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辛伐他丁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3年 5月~ 2015年 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 118例脑血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9例。根据入组患者的脑血栓症状给予相关常规治疗,此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药物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药物阿司匹林 +辛伐他汀治疗,疗程为 6个月。随访半年,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差异,采用酶法、肝素 -MnCl2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三酰甘油( TG)、血清总胆固醇( TC)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并通过 Barthel指数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缺损功能。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 IMT及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 IMT及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 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TG、 TC、 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 TG、 TC、 LDL-C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 P < 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 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 0.05), 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 <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 NIHS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 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 P < 0.05)。 结论 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患者临床效果显著,缩小了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厚度,降低了血脂,减轻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 ] 辛伐他汀 阿司匹林 脑血栓 颈动脉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醒脑开窍针刺法在脑梗死中的应用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本院接诊的脑梗死病患68例,采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将之分成试验和对照两组(n=34),当中,试验组实行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照组实行常规针刺治疗。分析两组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同时经评定后对各组的NIHSS评分作出比较。结果试验组连续治疗14d后的NIHSS评分为(3.38±2.97)分,优于对照组的(5.89±3.46)分,P<0.05。结论选择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将之运用于脑梗死中,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醒脑开窍针刺法 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辛伐他丁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5月~2015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8例脑血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根据入组患者的脑血栓症状给予相关常规治疗,此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药物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药物阿司匹林+辛伐他汀治疗,疗程为6个月。随访半年,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差异,采用酶法、肝素-MnCl2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通过Barthel指数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缺损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MT及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IMT及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TC、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患者临床效果显著,缩小了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厚度,降低了血脂,减轻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阿司匹林 脑血栓 颈动脉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普洛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联合普洛迪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7.2%,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血塞通联合普洛迪可有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减少患者神经功能损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日常生活能力 中西医结合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整体疗效较好,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9例前颅底缺损15~60mm者有8例做了骨修复,  在8例颅底重建手术结果中,其中8例做了颅底重建

  • 标签: 修复技术 缺损修复 颅底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主要探究优质护理对脑出血术后颅内压监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生命质量的影响,并进行简要的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7月中收治的60例脑出血术后颅内压监测患者为例,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干预,以保证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进行护理。结果两组患者选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就临床治疗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脑出血术后颅内压监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生命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本着服务于患者的理念,给患者最全面、最优质的服务,让患者能够正确的认识疾病,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疾病,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脑出血 颅内压 神经功能缺损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 7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7年 7月 -2018年 7月间,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参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一组为实验组,给予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每组各 35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神经功能缺损得分以及护理满意。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得分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 脑卒中 偏瘫 日常生活能力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在临床中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对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配法则,分为对照组(n=47)、观察组(n=47)。予以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情况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在临床中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抑郁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临床价值可观。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抑郁 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本院医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80例患者,按照患者采取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40例。开腹组采取开腹手术;腹腔镜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2.5%,比开腹组的15%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与脾功能亢进比开腹手术更加安全、有效,因此临床应为患者优先采用腹腔镜手术。

  • 标签: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脾功能亢进 腹腔镜 手术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 的 疗效 。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于本院医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 80 例患者,按照患者采取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 40 例。开腹组采取开腹手术;腹腔镜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腹腔镜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 差异 存在 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 2.5% ,比开腹组的 15% 低, 差异 存在 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与脾功能亢进比开腹手术更加安全、有效,因此临床应为患者优先采用腹腔镜手术。

  • 标签: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脾功能亢进 腹腔镜 手术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性房间隔缺损(ASD)的外科手术及内科封堵术前及患者手术后半年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断并住院行封堵术或外科手术治疗的单纯性房间隔缺损患者241人,其中男性93例,女性148例,总结其心电图特征。结果正常心电图有55例;CrochetageR波切迹出现183例(75.9%),Ⅱ、Ⅲ、avF导联均出现83例;双峰T波101例(其中圆顶尖角型T波或尖角型T波55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48例,其中伴随CrochetageR波切迹者37例(77.1%);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65例,其中伴随CrochetageR波切迹者59例(90.8%);电轴右偏126例、右房肥大53例、右心室肥大85例、房性早搏12例、房性心动过速6例、心房颤动6例、室性早搏3例;术后6月除正常心电图增加外、房性心动过速未变,其余数量多减少。结论心电图检查如右心室肥大、右心房肥大、CRBBB及ICRBBB对房间隔缺损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特别是CrochetageR波切迹、圆顶尖角型T波或尖角型T波有一定的特征性,手术能使心电图改变减少或消失,心电图改变需长期随访。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心电图 Crochetage R波切迹 圆顶尖角型T波或尖角型T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4d、21d研究组ESS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14d、21d、3个月研究组ADL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7d、14d、21d,研究组的ESS增分率和ADL增分率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依达拉奉 脑梗死 自由基清除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血液净化透析患者实施颈内静脉置管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某时段内重症肾功能衰竭血液净化透析患者28例分为对照(常规)和观察组(颈内静脉置管护理);对比分析患者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2.8%,对照组57.1%;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血液净化透析患者实施颈内静脉置管护理干预应用价值较高,可借鉴并推广。

  • 标签: 急危重症 肾功能衰竭 血液净化透析 颈内静脉置管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进行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对其血清炎性因子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参照组应用传统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应用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高于参照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降幅大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在CD3+、CD4+、CD4+/CD8+升幅与CD8+水平降幅比较上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缓解炎性反应,提升免疫功能

  • 标签: 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 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 免疫功能 血清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探讨出血性脑卒中后是否发生抗氧化剂的消耗,评价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病灶大小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5例发病24h以内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中的维生素C(ascorbicacid,AA)进行检测,并将其结果与对照组(健康人)血清维生素C值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和脑损伤病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血清维生素C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同时,AA水平与病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明显的负相关性(r=-0.520,p<0.01;r=-0.521,p<0.01)。结论这些研究提示出血性脑卒中病人在发病急性期有氧反应发生和抗氧化剂的消耗。

  • 标签: 抗氧化剂 出血性卒中 氧化反应 维生素C
  • 简介:摘要手指皮肤缺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对于长期从事有关工作的工作人员来说,手指皮肤缺损是十分常见的,而且对于他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在最近几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手指皮肤缺损的治疗方式,更多的是偏向于用显微外科修复。通过显微外科修复,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对受损的手指皮肤进行治疗。本来就对手指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进行详细的说明,从手指皮肤缺损的概念出发,对其修复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最后对其后期的护理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

  • 标签: 手指 皮肤缺损 微外科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治疗中于膝关节镜下行关节清理结合缺损区微骨折术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单独采取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采取缺损区域微骨折术予以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44%,对照组为77.78%(P<0.05)。结论在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治疗中行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结合缺损区域微骨折术的治疗方案效果理想,有利于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膝关节软骨缺损 关节镜 微骨折术 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