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交通静脉功能不全(IPV)中功能不全交通静脉的分布及其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过程中的角色。方法46例确诊为CVI患者,临床症状:有坠胀感35例,无坠胀感11例,伴有皮肤瘙痒24例,无皮肤瘙痒22例,有夜间抽筋症状6例,无夜间抽筋40例。46例患者(46条肢体)CEAP分期:C2(19例)、C3(6例)、C4a(11例)、C4b(5例)、C5(3例)、C6(2例)。用多普勒超声定位IPV,测量交通静脉到足底的距离,以大、小隐静脉主干进行内外分区,将小腿分为三段、共八个区段进行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记录305个功能不全交通静脉,其中大隐静脉内上(19个)、大隐静脉内中(62个)、大隐静脉内下(34个)、小隐静脉外上(17个)、小隐静脉外中(52个)、小隐静脉外下(6个)、大隐静脉主干(64个)、小隐静脉主干(51个)。小隐静脉外上区段的交通静脉与抽筋,小隐静脉外中区段的交通静脉与CEAP-C分期、皮肤瘙痒,大隐静脉主干区段的交通静脉与抽筋间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不全交通静脉主要分布于小腿中段及大小隐静脉主干,且与CVI的临床症状相关。

  • 标签: 交通静脉 交通静脉功能不全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CEAP分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情绪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施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护理入院后针对患者及家属每48小时1次的健康教育,出院前24小时进行改进性出院护理指导,出院后第1、12周家庭随访,第2、3、4周各电话随访一次,此后第2、3月改为每月电话随访一次。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改良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量表测评干预效果。结果出院3个月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改良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量表得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缓解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 标签: 脑卒中,延续护理,焦虑,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功能重衬印模技术修复下颌游离端牙列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在解剖式印模上常规制作义齿,利用印模膏对义齿游离端组织面进行功能重衬。结果88.89%的患者用功能重衬印模技术制作的义齿疗效良好。结论功能重衬印模方法可作为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的一种良好选择。

  • 标签: 印模 游离端可摘局部义齿 功能重衬
  • 简介:摘要通过对69例患者(81支)下肢深静脉(包括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静脉反流性疾病的彩色多普勒频谱的表现分析。并经临床手术证实,可靠性较高,彩色多普勒技术能较准确地提供某一静脉血管局段解剖和功能,为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术后疗效的评价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彩色多普勒 彩色图像
  • 简介:目的制备具备关节解剖形态的组织工程骨软骨,行原位移植修复兔关节大面积缺损,评价修复后效果。方法制备具有解剖形态的明胶-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钠-胶原-陶瓷化骨软骨支架。分为复合细胞组,无细胞组和不修复组。进行体内原位移植,术后不同时间进行大体观、运动功能检查、HE染色观察,并进行O’Driscoll评分。结果复合细胞组与其他两组相比,运动功能基本无障碍,前行时双下肢运动对称,大体观可见与正常关节外形接近,表面软骨层呈现略透明白色,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明显,HE染色可见组织结构逐步改建与正常关节组织结构类似。结论复合组织在功能恢复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与正常关节还有较大差距。

  • 标签: 解剖形态 骨软骨 组织工程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ED)技术研究婴幼儿单纯VSD左室舒张功能,并对其症状和体征的起因作了初步探讨。方法用美国GE公司的LOGIQ7超声诊断系统,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及M型检查时用5Mz探头,记录多普勒血流速度用2.5Mz探头。结果婴幼儿VSD合并CHF临床症状或体征者的57%有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由于CHF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提示临床上对有CHF症状或体征的VSD患儿应结合PDE评价心功能,并对其合理治疗作进一步探讨。

  • 标签: 患儿 单纯室间隔缺损 超声
  • 简介:<正>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venousinsufficiency,CVI)是一组由静脉逆流引起的下肢静脉系统持续性高压为特征的常见周围血管疾病之一,以下肢静脉曲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进展到后期可引发下肢肿胀、皮肤色素沉着、皮炎、血栓性浅静脉炎和经久不愈的皮肤溃疡等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多种静脉疾病均可导致CVI,按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先天性,按解剖范围可分为浅、深和交通静脉3个系统;多见于

