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颅骨缺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颅骨缺损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手术)和对照组(后期手术),观察组于开颅术后2个月内平均(51.42±4.78)天实施颅骨修补术,而对照组颅骨修补时间为开颅术后半年到一年内平均(187.82±14.48)天,并对患者颅骨修复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日常活动能力(ADL)及Fugl—Meyery肢体运动功能积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颅骨修补术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O.05),并且ADL评分及Fugl—Meyery评分比较,均显著提高(P<O.05)。结论早期进行颅骨修补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自理能力,还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早期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神经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鱼际部静脉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8月应用游离鱼际部静脉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80例,常规进行修复术,制订严格的术后护理计划,明确目标,列出措施,严密观察,进行预见性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细致的疾病知识宣教指导,并根据不同患者采取多种渠道,让患者配合并参与到护理活动中来,达到良好的效果。结果80例患者经过精心观察、细致护理,皮瓣全部成活。术后跟踪随访6~12个月,80例患者均皮瓣色泽红润,外形美观,质地柔软,皮肤两点辨别觉5~7mm,术后手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结论在手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后,做好皮瓣术后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手术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整个就医过程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指损伤 鱼际部静脉皮瓣 修复术 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预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脑血栓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肝素组,分别采用尿激酶溶栓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尿激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优于肝素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肝素组(83.8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可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治疗有效性。

  • 标签: 尿激酶 脑血栓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行立体定向联合显微手术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接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研究组47例,对照组予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立体定向显微手术治疗,观察两组NIHS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应用立体定向联合显微手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的伤害。

  • 标签: 立体定向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分析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对脑出血长期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9例脑出血长期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行常规治疗,研究组36例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情况。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研究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对脑出血长期神经功能缺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 脑出血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口腔颌面-头颈部畸形、缺损重建后的功能康复研讨会”于2014年7月17日下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口腔医学院演讲厅成功举行。会议由上海市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邱蔚六院士莅临会议指导,来自市内相关单位的近80名医务人员和科研工作者与会。会议邀请包括美国西北大学爱尔赫斯学院丁瑞莹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忠敏教授在内的6名专家进行专题报告。报告题目分别是:下颌骨功能性修复重建(张陈平教授)、上颌骨功能性修复重建(孙坚教授)、喉部手术与嗓音学康复(石润杰教授)、TMD手法治疗与运动(蔡斌主任)、语音科学与语音诊断技术(陈忠敏教授)、吞咽功能康复与训练(丁瑞莹教授)。

  • 标签: 上海交通大学 功能康复 修复重建 颈部畸形 口腔颌面 缺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29例牙体缺损患者,对其进行修复治疗。结果经我院的修复治疗后,29例患者均对效果表示满意。结论牙体缺损临床多见,了解牙体缺损的原因对牙体进行治疗修复,改善牙齿健康。

  • 标签: 牙体缺损 修复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高龄患者的手术中,全凭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两种方式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方法于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接受我院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60岁以上)中,随机选择128例患者均分为两组。64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全凭静脉麻醉,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并在手术前后对患者的认知情况分组进行统计评价后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h的认知功能相近,P>0.05。在术后1h,3h,6h时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价中,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前者的睁眼时间较后者短,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的方式在高龄患者手术麻醉方法的比较中,较吸入麻醉法表现出了更小的认知功能影响,更适合用于手术治疗。

  • 标签: 全凭静脉麻醉 吸入麻醉 高龄患者手术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支架骨搬运技术一期修复胫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例小腿开放性损伤合并复合组织缺损患者,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31.8岁(16~52岁).7例患者开放性骨折均为GustiloⅢB型,其中3例合并感染,下肢严重创伤评分平均为4.8分(4~6分).清创后小腿软组织缺损面积平均为30.4cm2(12~70cm2),胫骨缺损长度平均为9.2cm(4~17cm).4例近中段缺损患者采用胫骨远端截骨向近端骨搬运修复,3例中远段缺损患者采用胫骨近端截骨向远端骨搬运修复.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覆盖或碘伏纱布填塞.结果7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9.3个月(9~36个月)随访.7例患者骨缺损全部获愈合,其中5例一期愈合;2例骨搬运到位后对接端出现骨不连,植骨后愈合.骨愈合指数(愈合时间/缺损长度)平均为1.8个月/cm.7例患者软组织缺损面积均不同程度缩小,其中6例一期愈合,1例植皮后愈合.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3.3个月(2.5~6.0个月).本组2例患者出现马蹄内翻足畸形,1例患者发生钉道感染,1例患者出现踝关节僵硬,1例患者出现膝关节僵硬.结论外固定支架骨搬运技术一期修复胫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疗效确实,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移植 胫骨 创伤和损伤 外固定器 组织缺损
  • 简介: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在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64层螺旋CT对64例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组30例、非出血组34例)及36例正常对照人群门静脉主干(MPV)、脾静脉(SPV)、胃左静脉(LGV)、肝内门静脉左支(IHLPV)和肝内门静脉右支(IHRPV)进行测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上述各指标预测EVB的价值。结果肝硬化患者MPV、SPV、LGV、IHLPV和IHRPV直径分别为(1.68±0.21)cm、(1.45±0.18)cm、(0.53±0.12)cm、(1.21±0.15)cm和(1.26±0.22)cm,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8±0.14)cm、(0.80±0.09)cm、(0.42±0.07)cm、(0.95±0.07)cm和(0.96±0.11)cm,P<0.05];Child-PughC级患者MPV、SPV、LGV、IHLPV和IHRPV直径分别为(2.01±0.20)cm、(1.57±0.10)cm、(0.59±0.11)cm、(1.36±0.09)cm和(1.45±0.12)cm,显著高于Child-PughA级患者[分别为(1.68±0.15)cm、(1.35±0.13)cm、(0.48±0.09)cm、(1.11±0.13)cm和(1.15±0.21)cm,P<0.05];消化道出血患者MPV、SPV、LGV和IHLPV直径分别为(1.78±0.16)cm、(1.54±0.20)cm、(0.62±0.10)cm和(1.28±0.15)cm,显著高于非出血患者[分别为(1.60±0.21)cm、(1.36±0.13)cm、(0.45±0.06)cm和(1.15±0.13)cm,P<0.05];出血患者IHRPV直径[(1.29±0.21)cm]与非出血患者[(1.25±0.2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GV的AUC为0.906。当LGV>0.61cm时,预测EVB的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58.8%。结论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情况,并对预测EVB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64层螺旋CT 门静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局部渗血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少穿刺针眼处渗血、渗液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方法选择住院尿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针固定方法,实验组采用将延长管呈U型弯曲一起覆盖透明敷料进行固定,可以减少留置针针眼处渗液、渗血及针体滑脱。

