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方法:建立白消安诱发造血功能障碍大鼠模型,胃饲单味淫羊藿,观察细胞因子IL-2、IL-6、IL-1β水平的变化。结果:白消安诱发造血功能障碍大鼠IL-2、IL-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β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单味淫羊藿治疗组IL-2、IL-6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IL-1β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单味淫羊藿可通过改善造血系统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减轻免疫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淫羊藿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采用健脾补肾活血汤用药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本科室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接收的患CAA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5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共50例,在参考组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活血汤联合用药治疗。治疗完毕后评估2组患者的疗效,且观察患者的血象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较参考组患者显著更高(P<0.05)。结论针对CAA患者采用健脾补肾活血汤用药治疗可获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由不同病因、机制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疾病,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死率高,治疗难度大,见效较慢。树突状细胞是所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多种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均发挥了作用。经查阅大量文献,本文结合近年来血液学专家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与树突状细胞的关系做以下综述。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紊乱 树突状细胞 新靶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择取2020年3月-2023年5月为研究时段,抽选在该时段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46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健康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知晓度和感染发生率以及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健康知晓度更高,感染发生率更低,出血发生率也更低,差异对比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的护理效果很好,可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降低感染概率和出血概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医学价值很高,临床应当加强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路径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环孢素A联合芪胶升白胶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效果,旨意为临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择取2020年1月19日至2021年1月19日来我院接受疾病治疗的20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使用环孢素A治疗疾病。以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基础,观察组患者经口服用芪胶升白胶囊,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经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开展疾病治疗过程中,将环孢素A联合芪胶升白胶囊视为治疗方案能取得满意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强。该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环孢素A 芪胶升白胶囊 再生障碍性贫血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模式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内我院收治的4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在对照组中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在观察组应用延续护理模式,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药物知识、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身体功能、社会职能和健康状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延续护理模式 再生障碍性贫血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时采用补肾活血通络法辅助西药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科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3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两组的治疗方案分别为西药环孢素A与雄激素治疗、补肾活血通络法辅助西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00%、73.33%,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时采用补肾活血通络法辅助西药治疗方法的治疗有效率较高,可于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补肾活血通络法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感染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抽取自我院收治的9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均分,参比组、研究组各46例,选取时间段为2021年10月至2023年4月。予以参比组常规护理,予以研究组预见性护理。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研究组出血、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参比组更低(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参比组更高(P<0.05)。结论: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其出血、感染发生几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胸腺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在我院治疗且随访时间超过3个月AA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重型再障(SAA)24例,慢性再障(CAA)28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单用CsA治疗),B组(ATG联合CsA治疗),比例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CAA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2.1%,SA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0.0%,CAA组明显高于SAA组;CAA患儿中接受A组治疗27例,总有效率为81.5%,接受B组治疗1例,总有效率1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SAA患儿中接受A组治疗总有效率25.0%,接受B组治疗总有效率75.0%,B组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G联合CsA治疗儿童SAA疗效佳,可以作为缺乏合适供体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首选。

  • 标签: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环孢素A 再生障碍性贫血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查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Hyv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A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16例低增生性患者和 59例 AA患者的血象、骨髓、骨髓病理和细胞遗传学,并进行长期随访和比较。结果: Pelger Huet患者外周血涂片中有原代粒细胞、核红细胞、成熟粒细胞缺失颗粒、假红细胞异常和成熟红细胞多态性,而 AA患者则未发现。低 MDS骨髓涂片中红系、颗粒状和巨核细胞系的病态造血率分别为 87.5%、 62.5%和 37.5%,只有 20.3%的 AA患者有轻度病态造血单红系,在 16例低 MDS患者中, 11例有骨髓涂片。骨髓切片中 CD34+细胞占 1%, AA患者 CD34+细胞占 0.4%, HypMDS异常核型检出率( 37.5%)明显高于 AA( 3.57%), AA均为小克隆异常。结论:在长期随访中,形态学、免疫化学和细胞遗传学联合检测是区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必要手段。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再生障碍性贫血 细胞形态学 细胞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4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所有患者均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人性化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充分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人性化护理效果探究
  • 简介:背景:再生障碍性贫血目前的一线治疗方案为免疫抑制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其中同胞全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疗效最好。近年来,随着各移植中心技术的进步,单倍体移植也越来越多应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2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同胞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7例,行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3例。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粒系植入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0(9-18)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5.5(8-39)d,红系植入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6(11-35)d;移植后1个月骨穿检查均获得疾病缓解;②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40%,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20%。巨细胞病毒血症发生率90%,EB病毒血症发生率60%;③中位随访时间7.3(2.5-49.7)个月,总生存率达80%,同胞相合移植者总生存率为100%;④结果表明,同胞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首选方法;缺乏同胞相合供者时,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可以作为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种重要移植方式。

