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三维有限元模型中,探讨舌矫治预置不同转矩角度弓丝对上前牙牙周膜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整体舌矫治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弓丝预置0°、9°、13°、17°正转矩,分别在腭加力1.50 N以及颊加力1.00 N+腭加力0.50 N条件下关闭间隙,分析上前牙牙周膜范·米塞斯(von Mises)应力分布情况。结果①弓丝预置9°、13°、17°正转矩时,随着预置正转矩角度加大,切牙、切牙牙周膜所受应力增大,并且牙周膜应力集中区位于牙颈部;尖牙未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区;②腭加力1.50N关闭间隙情况下,预置0°转矩时,牙周应力在尖牙牙颈部及根中,中切牙及切牙未见明显分布。随预置转矩角度增大时,牙周膜应力集中区从尖牙牙根颈部牙周膜扩展到牙根中部牙周膜;切牙、中切牙牙周膜所受应力也随预置正转矩角度增大逐渐增大,但始终集中在牙周膜颈部区域;③颊加力1.00 N+腭加力0.50 N关闭间隙情况下,预置0°转矩时,上前牙牙周膜应力集中区分布在切牙及尖牙牙颈部。随预置正转矩角度增大,牙周膜应力集中区开始分布在切牙颊远中牙颈部,随后中切牙腭颈部偏近中区域及尖牙颈部近中牙周膜出现应力集中区。结论在个体化舌矫治滑动法关闭间隙过程中,预置转矩弓丝对上前牙牙周膜应力分布有不同的影响;随着预置正转矩的增大,上前牙牙周膜所受应力水平及应力集中区域也随之扩大。颊腭同时加力关闭间隙,比单纯腭加力关闭间隙时上前牙牙周膜应力集中区域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应力水平更小。

  • 标签: 舌侧正畸 三维有限元分析 牙周膜应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对正畸治疗初始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正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矫正进行正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进行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治疗方式后的初始疼痛。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治疗满意程度分别为95.00%和70.00%,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正畸患者行无托槽隐形矫治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初始疼痛,提升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正畸治疗 初始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齿矫治对口腔不良习惯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我院于 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12月期间收治的牙齿错(牙合)畸形矫治患儿中,从中选择了 60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所有 患者 应用牙齿 矫治治疗, 对比治疗前后 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 患儿的 SNA角、颌凸角、 SNB角、 ANB角、 U1-SN、 SN-UIN、 CV 值均明显优于 治疗前 ,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

  • 标签: 口腔 不良习惯 牙齿矫治器 牙齿错(牙合)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activator矫治在安氏Ⅱ类错颌治疗中的疗效及应用特点。方法23名9-13岁的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错颌患者应用activator进行矫治。男11名,女12名。每名患者矫治前拍摄头颅定位位、曲面断层、及手腕骨X线片。对activator治疗前后头颅位片进行10个项目的测量,并对治疗前后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SNA、ANB、OJ、UI∕SN、UL-ELine等在治疗后减小,差异有显著性;SNB、LI∕MP、CO-GN、MP∕SN、LL-ELine等在治疗后增大,差异有显著性。下颌综合长度增加,下颌平面角增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activator在生长发育期的Ⅱ类1分类病例的治疗中能有效减小覆合、覆盖、改善颌关系从而改善患者的Ⅱ类骨面型。对对于存在拥挤或下前牙较倾的Ⅱ类病例,activator及二期治疗时的拔牙矫治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activator 安氏Ⅱ类 下颌后缩
  • 简介:目的介绍传动直丝弓矫治及技术的研发和临床初步应用。方法传动矫治分为适于安氏Ⅰ、Ⅱ类牙颌畸形的标准型和适于安氏Ⅲ类牙颌畸形的Ⅲ型。每套传动矫治包括低摩擦力、移动范围大的尖牙托槽及其他牙托槽。传动矫治技术原理:传动力及传动效应。矫治程序:不拔牙病例矫治分为二期,拔牙病例为三期。结果矫治完成了50余例牙颌畸形,均取得了满意或良好的效果。介绍2例典型病例。结论传动矫治及技术是高效而便捷的新直丝弓矫治及技术。

  • 标签: 传动矫治器 传动技术 传动效应 摩擦力 持续轻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的效果。方法:从我院口腔科2019年1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中随机挑选4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予以固定矫治器治疗,观察组进行无托槽隐形矫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得出,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有效率明显较高,患者的各项满意度评分也较高,P<0.05。结论:对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能够获得较高的治疗效果,有效提升患者的各项满意度,矫治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口腔正畸 应用效果
  • 简介:患者,女,21岁,主诉:牙齿不齐,要求隐形矫治.一、临床检查面型左右对称,基本直面型。口腔卫生状况较差,恒牙列。两磨牙中性关系,上颌双尖牙缺失,前牙Ⅲ度深覆殆,上颌双切牙畸形过小牙并且反骀,上牙弓拥挤2mm,下牙弓拥挤9mm,下中线右偏1mm。

