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断指再植手术中应用静脉桥接移植修复缺损静脉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接受断指再植手术的64例患者为探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实施静脉桥接移植修复缺损静脉治疗,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对于手术、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64例患者90.6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4%;治疗后运动功能、恢复工作情况、外观、血液循环状态、感觉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予以断指再植手术患者静脉桥接移植修复缺损静脉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促进相关功能恢复,还可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应用价值理想。

  • 标签: 静脉桥接移植 修复缺损动静脉 断指再植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游离静脉皮瓣(FVP)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中选取80例,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20年2月到2021年6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实施分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修补法治疗,试验组接受FVP治疗,对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Ⅰ期愈合率、手指功能优良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较低,Ⅰ期愈合率、手指功能优良率明显较高,相比较于对照组,P

  • 标签: 跗内侧游离静脉皮瓣修补法 前臂游离静脉皮瓣修复 手指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房间隔缺损并肺静脉瘤十分罕见。本例为1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肺静脉瘤破裂致大咯的患者。经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及病理证实为肺静脉瘤破裂。急诊行左肺切除术,术中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种植修复用于牙列缺损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接诊牙列缺损病人8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口腔种植修复疗法,对照组行常规修复。对比咀嚼功能等指标。结果:从咀嚼和语言功能上看,治疗后:试验组分别是(17.64±3.89)分、(17.75±4.13)分,和对照组(13.85±3.42)分、(13.97±3.93)分相比更高(P<0.05)。从总有效率上看,试验组97.5%,和对照组82.5%相比更高(P<0.05)。结论:牙列缺损用口腔种植修复法,效果显著,且语言等功能也都明显改善。

  • 标签: 牙列缺损 咀嚼功能 口腔种植修复 语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牙列缺损治疗中口腔正畸疗法的作用。方法:牙列缺损患者取样79例,平衡序贯法分组,于2018年05月至2021年07月分别接受修复治疗(n=38,常规组)和口腔正畸治疗(n=41,研究组),比较牙周袋深度、牙菌斑指数、牙齿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牙周袋深度(2.20±0.56)mm,牙菌斑指数(0.56±0.18),比常规组低,牙齿固定功能(7.42±1.69)分,咀嚼功能(8.90±1.63)分,语言功能(9.20±0.75)分,比常规组(5.94±1.55)、(7.27±1.68)、(8.09±0.94)分高,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可显著降低牙列缺损患者牙周袋深度、牙菌斑指数,改善患者牙齿功能,具有确切疗效,值得应用。

  • 标签: 牙齿功能 疗效分析 牙列缺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种植对牙列缺损患者修复功能与牙周指数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均源自我院2021年1-12月接收的牙列缺损患者共76例,随机分组均分至对照组(38例,常规修复)与实验组(38例,口腔种植);比较两组患者修复功能与牙周指数。结果:实验组患者修复功能评分显著更高(P

  • 标签: 口腔种植 牙列缺损 修复功能 牙周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腔种植对牙列缺损患者修复功能与牙周指数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均源自我院2021年1-12月接收的牙列缺损患者共76例,随机分组均分至对照组(38例,常规修复)与实验组(38例,口腔种植);比较两组患者修复功能与牙周指数。结果:实验组患者修复功能评分显著更高(P

  • 标签: 口腔种植 牙列缺损 修复功能 牙周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卒中偏瘫病患实施康复护理路径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偏瘫病患为研究主体,2020年3月研究开始,并于2021年3月完成。依据随机抽签法将所有病患划分成(41例)的常规组以及(41例)的实验组,予以常规组基础护理,予以实验组康复护理路径干预。对比干预前后每组Fugl-Meyer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Fugl-Meyer得分高于常规组,NIHSS得分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神经功能 肢体运动功能 偏瘫 脑卒中 康复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内服联合针灸推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参照组(n=34,以常规西药治疗)和联合组(n=34,以中药内服联合针灸推拿治疗)两个组别。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前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不大(P>0.05),联合组患者实施治疗后的TT以及FIB指标要高于参照组,而PLT指标则要低于参照组,且联合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要低于参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显著(P

