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PICC护理专科门诊规范管理对PICC患者作用。方法向院部申请建立PICC门诊护理业务项目,获批后设置独立PICC门诊区域。选派3名PICC专科门诊护理人员,确定护理服务范围及内容、工作职责,安排诊室治疗时间,制定操作规程。建立PICC护理档案和维护手册。结果开设PICC护理专科置管门诊3年来,共置管662例,传统方法置管195例,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387例,基于心电图高尖P波用于PICC尖端精准定位置管100余例,穿刺成功率100%,无一例出现置管中意外和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开设PICC维护门诊一年来,共维护导管2500例次,输液港护理288例次,接诊外院来我院门诊溶栓11例。结论开展PICC护理专科门诊,满足了PICC置管患者连续性护理需求,为患者提供规范、便捷、优质专科护理服务,降低了置管并发症,提高穿刺成功率,促进了护理专业化发展。

  • 标签: PICC护理 门诊 规范管理
  • 简介:目的:为带管患者提供规范、统一质量标准导管维护。方法:建立PICC门诊,严格人员培训、考核及准入,严格执行PICC相关制度和流程。结果:PICC门诊导管维护方便院内院外置管病人,有助于PICC导管维护得到规范化管理,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结论:成立PICC门诊,促进了PICC规范管理和专业化发展,值得推广。

  • 标签: PICC门诊 导管维护 规范管理
  • 简介:摘要:对picc护理门诊进行设立,有利于提升患者就诊便捷性,同时也可提升相关工作质量和效率,所以需要明确开设picc护理门诊重要意义、作用,并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对工作计划进行合理调整,以提升picc护理门诊应用价值。

  • 标签: picc护理 门诊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护理模式在肺癌PICC带管患者中建立应用模式,总结出一定经验。方法:对我院肿瘤科在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在肿瘤科接受PICC带管治疗110作为观察对象,分为普通组和研究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和延续护理模式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研究组各方面效果都明显优于常规组,这表明延续护理模式在肺癌PICC带管患者中价值是值得肯定。结论:延续护理模式运用在肺癌PICC带管患者中,能够有效地减少并发症,提升护理功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延续护理模式 肺癌PICC带管患者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肿瘤日间门诊开设PICC导管维护中心实践及体会。我院通过明确PICC门诊设置、人员组成及职责,制定工作流程、各项规章制度、质控标准,规范培训教学,进行PICC技术专业化管理等一系列措施,解决门诊患者PICC置管及导管维护问题,有效改善输液质量,保证护士职业安全。同时,患者对静脉输液治疗满意度不断上升,外周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杜绝了化疗药物外渗情况,为医院创造经济、社会效益,培训了医院护士PICC技术,促进了静脉输液技术不断提高。通过对开设PICC门诊组织管理、设置及效果评价,认为使PICC置管护理服务程序化、规范化,符合规范要求,是专科护士培训有效途径。

  • 标签: PICC 肿瘤日间门诊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设PICC护理专科门诊方法及结果。方法通过前期充分调研准备,使PICC门诊顺利开诊,统计相关门诊数据,了解病人、家属及医生对开展情况评价。结果得到了病人、家属及医生对护理专业认可,减少了PICC导管并发症,提高了专科护理人才技术水平,为医院创造了社会和经济效益。结论PICC门诊开设是培养和使用肿瘤专科护士,推动肿瘤专科技术发展和进步有效途径,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PICC专科护理质量控制敏感指标体系,为PICC提供标准量化专科质量控制。方法成立PICC护理专家组,拟定PICC质量敏感指标体系,运用前后对照性研究分析各指标对PICC护理质量影响。结果通过PICC敏感指标体系建立及临床应用,形成金字塔式敏感指标,明确影响塔尖指标的敏感内容和科学测量统计方法,形成敏感指标的标准评价体系。结论执行PICC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并将其应用于临床,能有效降低PICC非计划性拔管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专科护理质量控制提供参照性消息。

