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白介素-6(IL-6)、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在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64例脓毒症患者,依据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分为>20分组19例、10~20分组27例,<10分组1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28d随访,死亡13例,存活51例。检测对比3组与不同预后患者血清IL-6、NT-proBNP水平,分析血清IL-6、NT-proBNP水平同APACHEI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20分组与10~20分组血清IL-6、NT-proBNP水平均高于<10分组,且>20分组高于10~20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IL-6、NT-proBNP水平及APACHEII评分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NT-proBNP水平同APACHEI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L-6、NT-proBNP水平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用于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

  • 标签: 脓毒症 IL-6 NT-proBNP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细胞因子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9年1月至6月入住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年龄≥18岁且符合Sepsis-3诊断标准的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于确诊后24 h内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HMGB1、vW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血管生成素-2(Ang-2)等细胞因子水平。比较脓毒症患者、脓毒性休克患者、健康体检者,以及28 d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各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各细胞因子与APACHEⅡ和SOFA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细胞因子对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选脓毒症患者11例,脓毒性休克患者25例,健康体检者30例;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中28 d死亡15例,存活21例。脓毒症患者血清TNF-α、IL-10、HMGB1、vWF、sTM、VEGFR-2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脓毒性休克组TNF-α、IL-10、HMGB1、vWF、sTM较脓毒症组进一步升高,而Ang-2水平则显著下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死亡者TNF-α、IL-10、HMGB1、vWF、sTM均明显高于存活者,而Ang-2低于存活者。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入组时HMGB1、TNF-α、sTM、IL-10、vWF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2、0.666、0.445、0.430、0.355,均P<0.05),且HMGB1、TNF-α与SOFA评分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3、0.479,均P<0.05);而Ang-2与APACHEⅡ和SOFA评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9、-0.440,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MGB1、vWF、IL-10、sTM对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均高于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95%CI):0.946(0.870~1.000)、0.902(0.790~1.000)、0.877(0.745~1.000)、0.868(0.734~1.000)比0.846(0.700~0.99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vWF、sTM、IL-10是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分别为4.731、0.407、-7.058、-0.887,均P<0.05)。结论HMGB1、vWF、IL-10、sTM等细胞因子均可判断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 标签: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细胞因子 内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影像学及JOA评分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60例LDH患者为例,分析不同JOA评分LDH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和CT测量指标。结果:结合JOA评分分组,轻度组22例(36.67%)、中度组25例(41.67%)、重度组13例(21.67%),且三组髓核突出类型、形状、HU、硬膜囊的受压程度对比(P<0.05)。经CT测量发现,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硬膜囊前后径逐渐增大,矢状径逐渐减小,且三组对比(P<0.05)。经Pearson直线法相关性分析,LDH患者JOA评分与CT测量硬膜囊前后径呈负相关,与矢状径前后径呈正相关。结论:CT影像学检查可为LD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提供依据,CT 部分测量指标与基于临床症状表现的 JOA 评分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CT影像学 腰椎间盘突出症 病情严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膈肌收缩速度联合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比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为队列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3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COPD分为CHF+COPD组(n=69)和CHF组(n=84)。检测膈肌收缩速度、CRP/Alb比值的差异。分析COPD合并CHF患者膈肌收缩速度、CRP/Alb比值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的相关性。随访CHF+COPD组患者出院后2年的全因死亡情况并分析膈肌收缩速度、CRP/Alb比值单独及联合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CHF+COPD组的膈肌收缩速度低于CHF组,CRP/Alb高于CHF组(t值分别为7.05、7.18,P值均<0.05)。CHF+COPD组的膈肌收缩速度与NT-proBNP呈负相关(r=-0.63,P<0.05),与LVEF、FEV1、FVC、FEV1/FVC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0.79、0.72、0.68,P值均<0.05);CRP/Alb比值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40,P<0.05),与LVEF、FEV1、FVC、FEV1/FVC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2、-0.50、-0.53、-0.36,P值均<0.05)。CHF+COPD组中死亡患者的膈肌收缩速度低于生存患者、CRP/Alb高于生存患者(t值分别为4.17、5.68,P值均<0.05)。膈肌收缩速度、CRP/Alb单独及联合的回归方程均对CHF+COPD组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回归方程的预测效能优于单一指标。结论膈肌收缩速度减慢、CRP/Alb比值增加与COPD合并CHF病情加重及预后不良有关。膈肌收缩速度联合CRP/Alb比值能够有效预测COPD合并CHF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预后 预测 慢性心力衰竭 膈肌收缩速度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价值及其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月到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确诊为新生儿坏死性结肠炎的7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腹部X线平片和临床表现将所有患儿分为确诊组(35例)和疑似组(37例)。另外根据临床转归分为保守治愈组(54例)和手术或死亡组(18例)。对所有患儿均进行腹部超声和腹部X线平片检查以及对症治疗、抗感染、胃肠道减压和禁食等常规治疗。结果确诊组和疑似组患儿腹部超声检查对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的检出率比腹部X线平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肠壁增厚的检出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死亡组腹部超声对肠壁增厚、肠管扩张和肠腔游离气体的检出率比保守治愈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死亡组腹部X线平片对肠管扩张和肠腔游离气体的检出率高于保守治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其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腹部超声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诊断价值 病情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elevated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AECOPD加重组患者尿酸水平明显降低,PaO2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AECOPD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能够较好的判断其病情发展程度并对预后作出评估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血清 尿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同源框同源物1(Six1)基因甲基化在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山东省滨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和5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乳腺良性疾病组),检测两组Six1基因甲基化及mRNA表达情况,比较乳腺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Six1基因甲基化的差异。对比乳腺癌患者中Six1基因未甲基化与甲基化患者生命质量的差异。结果乳腺癌组Six1基因未甲基化率及mRNA表达情况均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1937、MCF-7、Hs 578T及Bcap-37乳腺癌细胞中Six1基因为未甲基化状态。乳腺癌组Karnofsky评分<70分、低分化、肿瘤最大径≥ 5 cm、淋巴结转移数目≥ 9个、有远处转移及TNM分期Ⅲ + Ⅳ期患者Six1基因未甲基化率显著高于Karnofsky评分≥ 70分、高、中分化、肿瘤最大径<5 cm、淋巴结转移数目<9个、无远处转移及TNM分期Ⅰ+Ⅱ期患者[85.7%(18/21)比58.0%(40/69)、92.6%(25/27)比62.3%(33/53)、90.0%(27/30)比62.0%(31/50)、92.9%(26/28)比61.5%(32/52)、100.0%(14/14)比66.7%(44/66)、90.5%(38/42)比55.6%(2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x1基因未甲基化患者生命质量显著低于Six1基因甲基化患者(P<0.05)。结论Six1基因在乳腺癌中为低甲基化状态,在乳腺癌病情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乳腺肿瘤 同源框同源物1 甲基化 病情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CHD)老年患者心电图指标及超声测量参数与其病情程度相关性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CHD老年患者109例,均接受心电图及超声检查。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CHD老年患者超声参数[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Dd)、E峰/A峰比值(E/A)]及心电图指标(QTc间期、QRS时限值),并给予对应治疗,比较不同预后CHD老年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分析心电图指标及超声指标与病情程度相关性。结果中度患者LA、LVDd、QTc间期及QRS时限值高于轻度患者,E/A低于轻度患者(P<0.05);重度患者LA、LVDd、QTc间期及QRS时限值高于中度患者,E/A低于中度患者(P<0.05);预后良好患者LA、LVDd QTc间期及QRS时限值低于预后不佳者,E/A高于预后不佳者(P<0.05);LA、LVDd、QTc间期、QRS时限值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E/A与病情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LA、LVDd、QTc间期、QRS时限值与CHD老年患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E/A与病情程度呈负相关,临床通过检查心电异常活动程度及超声测量参数,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病情程度及预后。

