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的分针工具对急诊护士判断危重患者病情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性纳入2012年7月-11月共3890例患者进行非同期对照试验,其中对照组1959例,试验组1921例采用新工具进行,比较护士判断两组危重患者病情准确率。结果不同年资护士使用新工具后其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新工具的使用提高了护士判断危重患者的准确率。

  • 标签: 急诊分诊 分级分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腹症预检正确的重要性,探讨急腹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急诊科298例急腹症的及护理体会。结果内科95例,正确率97.6%;外科136例,正确率95.7%;妇科67例,正确率96.2%。结论护理人员要有扎实医学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高度的责任心,才能做好急诊的护理观察工作。

  • 标签: 急腹症 预检分诊 护理
  • 简介:摘要以多媒体发布系统为基础,实现医院CT科叫号功能。解决CT候诊区混乱排队、无序就诊现状。利用信息化系统,达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

  • 标签: 分诊叫号 CT科 智能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科中增强护患沟通的有效途径及应用效果。方法对护患沟通障碍引起的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及防范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超声科护士通过加强自身临床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对患者的服务意识,掌握护患沟通的方式和技巧,增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及护理人员的信用度,有效改善了护患关系,同时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结论有效的护患沟通可显著改善护患关系,避免纠纷的产生及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患沟通 分诊 护患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急诊预检的准确性。方法采用传统急诊模式与改进急诊模式对2011年1月到2011年11月的急诊就诊患者进行对比。结果传统急诊模式准确率92.3%,改进的急诊模式准确率96.6%,(P<0.05)。两种方法的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进的急诊模式”准确率比传统分模式准确率高,使患者得到更及时、正确的处理,保障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急诊分诊分诊模式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急诊的准确性。方法列举急诊工作中失误的事例,找出不足。结果准确率98.62%。结论提高急诊的准确性,避免了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急诊 分诊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门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具体措施的实施,对我院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结果病人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及门诊护理质量合格率皆显著提高(P<0.01);改善了就医秩序,缩短了病人排队等候时间;降低了病人投诉及护理工作缺陷发生率。结论导入PDCA循环法,循序渐进,是规范和提高门诊护理质量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PDCA循环法 门诊分诊工作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在内科门诊应急事件处理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内科门诊常出现的应急事件有护士做好各项应急事件的处理方法。结果通过分护士有效的处理各种应急事件的发生,为门诊内科有序的进行诊疗,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在内科门诊应急事件处理中分护士起到了关键作用,是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可变思维,对于突发病情要及时准确的给予护理。

  • 标签: 分诊护士 内科门诊 应急事件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C活动在提高挂号准确率中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小组,按照PDCA循环管理方法,首先进行现状调查、分析换号退号的原因、设定目标值、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措施、组织实施、实施4个月后对效果进行评价、巩固措施、总结。结果挂号的准确率从活动前的93%提高到活动后的99%。结论开展QC活动不仅能提高挂号的准确率,还能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和参与管理的意识。

  • 标签: QC活动挂号分诊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预检方法及防控措施。方法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了2364例疑似手足口病患儿,从中随机抽取130例疑似患儿进行预检,分析预检的正确率,并采取了防控措施。结果130例疑似患儿经预检分析有123例为小儿手足口病,经医生诊断有120例确诊为小儿手足口病,预检正确率达到了97.56%。结论通过预检可以尽早诊断出手足口病患儿,经过防控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该病的交叉感染率,保证患儿尽早的康复。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预检分诊 防控措施 交叉感染
  • 简介:摘要急诊护士在中预见性护理思维的作用急诊护士的选择和培养的预见性思维;加强急诊护士相关知识的陪训;消除影响工作的不利因素;正确评估病情的预见性思维;正确应用抢救设备的预见性思维;合理、精确使用抢救药物等方面探讨预见性护理思维在急诊中的作用,从而缩短了患者就诊时间,使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说明了预见性思维模式的正确应用在急诊中的关键作用。急诊护士养成了预见性思维,提高了急诊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急诊医疗纠纷。

  • 标签: 急诊护士 预见性 护理思维 急诊分诊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检表在在急诊患者救治的应用及效果。方法运用病情分级将患者尽快,安排至相应的诊疗区域。结果合理科学的分配医疗资源,减少危重病人等待就诊的时间,保证绿色通道通畅,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分正确率及医生对护理人员配合满意度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完善预检登记,使急诊有据可寻,缩短检伤分类时间及按区分流时间,使危重病人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保证急诊救治的安全及有序。

  • 标签: 病情分级 预检分诊表
  • 简介:摘要门诊是医院重要组成部分和窗口单位,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在医院,患者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护士。门诊护士为患者提供的是一项技术和服务性兼顾的护理工作,护士的非语言即体态语言也应伴随着语言进行,或者代替语言进行信息交流。护士的行为举止、仪表风度都会给患者留下极深的印象,并影响其后续的医疗生活。据资料显示,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多,体态语言控制对于调节护患交流的节奏意义非凡,在沟通效果中效果达55%。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非语言沟通,培养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护理质量和维护医院名誉都有重大的意义。

  • 标签: 非语言沟通 门诊 分诊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