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颅内血肿微穿刺清除术加亚低温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9例)选取颅内血肿微清除术予以治疗,研究组(39例)选取颅内血肿微穿刺清除术加亚低温予以治疗;结果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更优(P<0.05);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分更优(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颅内血肿微穿刺清除术加亚低温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亚低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程血压监测对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3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远程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监测,远程组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远程血压监测治疗。观察对比两组血压改善情况。结果组间对比,治疗后,远程组SBP与DBP降压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血压监测对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远程血压监测 原发性高血压 降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8例非冠心病者为对照组,63例冠心病患者为实验组,均进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斑块超声检测,进行比较。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IMT值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IMT明显增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冠状动脉病变与IMT值及斑块检出率明显相关。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斑块可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冠状动脉病变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桡动脉闭塞的护理体会。方法抽取80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进行分析,平均分组,参考组开展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经过分析,实验组远远强于参考组,差异较大,具有临床对比价值。结论针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减低桡动脉闭塞率,增强护理满意度,促进身体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介入治疗手术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护理干预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IL-6水平的影响和临床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38例入住我科即给予以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至少72h的AECOPD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8h后的CRP、IL-6水平以及临床治疗结果(包括气管插管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组内比较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血中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CRP和IL-6水平下降更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气管插管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可有助于改善AECOPD患者的炎症水平,但不能减少患者气管插管时间及ICU住院时间。N-乙酰半胱氨酸可用于AECOPD的临床治疗。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N-乙酰半胱氨酸 炎症因子 有创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上,研究对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硝苯地平的方案进行治疗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例数合计为200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6年5月1日到2017年5月1日,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两组,100例为一组。一组给予硝苯地平为主治疗(称为对照组),另一组再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血压指标。结果观察组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在治疗后,其第三周到第九周的血压指数逐步降低,且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使用硝苯地平的基础上,针对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再联合实施阿托伐他汀的方案治疗,其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硝苯地平 阿托伐他汀 老年 高血压伴动脉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额穿刺微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2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施不同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15%。结论微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创伤轻微,恢复更快,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超早期小骨窗微脑出血清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把本院于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病例数各为18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取超早期小骨窗微脑出血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脑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超早期小骨窗微脑出血清除术治疗,血肿清除率高,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比较短,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高血压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超早期小骨窗微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评定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2例纳入本次研究中,通过计算机表法的分组形式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26例。对照组患者行大骨瓣开颅手术,实验组患者行超早期小骨窗微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肿清除率、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手术用时(3.3±1.2)小时,住院时间(21.2±1.1)日,短于对照组的(4.8±1.4)小时、(26.0±1.5)日,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实验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为7.7%、并发症发生率为11.5%;对照组血肿清除率为30.8%、并发症发生率为38.4%;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为76.9%,两组对比差异性存在。结论将超早期小骨窗微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以及手术用时,提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 标签: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 脑出血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传统开颅手术和小骨窗微开颅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这里选取了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患者120例,随后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然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通过结果我们分析发现,小骨窗微开颅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方面,效果要优于传统开颅术,且两组结果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的开颅手术,小骨窗微开颅的治疗效果更显著,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运用。

  • 标签: 传统开颅手术 小骨窗微创开颅 高血压脑出血 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急诊外科中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抽取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不同类型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接受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观察组予以患者微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肿残留与再出血症状,分析其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继而探究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穿刺血肿引流术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残留率及术中再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及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穿刺血肿引流术相较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更具优势,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再出血率,避免血肿残留,减压效果良好,降低肺部、颅内感染率,避免应激性溃疡反应。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 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开颅血肿清除术、微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所接诊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以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为对照组,以微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以及术后BI指数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微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于保障整体疗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均存在重要意义,值得采用。

  • 标签: 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无序贯治疗的意义。方法将50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且实施创通气的病人,肺部感染有效控制后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序贯组拔出气管插管改用鼻面罩无创通气至脱离呼吸机,对照组按常规行创通气,以SIMV+PSV方式脱机,并比较血气分析、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序贯组的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病人,肺部感染显著控制后尽早拔管改为无创通气,可以改善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序贯撤机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在肾衰竭期的高血压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患者中,观察口服速尿对控制血压和保护残余肾功能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68例eGFR15~29ml/min/1.73m2的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使用利尿剂分为利尿剂组和对照组,随访至少9月。结果利尿剂组的基线时尿量更少,两组间的其余基线情况相似。随访第9月时,速尿组的血压控制情况、残余尿量和进入慢性肾脏病5期的比例要优于对照组。经多变量分析,使用速尿是eGFR下降到15ml/min/1.73m2以下的保护因素,OR值为0.881(95%可信区间0.778-0.927)。结论对于肾衰竭期的高血压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患者,使用速尿可能能更好的控制血压,保护残余肾功能并延缓肾衰竭进展。

  • 标签: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 残余肾功能 高血压 速尿 慢性肾衰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采用两种药物进行联合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8月—2018年8月,选取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88例,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培哚普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超声指标变化情况与C反应蛋白、血尿酸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IMT更小,C反应蛋白、血尿酸水平更低,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独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现象,可将其广泛推广。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高血压 辛伐他汀 疗效 哚普利 超声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94例,数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动脉支架成形治疗,观察组给予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踝肱指数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踝肱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踝肱指数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创伤小,疗效好,症状改善显著,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与使用。

  • 标签: 下肢动脉闭塞症 动脉置管溶栓 动脉支架成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实施微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保守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微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实施微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比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8例进行对比,实验组给予微钻孔引流,对照组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和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前者血肿量较后者更低(P<0.05)。结论微钻孔引流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创钻孔引流 开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和小骨窗微开颅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采用的治疗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n=15例)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n=15例)采用小骨窗微开颅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情况、Barthel指数、SSS评分方面,具有可比性。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小骨窗微开颅术的疗效更佳,其能够促进患者恢复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情况,值得推荐。

  • 标签: 传统开颅手术 小骨窗微创开颅 高血压脑出血 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血气分析主要用于危重病人的监测,通过对动脉中气体及酸碱度的测定,以了解肺功能情况。我们对20位采动脉气分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来对比动脉采血器(规格型号BDpresetTm2ml.22GX1“)和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在穿刺操作中的应用。

  • 标签: 动脉穿刺 采血器 血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