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矫治治疗儿童下颌后缩伴OSAHS患者治疗前后下颌位置的变化。方法对32例儿童下颌后缩伴OSAHS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前和戴用后,进行多导睡眠仪监测、头颅位定位片X线头影测量检查。结果治疗前后PSG监测AHI、AI、最低SaO2均发生显著变化;X线头影测量值变化结果SNA角无明显改善,SNB角明显增大,LL-H线距明显减小;PNS-R、PNS-UPW无明显改善,余SPP-SPPW、U-MPW、TB-TPPW、V-LPW测量值均有增大。结论口腔矫治治疗儿童下颌后缩伴OSAHS患者,可刺激下颌骨的生长,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口腔矫治器 OSAHS X线头影测量
  • 简介:目的探讨Forsus推杆矫治改良应用治疗安氏II类错[牙合]的相关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3年-2014年我院收治的120例安氏II类错[牙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采用改良后的Forsus推杆矫治实施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功能性矫形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变化,并对其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经过6-8个月的治疗,发现患者髁状突后上方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现象,患者治疗后髁状突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关节盘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髁状突与关节盘的关系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的Forsus推杆矫治应用于治疗安氏II类错[牙合]中具有较好的矫正效果,不仅能有效刺激患者髁状突和关节盘,提高其建造适应性,而且能有效保持髁状突、关节盘及关节窝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协调性.

  • 标签: FORSUS 推杆矫治器 改良 安氏II类错[牙合]
  • 简介:目的观察经口腔矫治治疗OSAHS的患者牙拾、骨骼以及上气道周围组织变化情况。方法对25例接受口腔矫治治疗OSAHS的患者,通过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观察患者牙耠、骨骼以及上气道周围组织的变化情况。结果25例使用VI腔矫治的患者,经平均5年使用后,患者的覆盖减小(1.12±O.99)mm(P〈0.001)、覆骀减小(1.46±1.12)mm(P〈0.001),上中切牙内收(3.34±3.36)。(P〈0.001),下中切牙前倾(1.78±3.06)。(P=0.008),下颌平面角MP-FH增大(1.36±1.41)。(P〈O.001)、下颌平面角MP-SN增大(1.32±1.35)。(P〈O.001),前面高、前下面高及舌骨-眶耳平面距增加。结论患者使用口腔矫治后,牙齿咬合以及颌骨会发生微小的改变,医生应予以关注。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口腔矫治器 头影测量 改变 追踪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四手操作技术在直丝弓矫治托槽粘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全口托槽粘接由四手操作完成,对照组由医师独立完成,分别统计操作时间及正畸托槽粘接位置准确性,并由一名高级职称医师检查。实验组平均操作时间30.75±5.40分钟,600个托槽中粘接位置准确的有567个;对照验平均操作时间50.17±7.30分钟,580个托槽中粘接位置准确的有464个;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四手操作可以减少托槽粘接时间,增加直丝弓矫治托槽粘接位置的准确性,保证正畸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正畸 直丝弓矫治 四手操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手操作技术在无托槽隐形矫治邻面去釉操作中的应用。方法将30例正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为同一资深医生操作。对照组采用非四手操作技术,全部操作过程由医师一人独立完成,护士只准备器械材料。实验组采用四手操作技术,在治疗过程中,由一名专职护士配合操作。比较2组在椅旁操作时间、每个邻面的平均处理时间、病人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椅旁操作时间、每个邻面的平均处理时间、病人的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手操作在无托槽隐形矫治邻面去釉操作中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四手操作 无托槽隐形矫治 邻面去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锁托槽矫治在儿童牙颌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口腔科中近年来收治的100例牙颌畸形儿童为调研的对象,再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了甲组和乙组,每组50例病人,甲组病人使用自锁托槽矫治的方法,乙组病人使用传统金属托槽,对儿童牙颌畸形矫正效果和美观度进行分析。结果:甲组儿童牙颌畸形矫正效果和美观度优于对乙组儿童,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自锁托槽矫治器 儿童牙颌畸形 矫治效果 美观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牙周护理在牙齿畸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85例牙齿畸形患者作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两组均采用牙周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矫治技术正畸治疗,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治疗,分别比较两组龈沟探诊深度(SPD)、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SPD、PLI、G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牙周护理 牙齿畸形 矫治指标时间 传统固定矫治技术正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锁托槽矫治对正畸治疗患者牙周指标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抛硬币法,将本院口腔科2022年1月到2023年8月正畸治疗患者6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托槽矫正,观察组使用自锁托槽矫正,监测并对比牙周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分析自锁托槽矫治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龈沟出血指数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炎性因子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可以良好改善正畸治疗患者牙周指标,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自锁托槽矫治器 传统托槽矫正器 正畸治疗 牙周指标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一种压膜双牙合垫矫治双期矫治安氏II1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例处于生长期的主要表现为下颌后缩的安氏II1的患者,I期采用双牙合垫矫治,II期采用MBT矫治技术,并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位片进行测量分析,对其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患者矫治后软硬组织都发生了较大改变,矫治后建立了前牙正常的覆牙合、覆盖,磨牙、尖牙的中性关系,貌外形明显改善。结论安氏II1错颌畸形患者在生长发育期采用压膜的双颌牙合矫治能很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貌外形,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