  • 标签: 双侧尖牙缺失 拔牙矫治 深覆(牙合) 隐形矫治器 Ⅲ度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式Twim-Block矫治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在牙性、骨性所发生的变化,并掌握这种新型矫治的临床操作。方法选择2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以下颌后缩为主,年龄在12~15岁之间,恒牙颌,采用固定式Twim-Block矫治进行功能矫治,对矫治前后的模型、X光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①头影测量显示SNB、L1-NB、L1-MP、ANS-Me、N-Me增大,ANB、U1-SN、U1-NA减小,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模型测量分析磨牙关系由Ⅱ类变Ⅰ类或偏Ⅲ类;前牙覆盖有8.95mm减至2.86mm。结论固定式Twim-Block矫治具有不依赖患者配合的特点,疗效显著,全天候戴用可缩短疗程,扩大适应征范围;制作简单,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固定式Twim-Block矫治器 下颌后缩 头影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双垫矫治与生物调节治疗安氏Ⅱ1类错的临床疗效,从而进一步探讨功能矫治治疗Ⅱ类错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安氏Ⅱ1类错患者42例,其中双垫矫治组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10.3±1.5)岁;生物调节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10.9±1.2)岁。采用头影测量软件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位定位片进行骨性和牙性分析,分别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治疗前后各测量项目的差异及组间差异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覆盖及面型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NA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物调节组减小1.65°±1.76°,双垫矫治组减小0.23°±1.16°(P=0.034);两组颌凸角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物调节组减小2.21°±2.16°,双垫矫治组减小4.26°±2.74°(P=0.027);两组上牙槽座点距过S点做SN平面垂线间的距离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物调节组增大(0.17±1.24)mm,双垫矫治组增大(0.72±1.05)mm(P=0.044);两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切点距过S点做SN平面垂线间的距离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垫矫治组增大(1.07±1.84)mm,生物调节组减小(1.55±1.95) mm(P=0.024)。结论双垫矫治和生物调节对安氏Ⅱ1类错患者的矫治均有效,但生物调节在矢状向上对上颌骨的抑制作用较双垫矫治更明显,双垫矫治更有利于二类关系的纠正以及患者貌的改善。

  • 标签: 双垫矫治器 生物调节器 安氏Ⅱ1类错 头影测量
  • 简介:目的调查OSAHS患者采用口腔矫治治疗过程中遵医行为现状。方法选择接受口腔矫治治疗的60例OSAHS患者,采用遵医行为依从性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90%患者能按医嘱戴口腔矫治,但体育锻炼、饮食、控制体重的遵医依从率分别为46.7%、63.3%、65.0%,男性、低学历、从事体力劳动患者依从性相对较低。结论OSAHS患者采用口腔矫治治疗过程中生活行为遵医依从性有待提高。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口腔矫治器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是一种常见的错畸形,在我国恒牙期青少年中约占23%,其原因主要是上下颌骨矢状关系不调,而且受环境及遗传两方面的影响,本文主要就FR功能矫治在治疗Ⅱ类错畸形效果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标签: 安氏Ⅱ类错畸形 FR功能矫治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式导弓矫治在口腔矫正技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乳前牙反颌的患儿36例,将其随机分2组,每组各18例。观察组使用改良式导弓矫治,对照组使用上颌垫式活动矫治。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患儿的SNA、SNG、SNB、ANB、SN-Pg等数据,对比矫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乳前牙反颌的患儿之间,对比矫治效果有差异(P<0.05)。结论探讨改良式导弓矫治,应用于口腔矫正技术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改良式导弓矫治器 口腔 矫正技术 效果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双阻板矫治加与不加磁力对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矫治疗程的影响,来试图证实磁力与肌力的协同作用.方法将临床收治处于生长发育期Ⅱ类工分类功能性下颌后缩患者18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9人,A组单纯用双阻板矫治矫治,B组在双阻板矫治的导斜面上安放适当规格的稀土永磁体,记录每例患者达到稳定的磨牙中性关系时所需要的时间.结果两组病例面型均获得明显改善,磨牙Ⅱ类关系纠正,咬合关系好,咬合稳定,A组平均疗程为9.6月,B组平均疗程为7.4月,B组比A组平均疗程缩短2.2月,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双阻板矫治所产生的功能矫形力与磁体产生的磁力能产生协同作用,明显缩短疗程.

