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心脏瓣膜置换服用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强化健康教育,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此得出结论经过强化健康教育,心脏瓣膜置换抗凝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护士应关注患者的抗凝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 依从性 强化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瓣膜置换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观察152例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寻找引起肺部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心脏瓣膜置换出现肺部并发症与术前左室射血分数(EF)低,术中体外循环及阻断主动脉时间长,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长有关。结论改善术前新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EF),缩短体外循环及阻断主动脉时间,合理使用呼吸机等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心脏手术 瓣膜置换术 肺部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脏人工瓣膜置换ICU监护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40例心脏人工瓣膜置换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精心的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39例患者术后顺利转出ICU,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给予心脏人工瓣膜置换精心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 ICU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我科3例瓣膜置换合并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的早期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方法:对3例瓣膜置换合并酒精戒断综合征的患者除给予瓣膜置换常规治疗及护理外,每天给予4~6次,每次20~40ml白酒口服,并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及家庭社会支持。结果:3例瓣膜置换合并酒精戒断综合征的患者术后3天从监护室安返病房并治愈出院。结论:早期判断并发现心脏术后酒精戒断综合征并给予少量饮酒,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清醒,减少镇痛剂的应用,减少躁动,避免误诊延误治疗,取得配合并实施各项治疗及护理措施,并逐步使患者减少或戒断饮酒,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临床观察 合并酒精 心脏瓣膜置换术
  • 简介:摘要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其是急性风湿热引起的心脏炎后遗留下来并以瓣膜病变为主的心脏病,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20例,细致恰当的护理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护理 体会
  • 简介:目的观察视频访视宣教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ICU术前访视的效果.方法将10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需入住ICU的患者按STATA/SE10.0统计学软件生成的完全随机表随机分成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用视频宣教方法进行术前访视,对照组采用口头宣教方法,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访视内容知晓测评问卷、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调查.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焦虑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访视内容知晓率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频宣教与口头宣教相比较,在访视内容的知晓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上存在优势.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 ICU 术前访视 视频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髋关节置换使患者尽早地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减轻疼痛,早期下床。方法对32例老年人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护理中,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全面检查了解各系统的功能状况,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练习股四头肌、腓肠肌的收缩运动,完善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伤口引流的颜色、量等变化,术后保持患肢中立位,两腿之间垫三角枕,以防髋关节术后脱位。结果32例关节置换的病人手术全部成功,未出现假体脱出,患者满意。结论通过本组病例的护理我们体会到周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前观察,认真的指导患者掌握功能锻炼的要领,有效的预防并发症,详细的出院指导是防止假体脱出,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加强功能锻炼,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老年患者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 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延伸服务对人工髋关节置换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6月~2013年6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两组均给予程序化健康教育,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问卷调查。对照组仅电话询问疾病恢复情况。观察组术后1、3、6个月电话回访,并进行康复指导。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术后1、3、6个月髋关节评分、ADL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效的延伸服务可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对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出院后功能锻炼的指导和信息支持,改善患者的心理调适能力,提高生活能力。

  • 标签: 延伸护理服务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40~6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麻醉诱导前D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6μg/kg(15min内),随后以0.2μg?kg-1?h-1速率输注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主动脉开放后30min(T1)、6h(T2)、12h(T3)、24h(T4)、48h(T5)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以及血清TNF-?和IL-6的浓度。记录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率、CPB时间、术后气管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结果:与T0时比较,T1~4时C、D两组血浆cTnI和CK-MB浓度及血清TNF-?和IL-6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T1~4时D组血浆cTnI和CK-MB浓度及血清TNF-?和IL-6浓度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术后气管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缩短(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减轻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心肺转流术 心脏瓣膜假体 植入 心肌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实施护理措施对心脏介入术后病人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做过该手术的病人100例作为实验对象,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正常组病人进行一般的护理措施,实验组病人在一般护理上进行更近一步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观察两组病人的情绪变化和病人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病人在进行一般护理后又进一步实施了更高级的护理干预,此组病人的情绪状况显著好转,和正常组相比有较大差异(P<0.05),并且病人的满意程度均高于正常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当病人进行心脏介入术之后,对其实施更高级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的降低病人治疗过程中的负面情绪,从而让病人更积极的参与到治疗过程中,对于手术更有信心,提高病人的满意程度,使其较快恢复。

  • 标签: 心脏介入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内直视下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术后预防心率失常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80例行心内直视下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预防心律失常的护理经过。结果术后1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79例顺利出院。术后当天68例患者(86.07%)转为窦性心律。79例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以上,72例(91.13%)为窦性心律。结论术后严密监护和护理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赢得治疗时机,有效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 标签: 心房颤动 双极射频消融 瓣膜置换术 心律失常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19-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康复锻炼的主要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行髋关节置换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给予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锻炼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个月后研究组和对照组髋关节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髋关节评分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髋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期间研究组出现感染1例,对照组出现感染3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采取针对性的康复锻炼护理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 髋关节 置换术 康复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心脏手术术后ICU护理措施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年我院ICU收治的心脏手术术后1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ICU护理措施干预。从患者术后满意度调查和病情痊愈情况两个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的实施,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高,为96.7%;90例患者中,痊愈79例,有效1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ICU护理措施应用于我院心脏手术术后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ICU护理 心脏手术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术后疼痛相关问题的因素以及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针对我院从2013年4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76例胸外科手术后出现疼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患者口述疼痛程度分级评分法(VDS)和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FPS-R)对疼痛进行评估,并分析造成疼痛感的因素并采取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根据两份量表所调查回来的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实施之后评估干预的实际效果,患者疼痛的减轻。结论临床的护理人员应该及时掌握专业技能,针对患者的疼痛原因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并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和药物,依照个性化的原则给予心脏外科手术后进行护理干预,以利于患者减轻疼痛,促进其康复。

  • 标签: 心脏手术 疼痛问题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冠脉术后院内转运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转运策略。方法总方法将2012年1~12月从急诊科转送的609例危心脏冠脉术后设为对照组;2014年1~8月的759例心脏冠脉术后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转运;观察组在建立安全转运路径后,按安全转运路径实施,流程包括转运前风险评估、转运前准备、转运前联络与协调;转运中监护与急救;转运后交接等措施。结果1368例危心脏冠脉术后,除6例因病情危重在抢救室抢救无效死亡,62例因抢救后病情相对平稳由抢救室转送急诊科留观室留观治疗或暂因患方及医院主客观原因不能转送专科住院治疗由抢救室转送急诊科监护室治疗,其余1300例危心脏冠脉术后经抢救病情相对稳定后全部实现院内安全转送。结论合理的救治医疗人员组成、积极对心脏冠脉术后的救治、作好病情评估、把握好转运的时机是实现心脏冠脉术后院内转运安全的保障。

  • 标签: 心脏冠脉术患者院内转送安全策略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