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MEWS评分急诊创伤中的具体运用,并展开对该方法的运用效果探究,分析此类方法是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方法:我院以2019年8月-2021年8月接诊的急诊创伤中有机筛选230例,对全体患者进行分组,划分为A组(对照)100例,B组(研究)130例,分别实行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而后医护人员需要积极记录相应的观察指标。结果:根据研究发现,B组利用MEWS评分对于轻微、严重、危重患者的诊断结果存在差异,在严重与危重方面差异极为名下,P<0.05,而透过对诊断的准确率进行分析发现,B组诊断准确性明显更高,与A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急诊创伤利用MEWS评分来展开,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急诊创伤病情的判断,进而来合理展开抢救与紧急护理措施,以此来推动患者的临床治疗,助力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因而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MEWS评分法;急诊创伤患者;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展开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7年5月来我院接受急诊就诊的患者4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而实验组则实施早期预警评分(MEWS),对比两组患者精确度、患者去向和转归实况等结果。结果后,了解到实验组患者精确度上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评分方面,使用MEWS系统进行评分,处在5~8患者极易发生病情变化,也是潜在危重患者。结论MEWS评分的应用,能让患者在短时间得到救治,从而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MEWS) 急诊 预检分诊
  • 作者: 贾文敏吴艳秋李岚岚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10—12月我院急诊就诊患者5009例为观察组,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对其进行病情评估,根据评估分值分诊,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和就诊流程;以2014年7—9月急诊就诊患者4860例为对照组,采取普通分诊流程与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就诊情况作对比。结果:观察组急诊的抢救成功率、预检准确率、平均急诊就诊时间、急诊绿色通道转运、意外事件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评估病情具有迅速、准确的优势,能提高急救护理的准确性、预见性,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和预检准确率,缩短患者平均急诊就诊时间,减少意外事件发生,对规范及完善急救护理流程有积极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早期预警风险评分急诊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106例急诊创伤进行试验,盲选入研究组(早期预警风险评分)和对照组(常规急诊),各53例,对比两组分正确率。结果:研究组分正确率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早期预警风险评分 急诊创伤 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降阶梯思维在急诊创伤中的护理效果。 方法: 本课题选取我院 2017 年 10 月 -2019 年 4 月诊疗的 120 例急诊创伤,随机纳入参照组( 60 例)和观察组( 60 例)。参照组为传统护理,观察组为降阶梯思维护理,对比患者效果、护理总满意度。 结果: 参照组效果明显较差于观察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即 98.33% > 88.33%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急诊创伤,降阶梯思维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效果,还可改善护患关系,应加大重视力度。

  • 标签: 降阶梯思维 急诊创伤 预检分诊 总满意度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在急诊创伤病人中,采用不同护理方案,总结与探究降阶梯思维护理方案实施效果。方法 自20年度的9月至21年9月因创伤性疾病而就诊于我院急诊科室的病人进行调研,本次调研共计纳入100例病人。根据护理方案不同进行分组,每组纳入病人例数为50例。护理A组采用常规、传统护理模式,护理B组采用降阶梯思维护理方案。总结、探究2种护理方案实施效果。结果: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简单临床评分结合标准在急诊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 院急诊科于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334 例 患儿,采取 随机数字表 法将其 分为对照 组( 167 例,实施常规急诊 ) 和观察 组( 167 例,实施 简单临床评分结合 急诊 ) , 比较两组的 时间、患儿危险程度分级评估正确率、病情未预见率 。结果: 在此次 研究中, 观察组的 时间、病情未预见率 明显低于对照 组, 患儿危险程度分级评估正确率 明显高于对照 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急诊重症患者中, 实施 简单临床评分结合 急诊 可缩短时间,正确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对病情预见率较好, 该 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 标签: 简单临床评分 分诊标准 急诊重症患者 预检分诊
  • 简介:背景:急性腹部疼痛的病因复杂,因此对腹痛患者进行准确的重要,但腹痛的多依赖护士的个人经验,很容易出现失误。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腹痛单在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来上海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以急性腹痛为主诉就诊的成年患者,排除创伤性原因导致的腹痛。2014年1至12月的64例为对照组,由护士根据个人经验进行:2015年1至12月的72例患者为实验组,使用腹痛。统计对比两组分失误率及时间。结果与结论:未使用单时,对照组分失误率为8%,时间为(6.03±0.21)min;使用单后,失误率明显降低(5%,P〈0.01);时间(5.04±0.54)min,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提示非创伤性腹痛急诊患者采用,可有效提高分准确性,缩短时间。