  • 标签: 双颌牙合矫治器 双期矫治 安氏II1错牙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基于3shape数字化牙頜模型制作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在牙列畸形患者矫正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牙科确诊收治的46例牙列畸形患者随机等为两组,每组各23例。为参照组行基于石膏模型制作的无托槽隐形矫治矫正治疗,针对研究组实施基于3shape数字牙頜模型制作的无托槽隐形矫治矫正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矫正治疗有效率指标,以及隐形矫治治中精准度指标。结果研究组的矫正治疗有效率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研究组的隐形矫治治中精准度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为口腔科临床中收治的牙列畸形患者实施基于3shape口扫数字化牙頜模型制作的无托槽隐形矫治矫正治疗,能够取得较好杏临床结果,相关经验适宜临床推广。

  • 标签: 3shape数字化牙頜模型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牙列畸形 矫治效果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Silensor口腔矫治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对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2004年8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OSAS患者150例,Silensor口腔矫治矫治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OSAS患者矫治后心理状况各项指标较矫治前均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AS患者存在明显心理障碍,Silensor口腔矫治治疗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阻塞性 心理状况
  • 简介:目的探究Headgear—Twinblock矫治对于治疗垂直生长型骨性早期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疗效。方法临床选取12例恒牙早期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年龄10-14岁,呈垂直生长型骨性下颌后缩病例,使用加口外弓Headgear—Twinblock矫治治疗,疗程10~14个月,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定位位片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A—horiz、Ui—horiz、Li-horiz、L6-horiz、Ar—pog、Ar—Go、Pog-horiz、Go—Me、Ui—Max、SNA、SNB、ANB、OJ、0B有统计学意义.颌骨改变明显。结论Headgear-Twinblock矫治在矢状向及垂直向均能有效抑制上颌骨发育.促进下颌骨生长,并可控制下颌骨顺时针旋转,对改善上颌前突伴垂直生长型的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貌疗效明显。

  • 标签: Headgear-Twinblock 上颌前突 垂直生长型 骨性Ⅱ类错
  • 简介:目的采用CBCT(ConeBeamCT)三维体素配准评估Invisalign矫治在牙周炎正畸中对牙槽骨改建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向伸长展开的48颗前牙(来自6名成人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Invisalign矫治对前牙进行压入内收.采用Analyze12.0软件,上颌以双颧部为基准区域对治疗前后的CBCT图像进行体素重叠,下颌以下颌下缘及颏前部为基准区域建立测量参考平面,测量上下切牙根尖及切缘位置和倾度的变化、牙槽骨高度的变化以及牙槽骨密度的变化.结果双颧部重叠分析显示,上前牙平均压入(0.82±0.31)mm(P<0.05),倾度减小(10.59±6.77)°(P<0.05),平均骨高度增加(0.41±0.15)mm(P<0.05).下颌重叠分析显示,下前牙平均压入(0.68±0.41)mm(P<0.05),倾度减小(6.84±3.77)°(P<0.05),平均骨高度增加(0.26±0.27)mm(P<0.05).治疗后上下颌各测量区域的密度均降低,在牙槽嵴顶的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Invisalign矫治应用于成人牙周病正畸,能有效实现前牙的压入内收.牙槽骨高度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 标签: 成人牙周病 隐形矫治器 CBCT 体素配准 牙槽骨改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无托槽隐形矫治联合牙周护理干预在牙齿畸形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间收治的62例牙齿畸形患者作为探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均31例。两组均给予牙周护理,参照组使用传统固定矫治器矫正牙齿,实验组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矫正牙齿。对比两组患者半年后的牙周健康状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矫正后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以及龈沟出血指数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Twin-block功能矫治治疗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正畸科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就诊的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29例,应用Twin-block矫治进行治疗, 平均治疗时间为8.3个月。X线头影测量对twin-block矫治治疗前后患者硬组织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S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SNB、LI-MP、Co-Po、Go-Co增加,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 骨性Ⅱ类 下颌后缩
  • 简介:[摘 要] 目的 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正畸的疗效及对牙周健康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20年 5月至 2020 年 8 月间前来我院正畸科的 40 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20 例和研究组20例分别采用固定矫治技术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均为2年左右。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2组牙周指数 。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5%、 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牙周状况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治疗后研究组牙周状况较好,各项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可以更高效治疗牙列拥挤,同时隐形矫治患者可以自行摘戴,更高效地维护口腔卫生, 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隐形矫治 牙列拥挤 牙周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牙颌畸形矫正中,采用自锁托槽矫治联合口腔正畸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牙颌畸形矫正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为2022年8月-2023年8月,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30例,采用常规口腔正畸治疗,实验组30例,采用自锁托槽矫治联合口腔正畸,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牙颌畸形矫正中,采用自锁托槽矫治联合口腔正畸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牙龈指数,龈沟出血、菌斑指数以及疼痛情况,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自锁托槽矫治器 口腔正畸 牙颌畸形矫正
  • 简介:摘要:固定矫治器是治疗错合畸形的主要方法,青少年是正畸治疗的主要人群。本研究随机选择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矫治结束及矫治满一年的12-18岁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实验组)及20-30岁成年固定矫治患者(对照组)各50名,统计分析其正畸治疗前牙石指数、软垢指数、龋均、治疗意愿;治疗第一年内的托槽脱落率、矫治12个月时牙龈出血指数、釉质脱矿指数等发现:实验组的托槽脱落率及牙龈出血率均高于对照组。指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能有助于取得较好的正畸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正畸治疗 固定矫治器 青少年 个性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