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风湿科医生对感染心内的认识,提高心内科医生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报告一例多发性大动脉炎合并败血症误诊为感染心内的诊断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当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瓣受累的时候大动脉炎容易和感染心内混淆;在疾病的活动期可表现为与感染心内相似的症状;28~42%的细菌心内病人会有一些风湿病的表现;大动脉炎累及主动脉时不仔细查体易误诊为感染心内,尤其是在心超阴性的年轻人,大动脉炎是广泛胸部收缩期杂音的一个重要病因。结论多发性大动脉炎常常因为疾病活动期的杂音和发热而被误诊为感染心内心内科医生与风湿科医生应该引起重视。

  • 标签: 多发性大动脉炎 误诊 感染性心内膜炎 文献复习
  • 简介:摘要目的1例小儿感染心内并脑动脉栓塞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的观察及心理护理。方法经过4周抗感染治疗后在插管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主动脉根部成形术,探查心脏,主动脉瓣叶上有0.8cm×1cm赘生物。结果术后入ICU监护。经过我们精心护理,患者恢复良好,于术后20天痊愈出院。结论良好的医疗技术和我们精心的护理,使患儿术后没有出现感染及其他并发症,保证了患儿顺利康复。此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内膜炎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男,61岁,因活动后胸闷伴晕厥入院。入院查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超声心动图探及右心室弥漫占位病变,致右心室流入道和漏斗部变窄,致使左心室前负荷减少,心输出量下降,活动剧烈时因心输出量不足导致脑供血不足进而发生晕厥,考虑该占位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因此,行右心占位切除术+三尖瓣置换术,术后病理证实占位性质为血栓,符合Löffler心内诊断,同时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预后较好。Löffler心内为罕见病,表现为晕厥并最终行手术治疗的病例更为罕见,该病例有助于加强临床医师对Löffler心内的了解。

  • 标签: 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 晕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SLE伴Libman-Sacks心内(LSE)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21年5月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SLE伴LSE的患者(20例),按照1∶3的比例匹配年龄、性别后抽取同期住院的资料完整的SLE无LSE患者作为对照(60例),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以M(Q1,Q3)表示,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LE伴LSE患者共20例,其中女性18例,年龄13~49岁,平均(32±9)岁。发现LSE时SLE病程为16.04(0~185.1)个月,19(95.0%)例赘生物位于二尖瓣。SLE伴LSE的患者合并脑梗死(45.0%和10.0%,χ2=9.87,P=0.001)和APS(50.0%和5.0%,χ2=22.32,P<0.001)更常见。实验室检查方面,SLE伴LSE的患者血小板数目[(140±67)×109/L和(189±115)×109/L,t=-2.29,P=0.026]更低、狼疮抗凝物(LA)阳性(80.0%和23.6%,χ2=19.65,P<0.001)更常见,而抗SSA抗体阳性(21.1%和60.0%,χ2=6.38,P=0.012)少见。SLE伴LSE患者中左心房增大(左心房前后径>40 mm)更常见(35.0%和5.4%,χ2=9.37,P=0.002),左心房前后径[(37±7)mm和(33±4)mm,t=2.15,P=0.043]更大,左心室射血分数[(63.10)%和(68±6)%,t=-2.41,P=0.019]更低。SLE伴LSE患者合并APS的危险是无LSE患者的19倍[OR值(95%CI)=19.00(4.43,81.38),P<0.001]。结论SLE伴LSE患者合并APS、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升高,对于LA阳性的患者,应警惕出现LSE的可能。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Libman-Sacks心内膜炎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ypereosinophilia,HE)并发Loffler心内的临床特征,旨在分析HE并发Loffler心内的病因、临床分期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治的1例儿童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并发Loffler心内的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发生原因及临床分期。结果本研究中该病例为少年男性,因间断腹痛腹泻40余天,呼吸困难10 d,进食极差3 d就诊,血常规提示为HE,超声提示Loffler心内,患儿存在严重心力衰竭,多脏器功能受累,经积极治疗后仍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最终因患者出现多脏器衰竭、心室颤动死亡。结论Loffler心内是HE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低,临床罕见,早期干预可降低病死率。

