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体内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MHC)是进行器官移植时发生排斥反应强弱的主要决定因素,MHC分子中存在着与免疫应答不可分的三类分子,即MHCⅠ、Ⅱ、Ⅲ类分子.通过MHC分子基因组成和结构的剖析,从而揭示MHC分子的免疫效应.

  • 标签: MHC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 器官移植 免疫效应 排斥反应
  • 简介:<正>一、引言随着计算机在银行的广泛应用,对公业务系统、储蓄业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络系统等已逐步推广。这些系统所需数据和加工后的大量数据都存放在计算机的硬盘中。为了使这些数据不至于被非法窃取、修改和删除,必须对硬盘系统加以保护。同时,由于当前我国计算机病毒的漫延,硬盘成为病毒的主要攻击对象,特别是引导型病毒(如大麻病毒)直接破坏硬盘的主引导记录和文件分配表,造成大量的数据丢失。因此,对硬盘进行加锁保护和提高硬盘的抗病毒能力是保护硬盘系统的一项非常必要的措施。

  • 标签: 硬盘加锁 硬盘系统 INT13H 硬盘主引导记录 硬盘自举 引导型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浙江省绍兴市新确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感染者传播关系的分子网络特征,为疫情流行趋势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绍兴市新确证未经抗病毒治疗的423份HIV-1感染/艾滋病病例血液样本,获得375份样本序列,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的pol基因,采用MEGA 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亚型,并采用HyPhy软件和Cytoscape 3.7.2。生成不同基因距离的分子网络,通过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在线软件工具分析耐药突变位点。结果375份样本序列中发现8种亚型,优势亚型为流行重组型(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 CRF)07_BC 215份(57.33%),CRF01_AE 103份(27.47%),其他包括CRF08_BC、CRF85_BC、CRF55_01B、B、C和CRF01_AE/B亚型。在基因距离为1.50%时,共形成24个分子簇,194条序列入网,入网率为51.73%。在分子簇最多的0.75%基因距离时,共形成30个分子簇,129条序列入网,入网率为34.40%,35例以老年人为主的病例聚集成CL1簇。42份样本存在监测性耐药突变(surveillance drug resistance mutation, SDRM),耐药传播率为11.20%(42/375),其中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突变38例,分别为K103N(32/375,8.53%)、K103S(4/375,1.07%)、Y188L(1/375,0.27%)和G190A(1/375,0.27%),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突变4例,分别为M46I(3/375,0.80%)和V82A(1/375,0.27%)。分子簇C2序列携带高比例耐药突变(94.29%,33/35)。结论绍兴市HIV-1亚型丰富多样,CRF07_BC亚型传播迅速;在0.75%基因距离仍聚集的CL1簇老年病例亟待干预,防止该耐药毒株的进一步快速传播。

  • 标签: HIV 亚型 分子传播网络 分子簇 耐药 耐药突变
  • 简介: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无脊椎动物——一种珊瑚虫具有许多同脊椎动物人类相同的基因。让研究人员更加感到意外的是,在苍蝇和蠕虫这类动物身上并没有找到某些珊瑚虫和人类相同的基因。新的发现导致人们对利用苍蝇和蠕虫作为模式生物揭示人类基因的某些研究提出了疑问。