  • 标签: PICC 护理敏感指标 质量控制 护理质量
  • 作者: 张新蕊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房山区良乡医院胸心外科  北京  102488)  【摘  要】目的:探讨开设PICC护理门诊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于2017年5月开设PICC护理门诊,由胸心血管外科具有主管护师职称的资深PICC专科护士出诊,每周四下午出诊,开展PICC护理门诊工作。结果:PICC护理门诊开设以来,共维护导管  2370 人次,包括院外1330 人次,置管 211人次,微信咨询 72 人次,门诊健康宣教 72次。 结论:开设PICC护理门诊可以满足患者多元化的需求,方便区域患者,有利于提高专科护理水平,推动护理学科专业化发展  【
  • 简介:目的分析PICC护理门诊建设及规范化管理措施,以提高PICC置管患者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行PICC置管患者,按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70例和实验组4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PICC置管,实验组在PICC护理门诊进行PICC置管。比较2组患者PICC导管留置时间、按时复诊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按时复诊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PICC护理门诊实现了PICC置管护理规范化管理,有效降低了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PICC 护理门诊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增强PICC置管应用效果。方法:本次调研,针对PICC护理门诊实际情况,对其合理布局,制定相关流程,完善相关职能,推行多学科合作,探讨PICC患者管理系统,动态质量监控。结果: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护理方式,从最终护理成效分析,实施后各项并发症指标相较于实施前较低,数值对比差异突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PICC护理门诊而言,对其有效构建规范运用,强化PICC护理综合质量,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护理门诊;实施策略;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设立PICC护理专科门诊,解决门诊患者PICC置管及导管维护问题。方法对PICC护理专科门诊诊室设置和布局,人员组成及职责,制定工作流程和制度,促进PICC技术专业化发展。结果解决了门诊患者置管及导管维护问题,PICC护理专科门诊合理流程、规范管理减少了各种并发症发生,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有利于护理专科发展,为医院创造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结论设立PICC护理专科门诊可满足就诊患者多元化需求,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延伸护理服务有效途径。

  • 标签: PICC门诊 实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医院门诊药房在管理方式、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领导重视程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方式精细化等方面工作方式创新和拓展,从而实现对门诊药房工作整体服务能力提升。

  • 标签: 门诊药房 工作 创新
  • 简介:目的通过提升肿瘤科临床护士疼痛管理理念,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肿瘤患者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方法开展肿瘤日间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加强临床护士疼痛管理理念、疼痛评估及干预培训,进行临床护士疼痛评估、疼痛知识、镇痛药物知识、疼痛认知综合应用指标的培训前后考核,及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调查,比较开展无痛病房管理模式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无痛病房开展后,护士在疼痛评估、疼痛知识、镇痛药物知识、疼痛认知综合应用4个指标的得分为(12.63±1.06)分,高于未开展无痛病房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患者满意度为96.6%,高于实施前;患者平均住院时间(6.95±1.42)d,较无痛病房开展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肿瘤日间病房实施规范化疼痛管理,在提高了肿瘤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技能同时,提高了肿瘤患者疼痛控制质量,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患者得到了优质无痛护理服务.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 标签: 肿瘤日间病房 癌性疼痛 无痛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关护护理模式在肿瘤患者门诊PICC导管维护中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本院门诊收治PICC置管148例肿瘤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全程关护护理模式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时间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关护护理模式能够使患者得到全面护理,提高患者自我维护能力和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发生,效果明显由于常规护理,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程关护 PICC置管术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PICC导管维护门诊管理中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50例,均为PICC置管患者,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对不同组患者分别应用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n=25)PDCA循环护理管理(观察组,n=25),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导管留置时间、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导管留置时间(125.26±24.18d)低于对照组患者(153.33±29.41d),(p<0.05);观察组中患者PICC置管阶段导管感染、导管移位、导管堵塞、外周静脉炎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指标4.00%(1/25)低于对照组24.00%(6/25),(p<0.05)。结论:在PICC导管维护门诊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缩短患者导管留置时间,预防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风险,值得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模式 PICC 导管维护 门诊管理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