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理想化的抗病毒药物是指能有效地干扰病毒的复制,又不影响正常细胞代谢,但至今还没有一种抗病毒药物可达到此目的。病毒寄生在细胞内,抗病毒药物需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而作用于病毒,理想的抗病毒必须是既能防止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又能特异性抑制病毒复制过程中的某些步骤,且不影响机体正常细胞代谢。然而许多代谢过程为病毒和细胞的功能所共有所以很难研制出一种无毒的抗病毒药物。

  • 标签: 抗病毒免疫 中医药 抗病毒药物 细胞代谢 病毒复制 细胞表面
  • 作者: 鲜春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生活与健康》2021年12期
  • 机构:崇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成都611230
  • 简介:近年来,我国医疗发展进程逐步加快,尤其是临床检验医学为现代临床诊断疾病提供了重要支持。很多疾病都是因为病毒感染所致,病毒容易快速增殖,且在增殖期间极易变异,进而使疾病不断进展,导致病情持续加重、恶化。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及时开展免疫学检验是指导临床针对性治疗的前提。

  • 标签: 病毒感染;免疫学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仙台病毒(Sendai virus,SeV)预存免疫对基于仙台病毒载体开发的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2,HSV-2)疫苗SeV-dF/HSV-2 ICP27和SeV-dF/HSV-2 gD免疫效果的影响,为克服预存免疫的影响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使用不同剂量(3lg、4lg、5lg、6lg、7lg、8lg CIU)仙台病毒免疫小鼠,建立不同程度预存免疫模型。对建立了预存免疫的小鼠分别免疫SeV-dF/HSV-2 ICP27和SeV-dF/HSV-2 gD,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ELISPOT)法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的ICP27特异性IFN-γ活性,蚀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50)测定小鼠血清中HSV-2中和抗体效价。结果小鼠经不同剂量仙台病毒免疫后建立了预存免疫,且仙台病毒中和抗体效价随着免疫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呈现剂量依赖效应。3lg~8lg CIU仙台病毒免疫小鼠所建立的预存免疫均可对SeV-dF/HSV-2 ICP27诱导的细胞免疫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但对SeV-dF/HSV-2 gD诱导的体液免疫未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结论预存免疫对基于仙台病毒载体开发的疫苗的影响需要考虑预存病毒中和抗体是否存在,同时病毒载体表达何种外源蛋白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 标签: 预存免疫 仙台病毒 病毒载体 中和抗体
  • 简介:摘要随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2,SARS-CoV-2)疫苗的研发上市,接种疫苗已成为阻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传播的最有效途径。然而,SARS-CoV-2变异株的不断出现对疫苗的免疫效力带来了一定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对目前主要出现的SARS-CoV-2变异株及其变异位点进行了总结,分析了SARS-CoV-2变异株对疫苗免疫保护效力的影响。

  • 标签: 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 病毒突变 疫苗效力 刺突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巨细胞病毒 (CMV)性视网膜炎发病影响因素、临床特点。方法:对艾滋病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7例 (13眼 )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经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更昔洛韦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后视力好转, CD4+T细胞计数大于 100个 /μl。结论: CMV性视网膜炎是 AIDS严重的机会性感染,是造成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通过眼科检查早期发现,及时抗巨细胞病毒治疗,有利于控制病情,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 CMV性视网膜炎的预后产生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人类疱疹病毒-6(HHV-6)感染在药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27例住院的药疹患者和67名正常对照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药疹患者和67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HHV-6DNA载量.并用ELISA测定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血清HHV-6IgM和HHV-6IgG。结果:127例药疹患者中15例(11.8%)患者有HHV-6活动性感染,其中以药物超敏综合征(DIHS)最多见,占46.7%,还可见于发疹型(EE)、多形红斑型(EM)、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剥脱性皮炎型(ED)。HHV-6感染组男性的药疹发生率高于无HHV-6感染组(P〈0.05);HHV-6感染组DIH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HHV-6感染组(P〈0.01);HHV-6感染组较无HHV-6感染组更易发生发热(P〈0.05)、淋巴结肿大、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嗜酸粒细胞增多(P均〈0.01);HHV.6感染患者药疹发病潜伏期和病情控制时间均显著长于无HHV-6感染组(P〈0.01):药疹患者入院时和恢复期的HHV-6/g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HHV-6感染在药疹发病中起一定作用;HHV-6活动性感染最常见于DIHS,也可见于EE、EM、SJS和ED;HHV-6感染与DIHS的发生密切相关:有HHV-6活动性感染的患者病情重、系统损害多、潜伏期长、治疗所需时间长;药疹患者有较高的HHV-6潜伏感染率。

