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叙事心理治疗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以及由薄到厚等方法重构积极的“替代性”故事取代“无效的”支配性故事。本文结合“失独者”哀伤心理辅导的实践,探寻叙事心理治疗在失独者哀伤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 标签: 失独家庭 叙事心理治疗 心理辅导
  • 简介:通讯作者肖爱军(1954-)女,汉族,主任护师,本科,长期从事老年病护理管理工作摘要目的根据恶性肿瘤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活动变化,按心理管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以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心理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心理演变过程、针对心理问题进行疏导、确定心理治疗方案、采用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结果实施心理管理路径组的患者疾病预后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经心理管理路径治疗可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每一种心理学流派都有其关于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本文从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三种心理学流派的心理治疗技术谈起,探讨其利弊,寻求更好的方法。

  • 标签: 心理治疗 方法
  • 简介:客体关系心理治疗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一种治疗方法,它以分析"治疗师—来访者"关系为治疗焦点,帮助来访者重获健康客体关系,促进来访者自体感的积极改变。客体关系心理治疗包括允诺参与、投射性认同、面质和结束四个阶段。客体关系心理治疗对我国罪犯心理矫治的重要启示:在矫治罪犯心理问题时,咨询师要尽可能挖掘罪犯童年期病态的客体关系,分析罪犯和早期抚养者的互动对其成年后人际交往的影响,找出其心理发生问题的症结,并予以彻底根除。

  • 标签: 客体 客体关系 罪犯心理矫治 心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治疗在小儿多动症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100例多动症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药物治疗,观察组使用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行为心理变化。结果 在通过治疗后,患儿的行为心理均得到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小儿多动症 儿童心理
  • 简介:    摘要:建设肿瘤患者的心理胜任力,具体来说是建设患者的疾病心理胜任力。心理胜任力的理论构想是在现有姑息疗法心理治疗研究成果基础上,借鉴传统胜任力和积极心理学理论构建而成的。其核心要素是心理认知疾病的能力,还包括四个独立要素:用积极的态度理解自己、用稳定的情绪自我接纳、用开放的知识认知疾病,用轻松的方式与疾病共生乃至重新融入社会。

  • 标签:     姑息疗法 疾病胜任力 自我疗愈 情绪管理心理胜任力
  • 简介:(深圳市龙岗区慢性病防治院518172)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治疗肺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门诊确诊的肺结核病人进行心理健康调查(主要是焦虑和抑郁),对有焦虑和抑郁倾向的病人在化疗的同时进行心理治疗。主要方法是心理疏导,连续六个月,强化阶段每两周一次,每次15---30分钟,巩固阶段每月一次,连续四次,并与同期门诊肺结核病人未接受心理疏导的病人进行对照,观察治疗情况。主要采用倾听与共情的方式,让病人的不良情绪得到宣泄,从而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结果接受心理治疗的病人肺内病变吸收情况及六个月治愈率均好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治疗配合化疗可以促进肺内病变吸收,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肺结核 化疗 心理治疗 心理疏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在脑外伤后综合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60例脑外伤后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药治疗治疗组加用综合心理干预治疗,定期进行疗效评分。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疗效评分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第3个月及第6个月干预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差非常显著(P<0.01)。结论加用心理干预治疗脑外伤后综合症可显著促进该综合症的康复,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心理治疗 脑外伤后综合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焦虑抑郁青少年实施心理治疗联合药物干预措施的效果,并分析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3月以来焦虑、抑郁问题较为突出的96例青少年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联合心理治疗,对比分析与观察两组青少年SAS评分、SDS评分、平均治疗时间以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青少年治疗前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时间、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青少年焦虑抑郁的过程中,采用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方式,有利于减少治疗时间,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治疗 青少年 焦虑抑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分析精神科临床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的运用价值。方法:选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就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进行抽取,选取总人数为 40例,选取时间为 2016年 3月— 2017年 4月。采用平均分配的方法将其均分为两个组,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 20例病患实施常规性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性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以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最终治疗情况。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病患在药物使用方面的对比情况差异明显,其中常规组拒绝、排斥用药的占比明显高于研究组,最终用药有效率 45.0%明显低于研究组 95.0%( P<0.05)。常规组在个项目的 BPRS上的评分均高于研究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精神病患者治疗过程中,辅助给予心理治疗,对于促进精神病患者病情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心理治疗 精神科 临床治疗应用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现阶段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判断其在治疗中的作用,为后期精神疾病患者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名精神疾病患者,并在征求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分成两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以及数据记录后,对第一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以及常规的精神干预治疗。而对第二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以及心理治疗干预。结果:心理治疗干预组患者能够更加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积极的参与各种情绪排泄活动中,降低自身不良情绪对自身的影响,降低自身精神疾病复发率。有着较好的精神疾病治疗质量。结论: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治疗中有着较好的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治疗 精神科临床治疗 精神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治疗对于精神科疾病的作用,为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供参考。方法从本院的精神科患者中选择84例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从1至84号进行随机编号,单数号42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双数号42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心理治疗,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异常行为,稳定其情绪,增强患者的正确认知能力,提高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心理治疗 积极因素 精神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治疗对精神科临床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精神科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和研究组(对照组+心理治疗)。每种方法有50个示例。比较两组之间异常状况,依从性和精神状态的正面和负面因素。结果研究组异常(行为,性格,语言)低于对照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理治疗 精神病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BPRS评分、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PRS评分、用药情况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理治疗 精神科临床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心理治疗以及情志疗法进行研究,比较该方式对于治疗胃溃疡有何种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20年2月——2021年5月,研究对象则是我院87例胃溃疡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展开分组,对比组有43例,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有4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心理治疗及情志疗法。治疗以后结合患者的实况,比较两个小组之间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研究组44例患者在心理治疗及情志疗法干预后,治疗有效率高于对比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胃溃疡 心理治疗 情志疗法 效果
  • 简介:摘要: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督导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指的就是学习者在有经验的督导者的指导帮助下,实践咨询技巧、改进咨询工作、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过程[1]。同行督导(Peer supervision),又称同伴团体督导,是指一组从事心理治疗的同行在一起讨论他们有关治疗的各种情感体验。参加同行小组的成员处于平等地位,没有督导师,这一点、与一位督导师同时与多个接受督导者一起工作的小组督导(Group super—vision)不同。有研究者使用组间督导(intervision)一词替代同行督导。

  • 标签: 心理治疗,同辈督导,治疗师,执业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BPRS评分、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PRS评分、用药情况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理治疗 精神科临床治疗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