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不同通气方式对急诊需心肺复苏患者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急诊需心肺复苏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气管插管,试验组采取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对两组的心肺复苏效果和气血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心肺复苏效果(气道开放时间、心跳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意识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氧分压和酸碱度低于试验组,而二氧化碳分压高于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通气方式能够使急诊需心肺复苏患者复苏效果加强,有利于气血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 标签: 通气方式 急诊 心肺复苏
  • 简介:目的探讨在心肺复苏中使用复苏囊面罩加压给氧进行通气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对90例心跳骤停的患者随机分为复苏囊面罩加压给氧组(42例)和气管内插管给氧组(48例),均使用带储氧袋的气囊连接高流量(10L/min)中心供氧系统,并分别连接于面罩加压手法控制给氧和气管插管给氧,并在心肺复苏开始及复苏后2min、5min、10min分别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复苏开始及复苏后2min、5min和10min的动脉血PaO2均明显提高,PaO2明显下降,两组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抢救心跳骤停患者早期,可以使用带储氧袋的复苏囊面罩加压给氧代替气管内插管给氧快速建立通气支持治疗。

  • 标签: 复苏囊面罩 加压给氧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老年患者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68例出现心跳骤停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施以院内或院前心肺复苏,分析心肺复苏结果,探究影响心肺复苏的因素。结果68例心肺复苏老年患者中复苏成功率为30.88%。复苏开始越早,救治成功率越高;比较心肺复苏成功组与失败组的平均肾上腺素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除颤8min前进行的救治成功率高于8min后(P<0.05);对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相对高一些。结论心肺复苏开始时间、电除颤时机、病因等因素是影响急诊老年患者心肺复苏结果的主要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急诊 老年患者 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术后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急诊行心肺复苏术后应用亚低温治疗的患者27例,观察患者心肺复苏情况,分析总结相应护理对策。结果27例患者病情好转、神志转清20例,放弃治疗2例,并发心律失常2例,肢体抽搐2例,冻伤1例,经过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结论亚低温治疗是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脑复苏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肺复苏 亚低温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影响心肺复苏中若干因素.对心脏呼吸骤停病人发生的原因、地点、年龄、性别及治疗经验及教训进行了探讨.方法:90例心脏呼吸骤停病人分为2组,其中A组为心肺复苏成功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50.3a±12.5a);B组为心肺复苏最终不能成功者70例(男性45例,女性25例,年龄68.4a±8.8a).结果:2组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分别为2.4±1.6分钟和6.4±3.2分钟;电击除颤开始时间分别为4.0±1.2分钟和7.5±3.0分钟;2组比较有差异(P<0.01),与年龄及原发病等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现场进行快速及有效心肺复苏(CPCR)是抢救成功关键.同时重点处理脑复苏,迅速改善缺氧状态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标签: 心肺脑复苏 心搏骤停 肾上腺素 电除颤 高压氧疗
  • 简介:目的探讨院前心肺复苏(CPR)的有效措施,提高CPR成功率。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院前急诊救治的2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前猝死病例247例,约72%有明确的心血管病史,猝死的高发年龄段有2个:66—75岁(27.3%)和46—55岁(22.6%)。发生猝死病例中,既往有明显心血管病史者177例(71.66%),不明原因者20例(8.10%),其它原因者50例(20.24%)。引发猝死的直接原因为:室速、室颤(77.0%)。结论院前猝死事件中,以急性心血管事件所致比例最大,及时救治更为重要;对于已有心血管病病史的患者应注意其发生猝死的高度危险性,同时应注意低年龄组人群也有较高比例的猝死事件发生。心脏骤停患者尽早实施电除颤可明显提高CPR成功率。

  • 标签: 院前猝死 心肺复苏 护理 普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场急救时,如患者心脏骤停,必须要立即实施心肺复苏,促使患者心脏跳动及呼吸恢复,解除生命威胁,便于其他抢救措施的实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本研究中,综述了急救现场心肺复苏的方法。

  • 标签: 急救现场 心肺复苏 方法
  • 作者: 唐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09-21
  • 出处:《系统医学》2021年第2期
  • 机构:彭州市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1930
  • 简介: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估计人数达到3.3亿,每年约54.4万人经历心脏性猝死,且80%发生在公共场所或家中。院外心脏骤停的存活率极低,我国仅有不足1%(发达国家12%~15%),其主要原因是院外心肺复苏实施率较低且质量较差。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心肺复苏普及率、心肺复苏设备配备率、医务工作者向家庭成员传授心肺复苏技术的比率均不足1%。

