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绝经后老年女性子宫内膜恶性的超声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以患者手术后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内膜病变分为良性病组(包括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息肉)及恶性组(子宫内膜癌),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子宫内膜厚度、多普勒血流参数,以及良性组与恶性组回声均匀性、是否合并囊性结构、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完整性、血流评分及供血血管的差异,并根据上述超声特征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共有136例患者在我院手术并有明确的病理结果,其中良性病组72例,恶性组64例。恶性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高于良性病组[(28.75±14.66)cm/s比(22.94±13.62)cm/s、(14.75±8.10)cm/s比(11.56±6.21)cm/s],恶性病变厚径显著大于良性病组[(19.31±8.97)mm比(10.14±4.31)mm],血流阻力指数低于良性病组(14.75±8.10比11.56±6.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93、2.597、7.452、2.028,均P<0.05)。根据上述超声特征建立预测模型,超声医师诊断内膜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P<0.001),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绝经后老年女性子宫内膜良性病恶性均有不同的超声特征,恶性倾向于更厚的病变厚度、子宫内膜-肌层交界中断或不规则、血流信号评分更高及多支供血血管的血供模式,超声预测模型在诊断恶性内膜病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超声检查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在诊断乳腺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70例,对其开展超声检查,并通过数据系统判断恶性,以病理检查当作诊断金标准。病理结果中,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分别为20例和50例。对不同组别的超声特征、超声血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数据系统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相比于参照组,恶性肿瘤高回声、边界毛刺、回声衰减和微钙化占比更高,P<0.05。恶性肿瘤患者动脉血流峰值速度明显比良性肿瘤患者低,阻力指数较良性肿瘤患者高,P<0.05。数据系统结果中,1-3类患者共计22例,4-6类患者共计48例,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分别为22例和48例。结论:在诊断乳腺恶性中应用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可将肿瘤性质和血流特征充分显示,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 标签: 超声乳腺影像报告 数据系统 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 血流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在诊断乳腺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60例接受超声乳腺检查的患者的影像报告和相关数据,全部病例均经B超诊断,并按BI-RADS分级标准判断其恶性程度。以病理学为依据,将病人分成恶性与良性两组。通过对两组病例常规声像图特点的对比分析,探讨BI-RADS在乳腺恶性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共纳入22例恶性肿瘤和38例良性肿瘤患者。在常规超声特征方面,相比于良性肿瘤组,恶性肿瘤组表现出更多的不规则形状、边界模糊和后方回声增强等异常特征。此外,BI-RADS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在诊断乳腺恶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分析常规超声特征,可以辅助医生判断肿瘤的恶性。BI-RADS分类系统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这些结果表明,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在临床实践中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提高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

  • 标签: 超声乳腺影像报告 数据系统 乳腺良恶性病变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卵巢恶性患者对其采取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联合检查的准确率。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时间段内,自行前往我院的卵巢恶性患者,共计有70例,分别实行二维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总结上述两种检查结果,并对照准确性情况。结果:(1)卵巢恶性患者确诊结果恶性17例,占比24.29%;良性53例,占比75.71%。二维超声检查结果恶性21例,占比30.00%;良性49例,占比70.00%。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联合检查结果恶性19例,占比27.14%;良性51例,占比72.86%。(2)卵巢恶性患者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联合检查(100.00%、96.23%、97.14%)结果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高于二维超声检查(70.59%、83.02%、80.00%),P<0.05,有差异。结论:卵巢恶性患者对其采取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联合检查的效果明显。

  • 标签: 卵巢病变 良恶性 二维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UE)在腮腺占位性病(SOL) 恶性鉴别诊断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21 年 1 月~2023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腮腺 SOL 患者 150 例进 行研究,纳入对象临床资料无缺失,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且术前均接受实时 UE 诊断。 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标准,评价实时 UE 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同时比较腮腺 SOL  性病恶性实时 UE 影像学资料。结果:150 例腮腺 SOL 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恶 性病 65 例、 良性病 85 例,分别定为阳性与阴性,实时 UE 诊断检出阳性 69 例、阴性  81 例,计算诊断效能可知:准确度为 94.67%(142/150)、特异度为 92.94%(79/85)、灵 敏度为 96.92%(63/65)、阳性预测值为 91.30%(63/69)、阴性预测值为 97.53%(79/81), 进一步计算一致性看出,实时 UE 诊断评价腮腺 SOL 和手术病理检查一致性 Kappa 值为 0.781 ,提示一致性良好;腮腺 SOL 良性病恶性在实时 UE 影像学资料上比较,内 部回声与回声后方状态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恶性在病灶形态不规则率、边界 不清晰率、包膜完整性不完整率上均明显高于良性病(P<0.05)。结论:实时 UE 诊断用 于腮腺 SOL 诊断中有不错的价值,其诊断效能好,与手术病理检查一致性良好,同时还可 结合实时 UE 影像学资料中病灶形态、边界、包膜完整性等差异性来进行良性病恶性 变的鉴别,可见实时 UE 诊断腮腺 SOL 及鉴别恶性有不错的价值,值得应用。

