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肿瘤外科是临床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知识复杂,临床思维独特,重视人文关怀。由于现代肿瘤学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快速发展,转化医学迅速应用到临床,对肿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认识也相应改变。因此,肿瘤手术教学,结合肿瘤手术的特点,它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为癌症手术教师探索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并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肿瘤外科学 特点 教学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和实施。外科主要就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继而不断去实践的一门科学。然而在外科临床实习中,教学的模式和手段也在循序渐进,逐渐趋向多样化。本篇文章主要研究和分析高校外科临床实习中的教学模式,以此不断地提升高校外科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 标签: 外科学,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研究讨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起源于皮肤基底层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诊断,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以及免疫疗法等全身治疗,手术仍是目前治疗的最主要方法之一。该文主要对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分期、外科治疗及辅助治疗等内容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黑色素瘤 外科学 前哨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 简介:【摘要】慕课,是一种依托网络高速信息交换和大数据交流相融合的开放性授课模式,规模较大,具有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相互交流,开放学习时间形式多样,彰显个性等特征【1】。新式教学模式通过整合优质医学资源、提升课程互动水平、规范学习结果,重塑经典中医思维模式教学,整合传统“堂教”、新兴“网教”,各自发挥优势,使学生获益最大化。

  • 标签: 慕课 中医院校 外科学 教学改革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介入和外科两种治疗方式对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筛选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因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瓣周漏接受介入或外科治疗患者,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成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连续14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介入组65例患者年龄大于外科组的76例患者[(56.8±12.8)岁比(50.1±12.8)岁,t=-3.124,P=0.002]。外科组的手术成功率更高[83.1% 比 98.7%(χ²=10.960,P<0.001)],残余分流的发生率更低(33.3%比13.3%,χ²=-2.525,P=0.012),而手术时间[(93±38)min比(395±132)min,t=19.065,P<0.001],重症监护病房(ICU)使用时间[0 h比 28 (21,74) h,Z=-10.738,P<0.001],住院时间[7(4,10)d 比21(15,25)d,Z=-8.075,P<0.001],以及住院总费用[46 073(36 837,52 448)元 比 130 798(104 048,186 188)元,Z=-10.059,P<0.001]介入组更具优势。对数据资料矫正后,介入组和外科组30 d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中位21(11.5,32.0)个月的随访后,全因死亡风险介入组优于外科组(OR=0.054,95%CI:0.007~0.445,P=0.007)。结论介入和外科两种治疗方式均是瓣周漏的有效治疗手段,外科治疗的即刻效果更好,而介入治疗中期效果更令人满意,且能减少医疗费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外科 心导管
  • 简介:摘要:现阶段,教育教学体制不断深化改革,针对外科临床实践教学而言,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在具体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有效融入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进而为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有效增强学生的思政水平,使其全面发展。结合这种情况,本文重点分析在外科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以及课程思政融入外科临床实践教学的路径等相关内容。

  • 标签: 外科学 临床实践教学 课程思政 重要意义 路径
  • 简介: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外科临床实践教学中也需要不断的改革,通过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其中,不仅让学生习得相关的知识内容,也塑造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此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本文先分析外科实践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接着提出外科临床实践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相关策略,以此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 标签: 外科学 课程思政 意义 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数字智能化技术是将数字医学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高科技诊疗技术。近年来,数字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肝胆胰外科的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在提高学生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将从数字智能化技术概况及数字智能化技术在肝胆胰外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等方面加以探讨,为数字智能化技术在未来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与思路。

  • 标签: 数字智能化 肝胆胰外科学 教育技术
  • 简介:摘要: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因此医学生不仅要在本专业医术精湛,更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将思政教育融入外科教育中,可以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构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育人格局。在此过程中教师从教学工作者转变为教育工作者,从“无意识行为”变为“有意识的系统性行为”,培养外科学生的家国情怀、利他精神和严谨习惯。基于此,本文章对白求恩的故事在外科课程思政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 标签: 白求恩故事 外科学 课程思政 应用
  • 简介:【摘要】在中医院校教学中,西医外科教学内容繁多复杂、课时有限。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对西医课程不重视,自主学习意识差、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不强等问题。为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1】。“慕课+”混教模式体现了平等利用优质医学资源,重塑经典中医思维模式教学,整合传统“堂教”、新兴“网教”,各自发挥优势,使学生获益最大化。

