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实施医护团队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6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医护团队护理模式。收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临床症状改善所需时间更短(P<0.05)。结论:医护团队护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症状改善,促进生活质量提升,缓解负性情绪,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医护团队护理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健康教育路径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的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3月到2023年5月收治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5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手段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96.00%)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60.00%);不良事件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16.00%),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健康教育路径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路径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我院于2019.11-2020.10期间收治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抽取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分为常规组(n=32,常规护理)及教育组(n=32,健康教育路径),将两组护理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HAMD及HAMA评分基本一致,P>0.05;护理后教育组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将健康教育路径应用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不良心理应激反应发生,建议临床采纳。

  • 标签: 健康教育路径 焦虑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 作者: 刘真真 苏松 张玉洁 薛鲜敏 时艳婷 杜伟 蒋明佐 许冰 储屹 吴楠 吴开春 梁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消化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五科 消化系疾病国家临床研究中心,西安 710032,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五科 消化系疾病国家临床研究中心,西安 710032;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南院区消化内科,北京 100071,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学员六大队,西安 710032,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710004,西北大学生命科学院,西安 710069
  • 简介:摘要检索并分析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消化病医院IBD数据库2006年至2019年1月的数据,共检索到CD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死亡病例4例,其中1例因小肠穿孔死亡,1例因病情进展自杀死亡,2例因疾病消耗和进展死亡。CD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罕见但十分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经典治疗方案效果欠佳,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有效。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发病机制 临床预后
  • 简介: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化因素等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不够满意,特别是重症再障,约1/3~1/2患者于数月至1年内死亡。慢性再障约80%的患者治疗后病情缓解,仍有不少患者迁延不愈。为进一步探讨中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 辨证分型 养阴补肾汤 阴阳双补汤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模式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年 10月 -2018年 10月在我院治疗的 8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接受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生存质量。结果 :①观察组生理功能( 77.5±12.1)分、心理健康( 73.4±10.9)分、躯体疼痛( 72.3±10.1)、情感角色( 73.5±11.0)分、社会功能( 72.8±10.1)分、生命力( 72.4±9.8)分、总体健康( 72.9±8.8)分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② 护理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 68.7±4.0)分,对照组健康知识水平( 54.9±5.1)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③观察组满意 26例,较满意 11例,护理满意度 92.5%;对照组满意 10例,较满意 19例,护理满意度 7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延续护理模式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显著,值得肯定。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延续护理模式 生存质量
  • 作者: 李晓叶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涉县医院     河北邯郸     056400)     【摘    要】    目的:探讨单用雄激素及联合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采用雄激素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环孢素A,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雄激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确切,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安全有效,推荐临床应用。  【
  • 简介:摘要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血液系统疾病,若患者发病后未获得及时有效的临床救治将将严重威胁其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骨髓移植仍是目前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首选措施,但其并不利于骨髓移植在临床各级医疗机构推广使用,且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此类疾病治疗效果已成为广大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探讨长效睾丸酮、环孢霉素A联合使用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作用,为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疗效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环孢霉素A 长效睾丸酮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雄激素联合环孢素A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诊断的8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44例加用雄激素治疗,观察组44例加用雄激素及环孢素A,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6.36%,高于对照组的61.36%,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雄激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雄激素 环孢素A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30)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n=30)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抑郁、焦虑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40.8±4.1分,对照组患者49.1±4.6分,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36.4±5.7分,对照组患者43.5±6.8分,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抑郁、焦虑程度,对于降低患者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重型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有效防治ATG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采用ATG治疗再障的20例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在20例患者中只有1例发生过敏性休克,经针对性处理后好转。结论对于ATG治疗再障过程中发生过敏性休克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ATG 再生障碍性贫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FPIA)分析23例AA血患者血清中环孢素A(CsA)的浓度,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比较AA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并分析AA患者血清中环孢素浓度和血脂相关性。结果AA患者服用CsA治疗后血清中浓度维持在114.25~235.12,ng/ml,初诊的AA患者血清中血脂水平和健康人并没有差别(P>0.05),服用CsA后AA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均升高(P<0.05),且血清中总胆固醇水平和CsA浓度成正相关,但与甘油三酯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A患者长期服用CsA会引起血脂水平升高,可能诱发心血管并发症。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治疗 血脂
  • 简介:2荆州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湖北荆州434020)摘要目的探讨ALG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ALG患者使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静脉泵入治疗1个疗程,用药过程积极进行护理干预,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积极预防和随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0例患者随访4~30个月,基本治愈5例(25%),达到缓解4例(20%),明显进步6例(30%),总有效率75%。结论科学的药物护理可以提高ALG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再生障碍性贫血 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5121-02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模式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年 10月 -2018年 10月在我院治疗的 8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接受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生存质量。结果 :①观察组生理功能( 77.5±12.1)分、心理健康( 73.4±10.9)分、躯体疼痛( 72.3±10.1)、情感角色( 73.5±11.0)分、社会功能( 72.8±10.1)分、生命力( 72.4±9.8)分、总体健康( 72.9±8.8)分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② 护理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 68.7±4.0)分,对照组健康知识水平( 54.9±5.1)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③观察组满意 26例,较满意 11例,护理满意度 92.5%;对照组满意 10例,较满意 19例,护理满意度 7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延续护理模式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显著,值得肯定。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延续护理模式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路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52例再生障碍贫血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26例。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研究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对疾病的掌握率(92.31%)明显高于参照组(65.38%),该组患者的满意度(96.15%)也显著高于参照组(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效果更佳,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掌握率与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健康教育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分析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05月--2016年10月的8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即干预组有42例患者,给予其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有41例患者,给予其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干预组中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自理能力评分以及心理状况和精力状况评分均显著比对照组的社会功能评分、自理能力评分以及心理状况和精力状况评分高,组间数据呈现临床不均衡性(P<0.05)。结论由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会造成生理、病理的变化造成躯体功能、生理机能以及精神状态的改变,实施护理干预后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再生障碍性贫血 生活质量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