  • 标签: 腮腺占位性病变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 良恶性鉴别 诊断效能 一致性 影像学 资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MR)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用于乳腺恶性鉴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院治疗的乳腺病变患者36例,共66处病变,均行MR动态增强TIC曲线、ADC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其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经金标准确诊,66处病变恶性占26(39.39%)处,良性病占40(60.61%)处,联合检查的敏感度及准确率高于MR动态增强TIC曲线及ADS单一检查(P<0.05),但不同组特异性比较无差别,且单一检查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动态增强TIC曲线联合ADC鉴别乳腺恶性的效果确切,具有较高敏感度、特异性,有效提高乳腺恶性确诊率,值得借鉴。

  • 标签: 磁共振动态增强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表观弥散系数 乳腺病变 良恶性鉴别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6月期间接收的经病理证实的48例肝脏局灶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超声造影实施诊断,诊断完成后,将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患者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达到了96.9%,良性肝脏局灶性病以及良性肝脏局灶性病中各有1个病灶出现了漏诊。结论对于肝脏局灶性病采用超声造影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能够有效地区分良性病以及恶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脏局灶性病变 临床诊断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对肝脏局灶性病(FLLs)微血管特征的检测能力,分析血管指数(VI)、微血管密度(MVD)和Ki-67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断为FLL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66例FLLs患者分为非肝细胞癌(非HCC)组(96例)和HCC组(70例)。全组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SMI检查,分析患者的Adler′s半定量分级(0~3级)和血管形态特征(a~f模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MI和CDFI血流特点对HCC的检测能力,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HCC组患者VI与MVD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VI与Ki-67的相关性。结果HCC组中,SMI检测出高级别血流(Adler′s半定量分级2~3级)50例,高于CDFI(22例,P=0.033)。HCC组中,SMI检测出富血供模式(e、f模式)52例,高于CDFI(18例,P<0.001)。非HCC组中,CDFI与SMI检测出血流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HCC组中SMI检测富血供模式52例,高于非HCC组(14例,P<0.001)。以富血供模式作为HCC诊断标准时,SM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0(灵敏度为74.3%,特异度为85.4%),SMI富血供模式对HCC的诊断效果最佳。HCC组中,VI与MVD和Ki-67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98和0.669,均P<0.05)。结论SMI对HCC微血管特征的检测能力优于CDFI,HCC较非HCC具有更多的富血供模式;在HCC中,VI与MVD和Ki-6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 标签: 肝肿瘤 超微血管成像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微血管密度 血管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对肝脏局灶性病(FLLs)微血管特征的检测能力,分析血管指数(VI)、微血管密度(MVD)和Ki-67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断为FLL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66例FLLs患者分为非肝细胞癌(非HCC)组(96例)和HCC组(70例)。全组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SMI检查,分析患者的Adler′s半定量分级(0~3级)和血管形态特征(a~f模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MI和CDFI血流特点对HCC的检测能力,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HCC组患者VI与MVD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VI与Ki-67的相关性。结果HCC组中,SMI检测出高级别血流(Adler′s半定量分级2~3级)50例,高于CDFI(22例,P=0.033)。HCC组中,SMI检测出富血供模式(e、f模式)52例,高于CDFI(18例,P<0.001)。非HCC组中,CDFI与SMI检测出血流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HCC组中SMI检测富血供模式52例,高于非HCC组(14例,P<0.001)。以富血供模式作为HCC诊断标准时,SM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0(灵敏度为74.3%,特异度为85.4%),SMI富血供模式对HCC的诊断效果最佳。HCC组中,VI与MVD和Ki-67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98和0.669,均P<0.05)。结论SMI对HCC微血管特征的检测能力优于CDFI,HCC较非HCC具有更多的富血供模式;在HCC中,VI与MVD和Ki-6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 标签: 肝肿瘤 超微血管成像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微血管密度 血管指数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肝脏肿块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 应用价值,为临床上选择合理、准确性高的检查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86 例 肝脏肿块患者 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 进行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检查。并 以手术病理结果作 为诊断 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和 鉴别诊断 肝脏恶性肿块中的临床 价值。结果 本组患者肝脏恶性肿块的评分为( 4.19±0.43 )分,明显高于肝脏良性肿块的( 2.25±0.32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本组 86 个肝脏占位性病中,超声弹性成像准确诊断 81 个,其中恶性肿块 74 个,良性肿块 7 个。

