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改良牙合垫式活动矫治治疗儿童乳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乳前牙反牙合患儿中选取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垫舌簧矫治进行矫治,观察组患儿采用改良牙合垫式活动矫治进行矫治,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o-Gn(下颌有效长度)、Co-A(上颌有效长度)、APDI(上下颌骨矢状方向不调指数)、Ptm-A(上颌骨长度)、T4-Po(下颌长度)、NP-PA(颌突角)、A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等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t=12.6257、9.6257、11.0257、6.3544、15.6253、11.9626、9.5258,P<0.05。结论改良牙合垫式活动矫治治疗儿童乳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理想,可推广。

  • 标签: 改良牙合垫式 活动矫治器 儿童乳前牙反牙合 传统牙合垫舌簧矫治器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口腔矫治的制作方法,适应症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制作口腔矫治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结果对患者的症状缓解有差别,轻中度患者的睡眠呼吸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OSAHS患者采用口腔矫治保守治疗,坚持佩戴,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口腔矫治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 简介:本实验的目的是从临床学,影像学、组织学的角度来评价口内非牙支抗式的粘膜下的改良式矫治对微型猪下颌骨的离断扩展效应。这种矫治是在螺旋扩大器的两焊接不锈钢翼,每个翼上有两个用于固定的栓钉孔。使用时用栓钉将此矫治固定于骨或骨皮质断端的两。在三只生...

  • 标签: 下颌骨 改良式 骨生成 微型猪 实验研究 矫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自锁托槽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对正畸患者牙髓活力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正畸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观察组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比较两组的牙髓活力和牙周健康指标。结果:观察组的牙髓活力和牙周健康指标均一定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自锁托槽矫治,无托槽隐形矫治更具有较积极的作用,能有效改善正畸患者的牙髓活力与牙周健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治方式。

  • 标签: 自锁托槽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正畸患者 牙髓活力 临床对比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正畸患者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收治牙齿正畸患者共计80例,对比组患者40例实施传统托槽矫正治疗,探究组患者40例实施自锁托槽矫治治疗,对比不同方案影响效果。结果:治疗后,探究组有效率高于对比组(P<0.05),治疗后,探究组牙周指数与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将自锁托槽矫治应用在正畸治疗中,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牙周情况,也能够减少炎症因子反应刺激,值得推广。

  • 标签: 正畸 自锁托槽矫治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周病戴自锁托槽矫治正畸治疗对患者龈沟液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牙周病戴托槽矫治正畸治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戴自锁托槽矫治正畸治疗,对照组戴传统托槽矫治正畸治疗。测量治疗前后龈沟液含量及龈沟液中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3d、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龈沟液含量、PGE2水平、TNF-α水平、IL-1β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療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龈沟液含量、PGE2水平、TNF-α水平、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病戴托槽矫治正畸治疗后龈沟液含量、PGE2水平、TNF-α水平、IL-1β水平升高,自锁托槽矫治正畸治疗有利于降低正畸治疗后龈沟液含量和细胞因子水平。

  • 标签: 牙周病 自锁托槽矫治器 正畸 龈沟液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种植体支抗联合口腔矫治治疗牙周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牙周疾病患者5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将此次研究收治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其中为常规组患者提供口腔矫治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方案基础之上,为其提供种植体支抗治疗方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成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在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磨牙移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牙槽骨高度升高率、完好固定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操作中,种植体支抗联合口腔矫治治疗的方式,较为简单,安全可靠,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种植体支抗 口腔矫治器 正畸治疗 牙周疾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需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其收集时间为2023年6月-10月,分组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且分别实行固定矫治器和无托槽隐形矫治治疗,对比其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经治疗,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6.67%,比较得出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治疗,总体治疗效果理想,较便捷,应用价值比较高。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口腔正畸治疗 固定矫治器 治疗总有效率
  • 简介:埋伏牙的矫治是正畸矫治中的难点,作者根据埋伏牙的萌出能力及埋伏位置的不同,对12例病例分别采用了通过获得有效间隙而有助于埋伏牙自然萌出的助萌矫治法(6例),及需口腔外科、口腔内科辅助治疗的导萌矫治法(6例)。本文就这两种矫治方法的适应是、注意事项及优、缺点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 标签: 埋伏牙 EDGEWISE技术 助萌 导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改良固定式Twin—block功能矫治治疗AngleⅡ类错[牙合]患者的面部貌改变。方法选择18例替牙期、恒牙早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AngleⅡ类错[牙合]患者,均采用改良固定式Twin-block矫治进行Ⅰ期功能矫治.平均疗程12.3个月。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进行Holdawav软组织头影测量分析。并对功能矫治前、后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功能矫治结束后,患者软组织颏部变厚(P=0.045),软组织面角增大(P=0.008),下唇突点-H线距离变短(P=0.045)、H角减小(P=0.042)、颏沟深度变浅(P=0.027)和骨骼侧面凸度减小(P=0.044);鼻突度(P=0.051)、上凹深(P=0.172)、鼻下点-H线(P=0.393)、上基部厚(P=0.256)、上厚(P=0.120)在正畸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改良固定式Twin—block矫治不依赖患者的合作,可全天戴用,制作技术简单、成本低,对下颌发育不足的AngleⅡ类错[牙合]患者在替牙期、恒牙早期采用该功能矫治能改善患者的牙殆矢状关系及颜面外观。

  • 标签: 改良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 AngleⅡ类错 功能矫治 Holdaway软组织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20世纪70年代,随着成人正畸治疗的开展,某些成人患者由于职业或社交活动的原因,希望得到“美观正畸”的治疗。为此,一些正畸学者便开始尝试对方丝托槽进行改良并将其黏于牙齿舌面进行正畸治疗。目的讨论舌正畸矫治技术。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正畸治疗程序(以拔牙减数正畸病例为例)包括托槽的间接黏结、拔牙、磨牙黏带环、牙列的整平与排齐、牙齿转矩的建立、关闭间隙、完成阶段、治疗后的保持。

  • 标签: 舌侧 正畸 矫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金属网底托槽正畸矫治在6个月内口腔菌群变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4年3月-2016年5月本院口腔科接收的60例患者作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分组研究组30例,佩戴金属网底托槽正畸矫治,参照组30例,未佩戴金属网底托槽正畸矫治,收集两组组6个月内的唾液,对乳酸杆菌菌丛、变形链球菌变化展开检测。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乳酸杆菌危险等级、变形链球菌危险等级,与参照组乳酸杆菌、变形链球菌危险等级对照,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口腔疾病患者安装金属网底托槽正畸矫治,对大大增加患者口腔中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细菌的数量。

  • 标签: 金属网底托槽正畸矫治器 口腔菌群变化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上颌阻生尖牙的正畸-外科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对15例埋伏阻生的上尖牙采用开窗术暴露埋伏尖牙后粘牵引钩,用固定正畸配合牵引,辅助导萌一步矫治到正常牙位。结果15例患者中,除一例中途放弃牵引要求直接拔出埋伏牙外,其余14例牵引阻生尖牙到预留位置,未出现牙髓坏死,牙周附着不良,x线显示牙根无明显吸收,患者面型无明显变化,牙弓形态良好,覆盖正常,磨牙关系为中性,基本达到目标。结论采用上颌阻生尖牙的正畸-外科联合治疗,可使牙齿恢复整齐美观、消除牙合创伤、改善牙齿咀嚼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上颌唇侧阻生尖牙 正畸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