  • 标签: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大隐静脉 激光治疗 血栓性浅静脉炎 下肢肿胀 高位结扎
  • 简介:摘要腹腔内脏手术后因疼痛和手术应激反应,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增强,胃肠血流减少和激素释放,可使胃肠道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受到抑制,不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术后镇痛是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本实验综合120例腹部手术分为PCIA组及对照组,观察胃肠道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PCIA对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对于60岁以上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 标签: PCIA 胃肠道 功能恢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功能监测预防腹部创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以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121例腹部创伤的患者,对腹部创伤患者手术后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与深静脉血栓评估表有机结合的形式,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由专人负责腹部创伤患者的护理工作。高危组患者通过下肢压力梯度治疗仪进行,中危组中的患者通过穿弹力袜进行。结果高危组中的患者在医护人员进行干预护理之后的24h、1周和2周分别所检测到的数据信息与干预护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检测在腹部创伤患者术后筛选过程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腹部创伤患者配合医生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有效降低了腹部创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血功能监测 预防 腹部创伤术后深静脉血栓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肺静脉血流频谱对妊高征胎儿心脏功能监测的价值。方法选取妊娠24~32周的妊高征产妇48例(观察组),另选取相同年龄段孕妇及同期孕龄胎儿48例(对照组)。两组孕妇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胎儿标准四腔心切面检测胎儿肺静脉血流频谱,观察心房收缩期A峰有无降低、缺失或反转,监测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各自的峰值的速度(S峰、D峰)、心房收缩期时峰值的速度(A峰),多切面扫查胎儿心脏,观察胎儿心脏结构有无异常。结果两组胎儿S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9例胎儿A峰反转,15例A峰减低,4例A峰无变化;对照组胎儿的肺静脉血流频谱未见异常。观察组胎儿的D峰和肺静脉血流指数(PI)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胎儿的A峰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1周后,两组胎儿S峰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肺静脉的A峰未见反转,观察组新生儿肺静脉的A峰、D峰与对照组接近;观察组新生儿的PI值仍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胎儿肺静脉可有效观察妊高征胎儿的心脏发育情况,以评估胎儿的心功能状况。

  • 标签: 肺静脉 血流频谱 妊高征 功能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皮肤缺损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皮肤缺损患者126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负压吸引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皮肤缺损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缩短负压吸引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VSD 皮肤缺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就华法林对血液透析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本组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21例患者,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阿司匹林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血液透析后常规用肝素进行封管,分别给予华法林片125~375mg/d,阿司匹林片100mg/d。一旦患者出现导管功能不良的状况,那么应该结合患者的病情对凝血功能进行复查,与尿激酶局部封管。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出血倾向,那么患者口服药物应该停药或者剂量减半,注射的肝素剂量也应该减半。结果两组性别,年龄,血红蛋白,白蛋白、血脂及原发病为糖尿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观察治疗3个月结束后,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在华法林组、阿司匹林组分别是319%和709%(P<005)。结论华法林对常规肝素封管预防血透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功能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且安全性亦可,可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运用。

  • 标签: 华法林 阿司匹林 血液透析 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周围神经分为脑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遍及全身皮肤、粘膜、肌肉、骨关节、血管及内脏等,由轴索、髓鞘和施万鞘组成。施万鞘由Schwann细胞组成,是神经再生的通道。周围神经可因切割、牵拉、挤压等而损伤,使其功能丧失。临床表现为受损神经所支配的肌群肌力不同程度的减弱或丧失、所支配的区域知觉减退或消失,给患者经济上和精神上均带来沉重打击。因此,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与重建虽是显微外科一大难题,但其意义却深重而远大。目前,自体神经移植、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人工合成导管和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 标签: 周围神经 损伤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局部外涂在心功能不全患者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静脉穿刺的最佳方法,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本院心内科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共100例需静脉注射的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分别采用普通穿刺及利多卡因进行穿刺部位局部浸润麻醉穿刺两种穿刺法进行静脉穿刺,观察受试对象的疼痛反应、血管组织的损伤变化。结果实验组的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局部外涂既可提高心功能不全患者浅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又可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疼痛,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利多卡因 浅静脉 穿刺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