  • 标签: 心脏骤停;急诊;心肺复苏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教学中应用"数字密码"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护理专业的实习生117例,按年级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3人(2018级)应用常规的教学法,试验组64人(2019级)同时运用"数字密码"教学法,完成课程后逐一对两组实习生展开统一标准考核。结果试验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按压部位、按压和通气时间间隔、按压手法、按压/通气比值、按压幅度及频率等操作环节的失误率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CPR教学中应用"数字密码"教学法可以使实习生学习心肺复苏的意识得到强化,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 标签: 心肺复苏 数字密码 实训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喉罩(LMA)在急诊心肺复苏(CP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心跳呼吸骤停进行CPR的患者,随机分为LMA组和气管插管组。观察2组患者气道有效开放时间、收缩压变化、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上升时间、瞳孔回缩时间的变化。结果:LMA组开放气道时间[(20.2±6.7)s]少于气管插管组[(76.5±29.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MA组0.5h、2h收缩压[(79.7±8.6)mmHg,(118.9±16.4)mmHg)]高于气管插管组[(61.2±7.9)mmHg,(96.3±9.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MA组SpO2上升时间[(2.4±0.7)min]少于气管插管组[(4.5±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MA组瞳孔回缩时间[(7.4±1.9)min]少于气管插管组[(9.8±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PR中,LMA用于早期开放气道,其操作较气管插管更为简单、快捷,可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

  • 标签: 喉罩 气管插管 心跳骤停 心肺复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脏骤停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抢救工作效果。方法整理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脏骤停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82例,按照心肺复苏成功与否分成成功组和失败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成功与失败因素。结果成功组急救反应时间较失败组显著缩短(P<0.05),成功组急救措施优于失败组(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工作给予重视,建立高效护理协助平台,配备优良先进设备,并注意其生物安全和卫生洁净度,从而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心脏骤停 急诊 心肺复苏 成功因素
  • 简介:Thumper心肺复苏器是依照美国心脏学会1987年所制定标准设计,为世界各地急救医疗中心及医院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使用,近年来此机器已逐渐引入国内应用。我科于1999年5月引进美国林比罗特公司的1005型Thumper心肺复苏器,在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时,它代替了以往的徒手操作。该机器符合心肺复苏术的最初处理原则,将心肺

  • 标签: 心肺复苏器 心跳呼吸骤停 按压深度 心肺复苏术 机器 处理原则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病因、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10年2月急诊收治行心肺复苏(CPR)的45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45例中呼吸先停止64.44%,心跳先停止35.56%,CPR急诊复苏成功率73.33%,失败急诊死亡26.67%。其中呼吸停止者急诊死亡13.79%,急诊复苏成功率86.21%;心跳停止者急诊死亡50.0%,急诊复苏成功率50.0%。急诊复苏成功率呼吸停止者与心跳停止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R复苏成功后由于脏器不同程度衰竭,各年龄段长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外呼吸或心跳停止者病死率高,需要监护人正确认识,第一时间进行抢救。急诊心肺复苏以提高患儿生存率。

  • 标签: 急诊 儿科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2例急性心肌梗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治疗组心肺复苏后即静注尿激酶120-200万U、链激酶150万U或rt-PA50mg溶栓治疗。对照组进行心肺复苏除溶栓外治疗。结果治疗组12例溶栓后83%再通,住院死亡17%。对照组10例48小时无一存活。两组急救存活具有明显差异性(P<0.001)。结论在不具备急诊血管重建的医院,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肺复苏溶栓治疗能明显提升住院存活率。

  • 标签: 心肌梗塞 心肺复苏 溶栓治疗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34-01摘要目的评价某院院内心肺复苏(cradiopulmonaryresusciation,CPR)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4年12月院内CPR病例。结果CPR成功率21.71%(84/387),其中成功脑复苏者71.43%(70/84)。结论CPR有助于挽救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CA)患者生命,降低脑功能障碍后遗症发生风险,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减轻照料者负担、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应狠抓院内CPR管理质量,提高抢救水平,试建立院外CPR资源管理机制。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急诊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