  • 标签: 药疹 人类疱疹病毒-6 药物超敏综合征
  • 简介:摘要在武汉首次出现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 )是一种高致病性人类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es,HCoVs)。HCoV感染属人畜共患病,对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然而,对导致这次2019-nCoV的高侵袭力了解甚少。许多动物源性病毒编码的蛋白干扰了宿主抗病毒免疫应答,这些病毒蛋白通常是主要的毒力因子。人类冠状病毒是与呼吸道感染相关的病原体。在过去的17年中,2019-nCoV、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感染人类的事件相继暴发,使HCoV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HCoV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本次2019-nCoV感染的发病机制。本综述涉及近年来HCoV感染对宿主细胞凋亡、固有免疫应答、内质网应激应答、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和核因子kappa B (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等多层次影响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深入研究2019-nCoV感染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 标签: 人类冠状病毒 凋亡 固有免疫 内质网应激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核因子κB
  • 简介:摘要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是严重影响儿童生命健康的疾病,尽早识别、及时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部分PID在新生儿期即出现临床警示症状,然而由于PID种类繁多,早期识别PID仍存在巨大挑战。目前已经有基于干血纸片的PID筛查手段,包括TREC筛查SCID及其他T淋巴细胞减少性疾病,KREC筛查XLA及其他B细胞减少疾病,多重蛋白谱分析筛查补体及吞噬细胞缺陷等。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二代测序技术在新生儿PID筛查应用具有很好的前景。目前亟需建立起我国的新生儿PID筛查流程,文章就新生儿PID筛查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新生儿 筛查
  • 简介:摘要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是严重影响儿童生命健康的疾病,尽早识别、及时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部分PID在新生儿期即出现临床警示症状,然而由于PID种类繁多,早期识别PID仍存在巨大挑战。目前已经有基于干血纸片的PID筛查手段,包括TREC筛查SCID及其他T淋巴细胞减少性疾病,KREC筛查XLA及其他B细胞减少疾病,多重蛋白谱分析筛查补体及吞噬细胞缺陷等。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二代测序技术在新生儿PID筛查应用具有很好的前景。目前亟需建立起我国的新生儿PID筛查流程,文章就新生儿PID筛查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新生儿 筛查
  • 简介:摘要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s)是一类由单基因突变引起免疫细胞或免疫分子缺陷,最终导致免疫功能降低、缺如或免疫调节功能失衡的疾病。PIDs患儿更易发生感染性疾病,由于不同病原菌感染宿主的免疫机制有所差异,不同类型的PIDs相对易感的病原学种类也不尽相同。目前多项研究指出,某些PIDs患儿更易发生卡介苗感染、重症结核病及非结核分枝杆菌重症感染。现就与分枝杆菌易感密切相关的主要PIDs进行概述,包括慢性肉芽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孟德尔遗传易感分枝杆菌病及高IgM综合征等,以期为临床医师早期识别此病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肺隐球菌病免疫缺陷相关性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外科治疗组35例,内科治疗组25例;分别给予外科及内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并统计学分析.同时还对免疫缺陷及非免疫缺陷患者预后进行评价并统计学分析.[结果160例肺隐球菌病患者中:内科治疗组有效率为76.0%、治愈率为32.0%、死亡率为16.0%;外科治疗组有效率97.1%、治愈率60.0%、死亡率0%与内科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免疫缺陷免疫缺陷组比较:非免疫缺陷组有效率为97.1%、治愈率为75.0%,死亡率为0%,免疫缺陷组有效率75.0%、治愈率17.9%、死亡率14.3%与非免疫缺陷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肺隐球菌病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内科治疗,非免疫缺陷人群预后优于免疫缺陷人群.

