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脊柱创伤患者接受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我院接收的脊柱创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5例患者接受常规脊柱创伤手术,实验组40例接受微创脊柱创伤手术,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70.3±8.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9.5±5.3)ml,平均住院时间为(9.8±1.6)d,对照组分别为(108.6±10.3)min、(257.6±7.8)ml、(14.6±2.2)d,两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对照组有3例感染,2例神经损伤,2例脑脊液漏,并发症几率是20%,实验组有2例感染,1例神经损伤,并发症几率5%,两组并发症几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脊柱创伤患者接受微创脊柱创伤手术的手术时间比较短,出血少,安全可靠,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创脊柱创伤手术 脊柱创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1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治疗成功率为97.6%,患者术后1年存活率为90.0%,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治疗后患者骨折局部疼痛明显缓解,术前及术后VAS评分分别为6~9(7.5±1.2)分,和1~3(2.1±0.8)分,经t检验,手术前后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t=5.12,p<0.05);X线片复查显示,所有患者的植骨部位均为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8~15(11.3±2.3)个月。结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脊柱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患者骨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入路及固定方式,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骨折 治疗方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脊柱成像(wholespinemagneticresonanceimaging,WSMRI)在神经脊柱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共56例神经脊柱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WSMRI与节段MRI进行扫描,对比扫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节段MRI、WSMRI扫描及处理后,均得到了清晰的全脊柱图像,能全面观察脊柱及脊髓的解剖结构以及病变定位、显像特征等。且14例患者经WSMRI扫描机图像处理后,获取到节段MRI无法提供的信息,其中脊柱变异1例,多发病变2例,合并病变4例,大范围多节段病变6例。结论WSMRI能在一次检查、一幅图像中显示全脊柱、脊髓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定位准确率高,能有效降低误诊、漏诊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 全脊柱成像 神经脊柱外科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脊柱后路分期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50例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针对患者进行脊柱后路分期矫形治疗,同时关注患者治疗前后Cobb’s角及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Cobb’s角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采用脊柱后路分期矫形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脊柱后路分期矫形 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脊柱后路分期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50例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针对患者进行脊柱后路分期矫形治疗,同时关注患者治疗前后Cobb’s角及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Cobb’s角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采用脊柱后路分期矫形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脊柱后路分期矫形 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接治的脊柱创伤患者资料抽取58份进行分析,随机均分2组各29例,参照组为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患者,研究组为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患者,总结不同方案的适用性。结果 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及住院用时更低,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患者术后并发症几率更低,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 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脊柱创伤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有助于减轻患者术中出血,促进其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微创脊柱创伤手术 脊柱创伤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骨科设在住院大楼的十一楼。住院大楼共有十五层高,在这个只有十来万居民的县城的医院中,它属于第二高——最高的住院大楼在人民医院——而这个医院,叫作第二人民医院,也算是名副其实了。进入骨科,楼梯口雪白的墙壁上方贴着阿拉伯数字“11”,我看着看着就像看到两条站立的腿,心里想,骨科设十一楼,不管是刻意为之还是巧合,都是值得玩味的:住进来的病人,大多是伤筋断骨、横抬着进来的,却无一不是希望站立着像“11”一样走出去的。

  • 标签: 骨科 人民医院 表情 阿拉伯数字 住院 走出去
  • 简介:胡小鹏是一名医科大学的毕业生,最近正忙着投简历。这天晚上,突然得到信息,胡车镇卫生院要招聘骨科医生。虽说是乡级卫生院,但胡小鹏对骨科很感兴趣,于是就决定去试一试。第二天,胡小鹏前去应聘。负责面试的,是卫生院的刘院长。他把胡小鹏喊进屋里,要过胡小鹏的简历看了看,顿时喜上眉梢,简单问了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就当场

  • 标签: 胡氏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疼痛护理使用在骨科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于2019年11月正式开始,截止时间为2021年1月,选择此时间段内我院骨科收治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实验组使用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疼痛评分较为接近(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疼痛护理使用在骨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较好,患者在护理后,疼痛程度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骨科 疼痛护理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数字骨科学是一门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医学物理技术,医学教学、临床和科研需求为一体的前沿性交叉学科。数字化是信息社会的技术基础,是信息通讯技术的核心,数字化技术引发的是一场包罗万象且具有深远影响的“产业革命”,其与医学的结合日益紧密。数字化技术融入医学领域是必然趋势,同时亦会使数字骨科学更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就对数字骨科学在临床骨科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 标签: 数字骨科学 临床骨科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骨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6例接受损伤控制治疗的设为观察组,常规手术治疗56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术后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7%(26/29),对照组总有效率79.3%(23/29)。结论:损伤控制骨科理论指导骨创伤治疗可行。

  • 标签: 骨创伤 多发伤 损伤控制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内固定技术及微创骨科的发展与骨科护理展开研究分析。方法:截取某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骨科接受诊治的82名患者当成研究对象,并在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基础上将患者划分成了两组,将其中通过传统内固定技术治疗与相对应骨科护理措施的41名病人命名为普通组,而采用微创骨科治疗并接受相关护理措施的41名病人命名为对比组,合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效果。结果:95.12%总有效率为对比组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占比,显著高于普通组的82.93%。结论:科学使用微创技术及其相对应护理措施,综合性的治疗与护理成效比传统内固定技术与护理措施的患者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见,内固定技术以及微创骨科技术的发展,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促进骨科护理服务的发展,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骨科 内固定技术 微创骨科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