  • 标签: 中药内服 针灸推拿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携带静脉的游离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采用不携带静脉的趾腓侧游离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32(18~42)岁,患指指腹缺损面积1.0 cm×0.5 cm~1.8 cm×0.8 cm,术中切取趾腓侧皮瓣仅携带趾底动脉及趾底神经,吻合和缝接患指指掌侧固有动脉及指掌侧固有神经,所有皮瓣均未携带回流静脉,足趾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常规抗感染、抗痉挛、抗凝治疗。术后门诊定期随访。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均未发生血管危象,供、受区术口均Ⅰ期愈合。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4(4~12)个月。患指指腹外形饱满,质地、弹性良好,末次随访时TPD达6~8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功能,获优7例,良1例。结论游离趾腓侧皮瓣对于修复手指指腹微小创面,可以不携带回流静脉使皮瓣成活,对于在解剖分离回流静脉失败的病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趾腓侧皮瓣 手指 指腹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路径对于帕金森病的护理效用。方法:选入2020年5月-2022年5月间入院治疗的86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A组43例予以康复护理路径,B组43例予以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A组的运动功能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B组(P<0.05)。结论:为帕金森病患者实行康复护理路径能够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抑制神经功能缺损过程,护理效用显著。

  • 标签: 康复护理路径 帕金森病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路径对于帕金森病的护理效用。方法:选入2020年5月-2022年5月间入院治疗的86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A组43例予以康复护理路径,B组43例予以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A组的运动功能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B组(P<0.05)。结论:为帕金森病患者实行康复护理路径能够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抑制神经功能缺损过程,护理效用显著。

  • 标签: 康复护理路径 帕金森病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临床常见、多发病。肾功能不全发生率高而病程隐匿,患者常存在凝血系统功能异常。近年来研究发现,肾功能不全患者VTE发病率高,同时合并肾功能不全或慢性肾脏病的患者VTE发病率以及不良结局发生率均升高,提示肾功能不全是影响VTE预后的重要因素。肾功能情况亦是影响VTE诊断手段选择和药物剂量调整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就肾功能不全与VTE的发病、机制、转归以及对诊治的影响等方面,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VTE临床防治提供线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足背为供区的静脉分叶皮瓣,采用静脉动脉化修复手背热压伤后遗留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科共收治6例Ⅲ~Ⅳ度热压伤致手背复杂软组织缺损患者。两处缺损5例,不规则缺损1例;缺损面积为1.0 cm×2.0 cm~3.0 cm×4.5 cm。经急诊清创后创面有肌腱等深部组织外露,二期行足背分叶静脉皮瓣,静脉动脉化并附带足背神经修复创面。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皮瓣色素沉着、继发性挛缩及供区愈合情况。结果本组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0个月,平均8个月。6例12叶皮瓣中有11叶顺利存活,外观平整。1叶发生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瘢痕愈合但后期继发挛缩。2叶色素沉着。邻近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受限。供区均Ⅰ期愈合。结论应用足背为供区的Y型分叶静脉皮瓣适用于两个部位或不规则形状的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操作简单,是理想的修复方案之一。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静脉动脉化 热压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评分。方法:以简单随机法抽选出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参与研究,从中随机选择80例,根据急救过程中的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前者采取常规急诊科护理流程,观察组则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2组患者急救效果、溶栓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诊时间、确诊时间、接受溶栓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NIHSS评分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缺损程度,并改善患者病情,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塞通注射液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指标、C反应蛋白(CRP)、氧化应激指标和神经功能指标,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MDA、NSE和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降低NIHSS评分,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 标签: 血塞通注射液 脑梗塞患者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改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干预对于改善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分组法将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9例分成两组,针对A组29例脑卒中患者实施基础性护理,针对B组30例脑卒中患者实施神经内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两组脑卒中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康复有效性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给予神经内科护理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提高脑卒中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神经内科 脑卒中 康复效果 神经功能缺损 护理有效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108 例脑卒中患者 , 以入院单双号为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 各 54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神经内科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 85.19% 低于观察组的 98.1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3月-2021年1月收治160例脑卒中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行神经内科护理。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效果显著,生活质量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优,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加强神经内科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内科护理 脑卒中 康复效果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VI)合并病理性穿通静脉患者行腔内环激光治疗的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本院2018年8月-2021年11月收治的70例CVI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剥除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除术,n=25)、激光组(环激光治疗,n=45),2组疗效比较。结果:术前比较2组疾病状况、生活质量无差异,P>0.05;术后与剥除组比较,激光组VCSS评分更低,CIVIQ评分更高;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住院时间更短;激光组并发症率(4.44%)低于剥除组(32.00%),x2=9.966,p=0.002,P

  • 标签: 病理性穿通静脉环激光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疾病严重程度 生活质量 手术指标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