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患者复苏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的114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其心肺复苏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应用面罩通气、持续电除颤时长>5min、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长>10min、合并冠心病、年龄>60岁是导致复苏失败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面罩通气、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长>30min、年龄>60岁是导致复苏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患者的复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面罩通气、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长>10min、年龄>60岁等,临床需根据其因素做好对症干预工作。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同时为患者实施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积极预防心脏复苏后并发症。结果40例心脏骤停患者中,28例患者心肺复苏成功,成功率为70%;复苏成功后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和综合细致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降低复苏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可作为挽救患者生命和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案。

  • 标签: 心脏骤停患者 心肺复苏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品质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方法。方法结合有关文献资料以及自身的工作经验,对于提升心肺复苏胸外按压质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提供有关的参考依据,提升心肺复苏效果,使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得到相应的提升。结果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中应当重点做好循环支持,使胸外按压中断时间最小化,同时严格掌握胸外按压的频率以及深度等。在日常工作中要想提升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有效性,需要加强对相关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同时提升医护人员身体素质,加强力量训练,保证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高品质实施。结论加强对高品质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方法的探讨,可使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升,探索价值较高。

  • 标签: 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 高品质 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心肺复苏中纳洛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一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小儿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常规心肺复苏治疗,观察组观察对象在此基础上接受纳洛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小儿心肺复苏患者临床治疗后存活率、复苏成功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比例、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比例等临床疗效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心肺复苏患者在常规心肺复苏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纳洛酮治疗,有助于相关临床指标水平的改善,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的巩固。

  • 标签: 小儿 心肺脑复苏 纳洛酮
  • 简介:以往Q-T间期缩短的报道很少,特别是心肺复苏后伴Q—T间期缩短更少,值得人们关注。现将近期观察到的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复苏后 心肺 Q-T间期缩短
  • 简介:1引言复苏是一个涉及面广而又复杂的问题,复苏的成功率与多个环节有关,复苏方法的有效性是生命链(ChainofSurvival)的一个重要环节,即能否产生相对有效的循环和呼吸,为心跳和呼吸的恢复以及心脑重要器官的功能保护创造条件.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有效的复苏方法,以挽救更多的生命.本文就四十年来闭胸心肺复苏方法的研究作一个简明的总结.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胸心肺 闭胸
  • 简介:韩国科学家研究显示:接受过心肺复苏术的很大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肋骨或其他部位骨折。他们还发现,相比于其他患者而言.这类人群发生肋骨或其他部位骨折的风险更高。

  • 标签: 肋骨骨折 心肺复苏术 患者 科学家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黄宁利 闵榴芳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1-16
  • 机构:西安中医脑病医院  急诊科   陕西西安  710000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PDCA循环法在心肺复苏模拟演练中的效果。方法 根据PDCA循环法的步骤,将科室医护人员分为4组,每组5人次,根据心肺复苏演练的脚本,分别进行演练,由科主任、护士长组成评价小组,自拟表格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价,总结演练的结果。将上次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再进行演练,如此5个循环后,评价第1次和第5次急救模拟演练后的效果。结果 在心肺复苏模拟演练中应用PDCA循环法,演练5个循环后,医护人员的临床操作能力、急诊急救能力和医护协作能力均较第一次演练后有较大的提高(P<0.05)。结论 PDCA循环法的应用,能有效督促医护人员掌握心肺复苏术,是一种理想的临床实践技能的培训方法。

  • 标签: PDCA循环法  心肺复苏  模拟演练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心肺复苏术临床护理要点进行讨论。方法 回顾本院147例心肺复苏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成对照组(74例)和研究组(73例),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动脉压、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针对心肺复苏术患者,应采取急诊护理,可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减少不良反应,建立理想的护患关系。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急诊护理 临床指标 护理满意度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心脏骤停极易引起心泵功能、心血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出现代谢障碍,对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当前,心脏骤停患者在抢救时,心肺复苏为有效措施,由医护人员采用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开放气道等措施,促使患者生命状态恢复。心脏骤停患者在实施心肺复苏时,其质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本文重点分析心肺复苏质量影响因素,制定规范化管理措施,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心肺复苏 质量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心脏骤停在医院临床当中较为常见,而对于心脏骤停患者通常的应对措施则为实施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成功实施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并降低患者死亡率或残疾率,但如何科学合理的对此类患者使用全面系统的护理方式还未有定论。因此,本文将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做如下报道。

  • 标签: 护理干预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康复
  • 简介:【摘要】深入分析急诊护理对心脏复苏患者的护理和预后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时间段为2020年5月-2021年6月,研究目标为该时间点40心肺复苏患者,依据平均法分病例组、对照组,组内各20人,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病例组开展急诊护理,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依次为(95%)、(65%),病例组治疗有效占比更加接近预期目标(P

  • 标签: 心肺复苏 急诊护理 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6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急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低于对照组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急救护理干预改善心肺复苏后患者的脑部缺氧状态,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急诊护理干预 心肺复苏后患者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心脏骤停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脏突然停止跳动且停止排血的一种疾病,极容易引发心脏出现缺血缺氧情况,对于患者而言有致死风险。在心肺复苏疾病临床治疗中主要是实施院前急救措施,本文简要介绍心肺复苏的概念及意义,阐述心肺复苏院前急救方法、急救期间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新进展。

  • 标签: 心肺复苏 院前急救 治疗方法 护理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脏骤停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脏突然停止跳动且停止排血的一种疾病,极容易引发心脏出现缺血缺氧情况,对于患者而言有致死风险。在心肺复苏疾病临床治疗中主要是实施院前急救措施,本文简要介绍心肺复苏的概念及意义,阐述心肺复苏院前急救方法、急救期间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新进展。

  • 标签: 心肺复苏 院前急救 治疗方法 护理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肺复苏(CPR)是院前急救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对于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心肺复苏的研究和实践也在不断深入和完善。文章对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定义、分类以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梳理和分析,并对院前急救心肺复苏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等进行了阐述。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未来发展