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他汀类降脂药品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原因和影响因素,为血脂异常人群长期安全用药提供建议。方法对四川省自2004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网络上报的190例他汀类降脂药品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他汀类降脂药品的不良反应以皮疹、肌损害、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为主;部份不良反应累及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严重不良反应以肝损害最常见。结论应规范降脂用药的剂量和时限,避免超时与超剂量用药,加强院外患者的用药后复诊和随访,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他汀类 降脂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统计分析
  • 简介:常规的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方法基于不相称测定理论,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些方法在信号检测准确性中存在一些缺陷,无法很好地解决一些现象,如遮蔽效应等。这些现象需要基于新的策略对数据进行分析,本文介绍遮蔽效应对信号检测准确性的影响,以及如何发现和消除遮蔽效应的研究进展。

  • 标签: 遮蔽效应 药品不良反应 信号检测
  • 简介:为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国外研究现状,基于WOS文献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和信息可视化工具对1993至2011年的药品不良反应研究文献进行分析。首先对文献的发文量、区域分布、研究机构、主要出版物、相关学科等进行了计量分析,其次利用CiteSpace绘制了热点主题时区和关键词聚类的知识图谱并进行可视化分析。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文献计量学 信息可视化
  • 简介:目的探讨莲必治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事件(ADIVAE)发生的发生类型、特点及相关风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等期刊数据库(1978年1月~2012年3月),以“莲必治注射液”、“不良反应”、“治疗”、“病例报道”等为检索词,检索文献全文136篇,纳入分析的文献36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药不良反应可累积多个系统一器官,以皮肤损害、过敏反应、胃肠道损害最为常见,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男女比例各占53.23%、41.94%,19~60岁占比为43.48%,不良反应发生在30分钟以内的占45.05%,1小时内占51.37%,联合用药时占70.36%,结论莲必治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以速发型为主兼具迟发型,多发于青壮年,并且联合用药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 标签: 莲必治注射液 不良反应 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研究热毒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呼吸困难评分及氧化应激水平的作用。方法:选取可疑病毒感染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门诊患者320例,用RTPCR方法检测病人痰液中流感病毒。共检出流感病毒阳性者42例,随机分为热毒宁组(接受热毒宁治疗)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呼吸困难表(MRC)和基础呼吸困难指数(BDI)]、诱导痰中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血浆炎症因子(IL-6、IL-8)水平。结果:治疗后,热毒宁组BDI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MRC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热毒宁组诱导痰中MDA、SOD及血浆中IL8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通过调节氧化应激水平,改善流感病毒感染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呼吸困难情况。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流感病毒 氧化应激 热毒宁
  • 简介:目的研究化疗药物伊立替康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伊立替康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方法收集2011~12月至2012~10月我院肿瘤科联合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的大肠癌患者,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患者不同临床参数与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消化道反应总发生率为72%,骨髓抑制总发生率为56%,严重的Ⅲ-Ⅳ度血液学毒性12%,迟发型腹泻总发生率为40%,较严重的Ⅲ度发生率为4%,无严重的Ⅳ度腹泻,占腹泻总发生率的10%。急性胆碱能发生率为16%。腹泻的危险因素为具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结论伊立体康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而严重的骨髓抑制和迟发型腹泻(Ⅲ~Ⅳ度)发生率较低。发生腹泻的时间大约在用药后4~6天。具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的患者发生腹泻的风险较高,对于这部分患者应加强戒烟戒酒的宣传,继而达到用药安全性。

  • 标签: 伊立替康 大肠癌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对我院参麦注射液应用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应用和药品监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医院集中监测的方法,对2011年1月~10月期间我院应用参麦注射液的住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统计。结果共收集到468份应用参麦注射液的住院患者病历,85.5%为50岁以上老年患者;适应证、用法用量和疗程均比较规范,基本符合药品说明书规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属常见范畴;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胸闷、不适等,临床表现多样,无明显特异性,且多为一过性,停药即可,不需特别处理。结论医院集中监测法是对自发性呈报系统良好的补充,其得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可参考性,但需要进行多中心的研究,使数据更具代表性。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不良反应 医院集中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5一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维普医药信息资源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中华医学会全文期刊”、“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以“昂丹司琼”、“格拉司琼”、“托烷司琼”、“阿扎司琼”、“雷莫司琼”、“5-HT3受体拮抗剂”等为题名进行全面搜索,对2000年1月~2011年12月国内公开报道的5-HT3受体拮抗剂所致的ADR44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例ADR患者中男性20例(45.45%),女性24例(54.55%),格拉司琼发生ADR的例数最高30例(68.18%),临床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5-HT3受体拮抗剂的ADR,以确保安全用药。

