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老年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我院2022年院前急救的60 岁以上老年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收集,采用现场 MEWS 方法,分析 MEWS 不同分数段患者的分布特点、病情 危重程度以及院前紧急处理的差异,并追 踪患者入院后的去向及病情转归。结果: 院前急救患者 MEWS 以 0~4 分 为 主 ( 64.13% ) ,5~9 分 24.80% ,≥10分仅11.06% 。不同分数段患者院前紧急处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05 )。 MEWS≥5 分与 MEWS≥10分患者入院后收住专科病房和ICU治疗的比率明显增加, 病情危重程度及病死率也明显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5) 。结论: MEWS 方法在院前急救中能早期预警潜 在危重患者,MEWS 分数段越高,病情越 危重,病死率就越高,当 MEWS≥5分时,应及早采取防治措施,严密监护,对减少 死亡和提高抢救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用于院前急救老年患者病情评估中,可缩短患者急救时间,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院前急救 老年患者病情评估 急救时间 意外事件
  • 简介:摘要急危重症患者在急诊科接受抢救时,护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快速的、准确的评估患者病情,为医生治疗的开展、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急诊护理人员评估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过程中,需要借助相应的工具,才能保证病情评估的客观性、准确性。对此,学者针对急诊护理中可采用的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进展,本研究即综述了研究进展。

  • 标签: 急危重症 急诊护理 病情评估工具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急诊护理具有随机性和强时效性的特点,危重病人容易在短时间内发生心脏骤停。因此,需要医护人员迅速、紧急地开展急救,急救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并开展有效的急救措施,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此外,急诊护理技术要求高,需要护理人员,拥有全面的护理知识和观察病人的状况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病人的状况的评估工具,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的基本急救和先进理论和操作技术,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种各样的紧急治疗,对于患者采取急救和护理。危重症评估工具,可以为医务人员分诊、治疗提供协助、便利,医务人员合理评估病人的病情,有助于急救、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临床上有多种危重疾病评估工具,本文就其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及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急诊 急危重症 病情评估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凝血功能的异常在评估病情严重度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呼吸、危重病科收治的102例老年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有无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入院后即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及血小板(PLT),同时记录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结果:SIRS组、非SIRS组比较,SIRS组PT、APTT较后者低,而FIB较后者高,两组PLT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死亡组PT、APTT明显低于存活组,FIB高于存活组,而PLT死亡组明显低于存活组。PT、APTT、FIB、PLT与APACHEⅡ评分直线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395、-0.499、0.509、0.434,且PT、APTT、FIB、D-dimer、PLT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APACHEⅡ评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AECOPD患者凝血功能出现显著异常,其中PT、APTT、D-dimer、PLT对病情严重度及预后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 标签: 凝血功能 AECOPD APACHEⅡ评分 SIRS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急诊创伤的患者病况,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评估临床价值。方法选用2014年度2月份至2015年度8月份在本院收取医治的216例急诊创伤的患者凭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且两组患者各为108例。对照组的患者接受传统急诊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纳MEWS系统进行确诊。最后,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数据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结果通过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系统的评估,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在年龄及其性别等各方面并没有很大区别(P>0.05);但是,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对照组的急诊创伤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的发生率(P<0.05)。结论由本次研究数据分析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系统能有效降低急诊意外事件发生率,也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的管理满意度,因此该系统值得在临床研究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创伤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采用两种病情评估方法结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在2014年5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8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中国CAP指南与PSI分级方法分组,分析各组患者临床指标差异。结果PSI分级患者随着级别的增加其重症肺炎发病率与病死率逐年呈现逐渐增加趋势。CAP指南1组患者均为I、II级,无1例患者死亡;CAP指南2组及3组患者为I-V级,分别出现2例(3.7%)及3例(25.0%)患者死亡。结论中国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标准评估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因而可以大量地临床推广。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情评估方法 临床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定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分析不同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B淋巴细胞数量、外周血IgE水平,从而分析,各指标水平与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10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严重程度分为急性发作组和缓解组,就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B淋巴细胞数量、外周血IgE水平对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IgE、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普遍高于同期健康体检者,而CD8+T细胞普遍低于健康体检者;不同分组的外周血IgE、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CD8+T细胞比较,病情越重,外周血IgE、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越高,而CD8+T细胞越低;治疗前后比较,外周血IgE、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CD8+T细胞普遍下降,而CD8+T升高。结论:支气管哮喘各组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差异,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评估支气管哮喘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反应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淋巴细胞检测 病情评估 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T细胞 CD4+T细胞 CD8+T细胞) B淋巴细胞数量 外周血IgE水平。
  • 简介:摘要: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危急,要想确保医疗手段的顺利开展,应当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为确保治疗顺利开展,本次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对各种急诊评估工作进行总结归纳,并分析了各种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作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优劣势,以供参考。

  • 标签: 急危重症患者 病情评估工具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在急诊患者从分诊到救治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判断患者病情,为后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在选择哪些疾病评估工具的问题上,以往的研究大多选择国外的疾病评分工具进行大量的适用性研究,更多的评估工具更适合评估ICU患者和急诊ICU危重患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随着急诊专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急诊医护人员正在探索适合急诊专科护理的疾病评估工具。