  • 标签: 慕课 中医院校 外科学 教学改革 应用
  • 简介:摘要: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明确的提出了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目标。本文对美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心脏瓣膜病病人接受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病人心肌损伤所产生的影响情况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心脏瓣膜病病人6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根据所选病人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一组病人接受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非同期手术治疗,一共30例纳入成为对照组,剩余一组病人接受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进行治疗,一共30例纳入成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病人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接受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治疗的研究组病人体外循环前心肌肌钙蛋白Ⅰ、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和N末端B型脑钠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研究组病人呼吸机应用时间、ICU监护时间以及住院整体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临床中为心脏瓣膜病病人提供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加强对病人的心肌保护,降低心肌缺血时间,加快病人康复速度,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心肌损伤,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近五十年来,心血管大血管外科迅猛发展,成为各大医院的标志性学科。科学研究贯穿于心血管外科发展的始终,是学科发展的"引擎"。循证医学、微创技术、内外科融合(杂交技术)、心脏移植、机械辅助和基础研究是心血管外科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受到持续重视,也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新技术革命为心血管外科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必须高度重视多学科协同发展,推动心血管外科创新。

  • 标签: 心血管外科 发展 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8所学校临床医学生对显微外科的认识情况,并以此有针对性地提出显微外科在医学教学中的方法。方法围绕我国医学生对显微外科习现状、显微外科习对今后医学生职业生涯的影响、8所学校开展显微外科课程现状及提高显微外科习的意见与建议四方面进行问卷设计。采用电子问卷及纸质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对北京大学医学部等8所院校1 000名医学生开展显微外科认识情况调查。随后对所收集问卷的有效性进行审核。电子版问卷信息及纸质版数据录入电脑后,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808份(回收率=80.8%)。受访医学生对显微外科的了解程度停留在"仅仅听说过"的水平(2.18±2.83);98.41%(795/808)的学生认为显微外科相关学科会对今后职业生涯带来一定帮助,男生较女生更认可显微外科习对职业生涯的影响(男生:6.19±2.36,女生:5.76±2.09,P<0.05);8所被调查的院校中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及中山大学医学院开展显微外科课程,在未开设课程的学校中,有80.01%(531/663)的学生希望开设显微外科课程学习。采用观摩显微外科手术(86.82%,701/808)、使用动物模型进行显微外科实操培训(82.95%,670/808)及线上课程理论授课(43.18%,349/808)的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显微外科的学习兴趣。结论显微外科课程的开设能给医学生带来诸多益处,国内医学院校亟需开展显微外科相关课程的学习。

  • 标签: 教育探索 显微外科教育 问卷调查 医学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运动对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本院心血管外科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康复期的患者60例列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9例,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龄(63.80±4.80)岁;对照组31例,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63.20±4.50)岁。两组患者在院期间均接受相应的临床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脏康复运动干预措施,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实施护理8 d后,试验组6 min步行距离为(395.30±27.10)m,对照组为(336.50±20.00)m;试验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7.48±3.46)%,对照组为(53.26±3.28)%;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护理8 d后,试验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36.42±5.12)分,对照组为(42.96±4.15)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脏机械瓣置换后患者术后护理时,心脏康复运动的应用,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运动机能状况,更加能提高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脏康复运动 心脏机械瓣置换术 6 min步行距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瓣膜置换术后实施ICU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40例(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均进行瓣膜置换术,随机分为ICU综合护理的观察组(20例)与ICU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0例),观察护理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给予瓣膜置换术治疗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ICU综合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ICU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