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化预检流程的再造对于急诊科诊治所产生的作用。方法选择医院急诊科2016年5~8月未优化分流程的50例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9~12月已优化预检流程的50例就诊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2组病人急诊的治疗效果及其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病人诊治的准确率、救治的成功率都要大于对照组患者,其候诊时间、确诊时间都要明显地少于对照组,对于医师诊断的满意度显著地超出对照组(P均<0.05)。结论优化再造急诊预检流程,可以显著地提高医师治疗的准确度、救治的成功率,减少候诊、确诊时间,提高病人对医师诊治的满意度,强化分的质量。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再造,分诊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患者中运用急诊预检标准的效果。方法对本科室实施急诊的100例患者(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收治)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分组常规组(n=50)、干预组(n=50),常规组实施常规,干预组分中运用急诊预检标准,分析总结两种方式的运用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评估时间、就诊至实施救治时间、候诊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患者中运用急诊预检标准可改善效率,提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 标签: 分诊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急诊中运用不同预检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预检模式,而观察组则运用系统化预检模式,对两组的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准确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质量评分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医院急诊科运用系统化预检模式可以提高分质量。

  • 标签: 急诊分诊 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分级分区分在急诊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将前100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后100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急诊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措施,观察值急诊患者采用分级分区分措施,观察两组急诊患者的准确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急诊患者的准确率为99.0%,对照组急诊患者的准确率为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急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急诊过程中采用分级分区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分准确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分级分区分诊 急诊分诊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预检系统优化就医流程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6-7月每月1日到急诊就诊的患者为观察组,共636人次;2017年6-7月每月1日到急诊就诊的患者为对照组,共605人次;比较两组的耗时、准确率、候诊时间、红区患者抢救成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分准确率、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耗时、患者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诊预检系统能迅速准确地甄别急危重症患者,提高分级分区分科准确率和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耗时和患者候诊时间。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 信息系统 就医流程 分诊准确率
  • 简介:摘要作为急诊护理工作的一部,病人往往病情十复杂,当病人及其家属来到医院时,他们总是希望立即得到治疗,并迅速控制病情。护士在挂号工作中有点马虎,容易引起病人和家人的不满,引起病人的纠纷,因此急诊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旨在分析急诊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探讨现在中出现的问题,为以后更好的服务病患、管理工作建言献策。

  • 标签: 急诊护理 护理分诊 现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腹痛患者在预检的情况提出高效的预检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2017年2月到2018年1月500例急性腹痛患者询问病史并掌握问诊技巧,测量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结合实验室检查,运用视、触、叩和听对患者进行基本的体征检测。结果大部分的病患都能得到有效治疗,控制稳定病情。结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急性腹痛患者进行预检可以快速准确的判断出患者腹痛的原因,让患者及时接受治疗,因此在临床上可大力推广。

  • 标签: 急性腹痛 预检分诊 现状调查
  • 简介:摘要在医院就诊中,实施预检,有助于有效改善患者在门诊就诊中的体验感受。预检的落实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步骤实施,在促使门诊就诊顺利化进行的层面上,同时提升门诊就诊效率。

  • 标签: 预检分诊 门诊就诊 改善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科急诊采用预检系统进行来观察效果。方法加强对分护士进行预检系统相关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后对儿科急诊患儿进行预检,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儿科急诊预检系统实施后,患者、医生、护士对分工作的满意度较实施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采用儿科预检系统能有效改善儿科急诊就诊环境,缩短危重患儿的就诊时间,同时提高急诊患儿家属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预检系统值得关注并推广。

  • 标签: 儿科急诊 预检分诊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急诊昏迷患者及其急救办法,以积累更多的处理经验。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7月收治的140例急诊昏迷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0例患者准确率较高,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而急诊病死率较低。结论急性昏迷患者情况危急,其病死风险较大,应迅速,并实施有效的急救方法,方能抢救成功,从而有效地降低急诊病死率。

  • 标签: 急诊昏迷患者 分诊 急救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做好门诊护理质量管理的体会评估。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门诊收治的病患116例,同时于2017年12月落实门诊护理治疗管理方法。将护理质量管理前的116例病患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同时将护理质量管理后的116例病患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最后统计各组的不良护理事件出现情况,同时护理管理前后对所有病患发放调查问卷,统计护理干预效果情况,并且展开组间对比。结果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两组不良护理事件出现情况可知,研究组不良事件出现情况可知,研究组不良事件出现概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对比护理干预效果方面,研究组的综合护理满意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门诊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门诊护理流程中不良事件产生,提升护理干预效果,存在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门诊分诊 护理质量管理 临床体会
  • 简介:目的浅析门诊、导诊护理纠纷防范与对策。方法此次研究对象筛选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我院门诊接诊的1280例患者和23例门诊护理人员,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2017年之前入院的640例未实施针对性护理纠纷防范策略(对照组),2017年后入院的640例实施针对性护理纠纷防范策略(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纠纷事件总发生率为1.7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8%,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导诊护理中,应用相应的防范策略,能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改善护理质量,减少纠纷事件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门诊分诊 导诊 护理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模式在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PDCA模式实施前的2017年7月至12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以PDCA模式实施后的2018年1月至6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43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法进行,观察组按照PDCA模式进行。比较两组分正确率。结果对照组分正确率为80.49%,观察组分正确率为95.35%,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中采用PDCA模式可有效提高分正确率,对于提高急诊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PDCA 急诊 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急诊预检管理,合理分级分区急救资源,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急诊急救效率。方法根据患者病情按照急诊预检标准,1、2级危重病人立即送红区抢救,3级急症病人及时诊治,4级病人候诊。结论采用分级分区管理后,提高了急诊预检的准确率,优化了就诊流程,实现了急重优先,提高了急诊急救效率。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 分级分区管理 提高急诊急救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将预检系统应用于儿科急诊中的使用效果及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方法本研究选取某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的患儿110例,患儿入院后采取急诊预检系统按照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并接受相应治疗。对预检系统实施前后的患儿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同时记录患儿的抢救结果。结果经比较,实施预检系统后患儿家属满意度相比系统实施前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儿的抢救成功率98.33%,患儿死亡率1.67%,医疗纠纷发生率0.83%,候诊意外发生率1.67%。结论儿科急诊预检系统的实施可有效提升患儿家属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该系统的实施效果良好。

  • 标签: 儿科急诊 预检分诊系统 家属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