  • 标签: 儿童 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 Loffler心内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达托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心内的疗效及安全。方法以“达托霉素/daptomycin”“革兰阳性菌感染/Gram-positive bacterial infections”“心内/endocarditis”为关键词,系统检索以下中英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资讯(VIP)、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库时间至2022年4月,以获取达托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心内的相关对照及非对照研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查、数据提取与文献质量评价,并对可合并的结局数据采用R软件进行随机效应模型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含13篇文献)。3项对照研究结果分别显示相比抗葡萄球菌青霉素或万古霉素,达托霉素在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心内时,医院内死亡风险(RR=0.66,95%CI:0.24~1.84,P=0.427)及6个月内死亡风险(RR=1.27,95%CI:0.75~2.14,P=0.3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肠球菌心内中,达托霉素对比氨苄西林联合头孢曲松(RR=0.39,95%CI:0.06~2.49)、氨苄西林或万古霉素±庆大霉素(RR=0.42,95%CI:0.05~3.36),死亡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达托霉素对比氨苄西林或万古霉素联合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医院内死亡风险(RR=0.80,95%CI:0.11~5.83)和6个月内死亡风险(RR=0.47,95%CI:0.07~3.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项经济学模型研究显示,随着患者治疗时间的延长,达托霉素作为一线治疗相较于万古霉素可为每例患者节省医疗费用4 037英镑。非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达托霉素治疗左心心内、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右心心内、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右心心内的平均临床成功率分别为77%(95%CI:70%~83%;I2=28%)、87%(95%CI:73%~95%)、78%(95%CI:38%~95%;I2=49%);而同时死亡率或达托霉素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4%)在临床实践可接受范围内,其中左心心内平均死亡率为13%(95%CI:11%~17%,I2=0);右心心内死亡率仅2项研究报道,分别为3%与27%。结论达托霉素治疗感染心内的死亡风险与其他抗菌药物相当,临床成功率较高。当其他治疗效果不佳时,使用达托霉素可获得一定的疗效。

  • 标签: 心内膜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球菌 达托霉素 系统评价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性感染心内(infectious endocarditis,IE)术后辅助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相关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凝血功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手术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IE患者进行前瞻分析,38例IE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Th17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sICAM-1及凝血功能指标[可溶性P-选择素(P selectin,sP-SLT)]浓度,并对两组间相关指标的浓度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血清IL-1β、IL-6、IL-17及IL-21浓度[(29.88±6.49)、(14.89±3.31)、(21.89±3.01)、(563.26±67.36) ng/L]显著高于对照组[(16.56±4.11)、(7.52±2.34)、(12.91±1.01)、(423.38±56.49)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30、10.74、17.20、49.48,P均<0.05)。观察组术前血清sICAM-1、sP-SLT浓度[(1 247.57(581.39,1794.66) μg/L、(60.29±6.61) mg/L]显著高于对照组[(837.28(405.68,954.47) μg/L、(27.37±5.56)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37、t=22.30,P均<0.05)。术后感染心内患者血清IL-1β、IL-6、IL-17及IL-21浓度[(16.19±4.07)、(7.73±2.40)、(13.83±0.94)、(425.33±52.12) ng/L]较术前[(29.88±6.49)、(14.89±2.31)、(21.89±3.01)、(563.26±67.36) ng/L]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02、13.25、15.76、9.98,P均<0.05)。术后感染心内患者血清sICAM-1、sP-SLT1浓度[(901.46(472.15,1 276.58) μg/L、(30.70±5.31) mg/L]较术前[(1 057.26±463.06) μg/L、(60.29±6.61) mg/L]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16、t=21.51,P均<0.05)。结论在IE患者中Th17相关因子、sICAM-1及sP-SLT呈高浓度表达,同时术后上述因子浓度降低,提示以上因子可能作为辅助诊断、评估IE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相关因子。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Th17相关因子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自体瓣膜心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230例自体瓣膜心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1%(108/11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26%(90/1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抗菌药物在自体瓣膜心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行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左卡尼汀 抗菌药物 自体瓣膜心内膜炎
  • 简介:摘要Q热心内的致病菌为贝纳特柯克斯体,其存在临床诊断困难且治疗疗程长的问题,目前血清学抗体滴度检测仍是Q热心内主要诊疗手段。本文报道1例应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方法协助确诊病例,但在如何精确治疗时间,评价治疗效果方面仍存在困惑,期待更多证据为这类患者制定更为精确的治疗方案。