  • 标签: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 同胞相合 单倍体移植 造血重建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临床特点并分析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7年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确诊为AA的276例患儿临床资料,对症状、辅助检查结果及误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6例AA患儿平均年龄7.1岁,中位病程0.58月,首诊时误诊率为30.1%,误诊疾病包括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3.6%)、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5%)、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症(1.1%),噬血细胞综合征(0.7%)、感染(呼吸道感染及脑炎,0.7%)、白血病(0.4%)、巨幼红细胞性贫血(0.4%)、青春期功血(0.4%)、系统性红斑狼疮(0.4%)。结论儿童AA容易发生误诊,首诊医生需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尤其血象或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及治疗反应欠佳者,需积极完善骨髓检查。

  • 标签: 儿童 再生障碍性贫血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的护理结果。方法:通过选取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期间8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这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延续性护理的患者,有效地减少了疼痛、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提升了生活质量。因此,推荐采用延续性护理方法来促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康复。结果:该研究表明,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而言,接受延续性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促使患者更深刻地了解自身病情,从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治疗,采取延续性护理是可行的、有效的。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相关细节,以确保患者能够真正受益。这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

  • 标签: 再生障碍性 贫血 患者 治疗,
  • 作者: 高媛媛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22-09-07
  • 出处:《医师在线》2021年第22期
  • 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检验科,江苏苏州215000
  • 简介:目的: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儿的外周血象、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初诊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301例作为实验组(AA),根据患儿病情分为133例重型再障组(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和168例非重型再障组(Non Severe Aplastic Anemia,NSAA)。同时选取1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常规参数(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固有免疫功能指标:粒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计数、NK细胞计数和补体C3、C4水平;特异性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计数、CD3+CD4+计数、CD3+CD8+计数和B淋巴细胞计数,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A患儿外周血中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数量和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SAA组降低更显著(P<0.0001)。固有免疫指标中,SAA组及NSAA组患儿的粒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且均以SAA组为著(P<0.0001);SAA组嗜碱性粒细胞(P<0.0001)、NK细胞计数(P=0.038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AA组的补体C3、C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1);NSAA组补体C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1)、补体C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1261)。特异性免疫指标中,SAA组的总T淋巴细胞计数(P=0.0002)、CD3+CD4+计数(P<0.0001)和B淋巴细胞计数(P<0.0001)均低于对照组;SAA组(P=0.3942)和NSAA组(P=0.1492)的CD3+CD8+计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除补体C3、C4水平升高外,其他反映AA患儿固有免疫功能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指标均出现下降,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固有免疫功能和特异性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的长期监测对AA的临床治疗或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固有免疫功能;特异性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iamond-Blackfan anemia,DB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贫血,约90%的病例在婴儿期出现症状。70%~80%病例存在基因异常,主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呈隐性或X连锁遗传。DBA的基因突变主要为核糖体蛋白基因的突变和缺失,编码核糖体的RP基因中已发现20余个与DBA相关的突变基因,其中RPS19基因突变最为常见。另外还有与核糖体功能有关的TSR2基因以及与DBA样表型相关的非RP基因,如GATA1、EPO和ADA2基因。这些基因均在红系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中起关键作用。分子诊断是最终确诊和区别经典型和非经典DBA的重要标准。该文对DBA的遗传学、基因突变和分子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核糖体病 基因突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录2021.5——2023.5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共计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做分组处理,就不同组别实施差异性护理,展开对比分析。组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样本量组间纳入相当,对应给予常规护理、延续性护理。结果:统计组间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各维度得分均以观察组更高,P<0.05。于护理前后评价两组情绪状态,护理前组间差异较小,护理后两组负性情绪均有所改善,且SAS、SDS评分均以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对提升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改善其负性情绪的价值显著。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延续性护理 疾病知识 负性情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免疫抑制剂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及外院转入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68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主要应用常规对症治疗,同时应用雄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相关治疗方案基础上再加入环孢菌素 A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抑制剂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良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免疫抑制剂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疗效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