  • 标签: 冠心病 老年人 心电描记术 超声检查 疾病严重程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并寻其原因,确定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8例外科急腹症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结果总结几种常见急腹症的特点和变化过程,以便提供给护理人员护理的措施与经验。结论对外科急腹症患者生命体征、临床症状进行严密检测与观察,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后续治疗十分有利。

  • 标签: 外科 急腹症 病情 护理
  • 简介:<正>笔者于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份对贵阳市具有代表性的某动物医院记录的1078例病例资料进行统计,旨在得到贵阳市各类犬病的发生情况,为犬病的防治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内容按病因的不同,将1078例犬病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三大类,分别计算上述三大类疾病的发病率;根据病犬品种、年龄、性别以及发病季度的不同,调查各类疾病发生与品种、年龄、性别、季度的关系。

  • 标签: 犬病 犬传染病 动物医院 寄生虫疾病 幼龄犬 吉娃娃犬
  • 简介:用药治疗超过疗程,不但不利于改善病情,还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以下几种情形的患者在用药治疗时,尤其应当注意避免用药超疗程。

  • 标签: 用药治疗 病情 疗程
  • 简介:问:近段时间我总觉得心慌,快走两步就觉得有点喘,心跳也会加快。以往上楼梯我从没觉得吃力,但现在爬到3楼便要休息一下。去医院检查,诊断为心律失常。医生告诉我不用服药,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规律生活即可。请问,心律失常病情严重吗?长沙阳晓雅答: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病症,是指心跳的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分良性和病理性两种。由于人的生活方式改变,如熬夜、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等导致的良性心律失常,多出现在年轻人身上,其表现的症状为心跳加快,有轻微的不适感。此外,感冒发烧、心肌炎等疾病也会引起心律失常。

  • 标签: 心律失常 病情 生活方式 注意规律 年轻人 心肌炎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