  • 标签: 人类基因研究 苍蝇 蠕虫 模式生物 表达序列标记 基因丢失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艾滋病经治患者转换为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二联治疗方案后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纳入2016年9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因各种原因改用多替拉韦(50 mg,1次/d)+拉米夫定(300 mg,1次/d)二联治疗方案的HIV感染/艾滋病经治患者,收集患者改变治疗方案时(基线)和转换治疗48周后的HIV RNA、CD4+T淋巴细胞计数、血脂指标、肾功能指标,分析二联方案的有效性(HIV RNA<50拷贝/mL)和安全性。统计学比较采用威尔科克森配对符号秩检验。结果33例HIV感染/艾滋病经治患者中,改变治疗方案的原因分别为病毒学失败[12.1%(4/33)]、简化治疗方案[33.3%(11/33)]和发生药物毒性反应[54.5%(18/33)]。转换治疗方案前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时长为2.13(1.05,4.23)年,29例(87.9%)患者在改变治疗方案时处于病毒学抑制状态,4例(12.1%)病毒学失败。转换治疗48周后,33例患者HIV RNA均<50拷贝/mL。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543(363,595)/μL,转换治疗48周后升高至625(455,651)/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4,P=0.002)。与基线水平比较,转换治疗48周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2.35(1.80,3.08) mmol/L比3.12(2.74,3.87) mmol/L],而三酰甘油[2.21(1.27,4.37) mmol/L比1.61(1.20,2.22) mmol/L]、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5.02(4.13,6.40)比4.70(3.55,5.35)]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水平[106.4(78.2,118.2) mL/(min·1.73 m2)比88.6(75.7,107.9) mL/(min·1.73 m2)]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9、2.37、2.09、2.83,均P<0.050)。随访过程中无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结论对先前接受过其他治疗方案的HIV感染/艾滋病经治患者使用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的二联方案是有效的,且耐受性良好,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HIV 多替拉韦 拉米夫定 二联简化方案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病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重症肺孢子菌肺炎(PC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通过外周血mNGS确诊的7例重症非HIV感染者PC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以及预后。结果7例患者,男2例,女5例,年龄64(57,65)岁,年龄范围为36~66岁,均有长期服用激素药物史,其中3例患者同时服用免疫抑制剂,主要症状包括发热、气喘、咳嗽,实验室检查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降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小于0.2×109/L,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小于0.3×109/L,血清G试验、乳酸脱氢酶均增高,血气分析均提示Ⅰ型呼吸衰竭,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磨玻璃影,并可见囊状影、实变影。7例患者外周血mNGS均检出肺孢子菌,治疗上7例患者均给予口服复方磺胺甲恶唑并联合克林霉素及卡泊芬净治疗PCP,同时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抗炎平喘,并联合其他抗生素抗感染治疗,6例患者给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治疗,1例患者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最终2例患者好转出院,其余5例患者死亡。结论重症非HIV者PCP起病急、预后差、病死率高,主要发生在免疫抑制人群,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气喘、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影、囊状影及实变影,外周血mNGS检查能够为诊断重症PCP提供依据,为治疗争取时间,减少病死率。

  • 标签: 肺孢子菌肺炎 肺孢子菌 外周血二代测序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HIV核酸即时检测分子诊断技术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1)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总精密度、检测限的影响。方法:取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期间检验科收集的临床检测样本 60例,均采用传统 PCR技术和 Xpert HIV-1即时核酸检测,比较两种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 Xpert HIV-1即时核酸检测符合率更高,抗干扰能力更强,对总精密度、检测限的影响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1)检测中应用 HIV核酸即时检测分子诊断技术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总精密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HIV核酸即时检测分子诊断技术 HIV-1检测 总精密度 检测限
  • 简介:免疫系统就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国防部,不作战时也需要庞大的经费维护,看似浪费,却是御敌不可少的开销,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也是如此,不管有无敌人(致病原)入侵,都需要时刻保持警戒状态,遇到敌人入侵,方能及时反应,适时消灭。牛初乳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等多种免疫物质及异常珍贵的生长因子等功效组合,可以为人体提供抗体,有效维护并强化免疫系统功能,进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有了它——

  • 标签: 牛初乳 功能性食品 免疫球蛋白 保健功能
  • 简介:摘要小脾脏触诊难以发现,用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脾脏的大小,经超声检测出的121例小脾脏患者中有40例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进行免疫学检查结果表明,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T细胞亚群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为此,开展小脾脏与免疫缺陷性疾病的研究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小脾脏 超声诊断 免疫缺陷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由流感病毒所致的流行性感冒自有详细记载的1580年以来,全球先后发生过31起大流行。本世纪以来,分别于1918年,1957年,1968年和1976年共4起流感大流行,其中最具破坏力的当属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蔓延到整个地球,共导致2500万人死亡,远远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死亡人数。尽管上述多次流感大流行威胁着

  • 标签: 禽流感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 流行性感冒 大流行 死亡人数 第一次世界大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不管生物病毒还是计算机病毒都具有变异性,但是目前对于生物病毒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不管是计算机病毒还是生物病毒

  • 标签: 免疫方法 生物病毒 病毒计算机病毒
  • 简介:目的:总结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0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的护理进行归纳总结,包括预防感染、控制感染、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结果:30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病情均得到了良好控制,无严重并发症及窒息、死亡发生。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降低患儿的死亡率。

  • 标签: 儿童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病毒感染免疫检验是一种通过检测人体对病毒免疫应答来诊断病毒感染的方法,包括血清中抗体水平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等。随着病毒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病毒感染免疫检验在防控传染病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常见的病毒感染免疫检验方法包括ELISA、免疫荧光分析、流式细胞术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病毒感染免疫检验方法已经实现了快速、准确、高通量的检测,为传染病的防控和疾病诊断提出了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也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标签: 病毒感染免疫 检验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