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analfistula),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后的后遗病,中医亦称痔瘘、肛漏或痔瘘。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病势缠绵,迁延不愈,患者痛苦程度较高,目前肛瘘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 标签: 肛瘘 分类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低位单纯性肛瘘病人6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给予实验组病人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治疗,对照组则实施常规的切除开放术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治疗措施的有效实施,两组病人的临床症状均已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且两组病人在治愈率与感染率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低位单纯性肛瘘病人,予以实施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能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并防止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具有显著意义。

  • 标签: 肛瘘切除Ⅰ期缝合术 治疗 低位单纯性肛瘘 临床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为探讨保留皮桥治疗环形肛瘘的疗效,回顾分析21例采用此方法治疗的环形肛瘘患者资料。结果显示,21例中在手术后有3例复发。其中2例支管过多,管道弯曲,死腔囊大成8字形,难找准内口和清除感染源。1例内口为骨盆直肠间隙,内口找寻不准,其余18例治疗顺利。经1—5年询访,15例痊愈,治愈率71%。结果表明,保留皮桥法是治疗环形肛瘘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肛瘘 保留皮桥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自于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肛瘘切除开放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42例采用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且研究组术后感染及复发率2.38%、7.14%,明显低于对照组11.90%、14.29%,组间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用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有较好的疗效,且疾病复发率和术后感染率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肛瘘切除 I期缝合术 低位单纯性肛瘘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肛瘘切除缝合法结合苦芩汤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抽取38例低位复杂性肛瘘病例,采用肛瘘切除缝合法(包括完全缝合与大部分缝合)结合苦芩汤外用治疗,对创口的疼痛情况、愈合情况以及愈合时间进行观察分析。结果38例低位复杂性肛瘘病例全部治愈,其中完全缝合病例愈合时间为7-10天,大部分缝合病例愈合时间为10-20天;所有病例术后疼痛轻,创口愈合后瘢痕小,肛门无畸形。

  • 标签: 肛瘘 苦芩汤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肛瘘患者手术治疗的最佳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肛瘘患者75例,分析不同类型肛瘘患者的治疗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对低位肛瘘患者行一次切除术,对高位患者行低位切开术,高位肛瘘患者挂实线,支管挂浮线。结果经治疗75例患者中手术一次治愈者71例,手术一次成功率为94.67%,经手术两次治愈者4人,有1例因术后不合理换药而致患者伤口假愈合,3例因一次手术没有完全切除病灶所致。结论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对应肛瘘类型而定,病灶一次性切除,科学清理手术切口,保证肛门功能是手术一次成功的基础,术后按要求换药是根治病症的前提。

  • 标签: 肛瘘 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瘘的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取40例肛瘘患者手术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30min~150min,平均45min;术后换药天数10~53天,住院时间12~60天,经治疗所有患均完全痊愈出院。结论肛瘘一旦形成后,自愈的可能性极小,手术是唯一能治愈的手段。对急性感染发作期的肛瘘,应卧床休息,热水坐浴,并使用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必要时可先切开引流,待急性炎症消退后再考虑行根治性手术。