  • 标签: 慢性肾功能不全 留置针 渗血 固定
  • 简介:由于某种因素如外伤、感染、肿瘤等使骨丧失了一些骨质,形成较大的间隙,称为骨缺损(Bonedefect)。全世界每年因严重的创伤、骨折合并感染、骨折后治疗不当、骨肿瘤或伴有其他合并症造成的骨缺损患者数以千万,虽然近年来骨折治疗早期多采取积极的治疗手段,已使骨不连及骨缺损发病率明显下降,但仍是骨科医生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目前修复骨缺损的方法主要有骨移植、人工骨(包括骨组织工程技术)、膜技术、基因疗法等,本文就骨缺损修复材料和

  • 标签: 骨组织工程技术 人工骨材料 骨缺损修复 骨肿瘤 自体骨移植 膜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室间隔缺损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36例患者资料进行总计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细心护理,34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2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结论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早日痊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夹层技术修复中度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夹层技术就是先用玻璃离子粘固粉垫底修复牙本质,然后再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体楔状缺损。方法选择患者50名。患牙100颗,年龄28-65岁,男女各25名。先用低速钻轻轻打磨牙体缺损的部位,然后清洗,吹干,用玻璃离子粘固粉垫底,然后酸蚀,涂粘接剂,用光固化树脂修复外形。结果经过1—2年的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夹层技术 楔状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经头皮冠状切口或睑结膜切口入路,应用钛网支架重建眶底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CT扫描和三维成像诊断,对18例眶底缺损患者进行微型钛网内固定术重建眶底缺损,其中10例为眶底伴邻近颅面骨折,采用头皮发际内冠状切口;8例为陈旧性眶底骨折,采用睑结膜切口。结果18例患者的眼球内陷和部分合并颧骨骨折的状况得到纠正,切口均愈合良好,切口位置较隐秘或未遗留瘢痕,颜面畸形得到明显改善。术后随访3~24个月,钛网支架无1例松动或移位或者其他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头皮冠状切口入路以及睑结膜入路都能为术者提供足够视野与操作空间,应用微型钛网内固定术可重建眶底缺损,防止复视,术后美观效果佳。

  • 标签: 眶底骨折 钛网支架 头皮冠状切口 睑结膜切口
  • 简介:摘要本人从事儿科临床护理管理工作近二十年,设计了一款新型多功能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操作台,主要由固定患儿装置、输液和照明装置、升降及移动装置及附有治疗用物等结构构成,具有多功能一体化,集操作台、治疗车、治疗盘于一体,可自动升降高度,可移动,可调节光源方向等功能,经门诊检验科临床应用证实,与老式穿刺台相比,该装置能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高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穿刺时间缩短,患儿痛苦小,家属满意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婴幼儿 静脉采血
  • 简介:目的探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足踝背侧外伤性缺损的效果。方法本组19例儿童足踝背侧外伤性缺损一期清创,其中9例清创后间断换药,10例清创后VSD覆盖创面。二期手术行逆行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术后石膏托固定。结果19例皮瓣中4例皮瓣远端出现张力性水泡,2例皮瓣远端部分缺血坏死结痂,均经换药后愈合,皮瓣血运良好。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4月,平均13.6月。结论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质地良好,外形略臃肿,修复儿童足踝背侧外伤性缺损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足踝外伤 外科皮瓣 移植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不同程度牙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0例楔状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5例,观察者(100颗)采用3M玻璃离子填充缺损,对照组(100颗)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缺损。结果观察者术后1年楔状缺损修复成功率94%,对照组为80%。结论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牙楔状缺损效果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

  • 标签: 光固化复合树脂 玻璃离子水门汀 牙楔状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