  • 标签: 功能矫形力 磁力 协同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rSyndrome,OSAH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具有潜在致死危险的复杂疾病。本研究的目的利用核磁共振(magneiticresonanceimagingMRI)手段,观察正常人群戴入下颌前伸式矫治(mandibularadvacecmentdevices,MADs)后,上气道及周围软组织形态结构影像学变化,探讨下颌前神式矫治在OSAHS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进一步了解OSAHS病因机制及对其阻塞部位定位诊断和制定适合OSAHS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年轻医护人员30名(男、女各15例),年龄范围20-25岁,平均年龄22.5±1.74岁。磁共振扫描戴用下颌前伸式矫治前后上气道及其周围结构测量数据各段内气道截面积(包括最小截面积、平均截面积);矢向位像获取软腭厚度、软腭长度及软腭最大截面积,舌体高度、舌体长度及舌体最大截面积;累计计算咽腔各段的体积、咽腔总体积。所有测量数据用SPSS10.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戴入矫治后无鼾正常合年轻人鼻咽平均截面积、腭咽平均截面积、舌咽体积平均截面积、喉咽平均截面积带入矫治后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咽体积、腭咽体积、舌咽体积、喉咽体积戴入矫治后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咽、腭咽、喉咽的最小截面积戴入矫治后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舌咽的最小截面积戴入矫治后增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软腭、舌体面积、舌体长度、舌体高度戴入矫治后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矫治能稳定的使下颌及舌体前移,增加口咽腔、下咽腔的空间;舌体前移组织舌根后坠,软腭失去舌对其向后的压力也发生前移,从而有效地开放气道,解除上气道的阻塞。2.矫治影响上气道主要改变气道大小和气道形状两个途径,使上气道鼻咽部、腭咽部、喉咽部的平均截面积、最小截面积及体积明显增大,舌咽部平均截面积及体积明显增大。增加上气道各段宽度,改变气道周围软组织的形态,3.矫治戴入后使软腭最大面积、软腭厚度及软腭长度、舌体长度、舌体厚度、舌体最大面积减小,舌体更直立,软腭前移。4.本研究结果提示下颌前伸式矫治是治疗OSAHS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上气道 下颌前伸式矫治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无鼾 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Dynamax和Twinblock两种功能矫治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前后软硬组织的改变。方法选择Hagg手腕骨片为FG-G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Dynamax和Twinblock治疗,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进行治疗前后的22项软硬组织分析。结果GoGnSN(°)、Cm-Sn-Ls(°)、S-Ns-Si(°)的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ynamax或Twinblock功能矫治早期治疗安氏II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其软硬组织疗效基本一致。但同twin-block组比较,Dynamax组下颌平面角增大,且Dynamax更适合于同时进行固定矫治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应用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治疗错合畸形,总结经验,使该技术更好的满足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需求。方法选取前牙深覆合深覆盖成人女性患者一例,根据临床应用矫治过程准备术前资料、制定矫治方案、计算机矫治过程模拟、制作隐形矫治、佩戴并按时复诊。结果病例治疗后取得良好疗效,利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推磨牙向远中的优势,配合片切减径,避免拔牙,改善了患者前牙深覆合深覆盖畸形。矫治时间22个月。全口曲面断层片未见齿槽骨及牙根吸收。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于推磨牙向远中解除前牙段轻度拥挤及前突有显著疗效。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具有美观,舒适,卫生及复诊次数少等特点。在合理选择适应症的条件下,能满足临床医生和患者的矫治需求。

  • 标签: 正畸 无托槽 国产隐形矫治 临床应用 推磨牙向远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定制式正畸矫治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方法:九十六名口腔正畸病人通过随机数字表达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四十八人。对上述两个组别的病人的正畸有效率、倾斜牙扶正时间、扭转牙正畸时间和总治疗时间、牙齿健康状况、治疗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畸十个月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是96.58%,传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89.6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正畸十个月后,研究组病人的主观感受、舒适性、牙齿功能、语言功能、生活便利性都要优于对照组病人。结论:定制式正畸矫治能够提升治疗效率,还能够改善牙齿健康,保持口腔环境清洁,能够避免牙齿疾病的发生,患者满意程度高。

  • 标签: 正畸 定制式正畸矫治器 传统固定矫治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实行无托槽隐形矫治正畸治疗中的护理干预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抽取2019年12月~2020年10月我院接诊的56例无托槽隐形矫治正畸治疗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就对照组纳入的28例采取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纳入的28例采取优质护理取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前组间护理指标无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VAS和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正畸治疗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无托槽隐形矫治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作的矫治,利用隐形矫治的膜片的弹性形变施加矫治力在牙齿上使牙齿发生移动。其原理与固定矫治器有很大区别。无托槽隐形矫治的特点的力学机制尚为完全明确。本文就三维有限元法在隐形矫治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三维有限元 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