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技术治疗老年髋部陈旧性骨折的可行性和问题。方法回顾本组采用半髋或全髋关节置换等方法治疗老年陈旧性骨折患者20例,其中9例为小于6个月的陈旧性骨折患者,11例为大于6个月的陈旧性骨折患者,最长时间的陈旧性骨折为144个月。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这部分患者术前准备、患侧骨质疏松改变、中处理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患者顺利进行了手术,随访10~96个月,全部恢复负重行走功能,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87.6分。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与骨折陈旧时间无明显相关;大于6个月的陈旧性骨折,患髋骨质疏松明显加重;中大粗隆截骨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下降。结论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髋部陈旧性骨折的可行方法,应重视术前准备和中细节处理。陈旧时间大于6个月者是否使用骨水泥假体柄,更多取决于医师的术前计划和中判断;应尽可能避免大粗隆截骨。

  • 标签: 骨折 老年人 关节成形术 置换
  • 简介:[摘要] 目的:重点分析和探究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的临床价值和实际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所选取的是在2019年1月到12月到我们医院进行诊治的髋关节置换患者,所涉及的患者人数为90例,然后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对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一个组平均各有患者45例。其中针对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而针对观察组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模式。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之后,对其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几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比能够显著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程度要显著地优于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方面要比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对于髋关节置换患者来说,在术后对其进行行之有效地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这样能够使其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程度显著提升,切实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这种护理模式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大力推行。

  • 标签: [] 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康复指导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1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髋关节置换,观察组采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果观察组中出血量、术后48h引流量、中输血患者比例、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后Harris髋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创伤小,效果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小切口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效果
  • 简介:膝关节骨关节炎(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关节疾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研究发现胫骨内侧平台承担全膝关节负重的60%~80%,因此多数膝关节OA患者表现为膝关节内侧间室OA。目前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膝关节单髁表面置换(UKA)、全膝关节置换(TKA)与胫骨高位截骨(HTO)。近年在治疗膝内侧间室OA中关于UKA与TKA这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争论,不同的疗效评价方法也会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为使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以提供有利于患者的手术,本文回顾近几年文献,分析总结了不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对两种膝关节置换后的评价结果。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关节炎
  • 简介:目的研究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发育性踝关节不良的中期疗效。方法自1997年10月~2010年12月,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疾患66例中踝关节发育不良6例,男5例,女1例,年龄44.5~59岁,平均52.7岁。幼儿时有外伤史4例,不明2例,病程5~11年。结果6例6踝获6~11年随访,平均8年4个月。术前、后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价法,术前踝关节功能平均36分(30~40分)4例,17分(0~29)2例;术后优(85~100分)3例,良(75~84分)3例,均无疼痛。仅1例作了步态分析,术前跛行步态(站立相超过58%),术后正常步态(站立相15%~45%周期内)。结论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发育不良具有良好疗效。

  • 标签: 踝关节 假体 关节成形术 置换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的护理,总结工作经验。方法对接受髋关节置换的 32 例患者进行术前护理 , 心理疏导 , 做好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的护理及功能康复训练指导。结果术后 6 月随访 , 患者均未发生髋关节假体脱位 , 也未发现明显的疼痛及假体松动或下沉。独立性好,依赖性少,生活基本自理。结论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和康复指导是手术成功、髋关节功能重建的关键。

  • 标签: [ ] 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8月因人工股骨头置换56例于本院就诊的患者进行调查。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对比组与研究组均在围期给予病人护理干预,对比组给予病人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病人围期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治疗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结果:对比组护理满意评分结果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0月因人工股骨头置换76例于本院就诊的患者进行调查。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对比组与研究组均在围期给予病人护理干预,对比组给予病人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病人围期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治疗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结果:对比组护理满意评分结果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临床上膝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 通过对6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通过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有效的术后功能锻炼,6例患者均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6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年,随访期间未出现松动、移位,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有效的术后功能锻炼,可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术后恢复膝关节功能成功率,从而解除膝关节疼痛、纠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膝关节 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髋关节置换主要适用于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骨肿瘤及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病症的治疗,对患者病症具有显著改善效果,可充分保障患者躯体功能、身体正常活动、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水平等。近年来髋关节置换在临床中应用频率明显提高,使临床治疗水平、治疗效果显著提升。而在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麻醉必不可少,其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对手术影响等也各不相同,对此为进一步促使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还需及时将相关麻醉方式与髋关节置换进行综合分析。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椎管内麻醉 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疼痛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的102例患者。依据就诊日期的单双号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术后的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术后24h、72h的疼痛评分均明显更低,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患者接受疼痛护理可以显著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保持患者有良好的睡眠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疼痛护理 术后疼痛 睡眠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1997年1月~2003年1月小切口行心脏瓣膜手术72例,其中经胸右前外侧切口行二尖瓣手术36例,单纯三尖瓣手术9例;经胸骨横断切口行主动脉瓣手术5例;经胸骨旁切口行主动脉瓣手术5例,二尖瓣手术2例;经胸骨下段劈开联合横断右半胸骨(倒L型)切口行二尖瓣手术15例.结果术后早期(术后1个月)71例生存,1例术后急性肝、肾功能衰竭死亡.随访64例,时间6~60个月,平均13个月,64例术后6个月症状改善,心功能(NYHA)II级56例,III级8例,复查心脏彩超机械瓣和生物瓣启闭良好,患者均对切口较小且隐蔽表示满意.结论小切口心脏瓣膜手术可行,避免完全劈开胸骨,维护胸廓完整性,有利于术后恢复.

  • 标签: 瓣膜 心脏 小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