  • 标签: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弹性成像 肝脏肿块 良恶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由于形态学成像评价和诊断的局限性,功能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的诊断中变得日益重要,因弥散加权像(DWI)能反映组织细胞,细胞膜的完整性、细胞外的灌注情况、流体的粘度等。故DWI逐渐被应用到肝脏的各种占位性病的检查和评价中,并且它不对患者有任何侵袭性的损伤,无电离辐射,不需注射造影剂,从而使其可以使用在有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的检查中。现代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对疾病的诊断不再局限于形态学层面上,而是向功能、代谢、灌注水平发展。但肿瘤的类型有不同的组织形态,细胞间隙有着明显的差异,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也不同本,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ADC值的改变,本文着重阐述DWI在肝脏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探讨弥散加权成像在判断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及周围平均弥散系数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诊断 弥散加权成像 肝脏局灶性病变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声学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肝脏占位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同时对患者实施常规超声和声学造影检查。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与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超声造影法的原发性肝癌、肝局限性结节增生、肝血管癌、肝转移瘤、肝局灶性脂肪变性与肝脓肿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脏占位性病的鉴别诊断中,声学造影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声学造影 肝脏占位性病变 鉴别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收入60例肝脏占位性病患者,所有患者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诊断结果。结果:CT平扫下肝囊肿、肝腺瘤、肝血管瘤、肝癌整体检出率为68.97%、50.00%、76.47%、72.73%,低于CT增强扫描86.21%、100.00%、100.00%、90.91%,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脏占位性病采取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可明确疾病早期诊断,临床应用价值偏高。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诊断 肝脏占位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ABVS)与手持超声(HHUS)对乳腺恶性灶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Ovid、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2年1月。筛选并纳入相关文献,提取文献特征。应用Meta-disc 1.4软件分析ABVS、HHUS诊断乳腺肿瘤的合并诊断比值比(DOR)、合并特异度、合并灵敏度及95% CI、集成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等,评价研究间的异质性及发表偏倚情况。结果共纳入26篇文献。异质性检验结果提示无阈值效应,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灵敏度、特异度、DOR等效应量。ABVS和HHUS的合并灵敏度分别为0.86(95% CI 0.84~0.87)、0.80(95% CI 0.78~0.82),I2分别为89.7%和82.3%;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91(95% CI 0.90~0.92)、0.84(95% CI 0.83~0.86),I2分别为89.7%和92.2%。ABVS、HHUS、二者联合诊断的AUC分别为0.954、0.883、0.958。漏斗图分析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在乳腺病灶恶性的鉴别诊断方面,ABVS较HHUS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Meta分析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 手持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全瘤灌注扫描在诊断肺部占位性病恶性中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1月~11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肺部占位性病患者开展课题研究。经病理诊断后,发现所选60例患者中包含39例恶性,21例良性病。对60例患者实施CT全瘤灌注扫描,并分析其灌注成像,确定患者的血容量、血流速、表面通透性和平均通过时间。处理部分病例的组织病理学标本时,建议使用单克隆CD34染色法,观察血管形态的同时,还应对微血管比较丰富的区域展开血管计数,然后计算患者的微血管密度。结果:对比良性病患者与恶性患者的BF水平,统计学意义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良性病患者与恶性患者的BV、MTT、PS水平,良性病患者均显著低于恶性患者,统计学意义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诊断肺部占位性病恶性中应用CT全瘤灌注扫描法,不仅能提高表面通透性的敏感度,还能改善血容量的特异性,值得持续应用及推广。

  • 标签: CT全瘤灌注扫描 肺部占位性病变 良恶性 有效性 灌注成像 血管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微小结节恶性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组给予患者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指标以及检查结果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指标准确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观察组患者检查判断有效率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微小结节恶性中的诊断中,可以显著提升诊断的准确性,为恶性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值的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 甲状腺微小结节 良恶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结节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结节,疑诊甲状腺癌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CT诊断,观察组超声联合细针穿刺活检诊断,对比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联合细针穿刺活检对于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合并甲状腺癌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超声 甲状 腺弥漫性病变 甲状腺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超声造影检查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42例,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良性组(包括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息肉)和恶性组(子宫内膜癌),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造影增强模式的差异。以早增强或同步增强或早达峰为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的指标,计算超声造影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厚度≥10 mm子宫内膜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总符合率并计算Kappa值。结果共有108例患者进行了手术且有明确的病理结果,其中良性组66例,恶性组42例。恶性病变厚度大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9,P<0.05),但两组病变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超声造影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造影诊断子宫内膜恶性的敏感性为64.3%,特异性为100%,Kappa值为0.688。超声造影诊断病变厚度≥10 mm子宫内膜恶性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100%,Kappa值为0.79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恶性,尤其是厚度≥10 mm子宫内膜恶性的诊断中,超声造影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早增强或同步增强或早达峰为子宫内膜恶性较为特异的超声造影表现。

  • 标签: 超声造影 子宫内膜病变 子宫内膜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