  • 标签: 急危重症 病情评估工具 急诊护理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急诊患儿进行病情危重程度预警评估时应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后对急诊工作的价值影响。方法:将360例急诊患儿以对照组(普通患儿)和研究组(急诊患儿)区分,均使用PEWS评分,对比两组评分结果,了解不同评分的患儿PICU入住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评分≥4分PICU入住率、病死率最高,住院时间最长。结论:将PEWS评分应用于急诊患儿病情危重程度预警评估中,能够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准确评估与了解,便于医护人员更好的判断、制定后续的干预措施,可行性较高。

  • 标签: 急诊 病情危重程度预警评估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磁共振(MRI)在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实施心脏超声检查与心脏MRI,对比两组检测的多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左心室EDV、ESV、SV、EF、右心室SV、EF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显著,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右心室EDV、ESV较之对照组,差异较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脏磁共振(MRI) 肺动脉高压 病情评估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在小儿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21年1月~2022年7月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肺炎患儿中,抽取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儿童疾病严重程度量化评分分为对照组(58例,普通肺炎)与观察组(58例,危重症肺炎),观察PEWS对患儿病情评估的作用。结果:观察组PEWS高风险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显著性(P<0.05);观察组PEW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PEWS评分在小儿危重症患儿病情评估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小儿危重症 病情评估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损害对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病情评估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108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75例,不伴有甲损害;观察组33例,伴有甲损害。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资料情况、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治疗结果等。结果观察组的男性比例、平均年龄、平均体重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然而,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家族病史、发病诱因、季节性发病等均无显著性差别,即P>0.05。对照组的发热、白细胞升高、高血脂比例在治疗前、后有明显变化,观察组亦然,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观察组的三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即P>0.05。对照组的住院时间、无新发脓包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观察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甲损害对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病情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患有甲损害预示患者可能病情较为严重,需接受及时、有效、针对性的治疗。

  • 标签: 甲损害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病情评估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胰腺CT灌注的变化以及与临床常用AP病情评估系统的关系,评价CT灌注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8月至2008年4月行胰腺CT灌注成像120例,其中正常胰腺34例,AP患者86例。采用德国SiemenssomatomSensation64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获取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峰值时间(TTP)和表面通透性(PS),并与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CRP、CTSI、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局部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P组平均BF、BV、TTP、PS分别为(113.57±50.04)ml·100ml^-1·min^-1、(146.61±45.11)ml/L、(148.88±21.16)0.1S、(119.53±52.36)0.5ml·100ml^-1·min^-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F、BV明显下降(P〈0.05),TTP、PS变化无统计学意义。AP患者的CT灌注参数BF、BV与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CRP、CTSI存在相关性(P〈0.05),与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也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AP患者胰腺血流灌注降低,灌注参数BV、BF与临床常用AP病情评估系统存在相关关系,提示CT灌注成像在AP病情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胰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液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18F-DOPA脑 PET显像对早期帕金森病( PD)的诊断及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33例早期 PD患者(观察组)与 1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 PET-CT现象资料,分析两组纹状体对 18F-DOPA摄取情况,对比纹状体 -枕叶摄取比( SOR)。结果:对照组壳核 SOR与尾状核 SOR分别为 2.48±0.26、 2.62±0.24,观察组起病同侧与对侧壳核 SOR分别为 2.01±0.23、 1.78±0.25,起病同侧与对侧尾状核 SOR分别为 2.18±0.33、 2.02±0.27,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此外在不同 H-Y分级上 1.5级 SOR降低明显。结论: 18F-DOPA脑 PET显像对早期诊断及评估 PD病情有重要意义。

  • 标签: 18F-DOPA 脑 PET现象 早期帕金森 诊断 病情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淀粉酶升高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以及影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淀粉酶(amylase,AMS)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DKA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最终确定249例DK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次日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得的AMS水平分为正常组(n=176)和升高组(n=73)。对性别、糖尿病类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死亡例数、ICU监护例数、出院后发生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次数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对年龄、pH、糖化血红蛋白(HbA1c)、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Ca2+、尿素氮(BUN)、肌酐(Scr)等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院内及院外结局的差异。结果AMS升高组ICU监护率为50.7%,ICU监护天数中位数为4 d,总住院天数中位数为14 d,治疗费用中位数为2.8万,均高于AMS正常组(P<0.05);病死率、住院期间合并AP、出院后发生AP的比例在AMS升高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既往发生DKA次数、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率、HbA1c、pH、BUN、Scr,在AMS升高组均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结论AMS升高的DKA患者,需要收入ICU监护病房的可能性增加,在ICU内监护天数、总住院天数及总治疗费用增加,住院期间总体病死率及出院后发生AP的可能性未增加。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血淀粉酶 ICU监护 住院时间 治疗费用 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对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序贯评估病情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通过我院接到呼叫电话后出车以及由“120”转发出车命令单出诊的颅脑外伤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抽选的方法进行平均分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救治护理,实验组给予此基础上进行序贯评估病情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急救费用、预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序贯评估病情法在知道路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颅脑外伤 院前急救 序贯评估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