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来3年收治的89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给予PCI治疗,按照测量患者术前、术后7d及术后6个月的心功能指标变化,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4d,患者心功能已被改善,术后6个月改善显著,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04%(2/98),死亡率为0。结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改善其心功能,安全性高,值得各大医院的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对PCI术患者实施治疗中的效果,以调动患者良好情绪,使患者处于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状态。方法先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和患者进行交谈后,摸清患者的情绪波动种类,将心理护理贯穿到护理全程中。结果无一例患者因心理问题而出现并发症。结论PCI术的心理护理,对患者来说是整个治疗过程中重要的一方面,它不但能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且还可以使患者积极地配合医生进行介入治疗。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理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对5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入院后予心理干预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予处理。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有3例患者出现心室颤动并阿斯发作,7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予阿托品应用,未植入临时起搏;有10例患者术前因房室传导阻滞予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由于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所有患者均转危为安,顺利出院。结论心理干预与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是保证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治疗中使用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实用性与安全性.方法将按照一定条件筛选出来的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10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选择动脉部位进行穿刺介入治疗,而对照组则选择股动脉途径进行穿刺介入治疗.对比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的成功率为95%,对照组手术的成功率为9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比例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心病治疗中使用动脉穿刺手术方法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几率,适宜在医疗实践中广泛推广并应用.关键词并发症;冠心病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76-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冠心病治疗中采用动脉穿刺介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给予动脉穿刺介入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等无明显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治疗中采用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方法有明显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桡动脉穿刺 冠心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经冠状动脉介入PCI)围手术期的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3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心绞痛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65例为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65例为B组,两组患者均在术前围术期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的血小板抑制率进行分析。结果B组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血小板抑制率均较A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性介入治疗的围术期中,不稳定型心绞痛使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作抗血小板治疗效应明显较稳定型心绞痛低。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心病心绞痛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后发生无复流情况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2012年1月~2014年2月对在本院住院的647例ACS患者施行PCI术,术中观察无复流患者发生情况,并与正常复流患者作对比,了解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配合做好护理工作。结果647例ACS患者中有64例发生无复流(9.9%),共死亡9例(其中8例为无复流患者),56例无复流患者治疗与护理后康复出院,均于术后1个月后解除无复流。PCI发生无复流患者比正常复流患者住院天数长,死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对于ACS患者PCI发生无复流较正常复流并发症发生率高。护理方面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确保静脉通道通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再灌注治疗,并做好并发症监护工作。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无复流 护理
  • 简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研究表明正常人血清中的VEGF的含量是很少的,但当组织缺血缺氧的状态下可以促进VEGF的表达,使得VEGF的含量升高。其VEGF的水平变化能判断心肌缺血程度[1]。目前关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冠心病(CHD)单支病变患者血清中VEGF变化的报道较少。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鞍山市某医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室短轴缩短率(FS)为(23.9±3.0)%,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7.6±8.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为(31.0±0.6)mm,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为(47.8±13.0)mm,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中I,Ⅱ级人数比例为78.0%,明显高于对照组(32.0%),Ⅲ,Ⅳ级人数比例为22.0%,明显低于对照组(6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 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应用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的10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动脉穿刺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穿刺成功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0.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2.0%)明显少于对照组(15.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经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成功率比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管开通情况、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比对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开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血管开通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冠脉搭桥术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前给予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出院前进行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实施延续护理,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护能力.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自护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延续护理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可以提高患者术后自护能力和疾病、健康知识水平,帮助患者尽快建立相关的健康行为.关键词延续护理;冠状动脉介入术;自护能力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Methodsandeffectsofcontinuousnursinginpostoperativepatientswith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MethodcolGlect126casesofpatientswhoweretreatedby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inourhospitalfromJune2014toJune2015,randomlydividedthemintoexperiGmentalgroupandcontrolgroup(n=63),patientsincontrolgroupweretreatedbyconventionalpostoperativecare,patientsinexperimentalgroupweretreatedcontinuousnursing??comparingself-careabilityofpatientsintwogroupsafterSixmonths??ResultsAftersixmonths,self-careabilityofpatientsinobservationgroupwerehigherthan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Applicationsofcontinuousnursinginpostoperativepatientswith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canimproveself-careabilityandhealthknowledgelevelofpatients,andhelppatientsestablishhealthrelatedbehaviorassoonaKsepyoswsoirbdles??continuousnursing;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self-careability中图分类号R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78-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并比较两者的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对照组无明显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具有更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好,安全可行,且不增加患者辐射剂量。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桡动脉 冠心病 辐射剂量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血脂和心脏缺血事件的影响,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接受过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60例,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一日一次10mg的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一日一次20mg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期为24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周、12周、24周时间段血脂情况和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服用24周阿托伐他汀,血脂情况及心脏缺血事件均比手术前有所改善,且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采用较大剂量的B组患者血脂和心脏缺血情况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采用较低剂量的A组,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血脂和心脏缺血情况,且相比于低剂量,强化剂量的阿托伐他汀作用更明显,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不同剂量 阿托伐他丁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血脂 心脏缺血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穿刺腔内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于2015年1月-6月所收治的150动脉穿刺腔内行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卧床时间为,平均住院时间为,对照组平均卧床时间为,平均住院时间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动脉穿刺腔内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患者在其围手术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经皮桡动脉 介入 冠心病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