  • 标签: 肛瘘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肛瘘诊断中运用磁共振(MRI)进行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以便能够准确评估瘘管的位置、走行以及形成,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准确依据,最终降低复发率。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3月收治的35例肛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MRI检查,将其检查结果和手术结果进行对比,评估准确性。结果本组研究的35例患者均被确诊为肛瘘;根据Parks分型,10例括约肌肛瘘,15例括约肌间肛瘘,6例括约肌上肛瘘,4例括约肌外肛瘘;28例患者的内口位置能够正确显示;12例单纯性肛瘘,23例复杂性肛瘘。结论对肛瘘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MRI进行诊断,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足够参考依据,制定合理手术方案,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肛瘘诊断 磁共振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对肛瘘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的效果和体会.方法对60例肛瘘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沟通,饮食、康复锻炼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手术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痊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6.6±2.32)d.术后出现6例(10.00%)并发症,其中术后疼痛3例,出血2例,尿潴留1例,均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痊愈.未发生肛门切口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出院调查护理满意度100%.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未出现复发及肛门失禁等.结论对肛瘘手术患者围术期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肛瘘 围手术期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肛周脓肿、混合痔和肛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接收的肛周脓肿11例患者,混合痔13例患者,肛瘘3例患者,对其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周脓肿、混合痔和肛瘘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肛周脓肿 混合痔 肛瘘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将60例肛瘘患者均采用切开缩创缝合治疗,60例均一次性痊愈。治愈率100%,46例患者术后无明显疼痛,5例术后疼痛,3例术后尿潴留。60例患者均无发生肛门失禁、肛管直肠狭窄或肛门畸形等。随访无复发。结果表明,切开缩创缝合法治疗肛瘘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切开缩创缝合 肛瘘 术式改良
  • 简介:目的:探讨MSCT对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合并肛瘘以及CD活动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CD合并肛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行全腹部MSCT,结合MSCT重建图像,分析病变肠壁的厚度、黏膜强化程度、肠系膜血管改变、肠系膜淋巴结、肠腔狭窄及肛瘘情况。结果:22例CD患者中15例经外科手术治疗肛瘘,其中复发7例,CT图像均表现为肠壁明显增厚、明显强化、肠系膜血管增多、肠系膜淋巴结增多、肠腔明显狭窄;未复发8例,CT表现为肠壁增厚8例、肠壁明显强化1例、肠系膜血管增多3例、肠系膜淋巴结增多3例、肠腔狭窄4例。22例CD患者,CT表现为肠壁增厚21例(95.5%),肠壁强化22例(100%),肠系膜血管增多17例(77.3%),肠系膜淋巴结增多17例(77.3%),肠腔狭窄16例(72.7%)。结论:肛瘘是否术后复发与肠道病变的MSCT表现有关。

  • 标签: CROHN病 直肠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到2014年4月山东省五莲县于里中心卫生院收治的100例低位肛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有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瘘管切开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切除缝合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x2=9.756,P=0.002),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肛瘘,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切除缝合术 低位肛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肛瘘手术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肛瘘手术病患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运用切开半深缝合术,对照组运用切开手术,而后比较两组病患临床疗效、住院时长、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在治愈率上,观察组为56%,对照组为38%;在住院时长上,观察组为(5.9±2.5)d,对照组为(8.5±1.5)d;在并发症上,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10%。结论切开半深缝合术治疗肛瘘有更高的治愈率,恢复快,少并发症,疗效显著。

  • 标签: 肛瘘 手术治疗 切开半深缝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肛瘘患者采用改进的切除缝合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我院6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改进的切除缝合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率、疼痛评分及伤口愈合的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治疗疼痛评分以及伤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肛瘘治疗采用改良切除缝合术能够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患者疼痛,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肛瘘 切除缝合 切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潜行咆哮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复杂性肛瘘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34例,予潜行刨削术治疗,对照组34例,予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治疗后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伤口愈合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的肛门括约肌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伤口愈合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潜行咆哮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显著,具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潜行刨削术 高位复杂性肛瘘 括约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式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瘘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4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挂线疗法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式挂线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手术效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1d、3d、5d时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瘘手术效果好、术后疼痛轻微,可将其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式挂线疗法 高位肛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复杂性肛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5例经手术证实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术前均进行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将MRI检查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5例患者中,术前MRI检查发现瘘管29条,支管37条,外口39个,内口31个,并发肛周脓肿8例。MRI对显示主瘘管和支管的准确率分别为96.67%(29/30)和90.24%(37/41),对外口显示的准确率为100%(39/39),对内口显示的准确率为91.18%(31/34),对脓肿显示的准确率为100%(8/8)。结论MRI检查可准确显示复杂性肛瘘的数目、瘘管走行、支管形成及内外口的位置、瘘管与周围肌肉及直肠肛管关系、有无脓肿形成,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彩超检查肛周脓肿、肛瘘的声像图特点及术前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肛周脓肿或肛瘘的73例患者,应用高频探头进行肛门周围探测,观察声像图特征及血流分布情况,并进行术前定位。结果超声检查73例患者,共检出病灶79个,其中肛周脓肿38例、单纯性肛瘘29例、复杂性肛瘘4例、漏诊2例。肛周脓肿声像图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低回声、无回声或混合回声区;肛瘘声像图表现为管道样低回声,病灶边缘区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超声术前定位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高频彩超能区分肛周脓肿及瘘管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确定病灶部位、数目及瘘口位置提供更多的可靠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确切的依据。

  • 标签: 高频彩超 肛周脓肿 肛瘘
  • 简介:方一厌食灵组成桂枝、甘草各3克,生姜。炒白芍、陈皮各6克,红枣、佛手、炒枳壳各9克。炒谷芽、炒麦芽各15克

  • 标签: 小儿厌食 厌食灵 炒白芍 炒麦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