  • 标签: 肺隐球菌病 免疫缺陷 抗真菌药物
  • 简介:摘要序贯免疫接种是在当前COVID-19疫情严重时期,解决疫苗短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突变、提高疫苗效力的特殊手段之一。本文以世界卫生组织授权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冠疫苗)为主,就目前采用灭活疫苗初次免疫+重组蛋白疫苗/载体疫苗/mRNA疫苗加强免疫、载体疫苗初次免疫+mRNA疫苗加强免疫,以及不同剂型的mRNA疫苗互为初次和加强免疫的5种新冠疫苗序贯免疫接种方式的研究和临床试验进行综述。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异源序贯接种策略安全有效,接种者获得的免疫原性和有效性超出其中任何一种疫苗的同源接种,且在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方面也有一定的效力。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序贯免疫 免疫原性 效力 突变株
  • 简介:摘要截至2021年12月31日,新加坡累计报告已有4 758 601人完成至少一剂次新型冠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4 714 655人完成两剂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2 207 341人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针接种。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新加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现状,解读新加坡国家疫苗接种计划内容,系统梳理新加坡新冠病毒疫苗上门接种、疫苗接种差异化管理、拒绝接种疫苗者感染新冠病毒后自付医药费等具体措施,为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免疫接种 防控措施 新加坡
  • 简介:摘要癌症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目前传统肿瘤治疗方法对某些癌症效果不佳,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肿瘤免疫疗法的兴起,溶瘤病毒作为一种新兴的抗肿瘤药物取得了巨大的研究进展,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激发机体免疫应答、增强其他抗肿瘤药物效果等多种功能,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具有特异性强、副作用小、能抗多种类型肿瘤等优势。此文综述溶瘤病毒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前景与挑战等。

  • 标签: 肿瘤 溶瘤病毒 免疫疗法 联合治疗
  • 简介:病毒感染启动宿主先天免疫反应是通过激活转录因子NF-κB和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它们协同调控Ⅰ型干扰素的表达。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复制中间体双链RNA作为一个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被细胞内具有RNA解旋酶活性的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1)编码蛋白检测到。线粒体抗病毒蛋白(MAVS)作为一个接头蛋白,在RIG-1信号通路的下游和NF-κB、IRF-3信号通路的上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MAVS通过其疏水跨膜结构域定位在线粒体外膜上,是线粒体中发现的第一个与先天免疫相关的蛋白质,将线粒体和先天免疫联系在一起。

  • 标签: 线粒体抗病毒蛋白 先天免疫 维甲酸诱导基因Ⅰ 病原相关分子模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07年黑防第1期《防范U盘病毒.我有小妙招》中讲述了如何防范U盘病毒.使用的方法是创建一个批处理文件,插入U盘后双击Bat文件删除Autorun.inf文件.从而达到是病毒无法启动的目的。但是我觉得这不还能说是彻底的防范.如果我们能直接在U盘根目录下创建一个与Autorun.inf同名且无法删除或覆盖的文件夹.不就达到真正的防范目的了吗?

  • 标签: AUTORUN.INF文件 U盘 病毒 个人版 免疫 编写
  • 简介:摘要轮状病毒(RV)感染是目前全球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直接导致轮状病毒胃肠炎,其危害严重、疾病负担巨大且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本文对RV病原学特性以及RV胃肠炎的流行特征、疾病负担和疫苗研发予以综述。通常A组RV为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最主要病因,各年龄段人群对RV普遍易感,其中3~24‌月龄的幼儿症状最重,且RVGE流行具有季节性,并在冬季会出现发病高峰,提高RV疫苗接种率可以显著降低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减轻相应疾病负担。重点介绍了目前使用的RV疫苗及其对预防RV感染的作用,并针对RV疫苗在我国应用相关技术问题提出思考与建议,为完善我国RV疫苗免疫策略及最终将RV疫苗纳入到国家儿童免疫规划的中国特色免疫规划策略提供循证依据。

  • 标签: 轮状病毒感染 胃肠炎 患病代价 病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