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修复伴有皮肤缺损断指再植的效果。方法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共收治了26例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患者,共28指,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14例15指)观察组(12例13指),给予对照组侧方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皮瓣修复治疗,评估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距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患者,指侧方皮瓣修复和静脉皮瓣修复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医护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择修复方法。

  • 标签: 侧方皮瓣修复 静脉皮瓣修复 皮肤缺损 断指再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影响。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从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均按照机型脑梗死进行常规治疗,其中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经过治疗后,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影响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以缓解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生活质量 神经功能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全凭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20例实施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不同麻醉方式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吸入麻醉,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前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h、3h、6h的MMSE评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睁眼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患者,无论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还是吸入麻醉都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影响,但前者能够缩短术后苏醒时间,能够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全凭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老年患者 认知功能
  • 简介:目的:探究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的对进展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我院在本次研究中选择的是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接收并进行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了146例,并通过随机样表法分为对照与研究两组,每组患者各73例,对照组抽取的对象按照常规内科治疗,即尼莫地平与脑保护剂治疗,应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研究组抽取的对象在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持续治疗30d后观察治疗效果。分析并观察两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进展时间与神经功能变化状况。结果: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TC、HDL、LDL和TG指标分别为2.12±0.20、1.57±0.41、0.99±0.25和1.16±0.37,而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分别为5.69±1.02、2.98±0.67、3.02±0.33和0.96±0.26,两组数据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在发病4周时N1HSS评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等,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荐和应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进展性脑梗死进展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长期神经功能缺损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开颅组和微创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脑出血量、格拉斯昏迷评分和破入脑室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1年后的格拉斯个预后评分(GOS)、改良Rankin评分(mRS)、日常生活活动能量表(BartheiIndex)以及病人是否死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长期神经功能缺损有治疗效果,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 神经功能缺损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对神经功能缺损与短期预后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8月~2015年8月收治,将其中40例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42例未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MAGE、MODD、LAGE、血管内中膜厚度以及NIHSS评分等各项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和患者日内血糖波动幅度以及血管内中膜厚度等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密切相关,为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脑梗死复发率,需要对患者进行平稳降糖治疗。

  • 标签: 2型糖尿病 急性脑梗死 血糖波动 神经功能缺损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文研究所选86例老年患者为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肠、胃等腹部手术者,依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将其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与吸入麻醉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MMSE(简易智力状态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全凭静脉组患者术后60min评分较低,吸入麻醉组患者术后60min、1809min、360min评分皆较低,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入麻醉组对比,全凭静脉麻醉组患者术后60min、180min、360minMMSE评分较高(P〈0.05);两组患者于术后1天的MMSE评分对比并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全凭静脉麻醉有利于降低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很好的保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对提高其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全凭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认知功能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4岁,2014年7月20日中午12时走路途中突发左下肢胀痛,活动后症状加剧,休息后症状无缓解,伴行走困难,右下肢正常,经当地医院转至我院。入院时测生命体征:体温36.2℃,心率97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9/80mmhg。查体:左下肢肿胀明显,皮温偏低;测其大腿围为47.5cm,小腿围37cm,右下肢正常。实验室检查:钾6.77mmol/L,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急性肾功能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多种皮瓣修复足跟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因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的50例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实验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7~76岁,采用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治疗;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25~75岁,采用游离皮瓣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两组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为87.6%,进行皮瓣修复的患者的软组织的平均成活面积为10cm×11cm;对照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为90.1%,进行手术的患者的平均成活面积为14cm×27cm。所有数据经统计分析后得出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皮瓣存活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若患者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可选用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进行修复,但如果涉及前足,宜选择游离皮瓣.

  • 标签: 皮瓣 足部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及影像表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2例房间隔缺损(ASD)的超声检查方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超声检查房间隔回声中断,断端“T”征等房间隔缺损。缺口直径6~35mm,平均23mm。缺损包括I孔型3例,Ⅱ孔型27例,伴轻三尖瓣返流21例,均有不同和程度的右室扩大,与手术证实结果符合率96.87%。结论单纯型房间隔缺损时,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房间隔回声失落、断端回声增强,伴有右心系统扩大时即可明确诊断。超声诊断对房间隔制缺损准确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超声 彩色多普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体缺损、牙列缺失、牙列缺损口腔修复特点及修复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2000例牙体缺损、牙列缺失、牙列缺损需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失、牙列缺损方面的口腔修复特点及修复效果。结果牙体缺损、牙列缺失、牙列缺损口腔修复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牙体缺损、牙列缺失、牙列缺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方式中普通烤瓷修复几率最高。结论普通烤瓷固定修复为牙体缺损、牙列缺失、牙列缺损患者口腔修复的主要方式。

  • 标签: 牙体缺损 牙列缺失 牙列缺损 口腔修复 修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肾功能衰竭患者运用颈内静脉置管法行血液透析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2016年5月选取48例行血液透析的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随机非盲法分组试验,两组各24例,Ⅰ组接受股静脉置管,Ⅱ组接受颈内静脉置管,对该两种置管方案的处理情况作评估。结果两组的留置时间、平均血流量及降肌酐效果等比较相差不大,统计学不成立(P>0.05)。但在每次换药用时上,Ⅱ组相比Ⅰ组显著缩短,在换药频率上,Ⅱ组相比Ⅰ组显著延长,统计学成立(P<0.05)。两组术后均有明显并发症出现,Ⅱ组总发生率4.2%,相比Ⅰ组的25.0%显著下降,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法换药省时,可减少换药频率,并尽量避免引发并发症,在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中应用效果较理想,值得加强推广。

  • 标签: 肾功能衰竭 颈内静脉置管法 血液透析 临床价值
  • 作者: 杨冲锋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12-22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3例为研究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另63例为对照组给予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与拔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研究组的术后认识功能评分低于术前及对照组,同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研究组的POCD发生率与麻醉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老年患者手术治疗中应用麻醉后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但与吸入麻醉相比,全凭静脉麻醉缩短了术后复苏时间,减轻了疼痛,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利于其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心动图(彩超)在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膜部缺损(VSD)封堵术中的应用方法和价值。方法2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15例膜部室间隔缺损(VSD)。均采用Amplatzer封堵器进行治疗。经胸壁彩超获取图像。结果20例ASD和15例VSD均成功封堵。术中经胸壁彩超能观察到封堵器在心腔内的图像。封堵术后即刻观察穿隔血流消失。术后1周彩超复查,35例封堵器位置良好、稳定、无残余分流。有2例ASD患者上腔静脉入口处血流速度较术前加快,术后半年彩超复查流速正常范围。结论彩超在ASD和VSD封堵术中对病例选择、术中引导和术后随访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室间缺损 封堵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