  • 标签: 5-HT3 拮抗剂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剂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一般规律、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中心2011年收集到的40例由盐酸氨溴索注射剂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集中分布在14岁以下和45岁以上,二者合计95%;严重不良反应表现主要为急性过敏样反应的症状;在30min内发生ADR的占总例数的92.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剂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对其引起的急性过敏样反应应高度重视,用药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

  • 标签: 盐酸氨溴索注射剂 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 分析
  • 简介:目的对奥美拉唑所致的不良反应及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病例98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雷尼替丁和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比较发现,奥美拉唑能够引起多个器官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结论在应用奥美拉唑过程中,应对不良反应以及同其他药物连用进行有效控制,全面分析,增加安全。

  • 标签: 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 雷尼替丁 不良反应
  • 简介:以咖啡酸苯乙酯(CAPE)为先导物,将其对位酚羟基或间位、对位两个酚羟基进行酰化,制备CAPE的前药,提高其稳定性和脂溶性。并采用了H2O2和6-OHDA两种模型对其进行了神经保护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相较于CAPE能够更好地保护PC12神经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此外,目标化合物也显示出了较强的血脑屏障透过能力。

  • 标签: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酰化(产物)反应 咖啡酸苯乙酯 神经保护剂 血脑屏障透过率
  • 简介:目的:探讨甲氨蝶呤治疗侵蚀性葡萄胎时,监测其血药浓度的必要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10例确诊为侵蚀性葡萄胎的患者,肌注甲氨蝶呤0.4mg·kg^-1·d^-1,每天同一时间肌注,连续肌注5d,并于第一次肌注后的24,72,120h取2mL静脉血,测定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经过一个或多个周期的治疗后,9名患者治愈,1名患者由于疗效不佳,改用其他化疗方案。10例患者共30份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值均低于安全值;10例患者中,6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l例患者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结论:治疗侵蚀性葡萄胎时,监测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的意义不大,没有必要用四氢叶酸钙解毒;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很低时,仍然需要关注其所致的不良反应

  • 标签: 甲氨蝶呤 侵蚀性葡萄胎 血药浓度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初步评价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质量。方法通过全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广陵区2009至2012年AEFI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至2012年广陵区共预防接种疫苗24种,累计接种732005N次,累计报告AEFI病例388例,AEFI报告发生率为53.7/10万。AEFI监测系统7项指标中,AEFI48h内报告率、48h内调查率和分类率均为100%,2009年有4项指标,即3d内调查表录入率、7d内调查报告上传率、调查表关键项目完整率和AEFI报告乡镇覆盖率未达标;2010年3d内调查表录入率和7d内调查报告上传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但仍未达标;2011年以后,所有监测指标完成率均为100.O%。388例AEFI中,一般反应330例(85.0%),临床表现以发热、注射局部红肿和硬结为主;异常反应50例(12.9%),临床表现以过敏性皮疹居多(40例,80.0%),也可见血管性水肿(3例,6.0%)、卡介苗脓肿(2例,4.0%)、麻疹样皮疹(2例,4.0%)、过敏性紫癜(1例,2.0%)、热性惊厥(1例,2.0%)和腹泻(1例,2.0%);偶合症8例(2.1%)。AEFI报告发生率居前5位的疫苗为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7,507.9/10万)、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343.2/10万)、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166.7/10万)、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163.8/10万)和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R,147.1/10万);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居前5位的疫苗为MR(88.3/10万)、PCV-7(63.5/10万)、流感病毒裂解疫苗(17.0/10万)、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16.9/10万)和麻疹减毒活疫苗(13.7/10万)。结论扬州市广陵区2009至2012年AEFI监测系统运行质量逐年增高,完整性和敏感性较好。

  • 标签: 疫苗 接种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香菇多糖(LNT)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GEM)+顺铂(DDP)方案(GP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经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确诊的初治晚期NSCLC患者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GP方案)和观察组(LNT联合GP方案)。对照组应用GEM1000mg/㎡,d1、d8;DDP25mg/㎡,d1~d3;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香菇多糖注射剂1mg,每周2次静脉滴注。21天为1周期。完成2~4周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中,获PR13例,SD19例,PD3例,RR为37.1%(13/35),DCR为91.4%(32/35),中位治疗至疾病进展生存时间(TTP)为6.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2.3个月,1年生存率为45.7%(16/35);对照组36例患者中,获PR13例,SD18例,PD5例;RR为36.1%(13/36),DCR为86.1%(31/36),TTP为6.5个月,MST为11.6个月,1年生存率为41.7%(15/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PS改善率:观察组为77.1%(27/35),对照组为38.9%(1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和脱发。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14.3%/36.1%)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率(11.4%/19.4%)亦有一定程度降低(P>0.05)。结论香菇多糖注射剂联合GP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增效减毒作用,可作为化疗的重要辅助用药。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香菇多糖 吉西他滨 顺铂 化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