  • 标签: 非创伤性腹痛 分诊单 急诊预检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急诊技术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当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也成为目前医疗应用工作的重要的发展方向,加强对急诊技术应用工作研究分析,才能更好地促进医疗行业的建设发展。将急诊技术应用于患者工作中,对于解决各类问题都有效的帮助作用。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 患者分诊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标准在患者期间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临床中,提升急诊患者就诊效率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为了对这一课题进行分析,开展对照实验,对照实验的主要项目为急诊的应用效果,对所纳入患者分组后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以提升研究的准确性,观察不同分方式后的最终效果,并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就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过程中,采取急诊标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就诊效率的提升,保证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急诊 预检分诊标准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化流程的再造对于急诊科诊治所产生的作用。方法选择医院急诊科2016年5~8月未优化分流程的50例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9~12月已优化流程的50例就诊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2组病人急诊的治疗效果及其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病人诊治的准确率、救治的成功率都要大于对照组患者,其候诊时间、确诊时间都要明显地少于对照组,对于医师诊断的满意度显著地超出对照组(P均<0.05)。结论优化再造急诊流程,可以显著地提高医师治疗的准确度、救治的成功率,减少候诊、确诊时间,提高病人对医师诊治的满意度,强化分的质量。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再造,分诊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评分系统对急诊住院患者预后评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9年1月-2019年3月期间入急诊抢救室的39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急诊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依据评分结果分为Ⅲ级组、Ⅱ级组、Ⅰ级组,观察并记录患者死亡率以及出急诊室去向包括住ICU、普通内外科病房、及好转回家(包括门诊治疗)4种。结果:Ⅲ级组死亡率显著高于Ⅱ级组(P<0.05),同时,显著高于Ⅰ级组(P<0.05);不同急诊评分患者去向有差异(P<0.05)。结论:急诊评分系统评分越高其预后越差,对急诊住院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急诊住院患者 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症候群(ACS)患者快速急诊中的应用。方法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掌握ACS的流程,通过收集患者的病史,生命体征监测,术前准备及用药,比较运用此方法后分的效果。结果ACS患者流程实施后分准确性、抢救措施和医护病情判断一致性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ACS患者流程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使用ACS流程后,提高了护理人员此类患者的准确率,减少病人就诊时间。

  • 标签: ACS 胸痛 预检分诊
  • 简介:急诊是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分类,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次序过程,工作直接关系到急诊服务质量、患者救治效果和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目前在我国大型医院都已有急诊护士,但多数医院尚无明确的标准。我院根据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制度,结合我院情况,制定了标准,于2006年12月实施,实现了急诊方式的根本转变,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急诊 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评分系统应用于儿科急诊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儿科急诊就诊患儿1 01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急诊评分系统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及症状进行评价,针对不同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MPEWS)对患儿的去向进行分析,同时分析MPEWS评分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的关系。结果1 019例患儿中,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占全部患儿的57.21%,且患儿临床症状以呼吸急促/哮喘及高热为主,分别占全部患儿的57.41%及52.89%,同时,有9例患儿病情较重,经抢救无效死亡,其MPEWS评分为19(18,20),且不同分流去向的患者,MPEW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情分级所对应的评分均为非正态分布,H秩和检验结果显示,病情分级的MPEW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情分级越低,评分越高。另外,针对收入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以MPEWS评分≥15为临界值,对诊断可能发生死亡的不良预后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13%及41.73%。结论通过MPEWS评分系统对儿科急诊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能够快速识别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进而有效对其进行分流处理,该评分系统准确率较高,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 儿科急诊 三角评估 病情评估 预检分诊评分
  • 简介:摘要质量直接影响绿色通道的救治质量①是根据急诊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优先原则和合理利用急诊资源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分类,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治疗过程。②目前,急诊医疗服务需求已超过急诊室有限的空间与资源,如何从这一庞大的就诊人群中准确分流出需要紧急处理的危重病患者进入绿色通道,是绿色通道的重要目标,因此,扎实地做好急诊工作对医院、对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急诊 预检分诊工作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标准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6月、2020年7月-2020年12月别为未实施及实施急诊标准阶段,在两个阶段各选急诊就诊的7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比较组间候诊时间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2-4级患者候诊时间均缩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级患者候诊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立急诊标准,并将其应用于急诊实践工作中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急诊 就诊预检 分诊标准 临床实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