90)评价。结果两组间年龄、体重、烟酒嗜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唑吡坦片组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患者躯体化、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和总均分等项目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唑吡坦片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服用唑吡坦片可改善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的心理状况,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 标签: 自我评价 冠状动脉介入术 唑吡坦片 住院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