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术式治疗小儿肛瘘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肛瘘并预行手术治疗的患儿5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29例。对照组使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指标及治愈率、术后疼痛情况、肛门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引流物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手术前,两组血清、引流物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创面面积、疼痛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10%比72.41%),术后研究组疼痛评分、肛门功能Wexner评分及血清IL-4、IL-6、IL-10水平、引流物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相较传统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小儿肛瘘,能有效改善患儿术中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其能减轻患儿术后疼痛,保护其肛门功能,减轻患儿炎症反应,对其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Plug术 小儿肛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挂线疗法治疗小儿单纯性肛瘘的护理体会。 方法: 选取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 76 例挂线疗法治疗小儿单纯性肛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着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术后全面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在进行挂线疗法治疗小儿单纯性肛瘘的护理以后,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 92.11% ,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 63.16% ,观察组的患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结论 : 在挂线疗法治疗小儿单纯性肛瘘的术后进行护理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挂线疗法 小儿单纯性肛瘘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肛瘘患者行肛瘘切除术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本次选择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单纯肛瘘患者 56 例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个组别,各组患者 28 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肛瘘患者行肛瘘切除术后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术后康复效果,缩短恢复时间。

  • 标签: 肛瘘 肛瘘切除术 护理效果 研究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肛瘘微创平台用于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评价其临床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南京市中医院肛肠中心就诊且符合高位复杂性肛瘘诊断标准的106名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肛瘘微创平台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采取电话或网络随访4~30(中位数10)个月。结果两组治愈率及安全性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愈合时间分别为(38.61±7.15)天和(51.72±9.2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2,P<0.01)。观察组术后肛管静息压及最大收缩压均大于对照组(t=5.71,7.83;P<0.05),Wexner评分优于对照组(t=-4.40,P<0.05)。结论肛瘘微创平台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 标签: 肛管 微创手术 临床研究 高位复杂性肛瘘 视频辅助肛瘘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高位复杂性肛瘘用虚实结合肛瘘挂线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将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32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16例用虚实结合肛瘘挂线术治疗,对照组16例采取常规肛瘘挂线术治疗,进一步对两组手术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1)在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93.75%,与对照组的87.50%比较略高,但两组数据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观察组肛门处瘢痕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Wexne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用虚实结合肛瘘挂线术治疗的疗效显著,可缩减肛门处瘢痕面积,改善术后肛门功能;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 标签: 高位复杂性肛瘘 虚实结合肛瘘挂线术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肛瘘栓填塞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的长期愈合率及影响肛瘘愈合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9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肛瘘栓填塞治疗的207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经括约肌型肛瘘的诊断:即瘘管穿越内括约肌及外括约肌的浅、深部之间;(2)患者病例资料完整;(3)初始接受肛瘘栓填塞治疗。排除标准:(1)直肠肛管周围急性感染或病灶感染控制不佳;(2)近期行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或自行破溃者;(3)合并有恶性肿瘤;(4)克罗恩病、炎性肠病者;(5)心、肝、脑、肺、肾功能不全者;(6)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造成恶病质;(7)不能耐受手术者。随访患者的肛瘘愈合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肛瘘患者累计治愈率,并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肛瘘愈合的因素。结果全组男性186例,女性21例,年龄15~69(平均数38)岁。肛瘘病程3~60(平均数15)个月。有3例患者既往有肛周脓肿发作史并且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均超过3个月)。随访截至2018年10月31日,失访72例(34.8%)。在135例成功随访的患者中,平均随访时间为96(75~124)个月,肛瘘愈合75例,愈合率为55.6%。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肛瘘治愈率随时间延长,最终稳定在55.6%。在初次接受肛瘘栓填塞治疗失败的患者中,有6例在未接受其他治疗的情况下,肛瘘自行愈合。其中,3例于术后2年、3例于术后3年自行愈合,并未再复发。2008—2012年,肛瘘栓填塞治疗的年治愈率分别为3/6、61.5%(24/39)、42.1%(24/57)、12/15和12/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肛瘘病程≥6个月(OR=3.187,95%CI:1.361~7.466,P=0.008)是影响肛瘘栓填塞治疗后肛瘘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肛瘘栓填塞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长期疗效肯定,宜尽早实施。

  • 标签: 肛瘘,经括约肌型 肛瘘栓 长期疗效
  • 简介:摘 要: 肛瘘是直肠肛管与肛周皮肤间存在的异常通道,是常见的肛肠疾病之一。我国肛瘘发病率为 1.7%~ 3.6%[ 1],中青年男性好发,其中复杂性肛瘘又占 5%~ 15%[ 2-3]。肛瘘一旦形成很难自愈,外科手术治疗是治愈肛瘘的唯一有效办法,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因而是一种难治的肛肠良性疾病[ 4-5]。术前准确地判断肛瘘的类型、瘘管位置、瘘管走向是治疗成功的保障,而目前肛瘘分类方法有多种,本文将结合目前肛瘘外科治疗新进展对肛瘘的诊治及预防中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述评,以期为临床规范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肛瘘 分类 特征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肛瘘是结直肠肛门外科专业领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数为肛门直肠周围间隙脓肿破溃或引流后形成。由于其病理变化的复杂多样性,部分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不乐观,甚至可能出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包括肛瘘迁延不愈或出现不同程度的排粪失禁等,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残疾。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临床指南工作委员会组织国内部分专家讨论编写本专家共识,建议在治疗前对肛瘘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包括瘘管造影、超声波检查、CT或MRI,目的在于准确判断肛瘘内口位置、瘘管走行方向及其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腺源性肛瘘确诊后均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可分为损伤括约肌的手术和保留括约肌功能的手术。前者包括肛瘘切开术、肛瘘切除术和肛瘘挂线术等;后者包括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直肠黏膜肌瓣推进修补术、肛瘘激光闭合术和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术等。建议临床上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或组合应用。生物可吸收材料包括肛瘘栓和纤维蛋白胶等,由于其具有保留括约肌功能和可重复应用等特点,亦推荐有条件和有经验的医生选择性应用。术后良好的伤口管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愈合,降低肛瘘复发率。由于肛瘘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和排粪失禁发生率,对部分病情复杂、反复手术和肛门功能已经受损的患者,在选择再次手术时一定要慎重,要权衡患者获益和排粪失禁风险。

  • 标签: 肛瘘 分类 诊断 手术 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瘘切除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肛瘘伴混合痔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 90例 2017年 2月 -2018年 5月肛瘘伴混合痔患者。按照治疗分组,单一手术组采取肛瘘切除术治疗,联合手术治疗组则采取肛瘘切除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结果:联合手术治疗组疗效高于单一手术组, P< 0.05;联合手术治疗组愈合时间优于单一手术组, P< 0.05;治疗后联合手术治疗组肛周 VAS评分、血清炎症状况优于单一手术组, P< 0.05。结论:肛瘘切除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肛瘘伴混合痔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加速愈合,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肛瘘切除术 外剥内扎术 肛瘘伴混合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是研究混合疗法对轻度肛瘘患者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是随机分类的,包括 2016年 4月至 2017年 4月的 100个混合案例。选择期间手术治疗组选择肛门愈合后外阴混合粘膜切口,而手术治疗组选择同期混合内窥镜和肛消融术。手术时间、平均切口愈合时间、手术出血分析确定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 QOL量表值;有麻烦了。因此,同期,手术治疗组、 QOL评分、手术时间、平均切口愈合时间、手术出血、并发症和选择手术治疗组占主导地位。 P<0.05。结论是,产科瘘管病患者和小面积肛瘘患者的外科手术,如输卵管结扎和肛门切除术等期间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同期手术治疗 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