  • 标签: Q热 心内膜炎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缺陷乏养菌是感染心内少见但重要的病原菌之一,因培养和鉴定困难,常被误诊和漏诊。现报道2例男性晚发型人工瓣膜心内患者,其中1例为血培养和瓣膜培养缺陷乏养菌均阳性,1例仅为血培养缺陷乏养菌阳性,均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鉴定为缺陷乏养菌,经治疗后好转。提示MALDI-TOF MS可帮助临床医师快速、精准地识别缺陷乏养菌感染

  • 标签: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 缺陷乏养菌 心内膜炎,细菌性
  • 简介:摘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并伴有多器官损害。本例患者男,50岁,因四肢麻木、无力2月余就诊。血液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同时合并Loeffler心内、脑梗死及周围神经损害。既往:不洁饮食史。粪便镜检发现猪带绦虫卵。明确诊断为猪带绦虫感染、继发性HES,给予驱虫等治疗后复查血常规恢复正常,症状好转。目前因寄生虫感染致HES继发多系统受累的病例相对罕见。

  • 标签: 猪带绦虫感染 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内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心内心肌纤维化抗凝及抗心衰治疗为主,抗心衰以改善心脏舒张功能障碍为目的。早期可用强的松30~60mg/d,分三次给药,心衰控制后改为10mg/d维持。长春新碱和羟基脲亦可试用。晚期可行心内切除术,但风险大。嗜酸性纤维增生性心内以抗凝、激素及抗过敏药物治疗为主。Becker氏心血管胶原病以激素治疗为主,但疗效不确定。

  • 标签: 心内膜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anon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确诊的2例Danon病患者资料,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电镜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1岁和19岁,2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肥厚型心肌病。心内心肌活检镜下组织学特征为心肌细胞肥大,细胞空泡样变性,心肌细胞中央可见窗格状透明区域,细胞核增大、深染、畸形,部分心肌细胞内可见脂褐素。超微结构特征表现为糖原聚集。基因检测结果分别为:LAPM2基因移码突变(c.973delC)和半合子插入突变(c.719_721dupAGC)。结论Danon病是一种罕见的LAMP2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以肥厚型心肌病为典型临床表现。心肌细胞空泡变性是典型组织学特征,心肌细胞内糖原颗粒异常聚积为超微结构特征,结合LAMP2基因突变即可确诊Danon病;熟悉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可避免漏诊。

  • 标签: 心肌病, 肥厚性 溶酶体相关膜蛋白质2 Danon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完全心内垫缺损手术中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内垫缺损患者57例为研究对象,对手术中的护理要点进行回顾分析,同时探讨术中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要点。结果在术中与手术医师保持密切配合,做好细节工作,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缩短了患者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时间,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完全心内垫缺损手术过程中,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做好其中的细节工作,可以提升最终手术效果,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完全性心内膜缺损 手术 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内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心内心肌纤维化抗凝及抗心衰治疗为主,抗心衰以改善心脏舒张功能障碍为目的。早期可用强的松30~60mg/d,分三次给药,心衰控制后改为10mg/d维持。长春新碱和羟基脲亦可试用。晚期可行心内切除术,但风险大。嗜酸性纤维增生性心内以抗凝、激素及抗过敏药物治疗为主。Becker氏心血管胶原病以激素治疗为主,但疗效不确定。

  • 标签: 心内膜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是非感染葡萄膜炎的主要治疗方案,新型生物可降解缓释玻璃体植入剂临床应用前景广阔,生物制剂显示出独特疗效。目前应用的局部糖皮质激素包括氟西奈德植入剂、地塞米松玻璃体植入剂等。免疫抑制剂包括抗代谢药甲氨蝶呤、硫唑嘌呤、霉酚酸酯等;T细胞抑制剂环孢霉素、他克莫司、雷帕霉素等;烷化剂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生物制剂包括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戈利木单抗、赛妥珠单抗等;白细胞介素受体拮抗剂阿那白滞素、康纳单抗、托珠单抗等;选择B淋巴细胞抑制剂利妥昔单抗;选择T淋巴细胞抑制剂阿巴西普等。不同药物各有其适用范围和不良反应,根据不同患者病情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控制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89-98)

  • 标签: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 激素植入剂 免疫抑制剂 生物制剂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